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边戎

第三三五章 议封王(下)

边戎 阿菩 5094 2024-11-15 22:43

  这些年来,折彦冲的事业是越来越顺,不过生活这块和事业的巨大成功相比,却仿佛没什么起色。一个人欲望可以无穷,寿命、精力和感官却有限,因此生活上的享受亦有限。折彦冲的事业可以不断扩展到影响全天下,但他的生活终究逃不脱一个人的局限。

  在会宁时,折彦冲的生活与其他部民没什么两样,最多是部里经济环境好的时候吃的东西好一点,但遇到汉部有事还是跟着大伙儿一起啃粗粮。那时候折彦冲和整个汉部一样——都还年轻,满心里想的都是事业,都是将来,对眼前的事也就不怎么顾管了。到了辽南安稳下来以后,他的生活条件才算有了个小小的飞跃,折府有了管家,有了丫鬟,有了仆役侍从,折彦冲的生活也算是有了专人照顾,这种情况即便是他被宗翰宗望软禁时由于宗翰宗望不敢太亏待他,所以也没什么改变。再往后,当折彦冲回到了汉部,由于常年在外领军作战,所以照料他生活的人就有了分化——分为内、外两个小系统,在内的是料理折府大小事务的管家,在外则是在军营中照顾他生活的光禄侍卫,这个光禄侍卫是从折彦冲的近卫中选出来的一个比较细心的老部民,行军驻扎时替折彦冲料理生活琐事,打仗也要跟在他身边往前冲。可以看出,这个光禄侍卫从本质上还是一个武夫,所以充其量也不过是保证折彦冲在外不冻着饿着罢了。

  华元一六八七年,春,折彦冲下旨西巡,要去看看去年新打下来的西北疆土。由于一年前那个侍奉了他十几个春秋的光禄侍卫因病告退,折彦冲让完颜虎另找一个人代替,完颜虎寻了几个人却都不合折彦冲的意,直到这次出发前几天才由韩昉推荐一个叫刘仲询的,年纪虽然不大,但身材颀长,相貌清隽,为人七窍玲珑,做事谨慎小心,学识杂而能用,言语通而动人,又参过军,会些武艺,虽算不上精擅但也能骑能射,军旅常识无不通晓,又能文,能书,一笔小楷端正而有法度,分明是自幼练习又得到过名家指点,更可贵的是他于生活细节上极能用心又极会用心,从食物之精粗到寒暖之忌讳,从车马之安适到卧榻之温软,真是细心到一针一线上去了。自身边多了这个人,折彦冲便觉得起居出入、衣食住行都顺到心里去了,倒像整个人都换了一个活法一般。因打听他的身世,才知道是刘萼的儿子,皱眉道:“你一个礼部侍郎的儿子,来替我打这杂,太委屈了。你还是到朝中、军中谋个差事,以你这样的人才,将来或能成就一番事业。”

  刘仲询听折彦冲言语中有驱逐之意,慌忙跪下道:“陛下,臣自幼娇生惯养,无论文武都是杂而不精,只知道怎么过好小日子,却不懂得怎么做大事业。每日不是斗鸡走马,就是饮酒作乐,所以在家里时,家父常骂我是败家子。直到这几日侍奉陛下,才知道臣这无用之躯原来还有这等用处,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就臣而言想来就是应在这里了。陛下,你别赶我走,有什么不满意的你说,我改就是了。”

  折彦冲笑道:“我哪有什么不满意,只是怕误了你的前途。”

  刘仲询道:“什么前途,人生在世,称心最好。我这二十几年来,从没过得像今几日这般顺心。想来臣见到陛下之前,都有如陆上的鱼儿一般,等到了陛下身边,才像回到了水里。”

  折彦冲哈哈大笑,看了他半晌,也觉不舍,便道:“那好,你就暂且留下吧。不过有个事情可得说明,你在我身边,管的是我生活上的事情,朝中之事一概不许多嘴,特别是关于你父亲的,你若道出一个字来,我马上赶你回去!”

  刘仲询忙道:“臣既侍奉陛下,便只知有君,君便是父。家父在我出门的时候就已经交代,在陛下跟前行走时不许谋私。至于朝上的事情,我又哪里懂得?臣是注定了要活在一个小天地里的人,不懂得大天地的事情。”

  折彦冲听了这番话倒也满意,便带了他西巡。刘仲询是世家子弟,自幼于满座高朋中耳濡目染,于天文地理都有所闻,每过一个地方都能道出那个地方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他对享受又有一番天才触觉,便是到得一个陌生的地方,只需呆上半天,便能找出当地最有风味的食物和最有趣味的玩物。

  折彦冲一路向西,先经云中、入太原,再到长安,所经之处都是有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影响力的名城重镇,沿途接见大臣、兵将,体察民情,检阅三军,过一州便收一州之民心,入一营便得一营之军心。

  刘仲询倒也乖巧,折彦冲该办正事时他绝不会不识趣地来聒噪,总等到折彦冲办完正事,或是途中无聊之时才想办法给他解闷,进退之间丝丝入扣,到后来折彦冲甚至觉得这小子在生活问题上比自己还了解自己,实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光禄侍卫——就是有一般不甚佳妙处,折彦冲觉得刘仲询说话的声音有些尖,细声细气的,加上面皮光滑,没有一点须根,不免显得男子气概不足。这日将到长安,偶尔闲聊说起,刘仲询道:“臣以前是有胡须的,因净过身,所以面皮才这般光净,声音也变了些。”

  折彦冲听了这话呆了呆,一时没弄明白:“净身?”

  “是啊。”刘仲询道:“臣既为陛下近身侍从,必多有机会和女眷接触,若不净身,纵容臣绝无邪心,但还是怕日子久了,会为陛下惹出宫闱不整的谣言,所以是先自己净了身,然后才敢托韩大人推荐入宫。”

  折彦冲怔了半晌,随即怒道:“是你老子让你干这事的?”

  刘仲询见折彦冲发怒,吓得跪下道:“陛下……这……这不关家父的事,是我自己要净身的。我……我做错什么了么?”

  折彦冲怒道:“净身这等事情,哪有自愿的?”

  “有啊。”刘仲询道:“臣就是自己愿意。其实,其实去了那累赘,除了净身时有些痛楚外,并没什么不方便的。”

  折彦冲冷笑道:“你自己想的?我看是你老子费尽了邪心要送你到我身边来!”挥手道:“你走吧!”

  刘仲询一听吓得哭了起来,叫道:“陛下,陛下!臣到底做错了什么?臣侍奉得您不好么?”

  折彦冲哼了一声道:“先前朝廷已有明议,不复宦官制度,你虽然没什么错,但我身边不能留一个太监!”

  刘仲询哭道:“陛下,朝廷上的事,臣不懂。臣本以为净身与否是臣自己的事,想的只是体念陛下的感受,可没想过会犯了朝廷的法令。陛下,你不要赶我走好不好?我虽然净身了,但又不以太监自居,我只是一个净过身的光禄侍卫啊。内廷的规矩说不设宦官,可又没说净过身的人不能当光禄侍卫啊。”

  折彦冲见他哭得可怜,但仍忍下心来,将他赶走。刘仲询一路哭泣,频频回首,折彦冲只装作看不见。

  不久到了长安,这是我华夏千古第一都,数百年来屡经残破,至今日才开始出现重兴之迹象。折彦冲到长安后便先住下,接见西北路的名儒缙绅,微露将以长安为西都之意,陕西士绅闻言无不振奋,折彦冲又道:“长安衰败已久,要作为西面之都会还需重新振作,如今有打通甘陇、丝路重开之契机,还望诸公能多加努力,配合天时地利与人和,使这千古名都早日复兴!”

  众缙绅闻言都相应道:“臣等敢不尽力!”

  会过文臣后,折彦冲又出城检阅军营。渭南的防务数年来由种彦崧主持,去年萧铁奴虽命他出洛阳威胁大宋,但正如韩世忠所论,那只是一个姿态,之后汉廷在外交中进一步占据上风后种彦崧又调了回来,仍然镇守长安城外的京兆大营。

  此时种彦崧地位已极高,而他的身份、战绩亦称得上这地位,但他虽居高位,当年的气质却没有多大的改变,萧铁奴有一次论及诸上将时称笑种彦崧是大汉的“乖乖上将”,这话辗转传到种彦崧耳里后他也不生气,说话行事依然如故。折彦冲到达长安后,种彦崧也只是依军制接待,没什么其他的花样。折彦冲和种彦崧虽没什么深交,不过进京兆大营时竟然只带了数十人马,显得对种彦崧十分信任。

  不久王宣、曲端、任得敬也奉命率部曲到长安来会,刘锜、耶律余睹亦来参拜,折彦冲这才下令检阅京兆大营军马,见这支军队在种彦崧的带领下中规中矩,便让诸将作一评价。

  耶律余睹道:“进退有矩,不失名门之誉。种门有后矣。”

  曲端嘿了一声,竟道:“军队倒还老实,可惜霸气不足!和其他十上将带出来的人相比,这支人马虽不能说无法与其它十军并列,但若排名,只怕就算不列第十一,也要排第十!”

  众人不料他竟如此不客气,种彦崧却只是笑笑道:“能与诸位并列,已是彦崧之荣幸。”

  刘锜与种彦崧渊源颇深,数年来又同在西北并肩作战,交情亦厚,横了曲端一眼,冷笑道:“不知在曲正甫心中,晋北军又排第几?”

  曲端淡淡道:“不敢居刘种之前,亦不在耶律之后。”他这里所说的种,自然不是种彦崧而是种去病。

  王宣一听,便知道他自诩居三甲之列,笑道:“霸气的军队,真打仗时未必便胜过老实的军队。可惜彼此都是大汉上将,没机会一较高下,倒是一件憾事。”

  任得敬虽然还未居上将之列,但此时隐隐然也是上将军的候选了,凑趣道:“若陛下允许,几时请几位上将演习对战,让我等开开眼界,倒也是一件盛事。”

  曲端冷笑道:“演习只能试出一支军队有多差,未必试得出一支军队有多强!虽不是纸上谈兵,却也差不多了!”

  卢彦伦在旁笑道:“几位上将军虽不能真打,但放着有一位英明神武、目光如炬的千古兵家奇才在此,诸位为何不请他品评品评,以作定论?”

  曲端便问那奇才是谁,卢彦伦道:“自然是陛下了。”

  耶律余睹和任得敬都慌忙道:“不错,不错。”

  刘锜曲端心中却都想:“马屁精!”但面上亦不敢表露,都注目于折彦冲,要看他如何评价众人高下。

  折彦冲微微一笑道:“兵者乃凶器,我辈不得已而用之。幸得诸位协力,安此半边天下。往后当戮力同心,以成全功,至于高下,千古后自有定论!”

  刘锜等听了这话才肃然动容,心悦诚服,折彦冲又拍了拍种彦崧的肩膀道:“至于小种,实是我大汉的太平将军。”

  任得敬心道:“陛下这话似乎一语双关,这太平将军究竟是致太平的将军,还是安于太平的将军?嘿,只怕陛下心中未必不同意曲端的话。”

  种彦崧却欣然道:“能当一个太平将军,却是我祖父的生平夙愿,彦崧之志亦如此。”

  刘锜叹道:“种少保卫国安民之志,举世同仰,真乃我辈之楷模!”

  曲端却道:“不然。种少保虽然是我西北军旅之硕果元魁,但他身处末世,其治军之气象、用兵之心术,均染末世之迹,与我大汉今日之开国盛况不可同日而语!诚如陛下方才所言,天下虽安半壁,但仍有半壁未安,我等正当奋发图强,以成全功!”

  刘锜种彦崧听了这话心中都是一震,他们自然知道要“成全功”意味着什么!刘锜犹豫了片刻,说道:“如今南北相安,未必用得上我等了吧。”

  曲端道:“相安只是表象,别人看不透,难道刘将军也会被蒙住?再说这等天下一统的大事我等不做,难道还指望那帮文官?”

  刘锜道:“若杨丞相所领导的大臣达士们能战胜于朝廷,我等乐得清闲!”

  曲端和刘锜本来同出西系,但这些年来两人的主张却越走越远,和刘锜种彦崧与文官系统倾力合作不同,曲端对文官系统向来看不起,所以听了刘锜这句话忍不住连连冷笑:“若靠那帮穷酸,只怕一百年也成不了事!”

  刘锜却道:“书生们办事虽然迟缓拖沓些,但也温雅从容些,若些许光阴能换来兵不血刃,我辈等等又何妨?曲兄只记得陛下天下半安一语,为何却偏偏略掉了陛下‘兵者凶器’的圣人之言?”

  曲端道:“救东南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乃是刻不容缓的大事!说不得,这凶器还得再用一次!”

  刘锜道:“这几年赵氏做得不错,江南巴蜀的百姓,未必就处于水生火热之中!”

  曲端闻言正色道:“刘兄!你身为大汉上将,怎么替赵构说话!若是不知道的,怕要疑刘兄投敌!”

  刘锜也是脸色一沉,王宣忙道:“两位说得太远了!今日只是陪伴陛下阅军,这南北之事不如他日再议。再说我等名声本领或有高下,但对大汉对陛下的忠诚却都无二!曲兄方才这句话若放在酒桌上,当连罚三杯。”

  曲端亦知失言,忙对折彦冲请罪道:“臣口误,请陛下降罪。”

  折彦冲微笑道:“言语口角,无伤大雅。我们是武人,又不是文士,不必太过计较。不过正甫方才的话说的过了,却需向信叔道歉才是。”

  曲端领旨后便向刘锜致歉,刘锜亦自还礼,一旁诸将见他们双手相握,似乎私罅已消,但他们更知道刘曲两人方才所争论的南北大事,并未因这一握手而解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