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
杜青云的右眼眼皮终于是不跳了,瞥见陆府大管家陆顺递过来的厚厚一摞子钱引,左眼皮却又开始蠢蠢欲动。
“杜指挥这一向辛苦得紧,总船主忙着漕粮的事,实在分不开身,万不得已才委托在下给杜指挥送过来几个茶钱。等大军走了,消停了,总船主再请杜指挥吃酒。”陆顺满脸笑意地捧着酒杯,说道。
“陆总船主总是如此客气,让杜某真是过意不去,等忙完了这阵子,杜某定要登门谢过陆总船主。”杜青云满脸的酒红,一边与陆顺碰杯,一边说道。
“还是那个画匠的事情么?这东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的……”陆顺重重地抿了一口酒道。
杜青云翻了翻眼皮,酒红的脸膛涨得越发的红,问道:“都传些什么?”
“嗯……都说官家兴师动众的拿一个画匠治罪,怕是……”陆顺支吾道。
“老百姓知晓些什么,这宗事情复杂得紧咧……罢了,等过了这阵子风头,杜某再与陆管家细说,现在还不能乱讲。”杜青云欲言又止。
“是,是……皇城司经手的事情,桩桩都是要害得紧,陆某不问,不问便是。”陆顺陪着笑附和道。
杜青云狠狠地咽下一口酒,顿觉周身一阵欢畅,嘴里却抱怨道:“哪有那么些要害的事情,上司一句话,属下跑断腿罢了。今日郓王又传下命令,说是得到了密报,明教近来活动猖獗,严令皇城司查访祸首。这种差事自然是难办,梁副使一时也没了章程,把杜某叫去又是一顿数落……”
“明教?哪里又来了明教?”陆顺漫不经心地问道。
“还不就是江南的明教,据闻有人在江南,借着朝廷的花石纲,假托教义,妖言惑众,秘密结社,怕是要造反。”杜青云说道。
“竟有人如此胆大包天?!”陆顺一脸惊愕,问道。
“唉,哪朝哪代不总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亡命之徒。只是苦了皇城司这些办差的探卒了,免不得又要四处奔波劳碌了。”杜青云感喟道。
“何不让当地的衙门查访,也免得皇城司兴师动众徒增辛苦?”陆顺问道。
杜青云斜睨了一眼陆顺,说道:“这明教之事透着蹊跷,我倒是觉得郓王此举倒是颇为深意……”
“杜大人的话在下却有些听不懂了,一群乌合之众又能有什么蹊跷?”陆顺一脸不屑地说道。
杜青云只是阴恻恻地一笑,却没有说话,只是自顾自地喝起酒来。
“杜大人也要亲自去么?”陆顺问道。
杜青云点点头,忽又想起了什么,眼睛定定地看着陆顺,半晌才说道:“乌船帮在江南也是势力广布,到时候说不定还要麻烦陆总船主……”
“那是自然,乌船帮为朝廷效力绝对是义不容辞!”管家陆顺斩钉截铁地应承道。
杜青云笑了笑,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陆顺却没说话。
“只是听说太尉即将统军西征,要是这江南真的闹起事来,岂不是……”官家陆顺忽又忧心忡忡地说道。
“所以说这件事不简单,不过,也还由得了这些乱民,就是皇城司也能把他们全部斩草除根了!”杜青云重重地将酒杯按在桌子上,恶狠狠地说道。
陆顺手里的酒杯不轻轻抖了一下,忙讪笑着说道:”是,是,有杜大人,有皇城司,总归是无事的……”
“听说总船主的义子陆元甲也要随太尉西征?”杜青云突然话题一转,问道。
“不错,我家少爷在胜捷军当差,杜大人识得我家公子么?”虽然心里惊异杜青云为何突然提及陆元甲,陆顺的语气却是风轻云淡,。
“虽只是两三面之交,但却印象深刻,陆总船主能有如此义子,也当真是可喜可贺啊,只是不知这父子之缘又是从何而起啊?”杜青云问道,眼神犀利地盯着陆顺。
陆顺豁然一笑,颇有些感慨地说道:“那还真是一段天降奇缘。我家老爷在从江南督运漕粮回京路上,偶遇落水的少爷,老爷仗义出手搭救,并接回府中调养。陆公子父母故去,孤身一人,无依无靠,老爷见他少时习得些功夫,人又老成,便把留在了身边听用。一来二去的,便生出了感情,方才收作义子。”
“不知陆公子入胜捷军之前操持的是什么营生?”杜青云步步紧逼地问道。
“不曾有什么像样的营生,一直想着从军,遇到我家老爷才算是得偿夙愿。”陆顺滴水不露地答道。
杜青云刚想再开口,就见陆顺笑眯眯地举起酒杯,说道:“杜大人对我家公子如此挂怀,陆某要替少爷谢过指挥大人了,不如哪日杜大人到府上来坐坐,我也请公子回府,一起吃杯酒叙谈一番如何?”
杜青云听得出陆顺话里的机锋,也觉察得自己问得有些莽撞了,尴尬一笑,答道:“哦,哦……那就最好不过了,杜某也是甚是仰慕陆大人啊!”
杜青云原本还打算告诉陆顺,陆元甲此刻也在白矾楼中吃酒,话到嘴边,想了想,又咽了回去。
干他们这行的,有两项最基本的功夫,一是话到嘴边留半句,讲的是要管住自己的嘴;二是路在脚下多一步,讲的是不要心疼自己的腿。
看见陆元甲又与五衙内混在了一起,杜青云的心绪就愈发乱糟糟了,觉得还得好生摸摸底细,暂先还是别打草惊蛇的好。
而杜青云如此乱糟糟的的心绪,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五衙内而起的,因为五衙内是一个令所有对手都异常头疼的角色。
宰相蔡京是当朝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宰辅,官场上捭阖纵横起起落落,至今仍屹立不倒,自不必说了,还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丹青圣手,文章字画俱佳,就连在文墨上颇为自负的官家都要敬仰他三分。
功成名遂若此,夫复何求?
偏偏蔡宰辅的精彩人生不仅仅是体现在事业上,家传更是薪火鼎章,育有七子,除一子早夭之外,其余诸子也无一不是饱学多才之士,无论居于庙堂之高,还是处于江湖之远,都是出类拔萃风生水起。
青胜于蓝,后继有人,这不仅让年愈古稀的蔡宰辅颇为自得,朝中百官也是无不艳羡。
而在蔡府的诸公子中又以大衙内和五衙内各自独领风骚。
在当今官家还未登基之前,大衙内便与彼时的端王过从甚密,后来,端王成了官家,大衙内更是平步青云。以目前情形看,大衙内将来或许也是宰执之选,成为蔡宰辅的接班人。要是真成了父子宰相,这在本朝历史上也算得上开天辟地之举。
与大衙内循规蹈矩秉承父业不同,五衙内则以招摇闻名于东京市井,身边三教九流的能人不绝,五行八作的生意不断。据说五衙内一个人的身家就能抵上大半个丞相府。
与诸多大宅门的衙内不同,五衙内虽放浪不羁,却鲜有劣迹传出,反倒是些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的轶事有口皆碑。
欺男从不霸女,巧取绝不豪夺,据说这就是市井里对五衙内的评价。
或许是太过于另类,东京百姓对五衙内一直都很推崇和爱戴,就像瓦子里红极一时的名角儿,走到哪里都是大呼小叫,前呼后拥,热热闹闹的。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在杜青云看来,五衙内远非市井里传言的那么简单,很可能就是淹没在市井与朝堂之间的隐士。
随在五衙内身边的人,杜青云觉得各个都有些明堂。范公子绝对不会是像他的长相那般憨厚。刚刚和五衙内一道招摇过市的陆元甲本就是个闲汉,短短数月,便在东京城风生水起,这更不寻常。
事出反常必有妖,杜青云相信自己的感觉。
被贾太学和沈太学寄予厚望的刘少帅大失水准,没能抗衡得住陆元甲,被陈家的仆人也一道扶了回去。
在众人中,陆元甲最佩服的还是秦桧的酒量,一个斯斯文文的书生竟然每次都能全身而退。
送走醉酒的众人,又与秦桧道了别,陆元甲立在白矾楼的彩楼下,呼吸着阴冷的空气,头脑也清明了许多。
正欲转身离开,忽然想起那本《梦溪笔谈》又落在了与陈东他们吃酒屋子里,便又返身上楼去取。
一间雅座的屋门一开,一个伙计正往外走,陆元甲脚步匆匆路过,不经意往里瞥了一眼。
灯光下,两张涨得通红的脸,一左一右,正对着屋门。
陆元甲看得清楚,一个是杜青云,一个竟然是陆府的官家陆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