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府的柴廷宾娶妻金氏,不育,悍妒。近来因为虐杀了一个小妾的缘故,气得丈夫搬出了卧房,几个月不曾踏入。
一天,金氏借着给柴廷宾祝寿的由头广邀宾朋,为他举办寿宴,柴廷宾不好拒绝。酒罢歌盏,庆寿的朋友纷纷散去。晚上,金氏在卧房备下席筵,派下人请大爷过来吃酒。柴廷宾余怒虽消,但出于自尊,便称醉婉拒。金氏整顿妆容,亲自来到柴的住所,说:我知道你不愿回我那里,可是你看我为你用心操劳了一天,又几次派人请你,你便是醉了,也应该来喝一杯,我面子上也好瞧,你喝完一杯便走,我不拦你。“柴廷宾看她言辞卑微,心中不忍,便答应随她入内室饮酒,夫妻边饮边聊,谈到旧事,柴面带悲色,金氏说:”前日误杀了那丫头,我也很是后悔,可是你如此记我的仇,难道不念半点结发之情吗?“柴廷宾不语。金氏又说:”这些日子我也想通了,且不说这些年我没有为你生育一男半女,便是生育了,男人三妻四妾,也是天经地义的。以后你就是纳金钗十二,我也绝不怨你了。“柴廷宾听了此话,心中很高兴,便说道:”谈不到这些,我们喝酒吧。“不知不觉,蜡烛烧尽,露出了蜡竿子,柴廷宾遂在金氏卧房留宿,二人和好如初。
几天后,金氏派人找来媒婆,当着柴廷宾的面嘱托媒婆要物色佳丽,暗中却不许媒婆去寻。这样一年多下来,柴廷宾等不了了,遍托亲朋为其物色,终于购得林家的养女。金氏见到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与其同吃同住,簪环首饰任其挑选,看起来比亲姐妹还要亲。林女受此恩宠深觉惶恐荣幸,柴廷宾也十分满意。
入门之后,金氏发现林氏哪里都好,唯独针线活不太擅长。一天,金氏让下人请来林女,婉言说道:”姨奶奶入门之后,生活可还习惯?“
林女说:”蒙主母关照,都好。“
金氏笑着说:”习惯便好。以我们姐妹的情谊,有些话我原本不该说,可是不说又怕大爷日后怪我教养无方,怨我事小,若是因此使你惹得大爷不喜欢,恐怕到时候妹妹要埋怨我不早言语。“
林女低下头,说:”主母哪里话,主母对我这般照顾,我深恐有什么做的不到的地方惹您和大爷烦心,您能提点我,是奴婢的幸事,哪敢谈什么埋怨。“
金氏说:”原也不是什么大事,你知道我们大爷平素最喜手巧之人。按理说妹妹生在北方,不会女红情有可原,可柴家素以勤俭持家,不像王侯贵府,买个人当画儿看。“说着金氏拿来绸缎,放到林氏的手中,说道:”我待字之时,姐妹们在一块,别的不说,女红却不让人。所以这一行也不必请师父,我打算亲授妹妹,可是有一点,姐姐素来性格有些急躁,要是看到妹妹不肯用功,难免要训你几句,甚至打你几下,妹妹可别记恨我。“
林女心中一凛,说道:”主母教训也是为我好,希望我成才,我只会恨自己手笨,又岂会怨您呢?“
金氏笑说:”那便最好。“
自此,金氏每日都教林女学针织刺绣,就像严师教诲弟子一样。开始还只是责骂,慢慢便动了鞭子,林女深责己身,不敢稍有怨言。柴廷宾每日看到,痛彻心扉,却不能上前干涉。针线活之外,金氏对林女的疼爱,却更胜往昔,常常亲自替她梳妆打扮,但看到林女的鞋子稍有折痕,就用铁杖打她的脚背,头发稍乱,便打她的耳光。有一天,林女终于不堪其虐,上吊自尽。梁廷宾心中气苦,向金氏讨要说法。金氏怒道:”我替你管教婢妾,你不感激我也就算了,又有什么罪过,难道她心地狭窄,自绝生路也要赖到我的头上吗?“柴廷宾此时才明白金氏的奸诈,夫妻再度反目,决心永不复合。此事之后,柴廷宾便搬了出去,暗地里另置新房,打算再买一个漂亮的女子另起炉灶。
不觉过了半年,还是没找到合适的人。一次,在朋友的葬礼上,遇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长得光艳动人。向人打听,才知道是邵氏独女,自幼聪慧,好读医书和相书。邵女的父亲是个穷书生,柴廷宾想用重利打动他,可是因为金氏名声在外,没有一个媒婆愿意跑这趟差事。
正巧有个卖珠子的贾婆听说了此事,自告奋勇愿意帮柴廷宾说和。柴廷宾很高兴,说:”烦劳帮我表达一下诚意,若成了固然最好,不成也不苛求。万一有希望,就算花上千金我也不在乎。“
贾婆来到邵家,婉转道明来意。邵妻说:”不瞒您说,这两年上门说亲的不在少数,贫富都有,可因为我家老爷太宠溺小女了,素来由她自择,所以此事我还需和我家老爷商量商量。“说完,便站起身走过去和丈夫说话,叫来了邵女,又过了一阵,三人一起出来了。邵妻笑着说:”哪有这样的姑娘,那么多好人家明媒正娶她不要,今天说给人做小她倒愿意了,以后恐怕会被读书人耻笑啊。“贾婆讪笑说:”要是过门后再添个小少爷,那大奶奶也没奈何。“又把梁廷宾另置别业的事情说了,邵父更高兴了,把女儿唤到跟前说:”你在贾婆面前需得说明一下,这是你自己的主意,不要后悔,到时候怨父母。“邵女不好意思的说:”父母能得厚奉,也不算白养了女儿。何况,是我自己命薄,要是嫁个好丈夫,一定会折寿,受点折磨,也不见得就不是福气。前日里看柴郎有福相,子孙一定有出息。“贾婆大喜,奔回柴府报信。
柴廷宾得到消息,大喜过望,立刻置办了纹银千两作为聘礼,套上车马,选了一个吉日将邵女迎娶到了别业。当日,柴廷宾站在中庭的台阶上,让人召集了阖府上下,言道:”有件事需大家知晓,我娶邵女不容易,虽是后娶,但与那边不分大小,你们需要帮我守严了口风,若是乱嚼舌根子,教那边知道了,不论是谁,仔细柴某的手段。“
第二日,邵女梳洗已毕,对柴廷宾说:”我想去给大奶奶请安,请您派人带一下路。“柴廷宾听到,吓得一个踉跄,”大早上,你就别给我添堵了,我早已明告众人,你与她不分偏正,你用不着向她请安。“
”那是老爷疼我,我知道,可是即便不分偏正,也有先后之别,若是连这点礼数也不守,还算人吗?“
”九娘,你是真不晓得,还是装不晓得?——也罢,我既已娶你过门,也不怕你知道这些家丑,你可知道……我前面两个婢妾都是教那贱人残虐致死的,你还敢去向她请安?“柴廷宾咬牙切齿的说道。
邵女说:”大爷不让下人们泄露消息,一天两天可以,长时间是决计办不到的。您的办法,就像燕子把巢筑在帘子上,不是个长久之计啊。还不如早点把我带回家,见了大奶奶把事情讲明,这祸还小点。“。柴廷宾说:”我是担心你重蹈前面两人的覆辙。“
邵女说:”天下没有不可感化的人,如果我小心伺候,不犯错误,她又怎么会发火呢?“
柴廷宾摇摇头,说:”你不了解她啊,这个人凶顽的很,根本不通情理。“
邵女笑道:”我嫁到你们家,本来就不是为了享福,既做了婢妾,受点折磨也是应该的,不然像这样终日担惊受怕,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柴廷宾觉得有理,但仍是非常踌躇,下不了决心。
一天,邵女趁柴廷宾不在家,把身上的簪环首饰摘了,换了下人的衣服,让老仆人牵一匹老马,让一老妪拿着行李,领着她来到了柴府。金氏听到下人通禀,脸色大变,心中气极,说道:”这些日子,大爷不回府,原来早有一只骚狐狸把他给迷住了,现在居然还敢公然上门,好啊,来的好!——来人,请姨奶奶进来!“
邵女低头入内院,一进门就跪伏于地,嘴里说道:”奴婢见过主母,给主母请安。“金氏眼睛望座下一扫,看邵女衣着朴素,态度非常卑微,不像是来抖威风的,怒火稍稍消了一点,便说:”好啊,咱们这位姨奶奶还很知道礼数,既做了奶奶了,怎么也得穿件像样的的衣裳,来啊,给她拿一件好点的衣服。“
”主母的衣服我怎么敢穿。“
”我的衣服你自然不能穿。想必你也知道,大爷在娶你之前啊,可还有两任侍妾,一任教我误打死了,一任自个儿想不开上吊死了,都留下几件好衣服,烧了吧又可惜,正好你们身材差不多,你穿着合适。“
”那谢过主母。“邵女不敢推辞,只好换上。
金氏说:”他那个无情无义的一定到处宣扬我的恶名吧,让我被人唾骂,其实都是他的不是,你想想,背着妻子娶妾,他还是人吗?“
邵女说:”其实大爷早有悔意,只是不肯放下架子承认错误。要是您能稍给他个台阶下,以前的嫌隙就烟消云散了。“
金氏说:”什么嫌隙,我们夫妻能有什么嫌隙。再说他不回来,与我有什么相干,要你来罗唣。“
邵女不敢应声。
金氏虽不高兴,但也并没有发作。当即吩咐下人腾出屋子让邵女搬了进去。
柴廷宾外出归来,听说邵女到金氏的住处去了,十分惊惧,心想这是羊入虎口,现在肯定伤的不成样子了。急忙策马还家,擂门而入,却没听到宅子里有打闹哭泣之声,心下稍安。问明白邵女的住处,径直跑了过去,远远见到邵女站在门口,看起来不曾受伤,急走过去抓住邵女的胳膊便走,邵女用力挣开,柴廷宾一颗心刚放下,怒气又升上来:”你不跟我打招呼,就跑到这个地方,你以为是儿戏吗?你拿她当好人吗?趁早与我回去,否则悔之晚矣。“
邵女说:”夫人已经给我安排了住处,我今晚便住在家里了。“
柴廷宾一咬牙,道:”也罢,那我今晚在这陪着你,明儿再走,晾她没有胆量过来。“
邵女说:”大爷刚回家,还是到大奶奶处吧,我这可不能留你。“
柴廷宾哭笑不得,说道”若不是你私跑到了这里,我永不会踏足此地,要我过去和她住一屋,断无可能。“
邵女听完此话,说道:”若是夫人主动过来请您呢?“
柴廷宾不置可否,邵女低头垂泣道:”我冒险来这里,是为了让您和夫人复好如初,一家人和气的生活在一起,您今日不愿与她和好,我这一番心血岂不白费,日后只怕更难立足了。“
柴廷宾辞色稍缓,说:”若是她来,也可。只怕你看错了人。“
邵女来到金氏的住处,说道:”大爷刚刚回来了,他心里也很想念您,希望和您冰释前嫌,和鸾共枕,只是碍于颜面,不能主动。所以奴婢想请您过去,赏他一个笑脸。“
金氏不肯。
邵女又道:”丈夫对于妻子而言,就像主母对于妾身一样。昔日孟光举案齐眉,人们都不认为她是谄媚,为什么呢,因为分所应当。“
金氏听了此话,这才去见丈夫。一见面便嗔道:”你不是狡兔三窟吗,还回来做什么呀?“柴廷宾低头不答,邵女用胳膊碰他,他才勉强挤出一点笑容。金氏见此,脸色也稍稍和缓了一些,随意嘱咐了邵女两句,便转身走。邵女推着柴廷宾让他和金氏一起走,又吩咐下人备了酒菜,夫妻自此又和好了。
自此,每日清晨,邵女都会穿着粗布青衣到金氏房里请安,伺候她洗脸、漱口,恭敬卑微的像个婢女一般。柴廷宾想在邵女房间过夜,邵女苦苦推辞,十天半个月才留宿一次。金氏也觉得邵女贤惠,自认比不上,这样日子久了,惭愧便变成了嫉恨。邵女伺候得谨慎,金氏挑不出毛病,有时训骂两句,邵女也没怨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