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氏听了女儿说的问道:"后天贾家来咱家吃饭?"
"伯娘爱吃饺子,我说外面包的怕不干净,后天来咱家吃,吃饺子花不了多少钱,就是费事,不过现在厨房人多,包起来也快。"
"伯娘?"
高翠一拍手说道:"给你说娟娘,我和贾老夫人太投缘了,贾老夫人说让我叫她伯娘,显得亲近,这我才叫她伯娘,以后弟妹也跟着叫伯娘好了。"
江氏纳闷了,本来贾先生叫公爹兄长,这个辈分不对呀。
"不是应该叫姑祖吗?"
高兆接着母亲的话说:"是贾老夫人这么说的,我还没来得及提醒,大姑就应了,我也觉得这个辈分不对。"
高翠才反应过来,"哦,是哟,不过按照薰生那头算,他是你爹的徒弟,叫我大姑没错,我当然要叫他外祖母伯娘了。"
"他叫你大姑了?"高兆好奇问道。
"叫了,饭桌上就叫了,你没听到?肯定和贾娘子说悄悄话哪,不过又不对了,要是按照薰生是你师兄,那你就不该叫贾娘子姐姐了,唉哟,乱套了。"
高兆说道:"各叫各的,反正又是亲戚,再说早晚贾家要回京里,呆不了多久。"
"怎么?今天说要走了?"江氏问道。
"没说呀,贾家就是京里的,肯定要走的,就是不知是半年后还是一年后了,我没问,问了像不乐意人家呆这似得,又不关我事。"
"就是,有贾娘子和兆儿一起,也好,玉兰最近忙着绣嫁妆,秀华和珊瑚都是,有贾娘子经常来也热闹。"
高翠是发现了,自从认识了贾家,家里伙食直线上升,贾先生给了伙食费不说,贾娘子虽说来吃饭,可经常让她丫鬟送来肉菜,哎呀,贾家要是在武成县呆一年,刚好正是家里侄子侄女长身体的时候,那就跟着好好补补。
"我可不是贪图贾家的给的银子和拿来的肉菜,贾娘子和兆儿合得来,难得有个闺中小姐妹,衙门里六科房家里的那几个差不多大的小娘子,当面是奉承,可那眼神让人不喜,你看,兆儿自己就不愿意和她们玩,这些年来也就一个玉兰,兆儿当姐妹一样,玉兰是心底敞亮,对兆儿没的说,如今贾娘子就和玉兰一样,看眼神就能看出来,人家虽然高门,可没拿架子,也没看不起人。"
江氏点头道:"那倒是,大姐看人没错,当年那个王家三娘子,开始总来咱家,我还说和兆儿一块玩也不错,可是兆儿不喜,总找借口躲着,大姑也说三娘子不好,可不是,背后说兆儿的就是她,幸亏兆儿眼明,不曾和她多说话,不然她在里面翻是非就得罪人了。"
"就这她也没少说,说什么兆儿背后说玉兰坏话,气的我找上门去对质,她娘不是带她来赔礼?"
想起这事,江氏问道:"对了,三娘子比兆儿大一岁,定亲了没?"
高翠立马一副八卦神情,但看看侄女,说:"兆儿困了吧,回屋睡一觉,正好哄着巧云睡会。"
巧云已经开始打盹了,坚持着一边听着,高兆就把妹妹抱下炕,一起回东厢房睡觉,大姑肯定是要说少儿不宜的八卦内容。
等侄女走了,高翠才小声说道:"这事我都忘记说,就是前不久,王三娘子和她表哥偷偷来往不说,还交换了定情信物,气的她娘要死,原本她娘相中的是她大哥家的,都和大嫂说了,偏偏女儿看中的是她二哥的,这下她娘得罪了娘家两个兄长,她二嫂不愿惹是非,不同意儿子娶王三娘子,让我说,什么不想引起家里矛盾,肯定是没看上,哪个当婆婆的愿意媳妇是私自和儿子定情的?还是已经说亲的情况下。"
"这事外面人咋知道的?"
"还不是王三娘子自己,活该!她是个好是非嚼舌跟的,偏偏交往的一个,是个衙役家的小娘子,平时巴结着她,出了这事,王三娘子就给衙役家的说了,估计是发发牢骚,人家转身就给说出去了,气的王三娘子的娘本来不同意女儿嫁回娘家,就想哪个侄子也不定了,另找一家,这下就不好找了,王家的就回了娘家,逼着她二哥二嫂定了亲。"
江氏摇头,所以她对女儿这方面盯的紧,和钱家玉兰来往,钱家没有适龄的儿郎,不会有这种问题,自己娘家,当时她看上了侄子,可女儿没看上,娘家家风没长辈允许,也不会私自定情事,她爹老早就说过,敢这么做的,就别指望家里同意。
"咱家兆儿好,人正主意正,不会做让爹娘蒙羞的事。"
...
贾老夫人回到贾宅,累了,回屋躺着休息,人老了觉不多,打发了小辈,就和甄嬷嬷说话。
"阿秀,你也见了几回高家大娘子了,如何看?"
"主子的眼力,奴婢如何能成?奴婢听主子的。"
贾老夫人笑了,"你呀,还是老毛病,这就是人选还不错,就是有点小问题对于薰生来说也不是问题,不是因为薰生的命格,估计没人能看的上,包括我,十岁来宫里,十六岁之后就没受过罪,见得人也都是京里数得上的,就是那一品诰命见了我也得行礼,谁能说这不是命?就是我爹娘也想不到,还以为能见到活着的我出宫就是好命了,谁能想到能有当公主的外孙女、当皇子的外孙?"
甄嬷嬷轻轻敲着贾老夫人的腿,说道:"奴婢也是好命,能跟了主子,虽说是个奴才,可在奴才里,奴婢也是头等。"
"那也是你忠心,唉,宫里能活到老的,不管是主子还是奴才,心里没点数,早让人给吃了,我就是占了辈分的光,不然我一个宫女升上来的嫔妃,在皇家人眼里不也是奴才?"
"主子可别这么说,如今谁敢不高看主子?"
贾老太妃摇头,说道:"不是高看我,是沾了成宗皇帝的光,要不平武能长成这样?现在皇后生的大公主今年也三十五了,见了平武也得恭敬,为何?还不是因为平武是她的皇家正经姑祖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