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第一祸害

第467章 坑人进行时

大明第一祸害 俗人喝茶 2786 2024-11-15 22:53

  “陛下好消息。”荣顺郡王手舞足蹈跑来报喜,“有湖南人罗菊泉献上治愈辽东瘟疫的良方。”

  朱寿猛然站起,双目圆瞪、身体微微颤抖,“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惠安伯、辽东都指挥使张玉、右都御史顾佐、刑部右侍郎王鉴之、大理寺杨珠、王守仁等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张玉甚至忘了朱寿在此,高兴地冲出去向幸存的同僚报喜。

  “只是……”荣顺郡王卖了个关子。荣顺郡很少演戏,脸上流露惶恐,喜悦的声音出卖了他的内心。

  朱寿马上问:“对方有什么条件,只要不过分,朕都答应。”

  “罗大夫拒绝10万金币的赏银。”荣顺郡王拔高音量。

  朱寿还没来得及捧场,惠安伯已经大赞出声,“罗大夫高风亮节!”

  顾佐皱眉问:“对方还说了什么!”不要巨额赏银,只怕对方提的要求会让朝廷为难。

  荣顺郡王不好意思地说:“臣和罗大夫交谈时,不经意间提起惠民药局想在各地建立医学。罗大夫激动之下,把赏银全都捐给惠民药局支持医学建设,他希望能造福天下百姓。也希望朝廷多多关心医学。”

  “罗大夫仁心仁术,当,当把此义举告知天下人。让天下人歌功颂德。”惠安伯在榆林卫任职期间,深知缺医少药的苦。他是真被这番话感动了。

  在场的除了惠安伯,其余的都是人精。

  顾佐和三法司官员集体看向朱寿。

  朱寿神态自若,脸上适当的表现出惊讶。‘狼来了’喊多了,大家都不信了。下次换个套路。

  “太祖初设惠民药局,本就有意在各地建立医学,培养大量的医师帮百姓们看病。只是连年灾祸,朝廷国库空虚,一直没能落实。自从陛下让内承运库承担惠民药局一切费用,惠民药局渐渐有了起色。”顾佐躬身道,“朝廷上下、文武百官定会全力支持建立医学。”

  顾佐想说,在各地建立医学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陛下压根不必使手段逼他们同意。陛下无数次提及取消户籍限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只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南京玄武湖的黄册库毁了。天下百姓没有乱起来,还不是都指望着取消户籍的事!只是大明有一千多万户,操作起来确实有困难。为了这事,天下间土地交易停了一年之久。地方官员们压力大!生怕哪一环出了闪失,不好收尾。

  朱寿佯装凝重,在正堂不停地来回踱步。

  这下,连惠安伯也觉察出了不同寻常。

  荣顺郡王悄悄挪动到一旁,他好像被陛下坑了。

  “顾大人说的极是。发展医学是所有人都会支持的好事。年后皇家研究所招生,原本医学院也打算招生。现在看来,干脆独立出医学院,让医学院独自招生。惠民药局的医学教授辨识药材、基本的药理。医学院则让有经验的大夫深造。”

  “太医院院使是正五品官,考入医学院的大夫们就授九品官身吧。将来他们学成后,通过太医院考核的便入太医院,其余人可在地方省医院当职。”

  “朕刚才想到,民间大夫本来就少,还有不少庸医。干脆在各布政司建立权威的医院。医院仿照太医院,开设11个科室。大方脉、小方脉、伤寒、妇人、疮疡、针灸、眼科、口齿、咽喉、正骨、痘疹科各科由医学院毕业的医官坐镇。地方百姓也就不会盲目的治病。”

  正堂里的人瞠目结舌。

  朱寿自言自语:“惠民药局医学培养的人才,可以直接输送到医院实习三年。再由医院送到地方惠民药局当坐堂大夫。当了三年坐堂大夫,才有资格报考医学院。除了医学,还要开办药厂。医学和药厂相辅相成,不怕百姓们看不了病。”

  “诸位觉得如何?”朱寿挑眉问。

  顾佐等人倒抽冷气。陛下竟然想给医学院的大夫授九品官?就算是九品官,这也是正儿八经的官员。御医才八品!

  惠安伯和荣顺郡王抬头望天,不敢多言一字。一盏茶的功夫,陛下就把医学、医学院、医官、医院弄出来。说是临时起意的,谁信谁是傻子。

  顾佐深吸一口气:“请陛下三思。臣不反对医学院招生。但给录取的大夫授九品官,是否太过?”

  顾佐已经用了最温和的语气表述。换成耿直的御史,现在只怕开口骂人了。

  “天理即人欲。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金榜题名拥有官身,全家改换门楣。假使考医学院也能当官,天下人的热情会更高。这才是真正的支持医学。”朱寿说得头头是道。

  王守仁收到了无数枚眼刀。他一脸无奈,这下可被陛下坑惨了。

  ‘天理即人欲’是他提出的主张。在江南一地受到了诸多心学大家的肯定,也受到心学门人的追捧。如今已是天下皆知。正在和朱理程学打口仗。

  此事传出去,心学和朱理程学的支持者们肯定要打起来。

  顾佐力辩:“支持有很多种方式。授官一事重大,陛下应当三思而后行。”

  顾佐头大如斗。先帝大肆搞传奉官,太上皇也册封了不少。皇家研究所的前身是内行厂,内行厂建立初期收留了不少被裁下来的传奉官。如今新皇做的更绝。

  这祖孙三代真是……一脉相承。

  “听顾大人的。朕思考时也参考一下天下人的意见。”朱寿招唤身边的中书舍人:“刘爱卿,你根据朕的意见写一篇文章。记得用你的名字署名,投给大明皇家日报。让天下人都来议议此事。”

  朱寿又打算坑一个人。

  刘是这次唯一跟到辽东的中书舍人。他是大明有名的神童。八岁时被成化帝赐予中书舍人的官职。经历弘治朝,到现在的正德朝,他还是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官职虽然只是七品,却是皇帝的私人秘书,能随时随地见到皇帝,外头无人敢怠慢。刘做了这么些年的中书舍人,估计是受到他爹、成化帝的老师、内阁阁老刘的授意。

  “属微臣的名?”刘忍不住出声确认。

  朱寿点头:“若朕署名,怕大家碍于皇权言不由衷。”

  荣顺郡王抽了抽嘴角。朝野上下几乎不会说言不由衷的话。因为陛下我行我素,压根不在意大家说什么。东厂都懒得抓言语抨击陛下的人。报上去不过是换来陛下的哈哈大笑。

  “今天是个儿好日子~”朱寿心情极好,唱着奇怪的小曲离开。

  顾佐质问同僚:“陛下此举与重立传奉官何异?尔等为何不反对?”

  “此事刑部管不着。”刑部右侍郎王鉴之摊摊手。

  大理寺杨珠苦笑:“我等反对有用?”

  王鉴之提醒:“有人愿意放弃十万金币的巨额财富支持医学。朝廷竟然连低品级的医官都不舍得授予。天下百姓会如何想?”

  煽动舆论约束皇帝,是官员们常用的伎俩。如今新皇屡屡用这招对付官员,效果同样有效。郧阳府的官员可是深有体会。

  刘决定,他会在署名前加上中书舍人的官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