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绝密航程:中国东出太平洋试射洲际导弹纪实

第五章首战太平洋

  一、毛泽东圈定:首战太平洋

  1976年,是中国一个不平静的年份,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会怀有一种特别的情感,留下特别的印象。

  1月8日,周总理逝世,无边的哀乐从“向阳红五号”船扬声器传出,一遍又一遍,十分的凄凉。“718工程”是周总理总负责的,周总理这一“走”,任务怎样?悲情与疑虑笼罩全船。

  月日春节,长洲岛上的“老百姓”几乎都没放鞭炮,仅有的几篮子鲜花放在长洲洪福市街渡的小坡上,潦草地点缀着秦牧笔下描绘过的有名的年宵花市。

  船上仍是戒备森严,甚至有点冷清。春节期间留在船上的值勤人员唯一的乐趣是轮换着到黄埔长洲岛海军勤务船大队看电影,其余时间一律不许外出,外来人员不能随便上船。

  但是刚过完大年初十(月中旬),从全国各地来船的人开始多起来,而且一批批早先由“向阳红五号”船派往全国各地科研机构培训的干部战士,也陆续回到了船上。头传来的消息是:叶(剑英)帅作为周总理病重期间协助周总理抓国防科委工作的副手在抓这个工作,“首次远洋”仍在准备着!

  “首次远洋”是当年首长们头上的一种提法,其实际含义没有正式文件明确界定。但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海洋科技史的人们,会自然明白,在“向阳红五号”船远征太平洋之前,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对世界任何一个大洋进行过科学调查。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徐福东渡日本,鉴真东渡日本,汪大渊二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等等,这些海洋活动尽管非常超前,非常伟大,但并不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也都不是对大洋进行的探测或调查。从科学意义上说,“向阳红五号”船的这一次是中国有文明史以来的“首次”。

  1976年月,“向阳红五号”船首次远征太平洋的请示件拟定。这份请示件附上了“向阳红五号”船从广州出发,经过菲律宾、美国关岛到南太平洋斐济群岛以北海域的往返航线图和海洋调查作业图,也附上了预见各种风险出现的处置预案,还介绍了船舶的性能、吨位和各种科研仪器的状况。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计划科参谋张季栋在北京国家海洋局机关楼上的保密室里一字一句地把文件整理好后,由国家海洋局呈送往海军司令部,由海军司令部到国防科委再到中央专委、国务院。经过一系列的审批后,这份请示报告,最后送到了毛泽东主席手中。深切关注“718工程”进展的毛泽东,最后一次把目光投向东面的大海,投向封锁了新中国几十年的第一岛链及以外的大洋,毅然圈阅批准“向阳红编队”远征太平洋,这位伟人凝重的垂注,使这次起锚于广州黄埔港内的中国首次远洋科学调查,不仅有了中国首航的意义,还有了当年“中国第一航”的意义。

  请中国最高领导人亲自审定批准开展一次对太平洋的海洋科学调查,对于当年“两弹一星”实施中的审批运作来讲,也并不是很正常的。毛泽东一般只审定审批整个工程计划项目,并不对一项或多项实施项目审批,更何况还是重病在床,日理万机。为什么要摆到如此高的位置?

  这与周总理逝世有重要的关系。

  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政坛,风云变幻。“两弹一星”工程及“718工程”是周总理主持的中央专委亲自抓的。周总理逝世后,由华国锋出任代总理,中央专委的工作还未明确列人代总理的工作范围。那时候跟随周总理多年,主抓国防科技的聂荣臻元帅已经不是副总理了,由陈锡联接手了这一摊子工作。但陈锡联没有张春桥的“资格”硬,卜名在张春桥的后面。张春桥早在中央确定建造大型远洋测量船队的计划之时,就多次阻挠“718工程”的进展。在军委的一次会上提出上海地区承担大部分船舶的建造任务有困难,实际上就是不想让上海的工业力量放在国防建设上,要用来“抓革命”。当时叶剑英副主席听后非常气愤,用手拨过地球仪,指着“上海”大声地说:“下马不行,要硬着头皮搞,测量船一定要搞,而且要在上海搞!”“向阳红五号”船执行远洋调查任务这件事,张春桥也想阻拦,自称自己是“大陆派”,搞海洋调查是有“野心”等。但是“向阳红五号”船远征太平洋在“718工程”船舶建造计划下达之前就定好了的,是“718工程”整体项目中第一个涉外、涉海也涉及到整个洲际导弹的研制能否成功的关键项目。一些老帅和将军们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认为中国走出国门搞远洋调查,向大洋发射试验洲际导弹的这一步,既充满了各种风险,也有战略机遇;虽没有十分的把握,但也必须走出去。就像当年红军抢夺泸定桥那样,不管付出多大的牺牲也必须抢到。

  毛主席圈定“向阳红五号”船首次远洋后,“四人帮”的一切干扰也都作废了,千军万马就在这一个特殊的红色圆圈中迅速舞动起来。

  二、远洋的“粮草”问题军马未动,粮草先行。

  马荣典船长在参与制定航行计划时就得知:这是一次特殊的远洋航行,从广州离港后,没有极特殊的情况,不会停靠夕卜国港。这就是说,广州港既是始发港,也是目的港。就像空军战斗机飞行训练一样,从什么地方起飞,绕一圈后还从什么地方降落。因而,他知道航行编队预备离开广州多少天,就得准备多少天的食品、油料、机械仪器备件备料。“向阳红五号”船出海人员00多人,按100天供应量补给,仅大米、面粉就有十几吨,热带抗暑用的啤酒、饮料当时全是玻璃瓶的木箱包装,连箱带瓶多达0余吨。还有蔬菜、肉类、鱼类、罐头类等。船当时锚泊的“一号锚地”处在离岸约00余米的珠江上,所有物资都得通过人力化整为零从码头搬运到小艇上,然后从小艇吊运到船甲板,再由人力一件一件、一梱一梱、一袋一袋地搬到有0余米深的底层冷库冷藏起来。船上绝大多数都是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知识分子,长期的技术工作加上船上缺少锻炼体能的活动空间,使他们的体能显得有点弱不禁风。但在船上实际从事着大部分后勤保障任务的政委们却说:这是执行毛主席批准的任务,在海上没有吃的什么任务都完不成,各个部门各个分队都要当成备航重点任务来抓。于是,一说后勤部门要上补给物资,当班的船领导就打开广播呼叫各部门“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地派“公差”。人不到位时,政委、副政委就挨个部门去找,找不找得到人要看各部门备航任务安排的情况。部门领导听到船上要派“公差”的广播,也必须优先考虑,一般会派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去,派不到人了就是领导自己上。那个年代的“向阳红五号”船有一种官兵平等、干部带头的优良作风。“向阳红五号”船当时的正常建制只有15人,外派工作、学习培训一般在40人左右,值班值勤一般在0人左右,政委们接到远洋任务做后勤保障工作并且把数十万公斤物资搬运上船的主要依靠对象就是船务部门的炊事班,船上各部门的那些年轻的水兵和自己的双手。政委们、各级指导员大多数也是能够坚持到最后的“搬运工这是那个年代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们的典型风范!

  “向阳红五号”船的后勤补给要通过大量的人力搬运,包括一些重要的仪器设备上船,遇到极大的搬运困难和搬运风险。但这项工作在“718工程”中是一个“盲区”。“718工程”的科学家们在设计改装船舶的时候只考虑到科学仪器设备的安装,只考虑到了宽敞的甲板、巨大的舱容量对开展远洋科学试验的好处,没有想到船的吨位大了干舷也高了,起重吊装设备不配套,没有设计一个机械搬运生活物资的方式和通道,使一百多吨散杂的物资从广州市的某个供应点搬到车上、又从车上搬运到小艇上,再从小艇甲板上搬到船上,然后一件一件解开放进底层的舱内储藏,全部靠人力是何等的艰难!尤其是啤酒、汽水这类物资,支装红星啤酒一箱4瓶,支装亚洲汽水五十瓶一箱,全不是现在的轻便包装,一箱汽水要四个人才能移得动,从甲板上放进舱内要转两个梯、三条走廊,四个门,搬得人眼冒金星不算,还得带点皮肉之苦。而且当这些问题发现时,往往也来不及改变了。谁有本事一两天之内往船舷上开一个门,布设一条生活物资补给的机械化通道呢?这个问题实际上成为了当时这艘现代船舶不应有的、甚至是可笑的“生理缺陷”。

  三、坐上了专机的土豆毛主席批准的远洋,对中国海军来说也是无上光荣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海军,还没有跨出过国门,更别说去南太平洋了。但是他们光顾着航海保障、安全保障那些事了,对于大编队几百号人几个月的海上生活保障却没有想很多。

  于是难题出现了。

  首次远洋的伙食标准是按照海军的潜艇伙食标准配给的,每天00元。这种标准在当时的物价下,除了“鲍参翅肚”这些名贵海产不能大量供应外,一般好吃好喝的都可以吃得到。

  英国海军可以三文治裹牛油,外加啤酒、洋葱,环球航行都不用换别的。中国的海军舰员要吃带叶子蔬菜,要经常换味变花样,这往往令后勤部门的人很“头痛”。广州地区补给蔬菜,品种倒是应有尽有,一般蔬菜存放到冷库储存不会超过15天。首次远洋是按照00人往返一万千米,连续在海上生活100天补给的。15天后吃什么?南瓜、冬瓜,洋葱、土豆?可是当年很少有反季节的大棚蔬菜,没有今天发达的生物技术、保鲜技术。三四月里出远洋,没地方能够找得出批量的南瓜、冬瓜,当时全国能长得出南瓜秧子来的恐怕就只有海南了。

  海军想了些,这是。海军把青菜、萝卜、黄瓜、水果之类榨干水分,然后用抽真空方式封装在铁皮罐头内,整车整车地吊装到船上。

  但是谁都知道,蔬菜罐头是牛粪堆上的蘑菇,好看不好吃。临到“向阳红五号”船要出航了,其他物资基本补齐,海军首长还在为“向阳红五号”的蔬菜发愁。

  一位海军首长想起北方地窖里的土豆、萝卜、大白菜可能存放久些。经初步论证后,便下令立即从北方农村地窖里收购土豆、萝卜、白菜。一支海军特别小分队几经周折从天津郊区收罗了几卡车土豆。眼看“向阳红五号”出航在即,火车、汽车运输赶不上。海军首长就调一架专机紧急空运到广州。在出航的前一天,终于把这些比船员们还要幸运地坐上了飞机的土豆送到了船上。在那个年月,连看到飞机都被认为是一件稀奇的事,别说坐飞机了。这种杀鸡用牛刀、为现代经济学家们不耻的方式,当时被船员们认为是执行毛主席批准的任务所享受的特殊待遇,是政委鼓舞士气,克服困难的最好素材。至今还有人把这段故事传为佳。

  四、身份迷彩:中国海员

  “向阳红五号”船的人,要想为自己打出一张确切的“名片”,很难。他们不知道自己称谓什么,干什么的。他们多数是军人,却不给他们穿军装,整天一身卡其布中山装,出门不说自己是军人则已,一说,人家还认为是“骗子”;他们多数是科技工作者,可是又都是在船上工作,享受的是海员的待遇,去的是大海大洋;他们多数没有到过也指望不上能够到外国港,哪怕是走到近处看一眼异国风情都不可能。可是他们却拥有一张正正规规的国际海员证。

  让“向阳红五号”船的人成为国际海员,是一种智慧的安排。

  办证的通知是月1日下达的。月4日和5日,全船人员被通知分两批到广州艳芳照相馆照相。通知要求每个人都必须穿便服,就是或灰或青的那身卡其布的中山装便服。只有船长和按国际海员标准有船上八大员职务的船员可以穿“海员服”照相。《艳芳照相馆》是广州最好的照相馆,也是广州市公安局出国人员证件相的专用照相馆。全船人员分批鱼贯而人,得到了8张着便服的证件照,用于办理海员证和档案留底。

  十几天之后,这些证件如期办到,全部放在船上书记员那里保管。教育“点名”时政委公布了每个人的证件号码和出国身份,并告诉大家,从现在起“你们都是合法的中国海员,是中国海洋调查船上的海员”。后来,许多人去书记员那里确认自己出国证件的时候,发现职务那一栏各不相同。除了通用的船用职务如“船长”、“驾助”、“报助”、“水手”等职务外,还有“气象预报员”、“水文技术员”、“水文调查员”等职务。用后一种身份的人员大多是从全国各地临时抽调来的专业人员,他们有的是从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来的工程师,有的是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来的摄影师,有的是国防科委“718”办公室、国家海洋局“718”办公室来的处长、科长们。所有出海人员除按标准的国际海员序列里有的身份可以保留外,其余人员的真实身份都被隐去,冠之以“中国海员”名下的各种职务,如水手、机工等。

  远洋编队航行,除了船长作为全船行动的指挥员外,南海分局还派出了副局长高文府担任出海编队的总指挥和临时党委书记,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这位航次总指挥的国际海员职务就不好填写了,他既不是“船长”,也不是“政委”,即使在国际海洋调查船序列里,也没有局长出海当总指挥的。可是这么大一个行政领导也不能填一个随便的职务,否则万一有事要在国外出面又不合身份。经与黄埔边防局商量来商量去,在他的海员证上赫然填上了一个当今时兴的名字一经理。意思是说,他是这艘船的“经营管理者”或者“老板”。

  历史的幽默无处不在。首次远洋的编队总指挥、南海分局的副局长高文府就有过这样的幽默。高文府在解放东北时参军、南征北战而又上过大学,平时的行为举止文质彬彬。他可能做过将军梦,如果军衔制不废而又继续留在正规军,他起码也能做少将。可他却从来也没有做过当“经理”的梦,甚至连他的后半生也没有沾上过“经理”一点边。但他的第一次出国的身份居然在花名册上写着一个“经理”。可惜的是,他首次当“经理”只当了一个多月,他做的第一笔“生意”,竟然是像英格兰的库克船长那样,到太平洋里去“成交”一批科学资料。那份写着“经理”职务的花名册,至今存放在国家海洋档案馆里,成了他一生中真正的“身份迷彩”和未能充分展示的荣耀。

  五、掩护的“影子”与“兄弟”

  “向阳红五号”船要远征太平洋了。在秘密运行的国防科技工程队伍里,这既是一个令人兴奋不已的好消息,也是一次令人十分担忧的大冒险。那是一个中国人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中国的军事力量根本就无法够到的地方。去得了,回得来吗?

  “稳妥可靠,万无一失”是周总理生前在国防尖端科学事业的严格要求,也是广泛被贯通到“718”任务的全过程的行为准则。在周总理逝世,华国锋任国务院总理,实际接替周总理主管中央专委,并与叶剑英等老帅研究“向阳红五号”船首次远洋安全保障时,陈锡联副总理提出了加一艘船为“向阳红五号”船伴航的建议。陈锡联是多年从事导弹靶场建设,接替聂荣臻元帅主管国防科技工作的副总理,他认为“向阳红五号”船是单船远航,海区复杂,“敌情”复杂,对安全很担忧。战争年代派侦察兵,都有掩护,一次还派两个呢。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华国锋和叶剑英的支持,并指示交通部立即落实。

  交通部得到国务院的紧急调船指示后,立即着手从广州远洋公司远洋轮中选派。当时“无锡”号正从国外回到广州,在黄埔港内,准备休整人员再度装载远航欧洲。交通部立即令广州远洋公司对“无锡”号的现有人员进行了初步“政治审查”。“无锡”得知要参加重大国防任务,立即提出了一个有王治金船长、于锡和政委、邱满桂轮机长等51名船员出海的花名册,报到国家海洋局进行政治审查。

  与此同时,“无锡”号则立即清理货物,加足油水,进行简单配载、补给个月的主副食品后,由交通部文冲船厂派出技术工人将舷号涂改为“向阳红十一号”,全部预备出海人员原地待命。

  1976年月5日,经交通部、国家海洋局“718”办公室、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层层审批后的51名船员,再加上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选派的7名指挥、工作人员,共58名出海人员全部通过审查,办理了海员证。

  次日,南海分局派到“向阳红十一号”船出任航次“副政委”,实际是承担向阳红编队联络组长的南海分局计划科科长王志斌,带着一部电台、全套“向阳红”编队首次远洋指挥文件以及6名工作人员到达“向阳红十一号”船。

  王志斌原是南海舰队的正团职作战科长,1945年在华东对日定的东坝战役中参加新四军,后身经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洛阳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五次立功并授予解放勋章。安排王志斌担任“向阳红十一号”船的指挥员,最基本的考虑就是他的战斗经验。“向阳红十一号”船的基本船员都是没有战斗经验的中国海员,用一个有战斗经验的作战科长作为联络组长并指挥“十一号”行动,既有指挥联络的意思,显然也有“以防万一”的潜台词。

  1976年月1日,一艘“新”的“向阳红十一号”船魔术般地从黄埔港秘密起航,与比它先一天起航的“向阳红五号”船在南海西沙群岛附近海域汇合,这时,两艘素不相识,从来没有、也不会想到有任何联系的远洋轮被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任务组合到了一起,组成新中国首次远洋科学考察“向阳红”编队。

  “无锡号”船形与“向阳红五号”船有点不同,载重量比“向阳红五号”船要略为小些,约1000吨左右。但外涂油漆基本与“向阳红五号”

  船一致,远远看去,像是一双同胞兄弟船,也像是“向阳红五号”船形影不离“影子”。

  六、船长望着大桅上悬挂的菲律宾国旗说:我终于出国了

  中国首次远洋科学考察“向阳红”编队于1976年4月日清晨,进人菲律宾北部的巴布延海峡。船长马荣典望着前桅上升起的菲律宾国旗,意识到已进人别国海域,便自言自语:我终于出国了。

  他自从在大连海校接到上“向阳红五号”船“出国”的通知,到他真正踏上异国海域,相隔了整整5年零8个月。他在这个船上当了5年零8个月的船长,走完了“向阳红五号”船最初5年时起时落的艰难航程。如今,他终于出来了,对于他和“向阳红五号”船来讲,是一大步,对于“718工程”来讲,也是一大步。

  巴布延海峡又名“吕宋海峡”,位于菲律宾吕宋岛和巴布延群岛之间。连接南海和菲律宾海。它东西长17千米,南北宽40千米,西端最窄处宽仅8千米,水深超过00米,航运便利,是马尼拉出太平洋至关岛、火奴鲁鲁的重要水道,也是中国商船队出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在过海峡前,我外交部已向菲律宾外交部发出了“知照”,通报了我考察编队将要通过菲律宾北部的巴布延海峡的有关情况。“向阳红”编队在通过菲律宾管辖的水域时,按照国际惯例在船尾挂出了本国国旗,在驾驶主桅上挂出了菲律宾的国旗和各自的船旗和呼号旗。

  “向阳红五号”船是第一次出国,第一次挂出由菲律宾国旗和本船船旗组合的旗语。虽然过巴布延海峡依然看不到什么异国风情,在最宽的峡连岛屿都看不见,但许多人还是感到了有些异样。尤其是军人,在那个年代出国是十分稀罕的事。他们看着菲律宾的国旗在桅杆上飘扬,心里暗暗地在重复着:“现在已经出国了。”

  1976年4月日早晨,“向阳红五号”船上的厨工在出海以来第一次成功地烤出了西式面包,好像是向全船6名海员暗示“出国”的变化。负责操舵的水手赵水智接到航海长李胜贵的指令,将时钟向前拨快一小时,表明“向阳红“编队从中国北京所在的第八时区已进人了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所在的第九时区。刚才还是上午八点钟,一秒钟之内,就人为地变成了九点钟,值这个时段班的各个岗位上的值班人员都少值一、时班,而且大家都认为不算是偷懒!这事在中国境内的陆地和海洋上都没有发生过。不过航海长也提醒赚了一小时的同志们别得意,等到返航的时候,从东九时区跨人东八时区时,值这个班的所有人员又得多值一个小时。

  西太平洋的海水是全世界水温最高的海水,呈深黑色。10年后我国科学家和日本科学家对从西太平洋里流往东海和日本沿海的一股暖流进行调查,科学家就把这股暖流称为黑潮,就是认为这里海水的颜色与其他海域的不同。设在船底部的万米测深仪显示,水深已达到8000多米,编队已进人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1104米)附近的海域。这时,重力测量组的许时耕提出:在航经马里亚纳海域时,要测量一下深度,要确证一下这个由苏联科学考察船“斐查兹”号测量的深度数据是否准确,是否还有更深的记录。许时耕手中的这台测深仪,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回声测深仪之一,“向阳红五号”船又比苏联的“斐查兹”号大一倍以上,良好的稳性条件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将使他得到一个中国的测量数据,他或许可以得到一个全世界对马里亚纳海沟测量的最准确的数据呢。

  科学家们的发现欲望是人类科学进步的动力。所有的指挥人员和航海员都支持许时耕的行动,他们还要在许时耕测量到数据的那一个时刻,提供一个准确的船位,证明那个最低点是在公认的某个地理位置,然后向全世界发布他们的成果。

  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位于北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以东,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沟的一部分。它位于北纬11109分,东经14115分,为一条洋底弧形洼地,延伸550千米,平均宽69千米。主海沟底部有较小陡壁谷地。1957年苏联调查船“斐查兹”号用加载回声测深仪测到10990米深度,后又测量到1104米的新记录。1960年美国海军用法国制造的“的里亚斯特”号探海艇,创造了潜人海沟10911米的纪录。马里亚拉海沟为什么有这么深呢,一般认为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块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冲插人大陆板块之下,进人地幔后逐渐溶化而消亡。在发生碰撞的地方会形成海沟,在靠近大陆一侧常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这就是我们今天感到奇异的从日本列岛、台湾岛和菲律宾群岛一线数千千米岛孤和对应从堪察加、阿留申、千岛、日本、小笠原等到马里亚纳一线数千千米海沟。现在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水深在斐查兹海渊,为1104米,是地球的最深点。

  但是,我们的地球物理专家却并不很走运,当他调试好万米测深仪,安排好值班人员,准备获取好消息时,台风来了。

  正在餐桌上品着清蒸鲜鱼的马荣典船长,收到气象分队送来的台风预报:西太平洋帛琉群岛、即美国太平洋军事基地关岛西南海域,生成了一个热带低压(还未发展成为台风的天气状态,正加强向西北方向移动,预计天后,可能在“向阳红“编队的预定航向上相遇。

  西北太平洋是北半球台风的故乡,赤道附近的西太平洋,太阳终年直射海面,海水吸收并储存了大量的热量。海洋又不断地把水分和热量供给海面上的空气,海面上高湿高温的空气加速旋转上升形成热带风暴。这些热带风暴达到一定强度后,就向我国南海、东海和日本方向运动,这种天气现象就称为台风,平均每年约为0个,西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生成的地。

  海上遇到台风是可怕的事,历史上海上遭遇台风袭击致船毁人亡的例子不计其数。“向阳红五号”船和“向阳红十一号”船作为万吨以上的船舶,在其建造时就把防台风性能作为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额定。一般都会有抗击1级台风的能力。但真正的安全防台不是“英勇地”抗击台风,而是规避台风,有经验的张都不会!艮台风去作对,逞什么英雄,而是巧妙地去规避它。

  遇到台风或其他意外情况,海上编队有权决定修改航向,采取应对措施。这个预定航向就是许时耕想在编队经过时测量其深度的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的海域。看来,中国人的这个梦想暂时不能实现了,负责船舶航行安全的总指挥高文府、船长马荣典和驾驶员们顾不得吃饭,连忙召集紧急会议,研究修改航向。对付号台风便成了中国“向阳红科学考察编队跨出国境后的第一场战斗。马船长最终提请总指挥高文府,把航向修改为170度,向南航行后再向东航行,绕过台风的正面袭击,最少离台风100海里。他挺着肚子笑了笑说“让它(台风)跟关岛的美国大兵去较真去,咱们中国人不当傻大兵”。

  总指挥高文府同意后,发信号给“向阳红十一号”船,整个编队航向调整到170度,向南航行。

  七、岛链和赤道,中国海军来了

  4月日,身在北京的海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陈德鸿在巨幅地图前点了点巴布延海峡,向着他的作战参谋们说:“今天我们的“向阳红五号”船要冲出第一岛链了!”他在作战部指挥室说这话时,作战部的另一位副部长肖得万,正站在“向阳红五号”船的驾驶台上。这位西沙海战中“86舰”的舰长和一等功英雄,调到海军司令部作战部后不久就幸运地踏上“向阳红”编队首次远航的征途,他带着作战参谋和海军司令部航保部、八部(侦察部)和北海舰队的海测人员编排到“向阳红五号”船上,作为海军作部队参与远航任务。具有特别意义的是:他们无意中代表着中国海军的作战力量首先冲出了美国人划定的第一岛链。在此之前,中国海军未越过“雷池“一步。

  岛链政策是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首次提出利用地缘政治关系,用岛链围堵红色中国为主要目的的一个特定概念。第一岛链是指北起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第二岛链是指第一岛链以远的小笠原群岛、火山列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雅浦群岛、帛琉群岛,延至印尼的哈马里拉岛一线。这是冷战期间,美、日为封锁遏制中国,在中国进人太平洋的链形岛屿上,构筑的两道反华、制华“藩篱”。它既有政治和军事上的内涵,也有封锁海上运输线,用以控制中国国际贸易的物资交流,特别是对石油命脉控制经济内涵。它如一条看不见的绞索,锁住中国的海域和出海,以达到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海上安全的目的。

  中国军人,特别是海军军人,对岛链这个名词有着一种复杂的情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创建于1949年4月日,是在华东野战军攻占南京的炮火声中成立的。成立之时不过有几艘从国民党军残余那里缴获过来的旧军舰。正当人民海军在毛主席的安排下,迅速起步发展的时候,1950年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海军封锁了包括台湾海峡在内的所谓“第一岛链”,把中国新兴的海军围堵在近岸海域。也由于朝鲜战争,把一部分已的海军建经于战朝鲜战争,使人民海军在初创时期的装备十分落后。人民海军只能靠自己的小船厂造一些小型舰艇,海军也被人们戏称之为“黄水军”。当时,第一代人民海军是把冲出第一岛链、第二岛链作为一种海军发展的理想,一种奋斗目标去实现的。为了这个,也几乎耗尽了两代海军军人的青春年华。

  4月9日15:5时,“向阳红”编队在关岛以南,北纬度的地点回归到计划航线。此时,向阳红编队已越过了东经145度线。从海图上看,又冲出了由小笠原群岛、关岛和帛琉群岛组成的第二岛链,逼近赤道。

  4月1日14:45时,“向阳红五号”船在东经157度的地理坐标上抵达赤道。为了纪念中国海军第一次跨过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和赤道,高文府总指挥、肖得万副部长、马荣典船长、李胜贵航海长纷纷来到“向阳红五号”船驾驶台,他们在这里作了一个决定,取消在出第一岛链以来的无线电静默,向国内指挥机关报告抵达赤道的消息。同时,用海军礼仪,鸣汽笛一长声,以不纪念。

  进赤道,既是中国海军力量冲出岛链的纪念,也是首次远洋的第一个作业站。从“718工程”项目官员的中了解到,这个赤道站点将是未来的运载火箭飞向太平洋的轨点,所要完成的重力测量、高空电磁波的测量和海洋环境观测要求特别细致准确。按计划,编队将在这里漂航作业17个小时,以完成预定的海洋考察任务。这时,集中在“向阳红五号”船第三舱的100多名海洋考察队员,第一次开始紧张地忙碌起来。

  4月1早上5时左右,海面瞭望更报告,发现一艘日本船“第七光照丸”向我窥视。“向阳红”编队07:0时起航后,仍尾随跟踪到中午。这是编队出航以来遇到的第一个值得警惕的对象。当班航海长在航海日志里详细地记载了这艘船的舷号、形状、估计吨位和非同于一般民用船的。

  八、“敌”机!侦察还是攻击?

  太平洋里不太平。美国的航母、潜艇、侦察船,天上的卫星,空中的飞机,地面的雷达,水底的声呐,没有一寸海逃得过他们窥视的眼睛。

  1976年4月5日1:0时,在“向阳红”编队进人南太平洋预定海域的01作业区(南太平洋埃利斯群岛、萨摩亚群岛和斐济群岛之间的一块方形海域)的第三天,美国海军“猎户星座1”号反潜巡逻飞机,对我考察编队进行超低空(100米~00米高度)侦察。先是在“向阳红五号”船上空盘旋几圈,投放浮标,一次又一次地越过船头。而后再侦察”向阳红十一号”船,转几

  圈后又回到“向阳红五号”船,历时1小时分。美机首次在“向阳红五号”船头方向投下两个浮标,然后绕编队盘旋8圈后离去。所投的浮标其浮体为红色,浮于水面,上有小型伞状天线。经侦察员判定,这种浮标系声呐浮标,飞机投于海上后,通过浮标上的声呐系统接收水下的侦察信息,然后通过小型天线发回到工作母机,主要是侦察识别我编队探测海洋的仪器和手段。

  这架飞机从何而来?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和关岛都距离“向阳红“编队000海里以上,只有位于东萨摩亚的美军军事基地距离这里最近,不到1000千米。海军作战参谋断定飞机来自于东萨摩亚美军基地。

  这一判断给“向阳红”编队的指挥员们留下了阴影,他们认为美国的这种反潜侦察机有非常良好的超低空性能和续航力,来到我编队考察的01海区十分容易,下一步的形势将不妙。

  美国飞机飞走后,空中强大引擎声消失了,海空恢复了宁静,而“向阳红五号”船的人们却心情难平。这是在美国佬的眼皮子底下,可谓老虎的屁股上挠痒啊,“老虎”一不高兴,一枚导弹,或一发鱼雷,就不堪设想。高文府总指挥立即召集指挥组的同志们开会,分析形势,寻找对策。会后,总指挥决定立即将情况拟成电报,发给国内上级指挥机构,同时通知各工作岗位,沉着应对。

  “猎户星座”号第一次在公海对我海洋考察船进行细致的侦察,美机了我队的考察考察和考察容。

  美机飞走过后还会有什么行动,不得而知。傍晚,得到我国外交部通过国机来的。

  美机出现在编队上空,正是中午时分,全船人除了机舱值班人员外,都看到了,也拍了不少的照片。大家的心里十分的紧张,鬼知道这家伙是来作好奇的常规性侦察呢?还是为导弹或鱼雷攻击定位?当晚,临时党委召集会议研究对策,政委通过广播向全体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号召大家发扬人民军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应对一切变化。并警告全体人员,严禁穿的,中人海军”字样的背心,防止美军发现有中国军队参与的痕迹而生出意外。

  甲板上,地质取样和采水的考察作业顶着烈日一刻不停地进行着。船长交代水文分队长“叫大家麻利点,拿到资料就走,别磨蹭!”

  4月7日当地9:00时,海军侦察员又发现了海空深处的引擎声,一架新西兰标志的“猎户星座05”号飞机超低空从“向阳红五号”船尾左舷擦过,接着,又从”向阳红十一号”船尾右舷擦过,并投下一只声呐浮标,盘旋十多圈后离去。当时“向阳红五号”船正在南纬14度、西径178度的1014站漂航作业。飞机飞得几乎贴近了海面,强大的飞机引擎声震得甲板上的天遮棚达达直响,飞机飞行产生的气流刮翻了作业甲板上的装地质样品的塑料盆,考察队员们不得不像抗台风一样本能地抓住扶栏。

  当地时间0时00分,海面微明,“向阳红五号”船进1015站漂航作业,值班驾驶员梁正合刚算完天文船位线,准备等卫星导航仪的卫星过顶后,校对一下天文航位线准确度。这时海空深处出现了一闪一闪的灯光,一架新西兰的“猎户星座04”号趁夜色进人作业区上空,超低空飞行,并疯狂地多次打开高亮度的探照灯,直射甲板上从事考察的作业人员,严重地影响了我方正常作业。

  “这太不像话了!”高总指挥是在东北解放战争中打过硬仗的,在海军时也与国民党海军在台湾海峡“过个招”。他立即决定,找来信号兵,把“向阳红五号”船的探照灯和信号灯都打开,以牙还牙,回照侦察机头部,直接对飞行员的驾驶构成威胁,以示抗议。

  新西兰当时属英联邦海军联防,借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余威,其展示空中作战能力,行动很猖狂。总指挥根据美、新飞机的行径和将来可能还会更加严重的海空骚扰,向国内指挥机关作了汇报。接着我外交部向两国政府提出了交涉和抗议。同时,国内指挥机关也通知编队指挥人员,沉着应对,加强瞭望,作好记录,及时报告,一切措施都要以保证考察作业当初陈锡联副总理提出增派一艘船跟随“向阳红五号”船掩护的建议,不仅体现了中国“718工程”的体制优势,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专委对“向阳红五号”船全体出海人员的关怀,后来还证明是一个高明之举。当“向阳红五号”船在远离祖国10000多千米的南太平洋上遭遇美国、苏联、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频繁的海空骚扰,船舶作业和人员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情况下,由于有了“兄弟”的掩护、牵制和配合,才得以与强大的对峙势力进行周旋,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保证了作业任务的完成。同时,对于远离祖国、孤独寂寞的出海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心理的安全保障,许多船员因为有了兄弟“向阳红十一号”船在身边,就感觉到并不孤单。那时候就经常说:祖国就在身边,毛主席、党中央就在身边!多半都是有了“向阳红十一号”船在身边才这样说的。

  “向阳红五号”船首次远洋考察的01区,已进人了西南半球,深人到南纬14度、西径178度的海区,距酒泉发射中心直线距离10000千米以上,符合洲际导弹发射必需的空间跨距条件。其周围有埃利斯群岛、萨摩亚群岛和斐济群岛三个太平洋群岛环绕。这一海区周围还没有宣布为无核区,美国在该区域不远的北太平洋夸加林群岛上做过导弹试验,符合发射洲际导弹有可能引发无核争议的政治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是,这一带有几处预见的浅水区,最低水深仅4米甚至更低,符合我国在接收洲际导弹返回的数据舱和测量弹着点时,采用多船锚锭定点基阵声呐定位方式的条件,在打捞数据舱时,浅水区也更容易实施等。

  但是,这个区域的敏感性也如同新西兰侦察机所反应的那样,并非比南印度洋弱。01区周边几个国家都是英联邦的联防区,西南距邻近的海洋大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各000多千米,东距美属的东萨摩亚最近处不足1000千米,北距英联邦的埃利斯群岛最近处不足600千米,南距英联邦的斐济约1000千米。

  中国突然东出第二岛链远渡西南太平洋,必定会引起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相关国家的注意,甚至遭遇联合围攻。为了防止万一有极端事件发生,我国早于“向阳红”编队出航前的1975年11月5日,就与斐济群岛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大使在“向阳红”编队到达之前,就已进驻斐济,“向阳红”编队遇特殊险情后可以救援的预备港就是斐济的苏瓦港。

  斐济的陆地总面积只有1.8万多平方千米,位于西南太平洋中心区域,由个岛屿组成,是南太平洋地区的交通枢纽。这些岛屿多为珊瑚礁环绕的火山岛,主要有维提岛和瓦鲁阿岛等。首都苏瓦(Suva)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南太平洋著名的天然良港。苏瓦距中国“向阳红”编队考察的01作业区约600海里(1000千米)左右,正常速度航行两昼夜能够到达。

  九、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大洋考察资料

  不论美国、新西兰的飞机怎样干扰,只要有可能,“向阳红五号”船就不顾一切地开展考察作业。100多名考察队员挤在第三舱的各个住舱和工作室,甚至在走廊、餐厅里打地铺,分三班轮流作业。航海部门、轮机部门和甲板部门则分4班提供作业保障。经过0多天的连续奋战,终于拿下了01区的全部作业。

  01区是一个长方形的作业区,南北跨4个纬度,约0海里(46千米),东西跨度6个经度,约50海里(650千米),总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三个半渤海或一个新西兰的全部国土面积。在这片广阔的海域里,考察队员的要和海业展的要,了海,和,海,仪器试验和通信传播试验等四大部分的科学考察和试验。

  海洋水文调查共进行了个观测站作业,进行了海流、海温、水色、透明度、海浪、海发光等项目的测定。每一个测定的数据都被详细记录在“海洋调查资料填报表”的纸制表格里,一次远洋调查下来,就是几纸箱的表格,一共取得了6万多个数据。

  重力和水深测量线长1000多海里,得到了观测精度为毫加(地球物理计量单位)的重力资料。重点海区重力场分布的基本特征是:自由空间异常,相差悬殊。水深测量在重点海区的航线上,最浅为4米,最深为4487米,多在000米左右。重力组发现了三块较大的令科学家们兴奋不已的海底高地和三个浅滩的位置和面积,他们希望这些高地和浅滩能够成为中国试验洲际弹道导弹的弹着点。

  海洋气象调查在作业区进行了高空、海面气象要素的观测、探测、卫星云图接收、多路移频侦听和预报工作。取得了9000多项各层大气的气温、气压、温度资料,发现和接收了5个国家和地区的移频气象报告。

  远洋通讯试验运用电波传播和通信效能的全面试验和综合考察,短波测到了万多组数据,超长波测得了100多万组数据,多路移相电传通信共收了000多万字。由于采取了新的调制技术和纠错技术,通信质量比现有电传通信提高了001000倍。

  这是中国自有文明史以来,第一次这样大规模综合性地研究考察一个大洋区域。在这片相当于三个渤海的广大海域里,从海底到高空的上万组数据中,获得了一片0多米水深,可以作为预选靶场,供十多艘船舶下锚的浅水区的水深资料和底质资料。分别在1680米和1907米水深处,取得了地质样品,这是当年全中国深海科学地质取样的最高记录。

  强台风:遭遇与幸遇首次远洋的01区考察工作于1976年4月0日基本结束,这时全体出海人员已离开祖国整整一个月了。根据任务的安排,编队离开01作业区向北航行,经菲尼克斯群岛、贝克岛、豪兰岛转人西经175度线测量,寻找新的靶场选区。这个新选区后来被称为04区,是作为掩护或备用的靶场进行选址的。编队在这一区域连续工作7天后,于5月6日当地时间1时,航向转为80度。这时,饶有兴味的是,美国的侦察飞机几天不见,安安静静做了04区的调查,编队以为不会再来了,返航时侦察机却再一次扑向新选区,“向阳红”编队几乎是只等飞机一到就转向,从夏威夷群岛南部向西航行,弄得美国大老一头雾水,绕了几圈后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就回去了。我编队一路乘风破浪越过赤道进人北太平洋,向祖国前进。

  5月10日,气象分队预报,在编队返航航线上,两个热带低压已加强成台风,一个编号为5号,一个编号为6号,其中5号台风路径将横过我返航航线,三天之后将成交叉相遇,直接威胁编队的航行安全。

  按照编队指挥员的分工,航次总指挥高文府主管全编队的行动指挥和与国内指挥机关的联系协调。船长马荣典负责“向阳红五号”船的航行安全,遇到台风这类事,属于航行安全,由船长负责。马荣典接到台风预报,察看完海图后,立即把气象分队长梁凤森请上驾驶台研究对策。因为此时的马荣典作为一艘海洋调查船的船长,所想到的不仅仅是担负起航行安全的责任,而更要肩负起为探索海洋科学服务的责任。

  从大西北0基地来的气象专家梁凤森也真想利用这一次机会跟踪一下台风过境的过程,测量记录西太平洋台风运动、变化和发展、消亡的一些数据,作为国家台风预测预报和防台减灾宝贵的科学资料进行收集。获得这种资料对提高中国气象部门台风的预报准确率,为国家防总防台工作提供资讯,减少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当时,不光是中国,世界上也没有动用过科学调查船观测西太平洋台风的记录,对于科学家们来说,这次台风不是遭遇,而是幸遇,是千载难逢的发展中国海洋气象事业的一次机会。

  但是台风毕竟是一种可怕的灾害天气,强台风一般都超过1级,所到之处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海上大浪滔天,风雨交加,一般的船只根本无法抵御,连万吨级巨轮被台风掀翻的记录也比比皆是。“向阳船的台,论上可以达到抗击1级台风,但马船长记得1974年底在南海,遇到一个南海“土台风”,当时只有11级,“向阳红五号”船居然左右摇晃到4度,的。当时船上一艘已经绑扎好的玻璃钢快艇,在大摇晃时,挣脱的机,己“粉身碎骨”不说,还差一点酿成重大火灾。那一次遇险之后,马船长对“向阳红五船的台风。到,们载船。强洋中如果油水舱有空舱,必须加载海载,船的高度和抗击大风浪的性能。

  这时的马荣典船长进人了一个鱼和熊掌能不能兼得的抉择。一边是航行安全,国家最先进的也可以说是洲际弹靶场建设力量的全部“家当”,几乎都摆在“向阳红五号”船上,万一失误,出现了船毁人亡,不但是他和全船几百人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的问题,而从中央到军队,到各地方科学研究机构,经过了近10年的准备,举全国之力建设的这支海洋科学考察力量将毁在他的手里。这是他作为一船之长所要担负的最大责任!另一方面,是作为科学考察船船长的特殊要求,把这一次千载难逢的科学测量台风的机会抓住了,利国利民,也是千古功德呀!

  马荣典是解放军进军大别山时参军的。当时因为年纪小,就当上了司号兵。1948年第二野战军渡江南下时,由于他的年龄未到17岁,被“强行”留在河南学文化。尔后又作为“文化兵”进人到海军南海舰队舰艇部队学习轮机业务,后又转为当登陆舰的副舰长,操纵舰艇。马荣典在南海舰队历次比武中沉着冷静、成绩突出,已成为南海舰队有名的业务尖子了。但是,当一名海洋调查船的船长绝没有当一名登陆舰的舰长那么简单,尤其是“向阳红五号”这艘远洋调查船的船长。

  马荣典又找来轮机长区庭广问主、辅机的工作状况,区庭广告诉他,主机没有问题,油水舱有几个舱空载了,准备加压载水以降低稳心。马荣典也是学轮机出身的,对机器的性能很了解,他下令轮机部门连夜检修保养一下机械,配好压载水,请副船长黄土安检查测量算一下船舶稳心高度,通知全船做好物件的固定,作出了侧面迎击台风、鱼和熊掌都得的决。

  他的策略是以保证航行安全为第一,有条件时兼顾科学测量台风为第二,不正面与台风交锋,而是向南规避,一有机会,在可控的情况下,就穿过左半圆,观测台风。

  他成功了。5月14日19时开始到15日7时结束,“向阳红五号”船慢速从5号台风的左半圆切人,与台风呈交叉状穿过(“向阳红十一号”船由于没有货物压载,在“向阳红五号”船进人台风大风范围后因过度摇晃而离开编队向南规避航行)。观测员测得左半圆最大风力为11级。船舶摇晃0多度,巨浪和大雨时常铺天盖地漫过有15米高的指挥台,整整一夜都处于大风半径内。气象分队两台雷达不停地搜索跟踪台风路径,探空组冒着大雨加放了两个探空气球,测到了台风从海面一直到高空各个层次气压;预报组从接收到的卫星云图和雷达现场资料分析,5号台风已向(西偏北)菲律宾北部和台湾南部方向运动。

  后来这个5号台风在菲律宾北部的马尼拉登陆,并越过吕宋岛进人南海,对马尼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历史上不论是郑和船队、哥伦布船队,还是经历过多种海洋风险的英国的“挑战者”号海洋调查船,都还没有过“向阳红五号”船这种特殊经历。它不是躲避台风,而是要抓住台风过境的机会去观察它,科学地从台风的左半圆擦过台风眼(台风的中心位置),进而穿过台风!这种冒险,只有具备1级抗风能力同时又具有强大的气象观测能力的科学调查船才有,也只有中国的科学考察队才会有这种气魄。后来的事实证明马荣典和气象分队长梁凤森合演的这一幕科学的探险剧,既是中国的精彩也是世界的精彩。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精彩,不光是这次追台风所测到的资料成了中央气象台预报和分析台风运动规律的“国宝”,时隔11年后的1987年,中、美、澳三国还运用“向阳红五号”船的强大的气象能力和强大的抗风能力在澳大利亚卡奔塔利亚湾观测了一次强台风过境的全过程,这个世界气象组织承认的“世界第一”,仍然是英雄的“向阳红五号”船创造的。

  马荣典船长在第一次远洋中荣立三等功,回国后,即升任南海分局调查部部长,几年后又升任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梁凤森也立了三等功,从第一次远洋后升任南海海洋预报区台台长,198年后,回到解放军第0基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任气象台主任,000年从河北省气象局规划处长的岗位上退休。梁凤森在河北省气象局时,没有人知道他的这段经历,他从西昌转业到河北石家庄,人们只知道他是一名陆军上校军官,谁也没在意他的海上经历。需要在这里指出的是:中国的、世界的海洋科技史是不应他的。

  十—、祖国的军礼

  1976年的中国龙年发生了很多的事,件件都夹带着风雷疾电,揪着中国人的心。但只有“向阳红五号”船首航太平洋这一件事似乎是顺应了龙的习性,给沉寂了千年的中国龙舒展了筋脉,回归了海洋。

  “向阳红”编队于1976年5月19日由西太平洋绕道菲律宾棉兰老岛南部过苏拉威西海峡,从留有郑和下西洋历史遗迹的菲律宾“三宝颜”市一侧进苏禄海而人南海。回到祖国的管辖海域。

  海军为了嘉奖完成了首次远洋科学调查的英雄,派出中国最新型的导弹驱逐舰160号和两艘护卫舰组成护航编队前往中沙群岛护航迎接。又派出海政文工团,顶着炎炎烈日在码头载歌载舞欢迎远航归来的考察队员。海军第一副司令刘道生、交通部副部长曾生等到码头迎接。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的韦国清在珠江宾馆盛宴慰问出海人员。

  祖国,以军礼相待。

  “向阳红五号”船的首次远航成功,给“718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了一针强心剂,各分系统都因海上进展顺利迅速行动。一年后,第二次远洋的起航铃又响了起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