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两岁以前,脑细胞仍会快分裂,在这种情况下赵旉很难进行逻辑严密的思考,而且稍一动脑便会昏昏欲睡。但毕竟有着二十多年记忆(赵旉前世的记忆从五岁开始)的底子在那里,赵旉表现出的智力比起普通的同龄小孩来还是要强太多了。
虽然有作弊的嫌疑,但赵旉至少在其他人看来是将历史上神童的记录一一打破了。两个月不到便能说话、四个月就可以与赵构进行简单的交谈,五个月开始识字,一周岁时就能看懂简单的文言文,并可以进行最基本的运算。
这令赵构惊喜万分,对其更是宠溺,却并没有像大多数皇帝那样先想到日后自己的皇位会受到威胁,大概是因为他现在只有这唯一的儿子吧
赵旉即使不思考,光凭前世的记忆也能意识到这一风险,一个太过聪明的皇子无疑是对现任皇帝的潜在威胁,毕竟“皇权面前无父子”这句话在历史上已经被验证过无数次了。但赵构在历史上早早就将皇位让出,做了二十多年的太上皇,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是罕有的,所以他才决定冒险一试。
不过赵旉更大的信心来源则是赵构在历史上只有这唯一儿子的事实,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中国,即使是那些权力欲极强的皇帝,也很少会为了保住皇位而让自己绝后,何况是赵构呢?
而且比起赵构对他生出警戒之心,为时不远的“苗刘之乱”才是更大的威胁,两害相权取其轻,赵旉会作出这样的选择也就不足为奇了。话是这样说,赵旉的学习过程也并非全是假装出来的,因为虽然他前世古文功底不错,但看得懂和会写还是有着很大的距离;而宋代的官话虽然与赵旉前世家乡的江淮方言有些类似之处,但毕竟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些都需要认真学习。
但是,赵旉还是忽略了一点,人的脑子是越用越灵的,而婴幼儿时期则是大脑育的最重要阶段,他在幼年的思考强度远远过只知道吃奶的同龄人,这对他智力的育是大有裨益的。
高强度的思维锻炼,加上充足平衡的营养摄入,与科学合理的休息睡眠,使这一世本该只是中人资质的赵旉,智力得到了充分开,成了一位真正的“神童”
赵旉的智力育如此之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古代因为不知道重金属有毒,也缺乏将金属提纯的手段,所以大多数食具中多少含有一些铅等有毒的重金属,而铅毒对婴幼儿的智力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赵旉有意识地回避了这些危险品,而尽量选用陶瓷制品,自然获益颇丰。
再考虑到古代基本没有环境污染,食物中也不含激素防腐剂和农药残留,所以赵旉现在的成长条件极佳,在营养卫生方面即使是后世也比不上。
会说话自然很好,但也遇到了令赵旉很囧的事,宋代的称呼实在是太诡异了,皇族内部尤其如此。比如他们叫皇帝叫“官家”,叫皇后或太后(以及太皇太后等等)叫“娘娘”,而叫自己的子侄则一般是叫“哥”,老几就是几哥,赵旉是儿子中的老大,所以赵构得管他叫“大哥”
而潘贤妃因为不是皇后,所以赵旉得叫他母亲为“姐姐”,而若有亲姐姐,倒和前世一样是叫“大姐”、“二姐”
虽然非常诡异,但某些方面却令赵旉很赞赏,比如宋代的皇子公主称呼他们的父皇时,除非是特别正式的场合,一般都和平民一样是叫“爹爹”;而宋朝皇帝除非在正式场合,一般都自称“我”,而不是“朕”,更别说皇子公主了,显示出很强的平民化倾向,难怪宋代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程度最高的朝代了
赵构将行朝迁到扬州之后,看到这里的繁华(其实比不上靖康之前的汴京,只不过赵构被折腾惨了,所以心理预期自然也就低了。)与安宁,一时都有些乐不思蜀,不怎么想念已经残破不堪的中原了。
也是由此开始,赵构才能静下心来思考怎样才能当好一个皇帝,但现在他也只能效仿古人,收容逃散的官吏以充实朝廷与各地官府,并将荒地分配给南下的难民,自己也厉行节俭做好带头作用。
但这一切都只是治标不治本,根本无法铲除大宋衰弱的根源。就拿分地给难民来说,官吏与地方豪强趁机大肆兼并土地,而难民因为没有话语权的缘故,绝大多数都沦为了不但每年要缴纳一半至七成作为租税,还得提供地主“役使”的佃农。
这些情况赵构目前是并不清楚的,而即使清楚了他也不会多问,因为在曾被暴民吓破胆的他看来,地主显然要比佃农可爱得多,尽管金军杀来时他们非降即逃
建炎三年初,金军和历史上一样,并没有让赵构的小朝廷休息太久。金国大将粘罕(本名黏没喝,又名宗翰,小名鸟家奴,国相完颜撒改长子,金国开国功臣,并非像《说岳全传》里写的那样是兀术的哥哥。在金国起兵初期,他与完颜宗望齐名,现在更是金国的头号名将。)率领大军南下,很快便逼近扬州
面对金军咄咄逼人的势头,南宋东军(即当初参与拥立赵构的那些官兵,虽然人数不少,但此时大部分都还是乌合之众,不过将领大多出身西军,有一定的能力。)之中目前战斗力最强的韩世忠部主动迎击,但依然没能改变宋军“逢金必败”的历史,结果在沐阳被金军轻易击溃,部将张遇也壮烈殉国。
南宋君臣得知这个消息后一片惊惶,赵构更是连太祖神位都顾不上拿就仓皇而逃。但有两样他还是第一时间就带上了,一样是妻邢秉懿用过的耳环,一样是他的宝贝儿子。
虽然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但赵旉还是受了大罪,由于逃跑太过仓促,南宋君臣一路上缺衣少食,连赵构自己都不能吃饱,其他人就更别说了。赵旉现在虽然已经断奶,但一时之间哪里去找适合婴幼儿的食物呢?
还好金军这次进兵本就是一次军事投机行为,并没有穷追猛打的意思,所以赵构君臣才得以摆脱了窘境。而赵旉要不是现在身体已经比历史上健康了不少,恐怕光是饥饿就足以令他大病一场了。
这次突袭扬州的金军数量并不多,却对新生的南宋政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由于专管江上战船的大将王渊准备不足,又只顾着先保护赵构和孟太后等重要人物过江,致使大量官兵滞留北岸,不是被金军屠戮,就是溺死江中,死者数万(本书中提到军队人数时,只算战兵,所以数字会显得比一般作品小一些。)。
刘光世的军队损失最大,便找赵构哭诉,王渊无奈之下只能将责任都推给自己的部下皇甫佐,结果失去了军心
扬州遇袭时,由于船只都被官兵占用,百姓无路可逃,只能干等着金军破城屠戮。更可悲的是,他们以及那些滞留北岸的官兵都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绝望之中,结果很多人死于自相残杀,甚至远远过了金军直接杀死的人数
这一次金军的突袭令扬州昔日的繁华成为过眼烟云,也终于令南宋朝中的主战派清醒过来,不再固执地反对赵构迁都,于是大宋的行在便马上迁到了易守难攻的建康府(即现在的南京),不过这两年来被折腾坏了的赵构却流连于杭州的美景,而迟迟没有前往建康。
但熟知这段历史的赵旉却很清楚,金军突袭扬州不过是一次试探性的攻击,接下来的“搜山检海”才是对南宋政权的大考。而更头痛的是,按他记忆中的历史,“苗刘之乱”很快就会爆,也即是说,他就快挂了
&1t;ah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