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异界城堡时代

第二百二十一章 决定迁都

异界城堡时代 星际战列舰 2855 2024-11-15 23:12

  军事方面之后就是关于专业后勤部队的事了。

  在上次战争之中,杨仁就此事早已向杨松进行过汇报,杨松也早已向李靖下达了整备命令,让其关于后勤部队的事做出计划。

  战争之后,李靖因为身为陆军总指挥,当然知道后勤的弊病,所以战争结束后,就向杨松提交了一份完整的计划。

  根据李靖的建议,一个师拥有着四万多人,其后勤从成本、实用等方面考量之后,建议后勤部队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还是根据以往的动员模式,平时是民兵,战事征召为后勤运输部队,这部分将占据军队后勤的大部分组成,也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

  另一部分就是跟普通士兵一样进入军队中进行服役,这部分将由最为专业的一部分组成,包括且不限于物资管理、装备维修、医疗卫生、军马养护、工程建筑、餐食供给……

  第一部分的征召民兵好说,根据出动军队的多少进行相应人数的征召就是了。

  第二部份是要有编制的,对此,李靖有两种建议:一是每个师都增编一个后勤工兵营,人数为一个营,然后再在朝廷军事司后保厅下设立一个后保团,以便统一调配。

  二是直接在朝廷军事司后保厅下设立一个后勤保障师,然后再下放到各师,直接由朝廷统一指挥。

  第一种建议的优点就是人数需求少,行事灵活及时,缺点就是不便于朝廷对军队的控制。

  第二种建议的优点就是方便军事司的统一规划,增强对前线军队的控制力,缺点就是不灵活,人数要求大。

  之前没有进行将领轮换制度的时候,李靖和杨松都偏向于第二种,但是现在,当然是选择第一种方法了。

  一个后保营的编制与一个步兵营的编制是一样的一千五百人,下辖工兵连、医护连、维修连、军马连、综合连各一。

  后保团的编制与一个标准步兵团是一样的八千四百人,下辖工兵营、医护营、维修营、军马营、支援营各一,以及一个综合连、一个警卫连,加上一个标准的三百人的团部。

  如此一来,第一、二、三师的兵力就变成了四万八千人,第四师和禁卫军的兵力变为了四万六千八百人。

  单是这五个师,加起来的兵力就已经到达了二十三万七千六百人!

  若是算上分驻各地城卫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以及剩下的锦衣卫,夏国的总兵力将超过三十万!

  不过对于夏国两千五百多万的总人口来说,军民比也不过是才达到了百分之一点二而已。

  这个比例可是一点也不高,一千个人中才有十二人是当兵的,而且随着夏国总人口的持续增长,这个数字将会继续降低,而军队的数量却是将会在未来,长期保持这个规模不变。

  夏国刚刚才占领了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预料,夏国人口即将迎来新的增长高峰。

  军事司的事情完结以后,杨松对着李靖以及各将军下令道:“尽快整合完军队,然后立即出兵将本国土地上的外族之人给清理干净,以便本国百姓安居!”

  “臣等遵命!”……

  “启禀大王,臣有事启奏!”荀彧见到杨松讲到移民关外新站土地的事,整起来禀报道:“臣建议迁都!”

  荀彧的这则建议,让这个议政殿内顿时一静,过了一会儿,杨松不解的看着他问道:“文若,此言何解?”

  关于迁都的建议,之前荀彧可没有提前禀告于他,这让杨松很是诧异,怎么突然之间就冒出了迁都的想法呢?

  “回大王。”荀彧答道:“本国疆域于扩张之后,已成南北长而东西短的狭长之状,且北多南少,天启城位于本国南方,不利于对北方疆域的统治!”

  经过荀彧这么一说,杨松马上在系统中看了一遍夏国的地图,果然如同荀彧所说的那样。

  其余重臣特别是张居正正准备反驳荀彧的建议,可是听完之后就都没有出言反驳了,因为都知道荀彧说得在理。

  “以文若之意,新都迁于何地为妙?”杨松这个问题就已经表明了他赞成的态度了。

  荀彧拱手回答道:“启禀大王,臣建议迁都于临海盆地之中部。”

  没等众人相问,荀彧便接着解说道:“临海盆地北有临海山脉,南有天堑山脉,北有山海关、南有天堑关,已成易守难攻之地。”

  “且居于本国疆域心腹之地,北控关外之地,南制兴起之地,可利于朝廷对各地的统治。”

  “加之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四通八达,大王适居于此,可远离酷暑寒霜!”

  “最后,若是大王迁都北上的消息告知百姓,可激励百姓外迁关外,利于关外土地的发展。”

  听到荀彧飒飒洋洋的一篇大论,杨松也不得不赞叹其说得有理,特别是关于气候方面,不是他杨松矫情,一年有着大半的夏天还是很难受的。

  “那新都是择一城而改之,还是择一地儿建之?”杨松这又是同意了荀彧的建议。

  随着杨松的这个问题落下,这下子没等荀彧开口,其余大臣纷纷出言,或改或建,刹时间议政殿内热闹非凡。

  迁都如此重大的事情,要是没有参与进去,各大臣自己都说不过去了,现在还不表现一下就没有表现的机会了!

  像是张居正、朱熹这些人都是赞成择一城而改之,以便节省开支。

  像是陈平、沈括这些人就是认为择一地儿建之,以便重新规划新都。

  经过一番讨论,杨松最后决定还是重新新建一座都城的好,虽然耗费要高一些,耗费的时间也要久一些,但是能够省去很多诸如拆迁、安置百姓的麻烦。

  更重要的是,新修建的都城可打乱原有各势力的制衡,说白了就是对民间进行一次洗牌。

  下定决心之后,杨松最后问道:“那可有一地用以建城?”

  “启禀大王!”行政司下负责国土资源、地理信息的资厅厅长,徐霞客起身回答道:“臣知有一地可供建立都城!”

  等杨松让李靖把临海盆地的地图拿出来后,徐霞客上前看了看,指着图中一地道:“此地乃是居于天堑关于山海关正中,靠近东海两百一十公里,北方九十公里便是岱河,此处有一北归小河向西北汇入西北八十一公里的会川湖内,此处地势开阔便于建城,还可引北归河入城,或饮用用、或为护城河。”

  众臣抬着脑袋想要看清前方展示的地图,却不曾看到一分,而杨松却是在系统地图上找到了徐霞客所说的地方。

  从上而下的俯视,让杨松更加客观、宏观的看清了此地,却是如同徐霞客所言,此地正是适合建城的地方。

  只不过这个地方已经有了一个小镇,百姓在河流两岸种植水稻,要想在此地建城,还是少不了拆迁安置。

  想想也是,临海盆地经过夏国多年的开发,已经开发的很是深入了,又怎么会有一片空地还等着杨松去建城呢?

  这也是杨松身居高堂之上的原因所在了,就算他知道夏国的大事,但要像这样的事他又怎么能知道呢?

  杨松最后拍板道:“就在此处建立都城,名为‘中京’!”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