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花木兰的悲剧人生

第一百零四章: 尾声

花木兰的悲剧人生 liuxiusen 3598 2024-11-18 22:08

  木兰自刎的消息传到太原,李渊和李世民十分震惊,更十分惋惜。

  李渊愕然地望着李世民,忧伤地说:“花木兰是举国百姓仰慕的巾帼英雄,代父从军,战功惊世,乃是绝代女杰,竟然被朝廷逼到死路。可惜!可惜!让举国百姓怎么接受呢?”

  李世民激昂地说:“父亲,皇上昏庸,黎民涂炭,官逼民反,天下英雄蜂起,九州遍布火苗。绝代女杰花木兰殉难一事传开,必将让百姓心中的怒火更烈。自古英雄以天下为己任,我们何不顺应天时,就此起兵,救民于水火?”

  李渊闻听此言,向李世民训斥道:“休得胡言!”说罢小心地走出屋外,见外面无人,回来接着训斥道,“大胆的奴才,你我父子为人臣,食皇上俸禄,说此话该当何罪,你自当明白。以后不准这样放肆!”

  李世民没想到会受一顿训斥,心中怏怏不快。

  此时,炀帝早已携宠臣和嫔妃乘龙船到扬州看琼花去了。原来,扬州城里的蕃离观内长出一株奇怪的花树,高有丈余,顶上一朵鲜花洁白如玉,大如船篷,似雪铸冰雕,上有一十八片大叶,下有六十四片小叶,长年不败,被人们称为琼花。扬州太守向炀帝写奏报说道:“此花自古以来,未见书上记载,实为奇特。万岁圣明,奇物出盛世,实在社稷吉祥之兆,恳请圣览。”并附有琼花图一幅。炀帝看了奏折和图像,喜不自胜,令魏国公李密做监工官,麻叔谋将军做开河总管,发天下民工,开一条通往扬州的运河;又命人造龙舟供其乘坐。河成之后,炀帝悠哉悠哉,乘龙舟去了扬州。李世民觉得炀帝离京远游,正是起事良机,便找与他们父子感情深厚的晋阳令刘文静商议。

  刘文静字肇仁,彭城人,世居京兆武功。他知李渊豁达有如汉高帝,神武好似魏太祖,实为上天赋予,不是正常人。其父刘韶死于战事,赠上仪同三司。刘文静仪表壮伟,才干卓异而多谋略。因其父身死王事,袭父仪同三司,曾因与反臣结亲犯罪,被炀帝下令拘于太原郡监狱。李世民认为他才高识广,忠诚可靠,是可共谋大事之人,便去狱中探望。两人交谈之中,言及时局,见识不谋而合,互相认为知己。后来刘文静得赦,做了晋阳令,与李世民交往更密。

  刘文静见李世民到来,十分高兴。两人说及炀帝去扬州一事。刘文静凄然叹道:“皇上如此荒滛无道,只信奸臣,不信忠良,社稷沉疴难医。天下非商汤、周武、高帝、光武之才不能平定矣!”

  李世民慨然说道:“天下并非没有汤武这样的人。我今日到来,不为别事。时局如此,与大人共商大计。”

  刘文静一听,激动得陡然站起身来,说:“真我知己也!公子自幼聪明天赋,识量过人,且饱读诗书,兵法武艺更不必说,实应当此大任!”

  李世民感动地说:“知我者,晋阳令也!人说晋阳令有诸葛孔明之智,果不虚言!”

  刘文静趋近他说:“今天子携众寻幸江淮,东、西二都兵力空虑,正是起事良机。唐公德高望重,广得民心;公子轻才好士,义气待人。你们父子早为天下敬仰。如今皇上去了扬州,李密在做炀帝的开河监工官时就看破了天下时局,中途称病返回,趁机围攻洛阳,东都大乱。现下天下起义者已有几万起;太原郡黎民造反,盗贼蜂起,逃避盗贼的百姓都来到此城之中。我任县令几年,知道哪些人是豪杰之士,一旦互相召呼聚集起来,很快便可以得十万之众。令尊所领之兵又将近几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九州百姓望真主如旱天之望云霓,只待真主出现,驾马驱驰,夺取天下。你们父子果真能够顺应天命人心,举起义旗,振臂一呼,定然应者云集,乘虚入关,不到半年,帝业可成。”

  李世民一听,心中更加欢喜,笑道:“大人之言正合我意。大人谋多智广,若得大人相助,在下愿一试。怕的是我父不肯。”

  刘文静道:“唐公并非没有此志,只是过于谨慎而已。常言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你我在暗中招聚人马,到事在必行之时,我观唐公决不会坐失良机。”

  两人计议停当,从此便在暗中招聚人马,待机再向李渊商议举义之事。

  不久,李密率领起义军占领了东都洛阳。消息传到太原,李世民格外激动,又密与刘文静商议。刘文静说:“眼下起兵正是时候。若再不动手,只怕晚矣。”李世民道:“如何说得我父亲心服?”刘文静说:“我与公子一起去找他。凭在下三寸不烂之舌,向唐公陈述利害,我想他不会再谨慎下去的。”

  两人把计策商量好,一同来到李渊的住所。李世民先隐在暗处,让刘文静先去见李渊。

  李渊见刘文静到来,一看他那兴奋的表情,便问道:“我观刘大人今日到来,异乎寻常。大人有何要事相告?”

  刘文静笑了一笑,说:“来听大人赐教。”

  李渊早看破了他的心思,说:“你与我们父子感情非同一般,何不直言?”

  刘文静便说:“如此,先请大人恕罪了!”接着便说,“大人,当今隋主无道,激起天下民愤,百姓陷于水火,豪杰并起四方,眼看晋阳城外皆成战场。大人手握重兵,令郞虚阴士马,值此之际,当识时务。大人若能应天顺民,高举义旗,定能建不朽之功勋。自古施时在天,谋事在人。天赐良机,不可错过!”

  李渊一听,骤然变色,说道:“我李渊乃为隋臣,岂能背隋主而起反心?你要诚心陷我父子于灭族之灾吗?”

  “哈哈哈哈!……”刘文静大笑起来,“我观大人聪明一世,不会糊涂一时的。你从京城被放来太原,早知自己已是别人网中之鱼。今太原百姓四方造反,唐公能平灭一尽吗?若不能将反军尽扫,只怕皇上要拿你我治罪。与其坐以待毙,何如顺天起义?此为天将良机赐与大人,我不信大人会愚而不受。”

  李渊见他道破了自己的心思,也不好再说堂皇话,只是说:“此事若泄露出去,只怕你我难以活命。”

  刘文静说:“大人心中既有了谋划,值此良机,破釜沉舟,还怕他皇上治罪不成?”

  李渊两眼直视,沉思不语。

  这时,李世民忽然进来,向李渊说:“父亲,刘大人如此中肯之言,我父当从之。”

  李渊望着李世民,暗想,这孩子素日胸有大志,但不知雄心可坚。此时不防试他一试。于是佯怒道:“奴才轻口惹祸,我当将你绑缚去见皇上,以免牵连全家!”

  李世民说:“父亲若要将儿绑缚送与皇上,孩儿死也不敢辞。然而,我观父亲如此,不但免不了自身之罪,而且反而让皇上抓住把柄,难逃一死。那时,后悔晚矣!与其父子同归于尽,何如听刘大人之言顺天起义?为救天下百姓,孩儿死而无憾!”

  李渊见他心坚如铁,便说:“既然如此,将贺元帅请来,一同商议。”

  李世民急忙来到贺璋住处,见房门虚掩。进去一看,屋里却是无人,桌上放着一封书信。他急忙上前,拿起一看,见是写给他们父子的。上面写道:“唐公与世民亲鉴:救命之恩,没齿不忘。恩公之举,前途无量。痛哉痛哉,帝业将亡。人各有志,请勿勉强。容璋去也,落叶故壤。……”原来贺璋料到李渊父子定要起兵反隋,自己不愿落叛逆之名,不辞而去。

  李世民拿着书信去向李渊禀报。李渊不禁叹道:“如此忠臣,实为当今少有。可惜他这般精忠,却不遇明主!既然他心志不移,只好由他去了。”

  当即,李渊命人悄悄到河东将李建成、李元霸两个儿子唤来太原,作了部署。从此树起义旗,挥师西进,占据了长安,先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次年便亲自称帝,建立了唐朝,改元武德。

  且说杨凌素隨炀帝去扬州观琼花,将他那新任兵部尚书的倒子杨化龙留在了东都洛阳,密令其伺机谋反,然后杀往扬州,二人里应外合,杀炀帝以夺江山,不想东都洛阳却先为李密所破,杨化龙战死。杨凌素得此消息,吃惊不小,只得改变方略。

  李渊与李世民征讨天下,农民起义军纷纷归顺。赵俊生、白敬雄、刘飚、柳剑青、侯俊儿、花木棣、金花、薛三娘、贺虎兰和周大龙等人到太原后投于麾下,屡立战功。

  公元六一八年三月,杨凌素与于文化及合谋杀死了隋炀帝,欲建立新朝。隋朝就此灭亡。六月,义军将杨凌素和于文化及的力量平灭。

  公元六二六年,李世民即皇帝位,追封花木兰为孝烈将军,并御驾亲临木兰故里拜谒木兰陵墓,将一通“孝烈将军碑”立在木兰坟前。李世民在一片哀乐声中,与众臣肃立在木兰坟前,为英雄祭悼。

  赵俊生、白敬雄、刘飚、柳剑青、侯俊儿、花木棣、金花、薛三娘、贺虎兰、周大龙等人拜祭木兰后,扑向木兰坟墓,泣不成声。

  李世民劝慰众人道:“众位英雄,就此止痛吧!花木兰将军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忠孝大义,天地可鉴。花将军孝烈永存,将成为万世楷模、代代效法的榜样……”

  从此以后,木兰故乡的百姓为纪念这一前无古人的巾帼英雄,建木兰祠以为纪念,每年清明节,都要为英雄举行祭祀。(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