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末称雄

第748章 升龙

明末称雄 木子蓝色 4875 2024-11-15 23:16

  千里相送,终须一别,诸位留步,倪某在此别过。

  京郊,前参议大夫倪元路辞职后立即携带着一家启程离京返乡,朝中众多官员前来相送。

  倪元路是浙江绍兴人,和御史大夫刘宗周是同乡。昨天宫里皇帝免倪元路职,但给了他一份体面,让他上折辞职,然后皇帝批复,算是提前病退。离职回乡之后,爵位不变,衔加一级为少保,另外还享受半俸的退休待遇。

  倪元路决定今天就走,皇帝还特意派了一队侍卫护送,给他调了几辆马车。各种宫中御用之物赏赐了不少,还赏了一万块银元。

  其实皇帝希望倪元路在京师过完年再走,就算是京留在京中安享晚年也可以。但倪元路倒很干脆,既然已经退休,那就回绍兴老家安养。

  虽然他走的匆促,但京中官员们还是都知道了消息,更都赶来相送。倪元路也是当年东林党的元老,天启进士庶吉士,还与现朝中大臣黄道周同是名臣袁可立的门生。崇祯朝时任过户礼部尚书,入本朝,又任过左都御史参议大夫,朝中人缘很好。

  郑三俊李邦华等原东林党人,都对倪元路一朝去职有些兔死狐悲之感。倒是倪元路看的比较开,反过来安慰他们,今上一代雄主,虽年轻,但却雄心勃发,且才能非凡,尤其是眼光高明,手段厉害。遇上这样的君主,也不知道该说是我等的荣誉还是悲哀。我曾经反对过陛下,也攻击过陛下,但陛下都未予追究,还一度授予我重职,令我参预军机,如今大汉国强民富,我有些跟不上陛下的脚步了,也是时候给更有进取之心的官员们让路了。

  黄道周这位同门师兄弟也感慨唏嘘不已,你有时就喜欢犯抽,这次你若不是把事情弄的这么难堪,陛下也不会让你回乡。

  回乡也好。倪元路笑笑,也不知道是真话还是心里已经后悔,但不管如何,以当今天子的性格,既然已经让倪元路回乡,那基本上就不太可能会再用他了。

  御史大夫刘宗周也过来相送。

  两人都是浙江人,还都是绍兴一个府的,虽不是一县,但也相距不远了。前朝之时,又都是东林一党,共斗阉党奸臣,甚至还一起对抗过权臣刘钧。新朝初立时,刘宗周已经在乡守孝,那时倪元路在朝,最终还是效忠新朝。如今刘宗周回朝,出任御史大夫,而参议大夫倪元路却反而要回乡了。

  回乡之后,汝玉兄有何打算这般年轻,不会就打算真的在家含怡弄孙颐养天年吧

  现在还不清楚,不过看这几年朝廷大兴工商,国富民强,走的是一条前所未有之路,我想也许我也可能会试着下海去看看。

  下海这个词也是近年一个新词,原指的是那些海商下海贸易,到后来,海贸兴盛,许多原本不是做这行的也都涌入海贸,到后来,下海就成了放弃原来行业去做海贸,甚至成了改行经商的代名词。

  听说倪元路居然有意下海经商,刘宗周等都不由大为惊讶。

  你一代大儒,书法宗师,堂堂开国伯爵,少保,居然要下海经商

  如今满朝上下都重商言利,虽不到笑贫不笑娼的地步,但确实是人人忙着赚钱。我倒是不缺钱,家里有田有地,可安享晚年。只是趁着年轻,想下海去看看,陛下不常说,没调查就没发言权嘛。

  有想好下海做什么吗刘宗周听了他这解释,倒不急着反对了。

  想去安南看看,那边沃野千时,一年能够三熟,比之江浙还更加是渔米之乡。或者买点地建个种植园开个小加工坊,或者去那边开个矿之类的,总之,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

  一队马队赶到,却是侍卫亲军。

  圣旨到,倪少保接旨

  皇帝圣旨加封倪元路为开国县侯,赏银元一万。

  这个封赏令前来送行的官员们都有些大为惊讶,原以为倪元路这次彻底的得罪了皇帝,才被赶出京,没想到,先是一道旨意提了他一级衔为少保,赏了一万银元。这隔天又来一道旨,又加封他一级爵,从伯爵升为县侯。

  大汉如今刚调整了爵位,所有的爵位都不再保留国名邑号,也就是没有了什么秦王周国公绍兴郡侯一类的封号,只是以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郡侯县侯县伯县子县男骑士武士勋士为封号,前面没了国名邑号。

  之所以去掉了那些国名邑号,也实是因为如今大汉的封爵系统,其实都算是虚封,封爵既无封土又无封民,只是按爵位给一份不高的俸禄而已。因此不管加不加开国,实际上都不可能真的如两晋南北朝一样的能有封地采邑开国开府。尤其是大汉的爵位除宗室外,异姓臣子的爵位都不是世袭的,只是终身爵位,他们的爵位只能让一个儿子享有授封勋士爵位的待遇。

  大汉的爵位,已经与三公三孤和太子三师三少一样,都成了纯粹的荣耀加衔。不过大汉朝的爵位和宫保衔也不是那么容易加的,能封县侯更不容易。

  这个时候皇帝给倪元路又加少保又晋县侯,不免让人有些晕头转向,但起码倪元路就算回乡了,也还是得皇帝看重的,要不然加衔晋爵不算,还给了两万块银元呢。

  参院否决官吏考核法案所引起的风雨,刚刚要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倪元路辞职之后,参议那三十多个投反对票的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皇帝根本没有找他们麻烦。随后,内阁再次向参议提交了官吏考核法案,这次的法案已经做过了一些增删修改,也提前与参院的人做了沟通协商,在正式提交法案之前,其实参议这边已经基本赞同了。

  参议院一号大厅里,表决结果毫不令人意外,一百零二张投票,其中投赞成票的达到了九十七张,五张弃权,没有一张反对票。官吏考核法案正式通过,成为正式法案。接着内阁也开始全面开始官吏大考,全国所有的文职官吏,这次都要参加考核,并以考核成绩决定能否留任,考试还没开始,皇帝已经给吏部下了一个指示,这次考核,要淘汰掉现有文职官吏的百分之二十,各级职位按比率略有调整,但总淘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

  至于武官,他们早已经先行一步,都已经正式实行这种淘汰升迁制一年了,结果良好。

  风雪里的京师,正开始为这次全国官员大考忙碌准备的时候,帝国南疆的中南半岛,却已经又经过了漫长的暑季和雨季,重又进入了一年中最舒适的凉季。

  中南半岛安南升龙府外。

  傅山从安南总督改任为镇南将军,但依然是安南实际的前线总指挥。经过漫长的雨季期的休整巩固后,镇南军各部成功的巩固了此前夺取的沿海一线各港,以及此后修建的各个堡垒。

  雨季期间,后黎朝的郑军阮军武军莫军几大安南军阀都曾希望借独特天时夺回失地。但汉军在此期间,稳守各港口要塞以及周边堡垒,以逸待劳,坚守不出,防守反击,反把前来进攻的安南军打的损兵折将。

  最漂亮的当属于广南那边,虽在香河吃了个亏,但却随后把顺化会安拿下,紧接着挟大胜之威,威降阮氏各地官员投降,只余少部逃入长山山脉大山丛林里负隅顽抗,但已无碍大局。

  广南的部队在刘键被调离后,还乘胜南下,把占城真腊占领的南面沿海地区,几个重要的港口城市都给打下来了,尤其是真腊的普利安哥,那是他们的副王城,也一样被攻占。

  如今,从广西的东兴港一直沿海岸南下,一直到最南端的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平原,都由大汉控制。

  整个安南沿海海岸地区,都由第六舰队以及女真军团朝鲜军团日本军团外籍军团控制。

  在渡过了雨季之后,进入十月凉季以来,傅山便开始组织反攻。

  雨季的进攻让安南各部疲惫无比,且因今年红河三角洲以及湄公河三角洲两大粮产区为大汉所夺取控制,加上战时的征召士兵民夫等,到了秋季后,本该是丰收的安南,却出现了粮食不继的情况。

  尤其是当广南阮家被灭后,郑氏与武氏和莫氏却还无法团结起来,内斗不止。结果就是傅山发起反攻后,被主攻的后黎朝郑氏兵马节节败退,很快就被傅山四面合围,被堵在了后黎朝国都升龙城。

  傅山也没有急着进攻,围住升龙城后,只围不打,反而调集了几镇佣兵,开始让他们在升龙四面外围扫荡,然后围城打援,引诱阮氏兵马来解升龙之围。

  这只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战术,但效果却出人意料的好,被围在升龙城里的郑军无法突围,只能天天困守。而外围的郑氏将领们,却一的赶来勤王,他们如葫芦娃救爷爷一样,一个一个的上,然后一个一个的被打的落花流水。

  升龙城外不远的镇南将军帅帐内,傅山等一众将领正看着沙盘。

  大帅,已经半个多月都没有南蛮子上门了,弟兄们在外面都闲的发慌,我看外面的南蛮子都已经丧了胆,根本不敢再往这鬼门关闯了。咱们也别再守桩待兔了,直接攻打升龙城吧朝鲜军团的一名将领说道。

  围城打援是皇帝的指导战术,与傅山的想法不谋而合。对于大汉来说,要攻占安南不难,毕竟朝廷高了水陆二三十万人马呢,还从没有哪个敌人被大汉如此重视过。

  不过安南蛮子们向来顽强狠辣,又是个好战之国。因此朝廷虽派了大军,却也没打算一朝灭亡安南。而是提了了要逐步推进,步步蚕食计划。先占领沿海港口,再把沿海据点成线,彻底的掌控沿海地区,再把狭长的安南切成几大段,让他们互相不能相顾。

  最后才来个围城打援,围住他们主力,再把他们其余的人马都诱过来,聚而歼之。

  这样既能减少伤亡,也能最大程度的歼灭敌军主力,大汉可不想这些安南蛮子最后都跟大汉来打什么游击战。

  安南蛮子虽狠,可仗打到现在,他们已经撑不住了。

  先是横山以南的广南阮氏,虽然阮氏一直与郑氏对抗,但起码还是后黎朝名下臣子,若是阮氏不灭,不说与郑氏联合,起码能给郑氏分担一部份压力。但阮氏半年前就被灭了,整个横山以南地区都被大汉占领,这让郑氏压力更大。

  而汉军凭借着战舰优势,以陆军配合,在红河三角洲地区,利用那密集的水网,四处进攻,把郑军一点点赶出去,然后在那片地区建立了一个个堡垒,最后一步步的逼近到了升龙城下。

  在自己的都城下,反成了攻城一方,郑军这大半年来是吃尽了苦头。

  围城两个多月,四方兵将都赶来救援,可一支又一支的被伏击击败,终于再无援军了。

  升龙城,彻底的成了一座孤城。

  打这样的仗,安南人觉得憋屈无比。

  可强者有足够的实力,无视那些规则束缚,强者是制订规则的,不是遵守规则的。

  哪怕是在安南,大汉军说要怎么打,这仗就怎么打。不论攻守,都是由大汉决定的。

  傅山望着沙盘,一旁的一面木板上,详细的记录着入安南之后发生的一场场战斗,以及双方的详细战损数字。

  仗打到现在,安南人或死或降的兵马,已经超过八万,包括广南阮军。

  整个安南不过几百万人口而已,以往穷兵黩武,阮氏也不过五六万人马,郑氏不过十来万人马,莫氏和武氏能凑个五万人都算不不起。全加起来,整个安南的兵力也就二十万出头。

  现在他们已经被大汉歼灭了八万,再扣除北面和西面莫氏武力的五万,郑氏总共还能动员七万。

  现在升龙城里就有五万,也就是说在升龙城外的所有郑军加起来不到两万。

  尤其是安南的军队其实跟以前明军有些类似,多数平时是农民,战时征召起来,只是农兵而已。

  升龙城里就算把所有的男人都叫上城头守城,充其量不超过十万。

  十万人防守的升龙城,需要多少人进攻

  大帅,升龙城交给我们日本军团,只要有炮兵支援,我们一定拿下此城。日本军团拥有四个镇的编制,全军有十二万人,算是大汉规模最强大的一支军队。

  眼下日本军团有一个镇调往南洋刘允升处,还有一个镇调往缅甸郑芝龙处,但是在升龙城下,他们依然有两镇六万人。

  这六万人马可没有朝廷供应粮饷,全靠以战养战,雨季休整了这么久,这些倭人早就按捺不住了。现在升龙城已经成了一座孤城,他们自然想要第一个攻进城去,大赚一笔。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