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人人都想获得幸福,可是,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怎样才能算得上幸福呢?一千个人对幸福会有一千种理解,且获得幸福的方法也有无数种。然而,其中有一个方法是大家必须会的,那就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要幸福。
1979年,哈佛大学对应届毕业生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的主题是:应届毕业生中有多少人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调查的结果分为三组。第一组占总人数的%,这些人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且将目标明确地写在了日记本上;第二组占总人数的1%,他们在脑子里设计了人生目标,但却没有明确地将其写在纸上;第三组占84%,他们完全没有人生目标,他们的普遍想法是,参加完毕业典礼之后先去毕业旅行一段时间,让自己完全放松之后再考虑今后的出路。
***年,即10年之后,哈佛大学把当初这些接受调查的毕业上全部召回来,做了一次新的调查,结果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第二组的人,即有人生目标但没写在纸上的毕业生,每人年收入平均是那些84%没有人生目标的毕业生的两倍。而第一组的人,即把人生目标明确写在日记本上的那%,年收入是第二组和第三组人的收入相加后的10倍。假设第二组和第三组所有人的年收入加起来是1000万美元,那么第一组的人年收入加起来至少是1个亿。
1000万美元和1个亿的差别在哪里?仅仅是数字之间差10倍的关系吗?其实,它们之间真正的差别在于成功和幸福的指数的高低。
要想获得幸福,要想自己的幸福指数偏高,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而且还要清楚地将其记录下来以鞭策自己朝这个目标努力。不要小看这个目标的鞭策力,它很可能会带给你无穷的力量,使你创造的财富和幸福指数超过平常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万倍。
然而,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时间和事件的不断发展作出适当的调整,或者根据现实的需要,制订新的目标。
在哈佛大学度过4年大学时光的查尔斯,现就职于纽约一家软件公司,做他最擅长的行政管理工作。不久前,他的公司被一家法国公司兼并了。在兼并合同签订的当天,公司新总裁宣布不会随意裁员,但如果谁的法语太差,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的话,不管职位多高都要离开。为了检测公司员工的法语水平,周末公司要进行一次法语考试。公司员工散会之后个个都往图书馆跑,补习法语,只有查尔斯一如往日般回家。大家以为查尔斯放弃了这份工作,以他哈佛大学的学习背景和公司管理层的工作经验,应该很快就能找到另一份更好的工作。然而,考试结果出来后,查尔斯的分数最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查尔斯来这家公司工作之后,发现与法国人打交道的机会非常多,于是他给自己定下了学习法语的目标,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法语,结果真的派上了用场。
人生是一个很大的竞技场,有的人天资聪颖,能力很强,信心也十足,但是却因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整天漫无目的地过活,这能获得成功吗?能拥抱幸福吗?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射击手,总是不瞄准靶心射击,任由自己漫无目的地随意乱射,你能成为一名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吗?能在射击比赛中获奖吗?
要想收获幸福之感,要想成为一个成功之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且这个目标还不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在适当的时候作出适当的调整或者制订新的目标,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延伸阅读:
爱因斯坦生于德国一个贫苦的犹太家庭,家庭条件极为不好,而且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没有太大的突破。为此,他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一个评估。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但是他对物理和数学的兴趣浓厚,这两门功课的成绩也比较好。为了避免将人生有限的时间耗费在自己不擅长的学科里,他下定决心只往物理和数学两个方面努力。所以大学时他选读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物理学专业。
找准了奋斗目标,接下来就是全力以赴地朝着那个目标奋勇前进了。为了使有限的精力得到充分利用,爱因斯坦创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选学法,即在学习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识引导到深处的东西,抛弃使自己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抽离要点的一切东西,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选定的目标。为此,他曾说过:“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个领域都能吞噬一个人短暂的一生。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便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深化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其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
由于目标明确,爱因斯坦又勤奋刻苦,他的个人潜能很快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6岁时就发表了科研论文《分子尺度的新测定》,之后又相继发表了一些重要的科学论文,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状外还具有粒子的特性,解释了光电效应,宣告了狭义相对论的建立……
假如当年爱因斯坦只是无目的地涉猎各学科知识,多年后的他会在光电效应理论、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三个不同领域有这么大的成就吗?答案不言自明。
哈佛成功秘籍:
哈佛大学有一门很受欢迎的选修课——幸福课。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叫泰勒·本-沙哈尔的青年讲师,他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他在课堂上为学生们简化出了10条幸福小贴士。
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不要只是为了拿一个A而选课,或选你朋友上的课,或是别人认为你应该上的课。
.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学会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4.接受自己。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些。
5.简化生活。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选了太多的课吗?参加了太多的活动吗?应求精而不在多。
6.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锻炼次,每次只要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8.慷慨。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你也没有太多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面,我们在帮助别人时,也是在帮助自己;我们在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9.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然向前。
10.表达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一颗感恩之心。
测试题:
你幸福吗?
题目:如果要将一只鸟和一个人画在同一幅图里,你会如何构图?
A.一个人正在看笼中的鸟
B.一个人正追着飞走的鸟
C.一只鸟停留在一个人的肩上或者手上
D.一个人正向飞远的鸟招手
测试结果:
选A:你的幸福已在眼前,但因一些阻碍而无法如愿以偿。
选B:你正全力以赴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你想抓住自己的幸福,但又抓不住,正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
选C:你正处在幸福满足的状态,每天都很快乐。
选D:你正等待幸福的来临,并且是以一种平常心来等待。
幸福看似简单、无处不在,但是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又是那么不易。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更买不来、借不来和偷不来。因为,要拥有幸福没有捷径可走,但有诀窍。既然幸福是一种主观感觉,那么决定幸福的,必然是人的内在因素。
第二节决定幸福的,往往是人的内在因素
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的一个幸福公式。
幸福究竟是什么?是不痛苦,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一种能表现出愉悦心理状态的主观情绪。幸福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状态满足和充实的一种主观感觉。这种感觉每个人都会有所体验,只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体验到的内容不尽相同,且强度有别,持久性也不一。
有的人牵着爱人的手共度一生就觉得是幸福,有的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某项殊荣就觉得幸福,有的人起早贪黑赚取了无数的财富就觉得幸福。当然,也有的人,看到家庭健康,朋友快乐,就感觉到幸福……
幸福看似简单、无处不在,但是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又是那么不易。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更买不来、借不来和偷不来。因为,要拥有幸福没有捷径可走,但有诀窍。
既然幸福是一种主观感觉,那么决定幸福的,必然是人的内在因素。
在哈佛大学教授“幸福课”的泰勒·本-沙哈尔讲师,16岁那年获得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为了拿到这个冠军,他足足训练了5年。在这5年的训练中,空虚感与他如影随形,使他一直都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些什么,因此而闷闷不乐。好在他一直坚信,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要足够坚强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只有胜利才能带给自己充实感,才能让自己最终幸福。所以他一直都强忍着这种空虚和痛苦,直到他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家人朋友都为他的胜利欢呼,还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然而,当晚庆祝活动结束,欢呼声散尽之后,他一个人坐在床上,试图回味一下成功的喜悦,却发现那些快乐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然离去,他感觉自己的心又变得空虚起来。当时的他,心里满满装着的是迷惘感,甚至还有一些恐惧感,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了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此时的他,不应该是喜极而泣吗?为什么会难过得哭了呢?他完全感觉不到幸福,不知道自己今后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他以为自己只是错觉,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的。谁知,接下来的日子,他仍然不快乐,空虚感反而是越来越重。于是他问自己,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后来,泰勒·本-沙哈尔请教了很多周围看起来很幸福的人,也读了很多有关幸福的书,最后他去大学主修了哲学和心理学之后,幸福观才渐渐明朗起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快乐是一种情绪,能感受到这种情绪的是人的内在心理。而意义,就是目标的实现。泰勒·本-沙哈尔通过长期的努力获得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也获得了短暂的快乐和幸福,但那种快乐之感很快便消失了。其实,只要他定下新的目标,开始全心全意地去为实现新目标而努力,那么很快他便会再获幸福了。正如他所说的:“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延伸阅读:
早上坐了辆出租车去上班,因刚好遇上高峰期,没多久车子就被堵在车阵中了。于是我随口跟司机先生聊了起来:“师傅,最近生意好吗?”
后视镜中的脸拉了下来,司机声音臭臭的:“有什么好?到处都不景气,你想我们出租车生意会好吗?我每天天不亮就出来开车,开到天黑回家也赚不到多少钱,真是够气人的!”
显然这不是一个好话题,于是我换了一个主题。
“不过师傅,你的车子很宽敞、很舒服,要不然像现在这样困在路上就难熬了。车子大还是挺好的,即使塞车也不会觉得心情不好。”
“那你每天坐1个小时,看看还会不会觉得舒服!我每天被关在这车里,关得腰酸背痛的,还不是为了要口饭吃。”司机说完叹了口气。
老实说,那天我下车时心中真的有一种终于解脱了的轻松感。
下班的时候,我又坐上了一辆出租车。令我惊讶的是,这位司机大哥竟然面带微笑跟我打招呼。
于是我问司机先生:“师傅今天心情很好嘛,是不是有什么幸福的事儿啊?”
司机先生笑得露出了牙齿:“我每天都觉得很幸福啊,每天心情都很不错啊!”
“为什么呢?听说最近出租车的生意难做,收入都不太理想呢。”
司机先生又笑了笑,说:“日子总是要过的,我也有家、有小孩,开车时间也跟大家一样变长了。不过换个角度去想,心情就不一样啦!譬如说,我觉得出来开车,就好像出来玩一样,客人付钱请我跟他们一起去玩,这不是挺棒的事吗?例如,小姐你现在付钱请我载你去公园,到了公园我把你送下车后,停下来抽根烟,欣赏一下风景再走,现在又正是花季,顺道赏赏花,多惬意啊!何况还有人付钱呢,省下了路费!”
我们每天都会问自己:我如何才能更加幸福?其实,我们更应该问的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不幸福?
大部分人觉得不幸福是因为找不到一个永远幸福下去的秘诀。积极心理学就是“幸福”的秘诀。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成一种变化,从只关注并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起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哈佛成功秘籍:
哈佛大学幸福课“积极心理学”课程笔记:
1.乐观。每天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遇事多从好的方面考虑。
.对生活有信心,有“意义感”,无论是个人成功的意义,还是通往成功过程的意义。
.帮助社会,帮助他人,同时也是帮助自己。
4.目光集中于自己的长处。
5.为未来设定目标。
6.有一个心目中的榜样。
7.不只依靠自己,还要寻求社会的支持,且要有寻求支持的勇气。
测试题:
你的幸福指数有多高?
题目:如果你误闯进一家黑店,老板端来4杯饮料,其中一杯没毒,其余的三杯是有毒的,你的直觉告诉你,哪一杯不会被下毒呢?
A.刚挤出来的鲜牛奶
B.浓浓的美式热咖啡
C.热腾腾的珍珠奶茶
D.一杯纯净的白开水
测试结果:
选A的人:目前的幸福指数为55%。这类人很单纯、很善良,简简单单的生活就觉得很满足、很幸福了。
选B的人:目前的幸福指数为80%。这类人的心境很成熟,能平静地享受生活,遇事很淡定。
选C的人:目前的幸福指数为99%。这类人聪明能干,有明确的目标,也很努力地去实现目标,且能将工作和生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工作时全副心思工作,休息娱乐时也是全副心思地休息娱乐,在摘取成功桂冠的同时也不忘享受生活。
选D的人:目前的幸福指数为0%。这类人非常独立聪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却一味地追求成功,不会享受生活。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义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
第三节幸福,是可以创造条件实现的
人活着就是为了获得幸福。幸福的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有的人为了追求幸福,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工作中寻求快乐,将单调乏味的工作变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的人为了生活过得好一些,经济上更加宽裕一些,吃尽了苦头赚钱积累财富;有的人为了考上好的学校,每天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当然,也有的人似乎“看淡”了这一切,以“混口饭吃”的态度去工作,以“饿不死”的心态去生活,以“读什么学校都是读”的心理去学习。
不可否认,以最后那种“看淡一切”的心态来对待每一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是没有什么压力,也不会感觉到累。但是待你老去的那一天,回想起你这一辈子所做过的事,你会发现,你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临终的时候还是一张白纸,那你又何苦来人世间走一遭呢?人生是那么短暂,今天不努力,明天徒悲伤啊!所以,就算今天你不具备幸福的条件,那么就去创造条件,让自己幸福起来,并且一直幸福下去。
幸福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首先,前途一片光明,经济收入稳定。只有经济独立了,才能够自给自足。其次是精神生活充实,兴趣爱好广泛。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义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
哈佛大学的教授在课堂上曾举过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名叫尼古拉的希腊籍电梯维修工对现代科学很感兴趣,他每天从下班后到晚饭前,总要花一小时的时间来读核物理学方面的书籍。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一个念头跃入了他的脑海,这个念头促使他于1948年提出了建立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的计划。这种加速器不仅比当时其他类型的加速器造价便宜,而且还更强有力。他把这个计划递交给了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做试验,之后经过不断改进,这台加速器为美国节省了7000万美元。尼古拉不仅得到了1万美元的奖励,还被聘请到加州大学放射实验室工作。
尼古拉从电梯维修工跃身变成了大学实验室的实验员,就是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创造条件,让自己具备获取成功和幸福条件的结果。
在哈佛大学,学习强度之大,想必看过“哈佛凌晨四点半”的情景图片的朋友们都能想象得到,但是哈佛大学又不提倡学生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哈佛大学的课余生活要胜过正规的学习,适度的课外活动不但不会背离教育使命,而且还会给教育使命以支持。
所以,哈佛大学的学子们每天除了紧张的学习之外,还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比如艺术节、音乐会、戏剧演出、舞蹈表演及各种艺术展览等,让学生们接受艺术的教育和熏陶,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幸福指数。
延伸阅读:
《活在当下,幸福不在远处》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儿子读小学二年级时,老师留了一项作业,要他们当小记者访问一下爸爸。其中有一个问题是:爸爸的梦想是什么?怎么实现?爸爸说他有三个愿望:第一个愿望是吃得下饭,第二个愿望是睡得着觉,第三个愿望是笑得出来。儿子看了看爸爸说:“别人的爸爸都有着伟大的愿望,做科学家、航天员什么的;你这愿望,存心就是害小孩。”爸爸说:“要不然你照我的话写完之后,再写一篇《我眼中的爸爸》附在后面,让老师了解不是你随便写的,而是你爸爸的本性就是如此。”儿子觉得有道理,于是很快地写了一篇没分段的作文。
第二天,爸爸问儿子,老师怎么说?儿子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上课时叫我到前面,说我的访问和作文写得非常好,给我98分,是全班最高的,比班上的模范生还高,还把我的作文念给全班同学听。”
“那她有没有说为什么?”
“她说她先生的工作最近不太顺利,已经有好几天睡不着觉,也只吃得下一点东西。‘你爸爸的三个愿望很有意思’。”
很意外老师给这位小朋友如此的高分吧?很多人都以为,幸福很遥远,幸福是要摘取到成功的桂冠,是要攀登到知识的高峰,是要获得各种各样的殊荣。殊不知,幸福其实很简单,简单得只要“吃得下饭,睡得着觉和笑得出来”。可是细想一下,看似如此简单的幸福,却是那么不易得到!
吃得下饭的前提是有饭吃,怎么才能有饭吃呢?经济独立啊!睡得着觉,得有房子栖身吧?怎么才能有房子呢?得有一定的财富吧?笑得出来,得有高兴的事儿吧?怎么才能有高兴的事呢?合家团圆、事业有成。
如此想来,幸福虽不遥远,但是却也不是唾手可得的!要想获得幸福,少不了奋斗,少不了辛勤耕耘。
哈佛成功秘籍:
哈佛幸福课之积极心理学课程:
第一课:全然为人。要在内心保持一个观点,即接受自己全然为人。每个人都会体验到心理的高峰和低估,要接受自己当下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
第二课:简单生活。当我们同时处理很多任务,就难以集中精力在正在做的事情上,这是资讯时代人们经常感到焦躁不安的元凶。所以,简单生活,一次只做一件事。
第三课:做锻炼。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对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百益而无一害。
第四课:写日记。一种是写感恩日记,每天记录下一天中你感到最美好的经历,重温幸福的感觉;一种是写糟糕的事,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缓解自己的负性体验。
哈佛考考你:
1元钱去哪儿了?
题目:有三个人去住旅馆,住三间房,每一间房10元,于是他们一共付给老板0元。第二天,老板觉得三间房只需要5元就够了,于是叫小弟退回5元给三位客人。谁知小弟贪心,只退回每人1元,自己偷偷拿了元,这样一来便等于那三位客人每人各花了9元。于是三人一共花了7元,再加上小弟独吞的那元,总共9元。可是当初他们三个人一共付出了0元,那么还有1元呢?
答案:房费5元+小弟吞了的元+退给位房客每人1元=0元
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吉尔伯特认为:我们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人们应当理智地购买幸福,提升自己的“幸福基础值”。“幸福基础值”是人与生俱来就有的,生活中所获得的成功或是遭受的失败挫折只能暂时改变我们的快乐水平,其对我们的幸福指数影响是不会太大的。
第四节幸福,其实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01年6月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决议将今后每年的月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国际幸福日”的确立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明晰了“幸福”是“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
人这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得到幸福。“幸福的人群在生活的各种层面上都非常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这是积极心理学家桑娅·吕波密斯基等人通过多项研究得出的结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位年轻人,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以失败告终,幸福感离他真的太遥远了。他觉得老天爷对他太不公平了,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倒霉了,于是他跑去一座很有名的山上,找了一个道行很深的禅师,询问他自己的“好运”什么时候到来,自己的幸福到底在哪里。
“大师,世界上真有命运之说吗?”
“是的。”禅师轻轻地回答。
“那我这二十多年来,一直都不顺利,是不是过了三十岁之后,好运就会来了呢?就会感觉到幸福了呢?”
禅师让年轻人伸出左手,他指着年轻人掌心的几条纹路告诉他:“这条是爱情线,这条是事业线,这条是生命线。”
年轻人点点头。禅师让年轻人将手握起,问他:“你手里握着的是什么线?”
“爱情线、事业线和生命线啊!”年轻人很干脆地答道。
禅师笑了笑,不再说什么,摆摆手示意他离开。
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吉尔伯特认为:我们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人们应当理智地购买幸福,提升自己的“幸福基础值”。
幸福一直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是年轻人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有人说,人们制订的所有目标的终点,都是幸福的彼岸。其实,人们每一天都走在幸福的路上,幸福没有终点,每一天所做的事也都会是幸福的,只是你没有感觉到而已。
平顺的人生是不存在的。这位年轻人只看到自己的不顺利,没有看到这些不顺给他积累了经验教训,他不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
“幸福基础值”是人与生俱来就有的,生活中所获得的成功或是遭受的失败挫折只能暂时改变我们的快乐水平,其对我们的幸福指数影响是不会太大的。
幸福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每时每刻都存在。所以,请不要再高呼自己“不幸”,别再为自己的不顺气馁,只要一如既往地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幸福自然就会伴随在你左右。
延伸阅读: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教授关于“幸福”最鲜明的观点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可以预见未来,因此人类也就有了区别于其他所有动物的幸福感;但是,人类对于未来自己的“情感预期”,往往和实际有着很大的预测、预期偏差。
01年4月5日,香港宣布自01年起,公立和私立医院将停收“双非”(夫妇双方皆非港人)的孕妇。香港弹丸之地,人口密度过高,如果夫妻双方都是内地人士,怀孕的准妈妈跑到香港生孩子,让孩子变成香港人,明显占用了香港的有限资源。故9%受访的香港市民赞成“双非”子女不获居港权。
内地公民向往香港的热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香港民众的普遍心态也要理解。虽说大家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大家都觉得去香港生孩子,让孩子成为香港人,对孩子的将来利大于弊,可是这种追求幸福的方式却是不可取的。因为这种幸福是建立在减弱他人的幸福之上,是不合情理的。
“双非”孕妇一定要把孩子生在香港,难道说孩子在香港出生幸福指数才会更高?难道在大陆出生的孩子,就不能获得跟在香港出生的孩子一样的幸福?“双非”孕妇想通过改变不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环境、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达到让自己的孩子更幸福的目的,以为去了香港这些环境都会得到一定的改善,这个预期是好的,但是香港宣布停收“双非”孕妇了,使她们的预期产生了偏差,于是就会产生失落感。但是,这种失落感的持续时间不会很长。
因为追求幸福的途径有很多。大陆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虽说现在跟香港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但是我们相信,假以时日一定会接近香港的。
哈佛成功秘籍:
六个提高“幸福基础值”的方式:
1.积极乐观地看待事物。真正的乐观是全面积极的,而非一味盲目乐天。睿智的人并不欺骗自己说每件事的发生都是为了冥冥之中一个最好的结果,但他们有能力在所有状况中选择一个最积极的态度。
.确立符合自身价值的人生目标。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个人兴趣和自身价值统一起来,不仅会大幅提高一个人的幸福水平,而且能帮助化解内在冲突、获得动力、取得成功。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不太难,难的是深刻理解自己的最高价值和毕生兴趣。
.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经常挑战自身极限的人,他们的“幸福基础值”不再是一条水平线,而是一条波动上行的曲线。因为真正的自信自尊,并非来自他人的鼓励夸奖,而是来自实实在在的现实成就。
4.亲密稳固的人际关系。如果你认为拥有良好关系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个正确的人,那么产生矛盾的时候自然会觉得是“那个人”选错了;如果你觉得拥有良好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两人日常的点滴经营,那么出了问题你就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5.感恩、欣赏和发现。向外在世界感恩,收获的是内在幸福。偶尔的感恩带来偶尔的快乐,养成记录生活中点滴感动的习惯则会提高一个人的幸福指数。
6.身体与心灵的协调。运动是人类的自然常态,科技的进步虽免去了人类狩猎耕作的劳苦,然而我们的身体并没有相应改变,成天在电脑前坐着不动,事实上相当于在服用忧郁毒药。对身体的关照,既在于“动”也在于“静”。
哈佛考考你:
小美女的年龄
题目:有一位经理,他有三个女儿,三个女儿的年龄加起来等于1,三个女儿的年龄乘起来等于经理自己的年龄。有一个下属已经知道经理的年龄了,但仍不能确定经理三个女儿的年龄,这时经理说,只有一个女儿的头发是黑的,然后这个下属就知道了经理三个女儿的年龄了。请问三个女儿的年龄分别是多少?
答案:经理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年龄为岁,大女儿是9岁,他本人6岁。经理说只有一个女儿的头发是黑色的,说明只有一个女儿长大了,头发变黑了,其余两个还处于幼年时期,发色应该很淡,年龄应该小于岁。故有以下几种情况:1×1×11=11,1××10=0,1××9=7,1×6×6=6,××9=6。经理的年龄应该不会是11岁、0和7岁。故只剩下1×6×6=6,××9=6,这就说明,经理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如果经理的三个女儿分别为1岁、6岁、6岁的话,那么就不止一个女儿的头发是黑色的了,故经理三个女儿的年龄分别为岁、岁、9岁。
富有的人未必幸福,幸福的人也未必都很富有,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很微妙。财富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财富,一种是精神财富。物质财富是幸福的经济基础和可靠保障,但是又不能完全决定人幸福与否,只有精神财富才是幸福的源泉和精髓。
第五节财富与幸福的关系,要科学地认识和看待
有的人,虽然物质上很富足,但是精神上却很贫穷;有的人,虽然精神上很富足,但是物质上却很贫穷。这两种人,哪种人能称得上幸福?抑或是两种人都不幸福,只有物质上和精神上同时富足了才能算得上是幸福?
富有的人未必幸福,幸福的人也未必都很富有,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很微妙。财富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财富,一种是精神财富。物质财富是幸福的经济基础和可靠保障,但是又不能完全决定人幸福与否,只有精神财富才是幸福的源泉和精髓。
00年,家乡在中国台湾、出生于美国的乔婉珊到秘鲁实习,那里的贫困状况让她十分难受。那时她就下定决心要自己创业,创办社会企业来改变一些落后地区的面貌。之后,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的乔琬珊考上了哈佛大学,与来自香港的哈佛大学同学苏芷君一起到中国西南考察,找寻创办社会企业的项目。
乔婉珊和苏芷君在云南看到了牦牛,又遇到了著名的探险家黄效文。黄效文告诉她们:“牦牛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动物,它们生长于海拔超过000米的高山地区,全世界1400万头牦牛中,中国西部就占了100万头。牦牛的粗毛可以做帐篷跟绳子,细毛可以做衣服和毯子,而它的牛奶可以做成酥油和奶茶,甚至它的粪便都是很重要的资源。”黄效文的这一番话让两个女孩找到了商机,她们决定办一个公司,将牦牛身上的“宝贝”全部开发利用出来,帮助贫困的牧民脱困。
两个女孩回到美国之后很快便写出了牦牛创业计划,该计划赢得了006年哈佛大学商业计划的5万美元奖金。同年9月,两人从哈佛大学毕业,利用这5万美金的创业资金成立了“shokay”公司。
带着满腔的热情,两个哈佛女孩开始了在我国西部艰难的创业历程。别以为收购牦牛绒是一件简单的事,她们在云南地区挨家挨户上门收购,一天奔波8小时下来也只收到0公斤。由于这里交通十分不便,她们将收购点转移到了同样贫寒的青海。但是青海藏民抓绒的方式传统,抓到的牛绒混杂了牛毛。为此,两个女孩又对牧民们进行技术培训,以便她们收购到高品质的牦牛绒。
收购到了一定量的牛绒之后,乔婉珊和苏芷君找生产厂家合作染色、纺纱、编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她们在找了40多个厂家之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合作者,纺出了较为理想的牦牛绒纱线,之后还制成了各种牦牛绒制品。就这样,两个哈佛女孩,一步一个脚印,从哈佛走到云南,再从云南走到青海,然后扩散到全世界100多家店铺,积累了不少财富,帮助了不少贫困的牧民。
“如果当初选择在大公司工作,肯定比现在过得轻松滋润。可是我们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因为乔婉珊和苏芷君觉得,她们现在不仅有了富足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也很富足。
所谓的幸福,就是要获得内心最需要的东西。乔婉珊和苏芷君最终的目标是帮助贫困的民众,她们创立销售牦牛绒制品公司的目的也在于此。她们心底的幸福来自一天天壮大起来的公司实现了她们的目标,帮助了她们想帮助的人。
延伸阅读:
前不久参加老同学聚会,当天一日三餐加所有娱乐活动的消费都由班上一位超级大老板买单。这位同学毕业之后到深圳打工,又辗转去了好几个城市,最后到了一家国企,做到了高层的位置。储备了一些资金之后,他辞职出来创业,开了物流公司,投资了房产,现在身家的丰厚程度,让我们这些同学十分汗颜,因为我们几辈子也未必赚到他银行存款里的零头。
当然,他能有今天的财富,跟他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席间,跟他聊起这些年的经历,他断断续续说了些自己的故事。他说,在深圳看遍了灯红酒绿之后,他想买套小房子、找个女主人、安个家,却发现自己几年下来根本没积攒到什么钱,连首付买套房都是异想天开。期间也谈过一两个女朋友,但是她们都嫌他没出息,给不了她们想要的生活,最后都选择离他而去。在现实的打击之下,他开始远行,去了一个又一个城市找项目、找商机。不知道是幸运还是因为工作经验丰富,他被一家国企相中,进去没几年就做了高层,薪水一年比一年高。
可是他却不“安分”,手上积攒了一些资金之后就自己创业,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财富一天比一天多。不过,已三十好几的他却依然单身。
午后,他领我们去了一家高级餐厅用餐,一道菜的价格都不止四位数。同学们都幸福地享受着美味高贵的大餐时,他却静静地坐在一旁抽烟。有位销售名车的同学主动跟他搭讪,问他是否需要换车,他点点头说,就算不想换,也可以当帮帮老同学,跟老同学买一辆来玩玩。这位同学当即感激涕零,其他同学也一拥而上想从他身上沾点好处。“应酬”完这群同学之后,他冲我笑了笑说:“是不是觉得我现在特别风光?”“你认为呢?坐拥那么多财富,是同学们的榜样,不风光吗?”我把问题丢回给了他。“那又怎样?我感觉不到幸福。孤家寡人一个,没老婆,没孩子。”他无奈地笑笑,“幸福感,是不能以财富的多少来衡量的。”
《011中国人幸福感大调查》的报告显示,近40%的中国人感觉自己不幸福。受访者在回答“对于提升公众幸福感作用最大的五个因素”这个问题时,给出的答案依次是“提高工资水平”、“降低房价”、“提高医保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等。这说明,目前在我国,收入高低、生存压力和社会保障仍然是决定我们中国人幸福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幸福又不能单单用金钱来衡量,收入的高低也并不能直接决定幸福程度。所以,我们只能这么说——富人有富人的生活方式,穷人有穷人过日子的方法。换句话说,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也只能这么做。
我的这位同学,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很富足了,他缺少的只是精神财富。只要他舍得将这些财富拿去帮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不仅仅是自己的老同学,还有自己的家乡,或者是一些贫困地区的人们,我想,幸福感应该不会离他太远。毕竟,我们现在追求的幸福的本质,是追求更有质量的生活和更加充实的生命。
哈佛成功秘籍:
从积极心理学对个体幸福感的研究来看,以下因素会阻碍人们感知幸福感:
1.身体状况。身体状况的好坏对幸福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身体健康,幸福感才会高。
.人格特质。幸福感高的人,一般都具有性格外向、乐观、高自尊和内控等人格特质,情绪指数也相对稳定。
.文化。民主社会、开放文化和公平环境更能给人带来幸福感。
4.环境。人们在有水和树木绿荫的地方积极情绪会更多一些,好的天气也能带来积极的情绪。
5.职业。职业与角色定位、人际交往、成就、社会地位、价值观和经济保障有关。有职业的个体比没有职业的个体更幸福,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比那些从事非技术工作的人更幸福。
6.教育。受教育水平与幸福感正相关。一般而言,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幸福感也相对要高一些。
7.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个体获得信任、归属需要和社会支持的主要途径。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升人的幸福感。
8.精神生活。精神生活丰富的人,身心都很愉悦,幸福感自然也就高一些。
9.休闲。人们在休闲的情境下少了焦躁,积极情绪会更多一些。
10.消极的对比。人的幸福程度受到自己对自己当前处境的评价影响。当人们消极地看待问题时,当自己不能成功地达到某种早就设定好的高标准时,就会感到不快和自卑,长此以往会形成习惯化的比较心理,影响幸福感。
测试题:
未来的你,会是一个富裕的人吗?
题目:假如有位穿着奇装异服、开着名车的男子突然在你面前停车,似乎要对你说什么,你直觉这位男子身份是什么?
A.劫匪
B.艺术家
C.高官
D.失恋人士
E.富翁
F.魔术师
测试结果:
选A的人:赚钱的欲望很强烈,会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经常铤而走险,但由于太过于急进,反而误了事。你必须认清自己的需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钱固然要赚,也要取之有道、用之合理。
选B的人:对钱的欲望不是很强,反而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欢自由自在的人生。你喜欢把兴趣当工作,从兴趣中得到快乐。
选C的人:不喜张扬、个性偏向保守和低调,同时也是个非常现实的人,不会向他人展露你对金钱的野心。在别人的眼中,你是诚实可靠的,但也许别人不知道,你私下非常在意金钱和权力。
选D的人:与其说你是拜金主义者,还不如说你是个爱情至上的人,你对金钱欲望不高,因此,你缺乏打拼的动力,比较安于现状。
选E的人:是一个拜金主义者,时刻会想着如何发财,把金钱当成了生命的全部。甚至有时你会为了钱而不择手段,最终可能成为金钱的奴隶,还可能把健康和生命赔上。
选F的人:是一个喜欢花钱胜过赚钱的人,尽管你很会赚钱,但花钱的速度也相当快。由于过度挥霍,很容易陷入财政危机。你应该学会如何理财和存钱,别总是把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以免日后变成“负翁”。
遗传因素我们无力改变,而外部环境的客观性比较强,改变的力度也不大。人们要想提高自己的幸福水平,只有通过第三点“情绪调节ABC法”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有没有什么秘诀可以让自己的幸福基线是一直上扬而不下调呢?秘诀就是:积极乐观的心态。
第六节做个积极乐观的人,才能提高幸福的基线
“如果我们把‘幸福指数’想象成沿着时间长河不断上下起伏的一条曲线,那么,不论曲线怎么变幻,它都仿佛绕着一条持平的‘基线’来回波动而已。”这是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上,教授对“幸福的基线”所做的简单比喻。
确实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总体幸福水平是比较稳定的,但也是可以改变的。既然个人的幸福水平已然成了波浪形,忽而升高忽而降低的,这就说明有因素在影响着它的波动,只不过它再怎么变动,也只会在一个基线水平上下浮动而已。
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人的幸福水平呢?答案是遗传因素、外部环境和ABC这三者。其中遗传因素占的比重最高,约为50%。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含着金钥匙出生”,一生下来其幸福水平就高过别人,而有的人却过着“灰头土脸”的生活。外部环境对幸福水平的影响不大,但也占大概10%,具体表现在不可抗的外力影响,如突发事件、居住地的变化、学习成绩的下滑、工作业绩下降等导致情绪波动,进而影响到幸福水平,但是这些情况对人的幸福水平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幸福水平波动一阵子之后很快就会恢复。“ABC”指的是“情绪ABC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其基本观点就是:“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ing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用情绪调节ABC法来改善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改善并提升个人情绪控制力,以提高个人的幸福水平。
遗传因素我们无力改变,外部环境的客观性比较强,改变的可能性也不大,人们要想提高自己的幸福水平,只有通过“情绪调节ABC法”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有没有什么秘诀可以让自己的幸福基线是一直上扬而不下调呢?秘诀就是:积极乐观的心态。
1955年9月17日在济南出生的张海迪,5岁时患上脊髓血管瘤而导致高位截瘫。无法上学的她只好在家自学完成中学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到了山东的聊城农村,当起了老师。在此期间,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张海迪因为身体残疾,一直都没机会到学校里读书,但是她并不气馁,也不悲观失望,而是发奋学习,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等几种外语,还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课程。此外,她在读中外名著的同时还练笔写小说、学素描、临摹名画、学简谱和五线谱,还有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
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张海迪帮着翻译文字说明,当时张海迪的英语翻译水平还不行,只好婉拒了这位老同志。望着老同志失望离去的背影,她从此开始努力学习英语,在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满了英语单词,规定自己每天晚上背不下10个英语单词就不睡觉。更夸张的是,家里只要来了会点英文的客人,她都会请教。如此发奋了七八年,张海迪的英语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能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能翻译英文小说了!她将自己翻译的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那位总编竟然流下了眼泪,为这样一个勤奋好学且极具上进心的残疾女孩感动得红了眼眶,之后为她的这本翻译作品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1981年,张海迪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称号,当年1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
198年,张海迪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和“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生命的追问》还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人的一生总会有坎坷,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张海迪如是说。在悲惨的命运面前,张海迪不沮丧、不沉沦、不灰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在用顽强的意志力跟病魔作斗争的同时,她还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提高自己的幸福基线,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精神财富,让自己变得“丰满”起来,成为一个残而不废的对社会具有一定贡献的人。
积极乐观的心态使人更容易从失败和痛苦的泥沼中抽身出来,使人的身心更加健康和阳光,使人的生活更加轻松和快乐。
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幸福基线,就一定要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延伸阅读:
幸福是我们毕生追求的目标。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实现其目标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如果仅是考试不及格,考不上好学校;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如果只是工作不顺利,感情和家庭不和谐的话,那么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但是,在生离死别面前,这种心态还能保持吗?
汶川大地震中,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高二6班的17岁男孩薛枭和许多不幸的人一样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后来,广东的救援人员发现了薛枭和另外一位也被埋于废墟之下的幸存者,薛枭的伤势很重,但他还是坚持让救援人员先救另一个幸存者。
“先救她,她是女孩子!”薛枭忍着伤痛说。
在施救的过程中,救援人员担心薛枭会自暴自弃而不断地跟他聊天鼓励他。
救援人员问薛枭:“出来后你想干什么?”
“我想喝可乐,最好是冰的,太渴了。”
“好,你出来我给你买。”
“那你想要啥?我也给你买。”
“我给你买可乐,你出来后给我买根雪糕吧。”
“没问题。”
可乐、雪糕成了薛枭和救援人员之间的一个约定。
气温很高,埋在废墟里的薛枭觉得非常闷热,这闷热让他感到有些焦躁不安。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放弃求生的愿望,一直坚持着,等待着救援人员将通道打通救他出去。
80个小时,足足坚持了80个小时,压在薛枭身上的预制板终于被移开了,他终于被拉出了废墟,终于得救了!
他被抬上担架后的第一句话是问救援人员:“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
听到这话,抬担架的消防人员们都乐了。
这就是“可乐男孩”,一个多么乐观、多么勇敢、多么顽强的孩子!若是没有积极乐观的精神在支撑着他,他或许根本就熬不过这80个小时。
积极乐观的精神和态度,不管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境之下都适用。尤其是在生离死别面前,更要用这种态度来鼓励自己,让自己更加坚强地面对,别让幸福感离自己太远。
哈佛成功秘籍:
哈佛大学幸福课对提高幸福基线提出了几点建议。
1.多与朋友相处、沟通。你应该有几位这样的朋友,你们不一定要一起出去吃饭娱乐,但要相互了解,开心和不开心的事你都会与他分享,他也会很耐心地倾听你的“絮絮叨叨”。
.正确处理学习、休息和娱乐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生物钟,将自己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用于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拥抱。研究表明,每天0个拥抱能增进个人的幸福感。
4.时间充裕。别把日程表排得过满,留下些空余时间看电影、听音乐,或者发发呆,让大脑休息休息。
测试题:
你是一个乐观的人吗?
题目:
1.每天起床时,是否使用一句乐观的话鼓励自己,如“今天将会是一个好日子”或“我正盼着今天的到来”等。
.是否能意识到大多数数据之类的东西对自己其实没有任何影响,相反,自己的决定才会影响自己周围的情况。
.是否能把乐观传递给别人。
4.是否能少花点时间去担忧被对手超过。
5.当自己的想法落空时,是否能避免灰心丧气。
6.是否能有效地把“反对”转化成一种潜在的好感。
7.是否能优雅地接受别人的赞美,并经常真诚地赞美别人。
8.是否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许多好心人的。
9.是否相信当情况趋于好转时,自己能够让这种趋势持续下去。
10.是否相信这样的观念:心灵是无法区分事实和想象的,并且自己有意识地在今天保持一种良好的感觉。
回答“从来不”得0分;回答“偶尔”得1分;回答“经常”得分;回答“总是”得分。
测试结果:
1.如果你的分数在15分或者15分以下,你务必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
.如果你的分数在0分或者0分以上,那么你已经高于一般水平,但你仍然要经常保持乐观的心态;
.如果你的分数在4分到8分之间,那么你就属于那种能将乐观情绪传递给他人的精英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