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家口在燕京以东三百九十里处,那里有新仓和永济两大盐场,是原辽国主要的海盐生产区。当初,宋金在谈判画定地图时,将这些地方都画到了宋朝境内。可是,姚平仲受宣抚司派遣前去实际勘探划界时,却误将此地置于金朝境内。姚平仲是西军将领,在与西夏作战中,战功显赫,关中豪杰都推崇他,叫他“小太尉”。他长期在童贯手下为将,在平定方腊之役中,与刘光世、王渊战功齐名,但刘光世与王渊都得到宋徽宗召见,而姚平仲则没有这个殊荣,原因是他与童贯有些不和。
完颜希尹对赵良嗣重提符家口划界之事很生气,他说道:“我们将山西全境都给与了你们,难道还不能换来符家口这尺寸之地吗?”
赵良嗣被完颜希尹的话一下子噎住了,哑口无言,回答不上来。
这时,杨璞来传旨说:“刚才三相公(指完颜宗翰)又请示皇上,皇上说,山西土地与符家口都没有可商量之处。皇上令撒卢母、杨天寿与赵龙图一同去大宋,认领辽国旧官。卢尚书和马宣赞留在燕京,不必回去了。”
这天晚上,杨璞秘密来到驿馆,对赵良嗣说道:“你们要是对金人来硬的,拒绝遣返辽国旧官,这很可能会触怒他们。你也知道,女真人性情很粗暴,要小心别吃了亏。”
杨璞暗示,只要能找到一两个辽国旧官应付一下就行,这样金人也好下台阶。
四月二日,赵良嗣与撒卢母、杨天寿离开燕京,去往雄州宣抚司。途中休息时,撒卢母对赵良嗣说道:“我们两朝商谈了那么多大事,基本都谈妥了,只剩这辽国旧官之事还没办好。我朝皇帝说,此事责在赵龙图,因为你是首尾议约之人。”
赵良嗣苦笑一下道:“若是赵轸、赵温讯、韩昉等人果然来到本朝,那么我肯定会知道,可是,我现在确实没听说,这可怎么办!”
来到雄州宣抚司,赵良嗣将杨璞的暗示,向童贯和蔡攸做了汇报。赵良嗣建议,只将赵温讯一人遣返给金人即可。
童贯颇感为难,他担心金人得到赵温讯后,还不死心,“愈更滋蔓,终未得结绝”。
赵良嗣觉得,金人如果得到赵温讯肯定就会罢手,而交割燕京的问题也就可以提上议程。于是,他再三向童贯说明利害关系,请求宣抚司派人去将赵温讯带来。
四月初五,赵温讯被带到宣抚司来,他长跪求免。赵良嗣对他说:“并不是本朝想将你遣返回燕京,而是金人指名一定要得到你。如果我们不将你送过去,金人将因此而起兵。大丈夫死生皆有道,生亦为民,死亦为民,今日借你一身,以化解两国之兵,为利亦不浅。”说完这话,赵良嗣与赵温讯相顾感泣。
撒卢母获悉后大喜,对赵良嗣说:“可以庆贺了,若是能将韩昉与张轸等人都找到,那样就更好了。”
四月七日,赵良嗣与撒卢母将赵温讯带回燕京。完颜宗翰亲自出面,给赵温讯“释缚赦罪”,又用温暖之语安抚赵温讯。赵温讯是汉官,担任过辽国谏议大夫。金太祖以及宗翰等金国高层,对这些辽国汉官都很尊重,以后都委以重任。
同日,宋朝交给金人的三十万匹两银绢也运到燕京,希尹亲自带领相关人员予以验收。
也是在这一天,卢益、赵良嗣与马扩去向金太祖辞行。
金太祖说道:“你们回去后,替我传语你家皇帝,现在天气热了,要善保圣体。如今我军分两处屯驻,既要讨伐夔离不(萧干),又要讨伐天祚帝。现在与你家疆土相连,想借米粮十万石,搬送到擅州、归化。请不要疑虑,早些交来,我将派专使前去。”
赵良嗣回答道:“此事好说,只是今年夏天道路难行,不易运送。”
金太祖说道:“从此开始,咱们两朝要礼尚往来。而且,誓书是一件大事,关系到世代友好相处,故派专使前去。”
赵良嗣问道:“请问,何时办理交割燕京?”
金太祖说道:“四月十一日,先让你朝的交割官员过来,你朝军兵先在卢沟河南下寨,再等待数日,等我军撤离燕京后,你军便可过河入城。”
赵良嗣一听这话很兴奋,关于交割燕京,金朝皇帝总算是给出一个明确日期了,谈了这么长时间真不容易啊。
金太祖又嘱咐赵良嗣说道:“你们回去后,一定要传语大宋皇帝:今立誓已定,要各守信约,以永保万世,若能一直像今天这样,则甚好。”
四月十一日,金太祖在军帐中设宴为宋使送行,左企弓等辽国降臣陪宴。此时,金太祖气色虚弱,病情已逐渐加重,他对卢益、赵良嗣和马扩说:“关于南朝许多大事,你们几个使人都已办好,功绩不小,来日你们回去吧,也好回朝复差,我派杨璞为特使随你们同去。你朝可于四月十四日派人来交割燕京及山后,希望早日勘察地里,交割南归。”
四月十三日,卢益等一行人到达雄州宣抚司。听了卢益的汇报,童贯犹疑金人所约非实,因而将马扩留下,以备缓急差使,让卢益、赵良嗣陪同杨璞去往京师。
此时,大宋派来接管燕京政权的主要首脑人物都在雄州,他们是王安中、詹度和种师中。
早在二月十一日,宋徽宗就已下诏书,任命尚书左丞王安中为少保靖难军节度使、河北燕山府路宣抚使判燕山府,任命资政殿学士詹度为燕山府安抚使,任命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种师中为副都总管。他们三人接到任命后,陆续来到雄州,等候与金人外交谈判结果。
年初之时,宋徽宗感到通过外交谈判收回燕京大有希望,因而降旨,令童贯和蔡攸呆在雄州约束诸军,不要乱动,让赵良嗣等使臣安心谈判。同时,令王黼赶紧选拔燕山诸州守臣,以备将来接管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