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省府大院

第160章 山清水秀

省府大院 纳川2009 3580 2024-11-15 23:26

  张青云问:“这些年轻教师,都是本地人吗?”

  丁校长说:“不是柳林这里的,但是,基本上都是县里其它乡镇的,别的地方的人,也不愿意到咱们这大山里来啊!尤其是女孩子。”

  张青云问:“你们这里的条件,能留得住这些年轻人吗?”

  丁校长尴尬地笑了笑说:“说实话,很难很难,他们基本上把这里当成跳板,在这里工作个三两年,编制一得,就调回县城了。”

  张青云问:“这些年轻教师多久可以得到编制?”

  丁校长说:“我也说不好,有的三两年,有的五六年,有的运气好的,赶得上点子了,一年就得的也有。”

  旁边的乡党委书记贺四海插话说:“张书记,据我了解是这样的,这些年轻教师通过了县里统一安排的招聘考试,就会由县教育局出面,和他们签订一份试用期的合同,一年的试用期满后,就会签订正式的聘用合同。每年教育局根据编制的多少,会安排一部分签订了聘用合同的教师进编,只有进编后,才会成为正式的教师。编制有的年份安排的多,有的年份安排的少,具体谁进编谁不进编,教育局最后说了算。”

  张青云点了点头,说:“我明白了。进编不进编,工资收入差别大吗?”

  丁校长说:“差别还是挺大的,像他们刚参加工作的,进编了,工资加上奖金、各种补贴,每个月可以拿到两千六百多元。没有进编的,只有聘用合同上约定的工资和福利,每个月也就是一千八百元。相差八百元,在我们柳林这里,够一个月的饭钱了。”

  张青云边走边看教室里的孩子们,他看到,每一个教室都是坐得满满的,密密麻麻,很多是一个一米长的桌子上,趴了三个小朋友,有的甚至趴了四个。

  张青云问丁校长:“学校现在有多少学生?”

  丁校长说:“一千六百人。”

  张青云问:“按照学校的教室和师资力量,多少人是合适的?”

  丁校长说:“最多一千人左右。我们现在是严重超员。”

  张青云问:“这么多孩子吃饭、住宿怎么办?”

  丁校长说:“有的家本来就在附近,有的是家长带着在附近租房子。吃住学校都没办法管。”

  张青云问旁边的贺四海:“贺书记,考虑没有考虑再扩建一所小学?”

  贺四海说:“去年已经做规划了,上报到县教育局,预算的资金是三百多万,县里还没有最后批。”

  张青云问:“为什么?”

  贺四海说:“县里分管教育的领导意见有分歧,刘县长的意思是,乡里的小学今后就不要扩建了,反正逐渐会萎缩掉,干脆不投入,让他维持现状就可以了,县里今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扩大县城的学校规模,争取今后全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都在县城读书,搞寄宿制。所以现在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孩子,都在县城里读书了。我们柳林乡是特例,因为交通不方便,去县城要翻越两座大山,所以,我们这里的孩子特别多,全乡的孩子都往乡政府所在地集中了。”

  张青云说:“要实事求是吗,山里的孩子,现在就进县城读书,也不现实吗!”

  贺四海说:“为此事,我和马乡长往刘县长、覃副县长办公室汇报了好几趟,得到的答复都是,先等一等吧,看看情况再说。”

  张青云说:“你该邀请他们到这里实地看一看,他们来一趟,亲眼看一看,就会明白了。三百万,对于我们县,不算什么吧!”

  贺四海说:“是不算什么,去年,县里又办了一个第三高中,总投资两个多亿。”

  张青云说:“你找过胡书记了吗?”

  贺四海说:“还没有,教育上的事情,归县政府管。”

  张青云说:“你这样,找人拍一组照片,再写一个反映情况的报告,我先在上面签字,然后再送给胡书记看。他批示后,县委办公室就会协调县政府那边办理的,这样说不定事情很快就办成了。”

  贺四海说:“好,好,只要张书记支持,我们就有信心了。”

  张青云说:“我们搞一个特事特办,你看这些山里的孩子,他们上学是这样的情况,我们怎么能忍心呢!现在让他们去县城上学,说不定好多孩子都不上了。他们的家长也负担不起啊!”

  贺四海说:“是,是,我代表这些孩子,先谢谢张书记了!”

  看完了学校,贺四海又把张青云领到了一家保健酒厂。

  车子停在大门口,张青云看到,大门口的招牌上写着“清溪县柳林保健酒厂”几个烫金的大字。

  柳林保健酒厂是柳林乡最大的一家私人企业,年产值两千多万,产品畅销省内外,是柳林乡的第一纳税大户。老板是一个浙江人,姓倪。倪老板原来是做中药材批发的,六年前到过柳林乡,看中了这里的中药材和各种山珍,于是就萌发了搞一个保健酒厂的想法,和当地政府一接洽,得到柳林乡和清溪县政府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各种手续很快就办好了,政府出面在柳林乡的边缘地带给他征了三十多亩地,倪老板投资八百多万,就建设了这个保健酒厂。

  张青云下车后,就见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从院子里急匆匆地走出来,一见张青云,连忙微笑着伸出手,说:“张书记您好!欢迎啊欢迎!”

  旁边的贺四海介绍说:“张书记,这个就是倪老板,倪有福。”

  张青云一听,笑着说:“你这个名字好。”

  倪老板说:“都是爹妈起的,还不错,我是挺有福的。”

  张青云听他的口音,感觉普通话说得不太好,于是就问他:“倪老板是哪里人?”

  倪有福说:“浙江金华人。”

  张青云问:“你什么时候到这里投资办厂的?”

  倪有福说:“六年前吧,当时我到这里收购中药材,一看这里山清水秀的,中药材很丰富,还有很多种山珍,就萌发了搞一个酒厂的想法。”

  张青云问:“你这个想法好,现代人都非常注重保健,你把传统的中医、中药文化和现代工业结合起来,搞出来一个市场前景很好的产品,这是你能够成功的关键。”

  倪有福笑着说:“张书记说的非常对,我当初就是这样考虑的,中医、中药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现代人得了许多稀奇古怪的病,说实话,有些病是没办法治好的,我们中医讲究治未病,我就想了,从日常的饮食入手,开发出一种有保健功能的酒类产品,肯定是有销路的。投产第一年,我们的产品就做到了五百多万的销售额,在省内一下子就打响了。去年的销售额是两千六百万,今年我们有望突破三千三百万。”

  张青云说:“好,你做得越来越大,这里的老百姓才能越受益啊!”

  倪有福说:“我这个厂子,现在雇佣了当地的农民工有一百二十多人,现在他们每个月都有一千六百多块的收入,还有统一的宿舍、食堂,他们说,自从在我这里打工后,都不愿意出去到外地打工了,收入不稳定,离家还远。现在在家门口工作,还可以照顾家里,两口子也不两地分居了,感情也好了,小孩、老人也可以照顾了,非常好。”

  贺四海插话说:“我们柳林乡要是像你这样的企业再有个七八家,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多了,我这个乡党委书记,也威风起来了。”

  乡长马宝军插话说:“张书记,去年老倪这个厂子,纳税是230多万,是我们柳林乡第一大户。你看,那上面有个牌子。”

  张青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大门左边一块一尺多宽的铜牌上面写着“清溪县重点保护单位”。

  马宝军说:“在我们这里,老倪这个厂子就是我们乡里的大熊猫啊!”

  倪有福笑着说:“多谢贺书记、马乡长的关照了!”

  众人陪着张青云往车间里走。

  张青云看了看酿造车间、蒸馏车间和包装车间,只见参加生产的工人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带着帽子、口罩,管理还是挺规范的。生产线上一瓶瓶的酒出来后,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装箱,打包。叉车开进来,运到旁边的仓库里。仓库门口停了一辆大货车,搬运工人正在一箱一箱地往上面装生产出来的产品。

  张青云问倪有福:“倪老板,你现在最希望政府为你做什么?”

  倪有福想了想说:“修路。我们的产品运输成本太高了,我们的各种设备、包装箱、商标什么的,都是外面的工厂生产好后,送到柳林这里。我们的产品生产好后也要翻过两座大山,才能运出去。太麻烦了,什么时候县城到这里通了高速公路,那就方便了。现在进一趟县城,四十多公里,要走两个小时左右。碰上堵车,多长时间到,那更是没准了。我是商人,要和天南地北的人谈生意,时不时地就要进城,路不好走,就会耽误不少事。上一次一个广州的老板来这里谈合作的事情,一听进柳林这里看看厂子,来回要一天时间,人家就不干了,说耽误行程,飞机票已经订好了,还有其它的事情,于是就没有合作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