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见这下才有些明白了,这孩子称齐念为姐姐。
“她那都是气话。我若是丑陋不堪的长相,她恐怕理都不会理我。”
开心忽闪着一双大眼睛,撅嘴道:“可是她现在依旧不理你呀。”
李锦见顿时便哑然了。
眼前的房门终于被打开了,齐念自屋内走了出来,在他的怀中将开心接了回去,竟连看也没看他一眼,只道:“咱们若是再不回去,你恐怕就要被他带坏了。”
这话显然是说给开心听的。
开心十分乖巧的用小手臂圈住了齐念的脖颈,亲昵的贴了上去蹭了蹭。
李锦见这心中实在是不平,他想也没想便上前了几步,拦住了她的去路。
齐念这才肯抬眸淡然看着他,“你这是做什么?”
守在院外正在侧耳偷听的人,没有听到李锦见的声音,却不过静默了片刻之后,便自院中传来一阵布帛被干脆利落的撕裂的动静。
圣旨这种东西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一例外,是绝对没有人敢撕毁圣旨的。
所以这阵声音在传入他们耳中时,他们都不曾意识到里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齐念仿佛也愣了片刻,才缓缓道:“你这又是何苦……除了能叫我吓一跳之外,倒是没有任何用处。”
李锦见将手中的两张残卷随意一抛,双眸之中的柔情几乎满的将要溢出来了,“我对你的心意从来都没变过,从前的事情都是我不好,以后再也不敢了。”
这是院里院外所有的人都从未听过冷如冰霜的七皇子殿下竟也有这般服软的时候,但齐念却是自小到大都见的多了。
若不是这都是计谋,齐念倒是宁愿他一直都以冷面示人,倒是让人不敢轻易接近,也省了这许多因着他的俊颜而招惹来的桃花。
眼下也只有她知道这是个计,但饶是如此,她被他这样含情脉脉的注视着,竟也有些心醉神迷,差点儿便要被他迷惑了去。
果然美色当前,就是要心思再坚定些,否则都要失态了。
齐念忙轻咳了一声只做掩饰,依旧淡然道:“那你便去吧,解决掉这件事情再回来见我。否则咱们再次见面,可就是亲戚关系了。”
华玉菀在院外的一丛花树之下,差点儿咬碎了自己那一口银牙。
这时即便是璐瑶郡主不再阻止她,她也不会再想着贸然进去了。否则只会是自取其辱,又有何用?
李锦见等的就是这句话了,他二话不说就往外走,倒是让院外的那群主仆差点儿躲避不及,便要让他迎面给撞上了。
不过好在他的心思全都在开心刚刚捡起来塞到他手中的那半张圣旨上,倒也没有注意到花树之下的动静。
齐念看着他就这样急匆匆的走了,不由失笑。
开心满脸迷茫的晃了晃手中的另外半张圣旨,便跑过来放入了齐念的手中。
这若是让人知道了他们竟如此亵渎皇帝的旨意,恐怕下巴都要砸着自己的脚了。
华玉菀在来时好歹已然发泄了一通,也是下定了决心才来的。但此时看她这面色,恐怕之前那诸多发泄,都是白费了。
她率先转身跑了回去。
璐瑶郡主不由叹了口气,忙跟了上去。
跟在她们身边的那群下人们哪敢怠慢,全都跟着这母女二人一起亦步亦趋的如潮水般退却了。
齐念将那半张圣旨妥善的放了入了袖中,先唤来远黛将开心带下去玩耍,这才回到了屋里坐下,姣梨忙为她倒了盏茶来。
齐念只向门外看了一眼,端起了茶盏,“都走了?”
姣梨轻声道:“都走了,就在殿下刚走时,她们便都回去了。”
齐念只轻啜了口茶水,便放下了手中的茶盏,站起身道:“那就好。眼下就是该把父亲稳住了,若是闹起来的话,还不知要怎样收场呢。”
姣梨笑道:“那我便陪着小姐吧。”
她们主仆二人便也出去了。
这时华章还在回府的路上,李锦见却在进宫的路上了。
好好的两份圣旨原本是件即将诏告天下的大喜事,但就此被揣在三个人的袖中,倒是要将他们的原计划全都给打乱了。
齐念站在门口看着华章匆忙而去的背影,这时心中倒是觉得,刚刚在冰台院中与李锦见故意而演的那出戏,到底是能派上用场的。
她回到自己的冰台院中,开始梳理着这些日子以来,所发生的一切之事。
其实早在柔儿带着开心前来长乐城寻她时,那便是一个阴谋的开始了。那时她便十分清晰的知道,这绝对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否则就凭他们弱女稚童,身上又没什么银钱,更没有武艺傍身。从天阴城到长乐城迢迢千里之远,他们是如何安然到达的?
这显然是有人在暗中保护,一路护送着他们而来。
当然了,保护一说大多都是出于好意,但这份特殊的保护却是建立在要借他们之口来传达消息到齐念耳中,便也不是什么好事儿,而是别有居心了。
毕竟他们便是血洗齐府和除了柔儿开心之外的所有人,便是同一群人了。
而那些人的目标除了离间她与李锦见,倒是让齐念再想不出别的什么了。
这是皇帝一心一意的想做之事,但就此事的怪异程度,想来主谋还有另一人。
那人较之皇帝更加急迫,更加的不择手段。且她对齐念的敌意更强,倒是不仅为了将他们分开这样的简单。
若是事情在追溯到更久以前,便很好解释了。
曾经让她深信不疑的国师之言如今倒是显得或真或假,但皇帝的目的可算是达到了,齐念因着心中实在放不下,是而便在李锦见的心中种下了不信任的种子,导致他又是许久都不曾来与她相见。
上次那是不忍见,这次却是在赌气,想着她什么时候会主动去找他,没承想她竟然从来都不曾要去见他。
经此一事之后便让那人误以为他们之间的裂缝已然无可挽回,是而便有了柔儿千里投奔而来之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