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九月里的一把火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九月注定是一个美丽和丰收并存的季节。
往日里死气沉沉的工地,现在早已经变了模样。宽大的工地上机器轰鸣,装满物料的大卡车来来往往。工地上的人们都带着安全帽,正拿着各式各样的工具,忙的不亦乐乎。
叶海晴和甘宇华,张总监,李越峰等人站在工地后面的高地上,同样带着安全帽,看着眼前忙忙碌碌的人们。
自从政府开始实行“要致富,先修路”政策之后,叶海晴貌似误打误撞,经过投标拿下了这项工程,随后便更加积极的调动资金,开始项目实施。
看着和甘宇华站在一起的叶海晴,张总监心底不由的有些敬佩。面对招人的问题,李越峰他们一致希望从外面招人来干,因为他们或多或或少都对农村人有些偏见,更多的是害怕他们不会操作机械,没有安全防患意识,而且农村人没有上下班的观念,容易偷懒等等。可是这些问题在叶海晴眼里,却好像根本不是问题,事实也正是如此。
叶海晴一方面和村长王大海沟通召开动员大会,另一方面当众给老员工发放现金工资,让村里人有了些意动,后来的事情则是有人问不会机器,妇女行不行?
叶海晴其实早就想好了对策,一方面在工作之前,他们会做半个月的培训,而且培训不分男女,甚至鼓励妇女投入工程,做中层管理。另一方面,叶海晴在会上询问有没有工地干过的技术人员,并且高薪试用,这让很多有过走南闯北经验的人纷纷想要加入。在这里他们得到的不仅是工资,更是这么多年来,没有在村里感受过的被关注的目光,这种感觉很好,他们觉得像是老天开眼,终于能高人一等。最后,叶海晴当然也没忘了给村长王大海一个工程监理的职位,主要就是监管,沟通,协调地方工人和外来技师之间的合作。
新的开始,当然会有些手忙脚乱的即视感,但是当有人带领的时候,越是空白的宣纸,越是能更快更好的勾勒出美丽的画卷。村里的人就是这样的状态,他们开始有了盼头,朝九晚五,有的人更是积极加班,他们不怕吃苦,怕的是没有挣钱的途径,而现在,叶海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面向大众的平台,他们又怎么会不积极呢?
当叶海晴第一天拿着铲子跟着工人门干活的时候,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谁能想到外表柔柔弱弱的女子,竟然也能像个爷们一样在钢筋水泥的土地上打拼呢?村里人也并不傻,有人觉得是作秀,可是当第二天,第三天,一周过去,一个月到头,叶海晴依然很努力又出现在工地上的时候,这些五大三粗的汉子,才真正对叶海晴有了发自内心的尊敬。
叶海晴的管理更是深得人心,一般家里带孩子,要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她都会额外让这些人写申请,备案,给他们开特例,而对于那些因为懒惰而迟到,无故旷工的,却是狠罚,一点情面也不留。正所谓奖罚分明,制度之外还有人情,因此人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也有很多人愿意加班,朴实的农村人,对叶海晴不仅心存感激,更怀抱感恩。
甘宇华越来越肯定叶海晴就是小眉了,别人或许会疑惑叶海晴为什么会使用这些工地的工具,而且并不生疏,可是甘宇华心里却清楚的知道小眉就是来自于农村,主要生活来源是务农,这些工具自然会用了。
叶小眉老家也在甘肃,并且离枫县并不远。甘宇华曾瞒着叶海晴,偷偷跑去过叶小眉的老家,他渴望那里会有一些蛛丝马迹,他必须找到一些强有力的证据,才能让叶海晴承认自己就是小眉。可是现实总是和梦想有太大的差距,叶小眉在老家的房子早已经荒草丛生,没有一丝人烟,依稀只有有几个单薄的脚印,却连门都没有进。
如果是小眉的话,又怎么会不回老家去看看呢?甘宇华心里百思不得其解,他问过叶海晴为什么会用那些工具,叶海晴明显早就组织好了语言,回答说从网上下载学习的,并且把教学视频都让甘宇华仔细“品鉴”了一番。
叶海晴的身份迷雾重重,就在甘宇华快要动摇的时候,上帝似乎又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叶海晴神出鬼没的来到临近的学校,堂而皇之的通过应聘成为了一位代理的语文老师。
时间穿越回四年前,小眉以前不就是在学校当过老师吗?究竟叶海晴是像她说的一样,仅仅是一时兴起,还是她就是小眉,为了缅怀曾经的那段岁月?甘宇华心中冒出了一个更大的问号。
这个疑问,或许只有时间,才能解答,所以甘宇华打算等。
九月的季节像是一团浓烈的火,燃烧着人们的血液和激情,更燃烧着他们这些年错过的年华与青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