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全早已知道皇上今晚要出宫观灯,他担心地说:“皇上,出宫观灯的各项事宜已安排妥当了,奴才只是想,只带着四名侍卫怕是不够,虽还有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跟着,倒底人手有些少。”
“朕是微服出宫,就像平常老百姓一样,皇城脚下,能有什么事?这些人已够了,再说朕这三个儿子,单独站出来一个,也是好手,比御前侍卫还强些,怕什么?”
李德全连忙称是。李德全没想到皇上不但答应了芙蓉的请求,连皇上自己也要微服去观灯。他想,真有些不明白皇上为什么这么宠芙蓉?他冷眼旁观,似乎皇上并没有将芙蓉收入后宫的意思,但对她又好得出乎寻常,真是搞不明白了。
灯市在东城。康熙一行人步行来到正阳桥,明清时有个风俗,元宵节这天,要是从正阳桥走过,那这一年就会腰不疼腿不酸,百病不侵。所以老百姓们,尤其是妇女,都争着过正阳桥。
在侍卫的开道和保护下,康熙一行人总算是过了桥。过了桥是前门大街,这里没挂着灯,却也很热闹,卖元宵的,踩高跷的,玩旱船、耍狮子的,令众人目不暇接。
终于来到了灯市,看到灯市口外人更多,几位侍卫不禁头痛,可康熙、芙蓉、胤禵等人倒是兴致极高地向里走去,四阿哥、八阿哥和几名侍卫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注意着。
“老爷,您看那是狮子灯!”芙蓉兴奋地对康熙说。
“芙蓉,别光顾着看灯,忘了脚底下。”胤禛关心地提醒她
康熙也不放心地看了她一眼,这个小丫头只顾看新鲜,走散了就麻烦了,再说又长得这样,更是引人注目,于是对胤禛说:“老四,你稳重些,你拉着这丫头,别让她走散了。”
“让冷若冰霜的四贝勒拉着我看灯,我成了三岁小孩子了,真是,真是不知说什么好。”芙蓉被胤禛拉着手走着,心里直嘀咕。而且自从让胤禛拉着她后,她发现胤禵的眼光都能杀人了,有一眼没一眼得瞪她。这胤禛也是,皇上让他拉她,他倒是听话,老实不客气地拉着她,还边走边和她说这说那,就像是一对爱侣在散步,也不管路上行人奇怪的眼光。历史书上可没说雍正这么“开放”呀!
八阿哥似笑非笑地走在他们后面,他嘲笑四哥也有这么温柔的时候。同时,他也盯着那拉在一起的手好半天了,哼,皇上让他拉着些芙蓉,可也没说一定要拉手呀?这胤禛,“拿着鸡毛当令箭”。
灯市上,彩灯争奇斗胜,五花八门,芙蓉赞叹不已。
“怎么就跟小孩子似的,一惊一咋的。”胤禛突然在芙蓉耳边低声说。同时一缕幽香也飘进他鼻子,就这么悠悠得沉溺在他心里。
“芙蓉,你看那是走马灯,还有绣球灯。”胤禵高声说。他刚才在心里已生了半天闷气,后来看到芙蓉也是一脸不情愿的样子,心里也就好受多了。
“阿玛,那里有个猜谜摊子,要不要去看看?”八阿哥走上去问康熙。
“好,咱们去猜灯谜。”
来到灯谜摊前,那里已有不少人在围着猜,几名侍卫不动声色地挤开众人,为康熙他们腾开了地方。
胤禩指着一个灯谜念:“他乡遇故知---(打一中药)。”
康熙笑道:“这个很简单,是‘一见喜’。”
摊主人笑了:“正是,老先生猜得真快!”
“桃花潭水深千尺——(打一成语)。”胤禵边念边想。随后马上说:“猜出来了,是‘无与伦比’”。
康熙很高兴地点点头。随后指着一个谜语对芙蓉说:“你也来猜一个,就这个——‘知心,打一成语’。”
芙蓉最不擅长的就是猜谜,在现代,平时说个脑筋急转弯什么的还凑合,可偏偏猜谜怎么也不行。
正低头思索,旁边的胤禛低声说:“上智下愚。”
“应该是上智下愚,不知对不对?”没办法,只好作弊。
“姑娘猜得很对。几位爷都猜对了。”摊主人撕下迷底,取了三把湘妃竹的白纸扇交给芙蓉。
康熙很高兴,虽然这扇子在他眼里简直就和废品差不多,但却是他们猜对了谜语得来的,多了几分趣味。
在灯市上走走停停,芙蓉还忍不住馋,吃了一碗街边卖的元宵,那几位爷自然是不吃的,只是坐着,边歇脚边等她。
吃完元宵,芙蓉边走边暗乐,要是回到现代跟别人说,“千古一帝”康熙爷和雍正皇帝坐在路边等她吃东西,肯定没人信。这也太神气了吧?
“芙蓉,我得的那把扇子先放你那里,回头你在上面写几个字,或画上几笔然后再给我,记住,必须是你亲笔的,不许你推脱,爷不嫌丑。”胤禵带着几分坏笑地悄悄说。回去的路上,行人少了很多,胤禛也没再拉她的手,胤禵才有机会和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