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的优势从来都不是在于进行堂堂正正之战,他们甚至于压根就不适合打正面战场,纵观历史上胡人的作战历史,屡次取得大胜无一不是用高速机动的速度,和游牧民族特有的长途耐力将自己的对手拖垮拖疲,然后才回身与精神和都无比疲惫的敌人击败。
华夏民族与胡人的战争从来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草原实在太大太广袤了,胡人没有固定定居的城池,胡人的民族天性和习惯就是不断不断地进行迁移,很多时候与胡人交战的难处不是打不过,是压根就找不到胡人在哪,找都找不到谈什么消灭呢
想要一次性的歼灭除非是将他们堵在一个狭小的区域,让其失去战马带来的优势机动性,现在摆在吕哲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个机会,清楚明白吕哲意图的先锋军徐志和王贲更加不愿意放过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沃野以南发现胡人主力先锋那徐志和王贲当然是要赶紧地向东面进行汇报,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抽调部队继续南下,他们不是奢望说要用手头现有的兵力与和胡人主力玩单挑,就是想要紧紧地咬住已经发现的胡人部队的尾巴,让那些尾巴告诉他们胡人的主力所在的位置。
该是一个月之内就会有援军开进沃野,目前沃野的驻军只有五万左右。若是胡人直扑过来,徐志和王贲并没有把握能够拦住,到时候极有可能的事情会是阻击一阵子然后被突围,所以他们在发现胡人主力有朝沃野方向移动的时候才会做出紧急求援。另外,徐志也和王贲商议后决定派出一定的部队过去牵制,或者叫赫阻。
一批一批的汉军开始从沃野不断穿越两边被沙漠夹着的狭隘地带南下,每一批是一个曲的建制,徐志和王贲对这些曲的要求十分简单,一部分死死地盯着已经发现的胡人。另外一部分进行探索。
所谓的探索是地形和敌踪上的侦查。对于地形的探索除了地势面貌之外,也是在寻找水源和面临必须休整时能够停顿的位置;对地踪上的侦查那就更加简单了,其实在探索水源的时候就已经在做。
吕哲开办在南岭的帝事学院不是白开,可能有很多科目没有出现,也有可能是一些科目不适合用在当代,但是更多的科目却是极为有用,例如在地形的侦查以及绘画上,又比如关于地貌的推论,各级被送进去进修的军官若是没有学习并掌握,不是被卡住难以晋升。就是被送回部队也会安排不重要的位置。
能够成为主力部队军官的人,他们都是被帝事学院认为合格的军官,而通常一旦被帝事学院认为合格,那么他们也必然是掌握至少一种科目。对于军候以下的军官,主要训练科目就是在辨认和绘画地形上,这也是因为对于地形的了解是身为一名军官必须掌握的技能。
社会因为一层不变而封闭落后,军队也会因为固步自封而全面的不符合时代潮流,任何的进步都意味着有新的变动,所以吕哲不是喜欢折腾军队才会一再进行改编和整编。屡次的改编和整编都是在改良军队。
汉军成军以来能够在屡次的战役中取得优势,不就是因为吕哲对基层军官培养的重视吗想象一下吧,一支军队连指挥二百五十人的屯长都能判断出什么样的地形才会对本方有利,这样的军队在面对一帮连什么是有利地形都不知道的敌军时。该占多大的便宜
昆邪部落败退的胡人自然是能发现有小队汉军跟在后面,他们应该也能明白后面跟着尾巴非常不好,确定后面只有小队的汉军,二千人对阵五百人被打得胆战心惊的畏惧少了一些。总算是进行适当的反扑。
跟在那股败退胡人身后的汉军可不是为了拼命而来,面对胡人扑上来,他们很干脆利索立刻拉开距离。毕竟大家都是骑马的,真的想跑起来谁那么容易追得上谁。
昆邪部落的胡人注定是追不上跟随而来的汉军,经过一场交战的昆邪部落胡人丢弃了太多的战马,目前有不少都是一马双人的状况。而追着他们的汉军呢因为那一次遭遇战汉军时胜利的一方,胜利者能够打扫战场获得战利品,很多汉军已经是奢侈到一人三马甚至是四五匹马的地步。
追不上,撵不走,那种感觉要有多糟糕就有多糟糕,特别是以前胡人都是撵着其他民族的角色,现在换成他们不赶紧跑极为可能被大股汉军追上歼灭,跑的情况下又跟着尾巴,甭提与多么憋屈和难堪了。
汉军是想跟在我们后面找到我们的主力。
怎么大股汉军随时可能围上来,难道我们就不回去,舍己为人留在原地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是说最好派人脱离大队,先回去通知首领。
那就这么干
让胡人去干舍己为人的事情那简直就在天大的玩笑嘛胡人的文化和天性里从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能牺牲他人就绝对不会把自己赔进去,他们自称这叫狼性,而最为狠毒和残暴的人在他们看来才是豪杰才是英雄,像是华夏文明会为了他人牺牲自己在他们看来绝对是无可救药的傻瓜。
这股昆邪部落的残兵想到先派人回去通知或许是有害怕营地被袭击的担心,但是更多的是明白大部队被袭击战败完蛋他们也会跟着完蛋,作为是对的,不过本意嘛追根到底还是为了自救。
胡人分兵了,每股都在五十人以上。
发信号,让周围的友军向这个方向靠拢,将那些分出去的敌军交给他们。
没错了,怎么可能只有一队五十骑在追着昆邪部落的败兵呢毕竟昆邪部落的败兵可还是有小八百人,汉军怎么也该事先想到敌军会进行分散,必定是会做出相应的安排。
呜呜呜呜
呜呜呜
这边的号角声先被吹响,远处也传来了回应,几股原本离这边只是小黑点的汉军骑兵改变方向靠拢过来,身影越来越近。
发现汉军这一行动,昆邪部落也吹响了几乎没有频率的苍凉号角声,结果是原本脱离出去的胡人又跑回去与大部队回合。
必须再说明一次,经历一场惨败的昆邪部落这股胡人,他们因为仓皇逃跑已经丢弃了相当多的战马,有许多人甚至是需要合起来骑跨同一匹战马,这样一来怎么都是跑不过至少是一人三马的汉军骑兵。
正式处于这个最基本常识的理解,昆邪部落的胡人一发现周遭的汉军靠拢过来,立刻就放弃了分散出去那些必定是送死的行为,而胡人明知必死可没什么牺牲自我的大情操,还是重新抱团取暖好了。
一方有意不进行歼灭,另一方想要撵走跟着的尾巴又办不到,就是这么进行着一追一跑。他们也不是一直笔直地向南,中间还是会偶尔地进行拐弯,不过大体方向一直都是朝着南面。
真是奇怪,没有任何可以辨认的坐标,胡人是怎么来记住道路,又是怎么来辨别方向的
经年累月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他们自然是有自己的办法。军中有不少是从小生活在陇西草原的袍泽,你要是好奇回去问问不就知道了。
前面说话的是南方来的汉军,后面是在雁门郡接受改编的原秦军。南方而来的汉军其实是赵地人,也就是赵地人才能与秦地人没有太大的语言障碍,不过一些用词和俚语需要依靠连蒙带猜就是了,但是交流起来问题不大。
说来也是啊,胡人是自小就生长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他们在某个地方的水草被牧畜啃食干净肯定是要进行迁移,而前往哪一处的草场是早就心中有数的事情,也就证明胡人有辨认区域的观念。既然是这样当然也就有辨别方向和道路的能力,那么他们是怎么来辨别方向和道路的呢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技能,那不是与生俱来本能,人除了呼吸和进食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其余都是自小在某个环境中积年累月学习而来的技能和生活中养成的习惯。
我们在最前面的部队跟了那股败兵六天了,初步发现他们是向着西南方向进行移动,有一部分绕过那支溃兵跃前侦查,随着越是向西南方向移动遭遇的胡人骑兵数量也在增加。
是啊,已经有三个曲向后方回馈来不止一次与胡人交战的情报,尤其是以昆仑山方向的遭遇战最多。
所谓的昆仑山其实就是天山。在一些神话故事中,昆仑山可是西王母住的地方,那座常年冰天雪地的山脉最顶上听说有一个叫天池的地方,还栽种着蟠桃,蟠桃还分一万年份三千年份一千年份的,不同的年份有些传说中是吃了会增加寿命,有些是吃了能成为神仙或是增长功力什么的。
神话或传说是不是真的徐志和王贲都不知道,他们暂时也没有知道的兴趣,现在他们最想知道的是胡人主力是不是在昆仑山方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