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七百六十一章:什么样的未来

大秦之帝国再起 荣誉与忠诚 4466 2024-11-15 23:49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诗经唐风无衣

  关于诗经中国风的无衣其实有两首,一首自然是秦国之风,讲的是铁马兵戈;一首为唐风,所谓的唐风中的唐其实就是三家分晋中的那个晋国,关于晋国无衣的描述是,讲述某人的妻子心灵手巧,家庭生活十分美满温馨。不幸妻子早亡,一日他拿起衣裳欲穿,不禁睹物思人,悲从中来。诗句朴实无华,皆从肺腑中流出。

  诗经秦风无衣一般是作为列国的军歌,不止是秦军会唱,在战国时期经常能够听见双方互相吟唱着岂曰无衣展开厮杀,随后的历史进程中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也一直在华夏大地上被吟唱,一直是作为华夏典型军歌之一。

  日渐尚武的国风让迎接的队伍选择了诗经秦风无衣,等待吕哲所乘坐的战车真正的接近后,一阵战鼓声随着号角的伴奏被敲响,急促的战鼓声后,一阵平板的音乐取代了战鼓声,进入了演奏雅乐的时刻。

  显然,奏响雅乐也是迎接仪式的一部分,其实若是完全遵照古礼,现场应该拥有棘门的存在。

  所谓棘门就是随便用荆棘柴草搭起来的一堵木门,它的作用类似现代的凯旋门。出征的士兵经过棘门后,等于自动解除了服役的责任。也就是说,通过棘门的士兵不再接受将领的指挥。他们可以回家了。

  周礼早就被废弃了绝大部分,包括归师的那一部分已经被遗弃掉,毕竟春秋时期的士兵基本是来自于贵族,后面随着战争的规模日益扩大国民也就是所谓的自由民也在被征召之列,参军入伍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到了后面奴隶也被大量武装,形式上的进程自然是会有变化。

  直隶郡边界的迎接只是第一道手续,不属于出王城多少里迎接的概念,这一道手续其实迎接士卒的成分要比迎接君王多,用意也是让家乡的父老们知道出征的子弟兵们回来了。真正隆重的仪式是在进入王城那一部分。

  正式进入南郡地界,雅乐停止之后,吕哲站在战车上需要向迎接的黔首们致意。这里的致意仪式是感谢父老乡亲将自己的儿子丈夫母亲交到吕哲手中,感谢治下黔首在他出征之后依然坚持生产。

  要是按照真正的仪式,吕哲致意完毕之后,他其实已经可以下令军队解散,慨因出征归来的士卒通常都有半个月的假期。可是呢,当前仪式并没有进行那一部分,一切只因为吕哲带回来的军队性质有点不同。士卒们是属于禁军序列,而禁军是君王亲军,并不是普通的军队。

  职责为保护君王的禁军,怎么能够一哄而散呢禁军的士卒自然也是会有假期。不过那是要等君王回到王城,再有建制的分批轮流放假。随军回归的辅兵和民伕却是没有那样的限制,因此吕哲下令解散的序列是那些辅兵和民伕。

  按理说放假可以休息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可是得到命令可以上缴制式军械回家的辅兵并不是那么开心。要是能够选择的话,他们宁愿成为那些依然需要履行职责的一员。

  对了,汉军的辅兵在很多时候也需要加入到作战序列。因此辅兵也有下发制式的兵器,有些辅兵因为任务特殊也会下发甲胄,不过下发的甲胄一般是皮甲之类的轻甲。除开军队下发的制式军械之外,辅兵其实也能自己准备兵器或是甲胄。辅兵是因为下发的军械简单需要自行准备兵器,在选择上是依照自己的能力配置,战兵虽然能够被军队武装到牙齿,但是富裕的战兵在私人兵器的准备上其实要比辅兵更为华丽。

  辅兵已经先行解散,民伕却是排着队在领取自己的工钱,不过那已经和离开现场吕哲包括文武百官将士们没有多大的关系,只有黔首还在围观。

  汉国先是模仿秦制在货币上流行秦半两,后面又进行了货币改革,保有秦半两钱的同时增加了一个五铢的货币单位。之所以增加五铢钱的理由相当简单,秦半两钱的面值有点大不利于交易。到了后面五铢钱似乎也不适应了,那是因为民间资增加,兜里有几个钱的人们购买欲强烈,零碎的商品很多并没有达到一个五铢钱的价值,因此新的货币改革也就有了需要,不过目前还没有新的货币投入市场。

  没有新的货币出现不是官府看不到民众需求,也不是官府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而是吕哲非常清楚对于货币的改革不能频繁,太过频繁的货币改革只会让货币价值变得混乱。货币的混乱一旦产生,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形成经济动荡。

  吕哲这次回归南陵需要做的事情不少,关于货币体系的事情就是其一,不过那将是一个需要时间的事情,最终的货币体系当然不是纸张性质的那样,社会的进步还没有到达那一地步,国家的信用也不能浪费在这方面。所以金银铜的货币体系是最为合适的,至于大宗交易会带来的不方便等等,吕哲当然不会放过银庄银行体系的建设,也是在为未来的纸币打下基础。

  回归路线是从南阳郡方向,在归回的路上吕哲顺手也将南阳郡纳入了统治疆域,他们进入南郡抵达的第一个县是邔县。

  邔县在南郡的最北端,这里曾经发生过吕哲崛起道路上最为危险的一次危机,所谓危机自然是司马欣率领十余万秦军的那次。

  在还没有真正崛起之前,吕哲执行过将南郡打造成一个军事堡垒的计划,南郡的边界建造了相当多的军事设施,最常见的自然就是要塞兵堡。各条要道和险要位置也有屯兵用的兵堡。

  后面南郡的危险随着吕哲的向外扩张而降低,后续没有建造完毕的兵堡停留在了纸面,之前大量建造的军事设施却是没有被拆毁,也没有那个必要去拆,毕竟直隶郡与普通郡总是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顺着达到一直南下,回归大军第二个抵达的县是鄢县。这座县城的城池是经过几次的扩展,先期因为是作为北方防御基地的物资储备地,该城的城墙比处于第一线邔县还要高一些,不过后面的扩展倒是形成了奇怪的一幕,是一种町围绕着城池的局面。

  町的解读有许多种。但是出现在城池布局上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商市。町这个字的出现是在春秋,也是因为人口增加而城池面积不足,人们逐渐在城墙外汇集成栖息地,所以也能解读为镇。

  邔县和鄢县都是坐落在汉水边上,水系的便利再加上我们向北扩张,不但是国有物资经过的次数变得频繁,民间货物需要途经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两地的商业发展十分迅速。

  会占用到军方的资源吗

  军方的运输队有固定的时间。民间的商贾是利用军方休息的时候。

  哦

  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在吕哲的操作下,道路的建设一直没有停过,南郡作为直隶郡必然是需要有道路能够链接天下各郡。建造出来的道路属于国有性质,官府规定在特别的事件中和固定时限只提供给官方使用,其余时间并不做限制,黔首可以免费使用。但是在商品的运输上却是要缴纳一定的使用费用。

  说来也是啊,虽然是国家投入资金和雇佣人力建设,但是总要有所回报吧在官府含军队身上无法得到回报。对于黔首也不能索求,那只有将对象盯上商贾。事实上商贾也是道路依赖最大的群体,有便利的交通可以给商贾节省非常多的时间,拥有驻军维持治安的国家公路更是保证了货物的安全,更别提商贾频繁使用对道路的磨损和破坏,那么一定的费用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商贾对于运输商品需要交纳费用是什么态度能有什么态度呢,他们是商人,了解任何投入都需要回报。相比运输延迟和自身的人力投入,交纳费用能够得到多方面的便利,他们会想会算,自己是使用道路来产生利益,官府作为投资者拥有使用权,黔首的使用没有产生利益,得到利益自然而然也要有相应的付出,不过是另外一种纳税行为罢了。

  每一条道路针对性的收费都有年限,很多道路在年限到来之前都无法回收投入。萧何本来是在和司马欣聊天,说着说着成了在向吕哲进行汇报:特别是在商业并不发达的地区,注定投入得不到回报。

  吕哲没有说话,他就是笑了笑。

  道路自然是因为有需要才会进行规划,对于经济利益来说投入需要得到回报,但是在国家的运用上很多东西不是用价值能够简单形容的。因为道路的发达,国家可以快速地向需要的地区投入兵力,另外道路的发达带来的也是对地方治理更加有效。所以,对于国家来说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回报了。

  他们没有在鄢县进行停留,顺着大道一直南下,直至是靠近夷陵的时候才停了下来。

  因为南陵的建立,南陵周边的县其实人口进行了大量非官方性质的迁移,人口基本都是迁往南陵进行居住,靠近南陵区域的地区很多都变成了郊外性质的土地。

  南陵城是坐落在长江边上,占据着范围很广的平原地带,某些区域甚至是将山给包含了进去。随着吕哲的统治越加稳定,也是国家日益地强盛,南陵的人口是以一种非常迅速的趋势在爆发性的增长,近期南陵令已经有上书扩展城池的请求,说是向长江以南进行居住地扩展。

  可以预见的是,南陵在未来必将成为一个横跨长江的城市,长江随着城市的扩展成为内河已经可期,却是不知道这个经过要多久。

  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技术建造起一座横跨两岸的桥梁,光是依靠浮桥与铁索桥无法承载其流动量。

  是的,王上。臣以为扩张到对岸是趋势,但是在技术累积到有足够的能力建造一座乃至于多座横江大桥之前,向长江南岸进行城市扩展并不理智。

  这个话题也就暂时到此为止,吕哲招招手让两个孩子靠过来:知道夷陵会变成什么意义的地方吗

  两孩子互相对视了一小会,吕启一如往常的谦逊,偷偷示意吕议先说。

  知道,知道,是要建造烈士园,未来那里会成为第二神圣的地方。

  吕哲似乎是皱了一下眉头,不是吕议回答不好,是因为两兄弟的相处方式。

  为什么是第二神圣的地方

  第一神圣的地方是爸爸居住的宫城,里面和外面都会竖立爸爸和各位叔伯的雕像,它们将竖立着直至千世万世。

  吕哲不知道那些是吕议自己思考还是谁教的,但是很显然存在很浓烈的政治味道。

  千世万世真的有国家会一直延续下去吗不过相对来说孩子有那么的想法是非常好的。

  吕哲转头看向萧何:执政,对于夷陵没有迁移的住民,是什么政策

  萧何答道:现在被划为烈士园区域还有七千三百二十一名住民,愿意离开的将逐步迁移,不愿意离开的则经过协商将成为陵园的各方面伕工。

  烈士园的建造会是一个大工程,吕哲也希望它成为一个象征意义的所在,因此在规划上所采取的规格一点都不能马虎。另外,吕哲也放过话,在他死后也将安葬在烈士园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历任的统治者在驾崩之后也将长眠于此,那么谁敢不重视

  这里将成为一个圣地,希望也能承载我们民族的意志。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