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之所以无奈,那是因为一揽子事情真的不是那么好处理,最怕的就是有一些什么事情上处理不善,结果导致出现民乱。
帝国不是没有发生过民乱,那是在接收一些新光复地的时候,一些地方上的氏族和豪绅受到利益损害,然后聚众抗法什么的。当然,也就是抗法,不是喊出什么争夺天下之类的口号,在那种吕哲军席卷天下的时候,他们还不至于那么脑抽。
因为是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是要争夺天下什么的,那些氏族和豪绅有的是挣扎了一下就从了,不从的吕哲也没有什么手软,就一个剿,抵抗多久就剿多久,直至服软之后重重惩罚首恶,余者苦役。
有了例子之后,想要再搞什么的人都能对照一下,知道新的统治者的态度,除非真的是活不下去,否则蚂蚁撼树的蠢事总是不会再干了。
大势之下,特别是近些年不是说越过越富裕什么的,可是总不至于有饿肚子的情况,有个别是地方官处理不当搞出了一些事情,不过基本很快就平息下去,但是脑抽聚众闹事的现象真的是不多见了。
张良来找苏烈请求调动部队到罗县,基本上打得还是威慑为主的目标,更是要近一步将民众隔开分散。他的决定是将那些闹得最厉害的人集中到一块去,另外一些好处理的人聚在一片区域,这样一来有人闹事也不会扩散,先解决了那批好沟通的人,少数顽固的人拖着也就拖着,实在是短期内无法讲得通,那就别怪官方真的使用一些非常规手段了。
侍郎啊,别看禁军少有出征任务,可是一点也不清闲的。苏烈一脸的为难:最近在搞什么火器。每日操练不断,南陵是听不到轰隆炮响什么的,但那不是为了不扰民给转移到了夷陵以西去了嘛。
张良还真就不知道这么回事,他愣愣地看着苏烈。
再则,监国走之前只调动了一校,执政也没有要求增加。苏烈倒不是拒绝得很坚决:南陵驻扎的禁军只剩下三万不到,侍郎看能调动多少
禁军是帝都的主要守卫力量,国防军是没有皇帝调令不得靠近。帝都南陵的人口,包含不居住在城内的流动人口已经超过一百七十万,禁军除了拱卫帝都之外。其实也是与公安部队一同履行巡街的任务。
一百七十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现代已经算是不小,于公元前二零七年的时间节点绝对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没有之一。
一个数万人的县城每天都有那么多事,那么一个拥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的城市每天又该发生多少需要处理的事情
牵扯到帝都一应需要的必备兵力,张良需要做过专门的了解才能说出一个答案,他比较重视的是苏烈尽管为难却没有拒绝。
张良问道:中郎将可会一直在府衙
我倒是不喜欢一直窝着。苏烈耸了耸肩,比较无奈地说:问题是现在必须得窝着。
这样啊张良沉思了一下,再问:我去将南陵令找来,我们三人合计一下
苏烈点头:监国走之前交代配合你。
张良执礼之后也没拖拉。转身离开。他本来是想要亲自过去找南陵令,毕竟南陵令虽然从官职上来讲是属于县令一级,可南陵是帝都,帝都的人口有十来个县那么大。南陵令实际上是位比一郡郡守的地位,不过在半路又遇到了陈平,这一次陈平像是专门来找的。
侍郎陈平脸上依然带着习惯性的微笑,人却是堵住了张良的去路。他比了一个请的手势。说道:事情有点特殊,还是到侍郎那边再谈
张良现在最怕的就是听到什么事情特殊,有心问陈平到底急不急。不急且容他先找到南陵令,先将与苏烈协商的事情办完,然后再来好好谈一下是什么特殊的事。问题是没等他说出来,那边的陈平已经转身朝着执政府走去。
回到执政府,张良先招呼陈平坐下,然后歉意笑着请陈平稍候片刻,出去交代从官,特别说明是实在走不开才没有办法亲自去请南陵令,最后才又继续去招待陈平。
很忙碌啊陈平看见张良进来,笑呵呵地说:平从早晨到现在粒米未沾,可否请侍郎吩咐人置办一套
张良自然是无不应允。
实际上二署三府的灶炉都是二十四小时供应,主要是为了让处理事情的一种官员随时随地都能吃,毕竟有些事情处理起来可不是说到了吃饭时间就能停,真忙碌起来用餐时间着实是有些乱,再则就是到了夜晚也是有官员职守的。
工作起来的时候,谁都没有心思去想要吃点什么,后面也不知道是谁脑筋一转,赶紧搞出重口味和清淡类的一些套餐,省得那些官员去纠结。这样一来工作套餐竟是提前两千多年出现,并因为实在方便流行到了民间,提供给那些作坊和工厂的职工便利,甚至是演变出了快餐之类的饭店出来。
陈平想要在执政府吃,虽然说是因为忙得脚不着地,和张良边吃边谈能省时间,主要特地是增进一下两人之间的友情。
因为是灶炉不停火,吩咐了一声很快就有从属小吏弄来案几和一应餐具,等摆好了那些银制的皿具之类,不一会儿装在碗碟的食物就流水一般的送上来。
陈平是一盆子大米饭,一盆牛肉汤和一盆鸡蛋青菜汤,炒菜是青菜炒瘦肉肉沫蒸蛋红烧肉炸溪鱼。
张良同样也是一盆子大米饭,一碗羊肉汤和一盆鸡蛋青菜汤,干的菜是炒青菜糖醋排骨红烧狮子头焖鸡。
听着菜色很多,实际上每样东西也就是一小碟,比较方便的是想要吃完还能再上。
实际上以前压根就不会有这样的菜色,主食应该是馍馍之类没有发酵过的面食,最多再加上一些水煮啥玩意的,反正什么都是等水沸腾之后丢下去。熟了就算数,口感口味什么的就甭说了。
看两人的选择,口味都是属于比较重的那类型不过全然也不是那么回事,主要是行政官员太需要费脑子了,吃一些高脂肪和甜品之类的食物能够补充能量,要是费脑子的事情多了又吃清淡,体型就该是往清瘦发展。
刚才提到了牛肉是吧被宰了烹饪的牛自然不是耕牛,帝队不是打到草原上了嘛,缴获的牧畜中牧牛的数量非常多,有鉴于现在用马拉犁比用牛拉犁还普遍。耕牛的地位也就还行,吕哲非常清楚牛肉的营养,没有忘记牧牛在鼻子上穿孔也能耕田,但是故意给延迟下来没弄,牧牛是大量提供到饮食市场,并且还推广了引用牛奶什么的。
非常现实的事情,华夏族群完全依赖于耕牛,并非是清楚牛的耐力要比马好,是在失去产马地之后的不得已而为之。看看上古先秦时期。再看看产马地没有失去之前的北方农耕情况,用马拉犁才是主流,只有南方因为缺少马的关系才是耕牛为主。
自然,牛和马在农耕上各有优劣。例如马的耐力问题和对土地的挑拣,但是马蹄铁不是出来了嘛,牛和马都能作为耕作畜力的前提下,看是怎么来思索民族的特性。反正完全使用耕牛的民族几乎全是被使用马作为畜力的民族击败并且奴役过。
吕哲可能没有想得那么仔细,什么民族思维之类的高度,他纯粹就是知道牛肉的营养确实没得说。有饮用牛奶也是一种好习惯,现在华夏苗裔的个头普遍都高,要是牛肉能够大量提供,且至少为孩子们每天固定一杯牛奶,那身体素质和身高还不往上蹭蹭蹭啊
食不语,寝不言,是华夏文明的一种习惯,什么时候才喜欢边吃边谈一个汤锅里捞和不分食是游牧民族的特性,边吃边聊也是从屡次被征服之后才养成的习惯。
张良和陈平都是默不吭声地对着食物一阵嚼咽,两人吃饭的速度都不慢,比较神奇的是塔曼的吃相看着斯斯文文,可是案几上的食物消失的速度并不慢。
陈平比张良先吃完,并且是将食物消灭得干干净净。他吃完之后看了一眼还在继续奋斗的张良,然后不知道是从身上的哪里掏出了一本书看了起来。
张良自然是发现了陈平的举动,他还特意瞄了一眼书的名字,看到书名为吴子兵法心里暗自嘀咕了一些什么,脸上却是没有露出太明显的表情。
吴子兵法自然是战国时期的吴起所著,通篇的论述是讲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现在还有吴子兵法,那是真的离上古先秦时代不久远,到后面不但是吴子兵法连带一些其它典籍都毁在了战火之中,后人从一些春秋时期的战例和残篇整理出了一些资料,三十六计也就这么诞生了。
南陵帝都有一座建立不久的图书馆,扩张期间收罗到的一些竹简经过排版印刷,原版被吕哲收藏起来,百家学派知道皇帝要建设图书馆也奉送了一些书籍,这样一来图书馆也才算是像点样子。
张良清晰的记得印刷的书籍该摆的都给摆上,多是一些诸子百家靠谱或者不靠谱的知识,兵法之类的书籍却是极少极少,有的话也是一个糟糠之作,他记得没有吴子兵法这么一部,奇怪陈平是从哪来弄来。
之所以说不知道靠谱或者不靠谱,那是诸子百家没有可能拿出自己的核心精要,毕竟核心精要是一家之所长和一家之根本,哪能轻易示人。他们拿出一些储藏一是卖皇帝一个面子,二来也是想要推广一下自己那一派的知识,干吸收信~众门徒之类的活儿。
张良很快吃完,差不多是他放下用餐皿具的时候,门外早在等候的从属就进来,先是询问还要不要点什么,得到张良的示意后又是三五个人进来收拾碗筷案几之类的。
平自为官以来便是四处奔波,极少待在府衙。陈平将书合了起来,先是那么一句,随后才说:不像侍郎时刻能享受这般待遇啊
听着像是在嫉妒,可是谁嫉妒谁真的没法说,在帝国为官时经常到处奔波,那是有事干才会那样,有事干意味着有功劳,对于为官者总好过是闲得只能数虱子。
陈平投奔到吕哲麾下那是在楚国被兼并之后的事情了,从一介白身,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白身,用了六年的时间爬到了督察署左师祭酒的位置上,除开他是真正有能力,与之时常奔波公干何尝无关
张良不一样啊。他原先在复立后的韩国是丞相的官职,韩国被吕哲兼并之后他丞相自然是干不成了,是从中层官员又一步步升上来。其实很多时候他也有点搞不懂一些事情,例如原先是君王之下第一人唔,是文官第一人,怎么会被安排到中层官员堆里,后面蹿起的速度又那么快,事情干着干着竟然成为候选执政人选了。
唔,就是执政候选人,但是张良非常清楚也仅是候选人罢了,皇帝选择的候选人并不只有他,还有屡次表现出对民政有不俗能力的共尉,更有已经在逐渐发力的李斯,更有几名逐渐展露出非凡才能的官员,执政还真就不是非他莫属。
共尉属于军方不能当执政这是谁规定的来着这年头一会是文官下一刻上了马穿甲胄就成武将的人多得是,武将脱下甲胄治民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根本就没有分得那么仔细,只是一开始身份就定位了,所以就造成了文归文和武归武的体系,那还是皇帝有意为之才有的现象,先秦时期可不是这么回事。
皇帝可以制定一套新的体系,哪怕也能恢复旧有体系,张良可真的是有一套施政的理想等着实现,怎么都该战战兢兢勤勤恳恳地做事,现在担子越来越重他只有开心和兴奋的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