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几乎占据了京城的五分之一,起初魏太祖起建皇宫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项工程会这么浩大,以至于到了太宗皇帝在位时,皇城内的所有建筑才算是彻底修建结束。古代之时以九为大,所以皇宫共计开了九个城门。分别是南侧正对着御街的光武门,北侧的宣武门,西侧的崇英门,广济门,朝阳门、正阳门,以及东侧的德胜门、安定门、惠济门、天武门。最后便是上朝必经的最后一扇门应武门。
御林军与四州军的矛盾可谓是越来越激化,前者瞧不起后者一副乡巴佬进城的蠢样子,后者鄙视前者只会在京城之中龟缩盘踞的花架子。俗话说得好,神仙打架,倒霉的却是凡人。这几日进城的衙役只能是在两者之下忍气吞声。也是幸亏都督府之中有大佬在镇着场面,所有进城的士兵被收缴了弓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上位者的纷争自然是不会估计到老百姓的生死,此刻的皇帝李宣还沉浸在自己号令天下的美梦之中。不过李宣清楚,此刻还不能让太后看出任何的端倪。所以在宫中之人看来,皇帝这几日依然是照常的上朝,照常的请安,没有一丝的不妥。只是别人看不出来,身伴太后多年的李宣总觉得太后似乎是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计划,仿佛是故意在引诱自己进入她的陷阱之中一般。以至于第二日退朝之后,周汤再次被秘密地请进了乾宫之中。
虽然不可否认李宣心中的不安,但周汤还是努力的劝说李宣不要担心,如今州军已经进城。各军的主将也已经都联络好了,只待明日早朝,皇上与太后彻底摊牌。如实太后妥协让步,交出御林军的总统领之位,退位还政一切都好说。若是太后不同意,皇上一声令下,十二万的州军便会冲进京城强行逼迫太后退位还政。
夜色已深,李宣终于安下了心来。这是自己等待已久的时刻,千万可不要出什么岔子。李宣心道。
终于片许的晨光开始洒向大地,天色微亮,皇宫的方向已经想响起了三声深沉的钟鸣。此刻文武百官齐聚光武门前等待着赤色朱砂门的大开,深沉的推门声响起。没等黄门唱到,百官便已经习惯性的站到了自己的位置之上。最为打头的便是身着绯红官袍的六部尚书,凤阁鸾台的大学士以及御史台的官员。当然三个周姓尚书自然是也位居前列,至于身后之人,除了都督府的老头子们身着爵位服不属于文官体系,后面蓝的,绿的,基本上都是炮灰和马前卒。
黄门唱到是延续了多年的传统,虽然只是形式,但是伴随着黄门一起迎百官上朝的御林军可谓是容光焕发。御林军是将门子弟镀金的绝佳之地,所以这些御林军是怎么显得自己威武就怎么穿,和城外驻防的州军比起来。后者要说是叫花子,在他们面前是一点都不假。但是到太宗朝为止,御林军就再也没有走出过京城半步。战斗究竟如何,谁也不清楚,不过比起装备虽然差上一个档次的州军,多年的边关戍守战斗力还是有保证的。
周汤看着一同出来的自己堂弟周兵,一个正儿八经的武夫。没什么政治心眼,对提拔他的太后言听计从,身为十万御林军的总统领,周兵的能力自然是不容小确。也就是可惜了两人不是一路子的人,不能为自己所用。想的这里周汤不由得叹了口气,一旁的周苏不解的看着自己身旁的哥哥,虽然想上去询问一番,但是自己姐姐的警告还是让他却步了。
之后文武百官如同鱼涌而入,上朝的地方自然是过了应武门的正殿,坤阳殿。百官虽然人多,但大殿的修建显然是考虑到这一点,带所有人站好位置。余出来的地方还是十分宽敞的,正上方的龙椅之旁还设有一处凤椅,这件凤椅伴随了这座大殿从永正元年整整十年还多。身为臣子,理应等待皇上和太后邻朝。等司礼监的太监出现,众人已经等待了将近小半个时辰,虽然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第一次。但这似乎是代表着此次早朝必定会有大事件发生,见到皇上和太后都安稳的坐在龙椅凤椅之上。司礼监的太监这才宣布早朝开始。
“众位卿家,有何事上奏吗?”
李景似乎是心情大好,微笑的问道。
只见堂下百官议论了片刻,还未等大汉将军怒斥肃静。一名身着蓝袍的官员恭恭敬敬的站出来向李宣行礼道
“皇上,臣有本上奏。”
“准奏”得到李宣许可后,蓝袍官员弓腰行礼道
“臣,御史台御史陈伸上奏弹劾兵部尚书周汤,玩忽职守引乱兵进京,致使京城治安混乱,百姓可不堪言。请皇上下令御林军抓捕涉事乱兵,以惩效尤。”说完蓝袍官员便站在原地等待着李宣的回答。
听完之后,李宣不由得怦然一动,州军的军纪之差,这是其多年戍守边疆造成的。毕竟在那种西北边漠,能活下来的一定不会是什么文礼君子。但是称为乱军还是让李宣的心中顿时产生了不满,毕竟州军是自己找来的,就这样让御林军堂而皇之的入营抓人,岂不是会寒了将士们的心。至于这个蓝袍小官,显然是太后的马前卒。李宣悄悄的向周汤使了使眼色,后者自然不能就这么站着。于是周汤便站出来说道
“请皇上赐罪,某谁身为兵部尚书没有规划好移防路线,微臣认罪。只是州军同样是天子的亲军,怎可以乱兵称之,且州军多年戍守边关,军纪之差可以理解,不过还请皇上不要严惩州军,以免伤寒了边军之心。可奏请各州主将严惩各部,约束士卒。”周汤说完便跪倒在太后与李宣的面前。李宣虽然很想就这这个台阶免了周汤和州军的罪,但是这上面坐着的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太后未敢发话,常年养成的顾虑使李宣不得不把话语权让给了太后。
“周爱卿平身吧,周爱卿为朝廷忠心耿耿,出了些小岔子自然是可原谅。州军身为天子亲军,军纪自然不能太差,就有大理寺一同前往督查吧。”太后就这样硬是把大理寺塞了进去,要知道满朝文武,就数大理寺和御史台是太后的最狗腿子。不过李宣不在乎,反正今天便是摊牌的时候,你的马前卒上场了,的自然也不会示弱。
就在周汤刚刚谢旨起身,身为兵部的部署自然是率先发难。兵部侍郎冯细率先上奏
“启禀皇上,太后。从永正元年,皇上以弱龄继承大魏正统。如今已经十年之余,皇上现已成年立后,还请太后还政皇上,移居后宫颐养天年。”
紧跟着冯细的上奏,司天台的官员也紧随其后。上奏说什么凤翔路大旱便是什么天位不正造成的,还请太后退居后宫,一正天位。”
看着此刻为自己说话的百官,李宣的心中既高兴又伤心。高兴的是自己终于不是在孤军奋战了,伤心的是李宣知晓这些人中更多的是周汤的党羽而并非是自己的亲信。见到有人要太后还政,后党这边的火力也是全开,一个劲的鼓吹什么没有太后主政,大魏国将不稳。什么这十年的安稳便是太后的功绩。气的李宣狠狠地记着这些人的面孔,等朕亲政了要你们一个个都好看。李宣心道
不过总归争吵的的堂下的百官,太后没有发话,心里有些发虚的李宣自然此刻也是闭口不说。急的周汤恨不得喊出来。让李宣学着镇住场子,别再给太后发话的机会了。可是胆小怕事的毛病一旦养成有那会那么容易的就丢掉。于是至始至终李宣的话总是落在太后的后面,以至于太后开口镇住了场子,笑着看着一旁的李宣问道
“皇上觉得呢?”
一下子就让李宣不知道该怎么说得好,支支吾吾的。半天没有说清一句话,此刻周汤已经不指望李宣振臂一呼了,照这样下去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了,而自己和李宣只会成为所有人眼中的笑话。于是周汤把目光转向了一个藏在暗处无人发觉的小太监身上,后者见到周汤小心翼翼的手势,连忙跑了出去。周汤这才安下心来,到最后还是靠不住这个废物,周汤心道。
还未等众人争论出个结果,突然一声巨响一下子安静了所有人的争论。顷刻间,大殿寂静无声。身为御林军总统领的周兵自然是要查清真相,于是便带兵冲进了烟花升空的地方。不过此刻周兵得到的只剩下一堆的*渣滓。放烟花的人早已跑的无影无踪,不过皇宫所有的大门都在御林军的掌控之中,所以周兵并不担心抓不到犯人,于是留下士卒继续调查。自己则回到大殿回报太后,可既当自己跪在殿下准备禀明之时。一个小太监急急忙忙的冲了进来根本没有看清前方有人,一头被周兵给撞到了。眼见自己冲撞了贵人,但是小太监并没有赔罪,而是向着李宣和太后跪道
“启禀,太后皇上,州军进城了。目标直指皇宫。”
听到这个消息,百官无不惊讶。就是那几个都督府的老家伙此刻也不再佯装神游物外了。
京城之内之外,周汤早已布置好了人马。几乎是在烟花升空响起,十二万的州军突然出现了异动。守在城门口的兵马司的城门守卫根本就拦不住这些凶狠的家伙,再加上有城中之人的接应,夺取城门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难度。真正让州军遭受到抵抗的还是街上零零散散的御林军,然而依旧是阻挡不住前者的步伐。
听完了小太监的禀报,太后终于收起了自己慈祥和蔼的一面,冷冷的目光向周汤看去。说道
“周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送太后回宫!”周汤根本就不惧怕太后,得意的回道
知此事不妙的周兵正准备起身将周汤拿下,却被太后给制止了。
“这里没你的事了,下去拦住州军的脚步,全歼叛党。”
“末将领命。”周兵这才连忙退下召集部下。
此刻朝堂之上,唯独敢和太后硬碰硬之人也唯有周汤一人。至于皇帝李宣早就慌了神了,剩余的虾兵蟹将也偃旗息鼓,等待着两人的交锋。
“好好的大魏正规军,天子的亲军怎么到了太后嘴里又成了乱党。”
“州军不听号令,肆意妄行,为祸京城,便是乱党。”太后说道
“不过,哀家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身为哀家的弟弟,第一个反哀家的净是你。”
“承蒙姐姐看得起,弟弟只是在给自己规划一条路而已,还望姐姐成全。”
“若是哀家不同意呢?”
“那便要看看到底是姐姐赢还是弟弟胜了。”周汤笑道
一旁的周苏顿时觉得自己身边的哥哥突然陌生了起来,最先反对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哥哥。觉得脑力有些不够用的周苏向周界看去。只见他也是一副意味深长的样子看着太后和周汤二人,这一下子让周苏觉得自己从头到尾都被蒙在鼓里。甚至是太后曾告诫过自己要远离周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