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借“名誉”之力成美事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外,有时还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可能平步青云或扶摇直上。
从前,有一个商人牵了一匹骏马到市场上叫卖。可是,接连等了三个早晨都没有人问价,于是他就去见伯乐。商人对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卖掉,可是在市场上站立了三个早晨也没有人问,我希望你能围着马转一圈,临走时再返回头看看,装出恋恋不舍的样子。我愿意把一个早晨赚的钱的一半送给您。”
伯乐答应了,到了市场上,伯乐围着商人的马转了一圈,临走,又深情地回过头看了这匹马一眼。顿时市场上买马的人都围了过来,仅一个早晨,这匹马的价格便提高了十倍!
这个卖马的人的做法就是一种“借誉术”,即借名人、行家的身份地位,提高商品的知名度。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战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一般消费者购买商品,虽然都想买回物美价廉、经久耐用的上乘货,但由于并不真正懂得商品的规格、质量及性能。大部分人是看人们购买是否踊跃,听别人的品评。其中对名人、行家的鉴赏尤其有信赖感,甚至“迷信化”。许多商家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借助于名人的推崇、夸奖,大做文章。
而所借之“力”有直接的,比如身世、背景,也有间接类型的,如口才、衣服等。具体地讲,一个人可借力的来源不一定是直接的,有些“力”虽令人觉得不那么明显,却也不可小瞧。下面略举几例:
(1)借祖上之力
中国人重出身,习惯续家谱,爱攀名人之后,也重用名人之后。
三国时期的刘备原本是个编席卖履的小贩,在攀了个皇族之后却被尊为皇叔,诸葛亮和关羽、张飞、赵云等一批文武大将,就捧着这块招牌,居然助他三分天下。
()名夫妻可互沾光
台湾著名作家席慕蓉女士的丈夫刘海北先生写过《家有名妻席慕蓉》一文,现摘几段以飨大众:“有一件常常发生的事是给我作介绍的时候,介绍人为加深对方的印象,常在介绍完了我的姓名、职业、学历甚至生辰八字以后,再加上一句,‘他就是名妻的先生’。日后可能没有几个人还记得我的名字,可是一定记得我的婚姻状况。那么,难道名妻没有带给我任何的方便吗?其实不然,让我再举两个例子。
“名妻的读者,大多是刚踏出校门进入社会担任某基层工作的青年们。记得有一次计划全家出游,名妻打电话到某饭店订房。订房小姐说那一天正值假期,房间都已订出去了。但是仍可以留下姓名,列入候补。当名妻一报上姓名,对方说:‘您随时来吧,一定有房间留给您。’真是痛快极了。”
()活用籍贯
北洋政府时期,世道混乱。前后有七个总统及首脑执政,他们中有六个是行伍出身,唯有徐世昌是无一兵一卒之文人。
徐世昌,清咸丰五年九月(1856年10月)生于河南开封,城内的双龙巷是他的出生地和少年时代活动的地方,算是他的第一个籍贯;据徐氏家谱考证,徐世昌的远祖明朝末年居住在浙江鄞县,这是他的第二个籍贯;乾隆年间,徐家又从北京大兴移居天津。徐认为大兴是他的第三个籍贯,天津是他的第四个籍贯。
平常人也许会觉得有这么多籍贯是个麻烦,而徐世昌却是绝顶的聪明,他利用这多处籍贯大做文章,他跟袁世凯论河南同乡,跟冯国璋、曹锟论直隶同乡,与钱能训、孙宝琦论浙江同乡。涉足社会,处处得到同乡的帮助。真是做人左右逢源,办事游刃有余,使得他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举一反三,其实借力的办法很多,力的来头也千奇百怪。我们应当多用心挖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