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婉言批评如春风拂面
批评人的时候,尽管动机和出发点都是为对方好,但若是方式不恰当,也难以得到应有的效果。在批评别人时要心平气和,态度要诚恳,冷静而有耐心。而且,在批评时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身份的人,要采取不同的办法,比如对年轻人,要注意语重心长,寄予希望;对中年人,最好是旁敲侧击,点到即止;对长辈和上级,则要巧妙一些、委婉一些。下面介绍几种批评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选用:
(1)蜜糖批评法
在教育界,流传着陶行知用糖果批评学生的故事:
陶行知当校长的时候,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看见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陶行知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王友更惊疑了。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这是应该奖励你的!”王友一听校长这么说,感动得哭了:“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发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陶行知在批评学生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奖励,寓奖励于批评之中,这种批评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
()委婉批评法
在批评别人时,应该是对事不对人。有些人之所以做错事,常常是因为不知道正确的标准是什么,所以做错了也不知道错在哪里。批评这种人时必须直接指出错误所在,别人才会明白,才会改正。当然,提出错处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尽量使用委婉的方式。
美国总统林肯发现,工作人员每天送到白宫办公室的报告都冗长复杂,而且抓不住重点。他想批评一下工作人员,让他们改进,可是他并没有直接指责他们不会写东西、能力不行,而是在谈对报告的看法时对工作人员说道:“当我派一个人出去买马时,我并不希望这个人告诉我这匹马的尾巴有多少根毛,我只希望知道它的特点何在。”工作人员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下次再写报告时,就改正过来了。
()幽默批评法
幽默是最好的“糖果”,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批评能以幽默的方式来表达,既能实现批评的目的,又不至于伤了彼此的和气。
布瓦洛是法国著名诗人、美学家、文艺批评家,被称为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是位名倾一时的大才子。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很器重才子,也虚心求学。有一次,他把自己写的诗拿给布瓦洛看,想听取布瓦洛的意见。布瓦洛一看国王的诗就皱起了眉头,可是如果直接批评,国王肯定下不来台,如果说好话,又违背了自己的内心。于是他就对路易十四说道:“陛下,没有什么事是您办不到的,陛下打算写一些拙劣的诗,写出来的果然句句都是如此。”
在批评别人时,19世纪的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罗西尼同样幽默而又睿智。
有一次,一位作曲家新编了一首曲子,请罗西尼前去欣赏。罗西尼一边听一边站起来脱帽,接连做了很多次这样的动作。演奏完毕后,作曲家关切地问他:“我看阁下经常站起来脱帽,是不是我们这里太热了呀?”罗西尼一听,说道:“不是的,我这个人有个习惯,一见到熟人就站起来脱帽,刚才我从你的乐曲里遇到了好多熟人,所以就频频站起来脱帽了。”
显然,罗西尼从作曲家的曲子里听出了很多抄袭之处,但是他没有直接指出来,而是用这种幽默的方式表示自己发现了,作曲家自然就心领神会了。
(4)以情动人批评法
请看这样两个关于批评的事例:
有一家公司,办公区内写着“禁止喧哗”。有一天,大家因为前一晚都看了一部电视剧,所以高兴地聊起了剧情。老板听见后,走到他们面前,大声地骂道:“你们不识字吗?没见这里写着‘禁止喧哗’吗?”工作人员立刻没了声音,等老板走后,有人说道:“我看他也不识字,刚才他的声音可比我们说话的声音高得多!”大家一听,都捂嘴偷笑。
有一位企业家,经过厂房时,看几个休息的工人在厂房里吸烟,而在他们旁边的一块牌子上醒目地写着“禁止吸烟”。这个企业家没有批评工人,而是从包里拿出一盒烟,发给每人一支,然后说道:“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吸这支烟,我真是感激不尽。”几个工人一听,赶紧掐灭了手中的烟,还说道:“下次一定注意,再也不会在厂房内吸烟了。”
有些时候,板起脸来训人起到的效果很有限,以情动人反而会更有效。如果长辈、上级或领导,发现下属或晚辈在做事时有失误的地方,若是以情来打动他们,会让做错事的人因为心存感激而主动地改正错误。
当我们批评一个人时,我们的目的和动机是帮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他进行改正,而不是打击对方,也不是发泄自己的怨气。批评就有如做手术的手术刀一样,要针对病症之处开刀。若是不顾被批评者的面子和尊严,大骂一顿,而且只是犯了一个小错误,就骂其“没救了”“这辈子也出息不了”等话,这是在发泄自己的怨气或是在打击对方,这时“刀子”就不是手术刀了,而是害人的凶器。
林则徐小时候性子很急,做事毛手毛脚,经常出错。小孩子这样下去形成习惯,将来办事要出大错的。他的父亲很为他担心,但是并没有责骂他,而是把他叫到跟前,给他讲了一个“急性判官”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判官,性子很急。他非常讲孝道,若是听说谁不孝敬父母,立刻气得火冒三丈,给予严厉的惩罚。这一天,有两个人押来一个嘴被堵上的年轻人。来到大堂之后,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道:“这个年轻人非常不孝,我们路过他家时,听见他在骂他的爹爹,还动手打他的亲娘,我们看不过去,就把他捆起来了,可是他还是不停地骂,没有办法,就把他的嘴堵上了。现在拉到这里,请求大人严惩这个逆子。”
判官一听,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喊道:“来人呀,打这个逆子五十大板。”手下人都知道判官痛恨不孝之人,所以下手非常狠,不一会儿就把年轻人打得血肉模糊,背过气了。这时,有个老妇人拄着拐杖急匆匆走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判官面前,哭着说道:“求大人快帮我找回儿子吧!刚才有两个盗贼溜进我家后院,想偷我家的牛。我儿子捉住他们,要送他们到官府来,可是力不从心,两个强盗反把我儿子捆走,不知弄到何处去了。求大人帮忙,赶紧替我找找儿子。我就这么一个孝顺儿子……”
判官听完,忙问道:“那你看清偷牛人的长相了吗?”老妇人哭着把偷牛人的相貌描述了一遍,判官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刚才那两个人就是偷牛贼,是他们恶人先告状!这么说,被押来的年轻人肯定就是老妇人的儿子了!
判官忙命人去找刚才那两个人,可是他们见到老妇人之后,趁乱就溜走了。判官让人把那个年轻人抬上来,老妇人一看儿子血肉模糊,心疼得一下子就背过气去了。
讲完这个故事后,父亲对林则徐说道:“看,判官的性子这么急,结果酿成了大错。许多时候,遇事不要着急,这样会避免做错事的。”
林则徐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深受触动。几十年后,他做了湖广总督仍不忘父亲讲过的故事。为了时时警惕自己性情急躁、容易发怒的毛病,他专门做了一个“制怒”的横匾,挂在自己的书房,时刻提醒着自己。
林则徐的父亲没有骂他,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却帮助林则徐改掉了毛病。可见在批评别人时,除了出发点和动机要是善良的之外,还要讲究方式。正如医生给病人做手术要先用麻药一样,在批评别人时,也最好采取这种方式。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会帮助人们明辨是非,改正错误,进而不断地完善自己。批评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伤害人,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19年就任美国总统的约翰·卡尔文·柯立芝,在批评人时非常讲究策略。他有一个女秘书长得非常漂亮,但在工作上却经常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秘书一听很高兴,柯立芝接着又说:“我相信你的公文处理也能和你一样漂亮。”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公文上很少出错了。
在批评别人时,如果先说对方的优点,再去进行批评,对方的心里会觉得好受一些。柯立芝将这个道理解释为:“这正如理发师在替人刮胡子之前,要先给人涂肥皂水,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刮起来不使人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