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父亲
父亲敲门时候,我正接着一个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下巴上还夹着电话跟朋友叽里呱啦地聊着。
父亲寻出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要出去?
朋友约我出去吃中饭。不过,不着急。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这才想起快到七月七了。我们这里的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饼。以前在老家,每逢七月七这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自打我进城以后,母亲便会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将烧饼送到城里。老家距我所在的城市不过两小时车程,然而,似乎我总是没有时间回家。
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次响起。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过去?父亲惊叫道,这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那些文化界的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父亲一听更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我说难道您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父亲说,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儿。我说干脆这样,我下厨,咱俩在家里做点儿吃的算了,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说。
父亲急忙将我拦住。他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再失约,多不礼貌……你去吃饭,我正好回乡下——乡下好多事儿呢。我说您如果真不去的话,我也不去了……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村里人还不把我骂死?……再说,我早就想跟您吃顿饭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与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个酒店另开一间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房。这样,我既没驳朋友的面子,又能陪父亲吃一顿饭了。父亲勉强同意,但路上还是一个劲儿地嘱咐我别点菜,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去了,小包间正好被安排在朋友请客的大包厢的隔壁,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又对父亲说,等菜上来,您慢点儿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过来。父亲说,那你快点儿啊!还有,千万别说你爹就在隔壁啊!我笑了。父亲与刚刚进城时的我一样,见了生人就觉得不自在。
做东的朋友连敬三杯,废话连篇。我惦念着隔壁的父亲,心里有些着急。我说要不我先敬大伙儿一杯酒吧,敬完我得失陪一会儿,有点儿事。朋友说,还没轮到你敬酒呢!等连敬六杯,然后逆时针转圈……又没什么事,今天咱一醉方休。我说可是我真有事。朋友说给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放你走,否则,罚你六杯。我笑笑,我说,我爹在隔壁。
满桌人全愣了。
我说,今天我爹进城给我送烧饼,我把他硬拉过来。让他过来坐,他死活不肯。现在他一个人在隔壁,我想过去陪他一会儿。
朋友们长吁短叹,说你爹白养你这个儿子了,你这算什么?在隔壁给他弄个单号?虐待他?你愣着干什么快请他过来啊!
我说他肯定不会过来。如果你们不想让他拘束让他难堪,就千万不要拉他过来。
朋友说,那我们现在过去敬杯酒,这不过分吧?
我说这挺好。不过你们真想敬他一杯酒的话,就一起过去。千万不要一个一个敬啊!他喝不了多少……
朋友们全体离桌,奔赴隔壁。推开门,我顿时愣住了,房间里只剩一个埋头拖地的服务员。我问她,那才那位老人呢?服务员说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一盘水饺,他说,想给乡下的老伴儿尝尝城里的水饺。
父亲进城一趟,送我五十六个烧饼,一兜大蒜,一兜土豆,一兜菜豆,一兜韭菜,两个丝瓜,八个南瓜,然后,在一个小包厢里独自坐了一会儿,再然后,饿着肚子回家。而他的儿子,却在隔壁与一群朋友吹牛扯皮胡吃海喝,还美其名曰:周末小酌。
我端起杯,对朋友们说,咱们敬我父亲一杯吧!朋友们一起举杯,那杯酒,每个人都干了。
这一幕,我的父亲既不会看到,也不会知道。此时他正坐在开往乡下的公共汽车上,怀里,抱着一个装了城里水饺的饭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