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今古传奇·武侠版 第289期

量子江湖 第一部(1)

  武林的历史是从有了武功以后开始的。

  武功的历史是从有了内力以后开始的。

  谁最早发现了“内力”这一命题已难以稽考,但能肯定的是,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能纵跳十几尺高墙、掌裂千斤巨石的江湖侠士的记载。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使用了内力。

  如今武林历史学家们基本上认同,第一位系统提出“内力”的概念和修习方法的是少林创派祖师达摩。由于达摩不是中原人,曾经有部分狭隘的武学史家否认他的先驱者地位,但近年来随着《易筋经》和《洗髓经》第一卷原稿的发现,达摩的地位已不可动摇。多少让人欣慰的是,考古证据清楚地表明,达摩是到达中原以后,才在武学研究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中原也由此产生了真正的武学。

  那是武林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从“一苇渡江”到“只履西归”的十几年里,达摩发现了内力的许多重要性质和运用技巧,但他并没有能够解释内力的本质和来源。武林为此又等待了大约五百年。

  北宋神宗年间的状元,曾官居礼部尚书的武学家黄裳第一个提出了内力源于自然力的概念。

  早在春秋时代,哲学家们就已认识到天地之间存在着阴阳两种自然力。阴阳的最初状态是平衡的,并有恢复平衡的天然趋向。这种趋向便是万事万物的终极原动力。比如阳光照射在不同地域,形成了冷暖,就会导致阴阳失衡,自然力于是流动,去弥补阴阳的势差,这就是风的成因。而秦汉时代的医学家们也发现,人终其一生都通过眼鼻口耳和全身肌肤吐纳着自然力。正如阴阳的失衡形成了风雨雷电,人体阴阳的失衡则会导致疾病。因此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人体中阴阳的不平衡只可能是很微小的,否则人就会患恶疾而亡。

  黄裳的伟大在于他大胆断言,支配着自然力的规律也同样支配着内力。内力恰恰就是因为人体内某种不平衡而导致自然力高速流动所形成的。只不过这种巨大的不平衡可以通过某种特定方法,遵循特定途径来安全实现。这种方法和途径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内功。

  黄裳指出,内功的原理就是在人体局部,主要是丹田,造成极大的阴阳势差,导致自然力在筋脉里急速涌动,转化为内力,一旦通过手掌、足心等部位的穴道激发出去,便可以产生强大的力量。

  黄裳理论把武学从玄妙晦涩的神秘主义中拯救了出来,开辟出崭新的天地。他将他的重要发现记载在《九阴真经》的上卷里。《九阴真经》是武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

  之后武林史上陆续诞生了数位震古烁今的大师,发现了更多内力的性质,同时也掌握、更新和创造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运用内力的方法,即武功招式。王重阳、周伯通、黄药师、杨过都是不朽的名字。

  他们共同缔造了武林第二个黄金时代。

  而他们当中的集大成者,则是武当派的创始人、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武学家的张三丰。张三丰不仅发现了更多更好的内力修习方法,创造了许多玄妙莫测的武功招式,最重要的是,他用超人的天才和洞察力建立了整个武学理论的严谨体系。

  元至正九年,张三丰发表了《武学原理》,提出了著名的“三丰均衡”,成功解决了是否可以无限制地运用自然力的问题。同时提出并证明了“三丰公式”,量化了阴阳差和内力的关系。

  如今任何一所武术科学学院里都会教授张三丰定理。他的公式简洁又深刻,充满了均衡和谐的自然美。这些公式包含和解释了几乎所有的内力和武功现象,成为所有武术习练、创新的指导和源头。

  张三丰把武学的朝阳变成了中天之日,在他之后两百年里武学的发展远超他之前的上千年。明嘉靖二十六年,武当山举行了纪念张三丰诞辰三百周年暨首届江湖武学研讨大会(史称“武当会议”)。会议通过了由令狐冲、任盈盈夫妇倡导的“武学共享”原则,成为各大门派逐渐屏弃门户之见,进行广泛武学交流的开始。

  当时主持会议的武当掌门冲虚道长在致开幕词时乐观地指出,武学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定理都已被张三丰发现,武学界剩下的工作无非就是在张三丰的理论框架下发展新的武功招式和提高内功修炼的效率而已。在会的少林掌门方证大师在总结陈词上表示了赞同,但他同时也提到,尚有三个重要的武学现象无法被纳入张三丰理论框架中。大师在发言结尾半开玩笑地说,他希望这三个问题最好不要马上被解决,这样武学界还留有一点悬念和研究动力。

  方证大师一语成谶。直到今天,那三个武学现象依然像万里晴空中飘浮的三朵乌云,困扰着武学界最聪慧的头脑。

  然而武学曲折的发展历史一再验证,我们有能力运用我们理性的思维去探求武学背后深刻的奥义,而先辈未竟的事业终将由后人来完成。如今在中原大地的武学高等学府中我们已可以嗅到年轻的不安和悸动。新的创造力已在积蓄生成,迫近了东方的地平线。

  ——摘自《武林史·序》

  黄毓教授燕子坞武术学院武林历史研究所主任

  江南与其说是某种真实的地理存在,不如说是一种虚幻的文化情怀。在历史上地理的江南很难说主宰过多少政治风云和江湖沉浮,定都长江以南的王朝似乎总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江湖上最有实力的门派和教会也很少把江南作为主要的活动地点。然而江南凄迷的烟雨里却浸润着中华大地最丰沛的情感。愁绪只在这里凝结,黄花只在这里飘落,画船金舫、残荷听雨、江枫渔火、月满西楼……

  今年秋天来得格外早,农历八月刚到,瑟瑟秋风便已低吟在燕子坞武术科学学院的校园里了。周远踏着满地翻卷的黄叶瑟缩地走在校园的主干道“复燕路”上。

  如果从空中俯瞰整个燕子坞,会发现它像一只义无反顾朝太湖中心飞去的燕子。东西向横贯全岛的复燕路是一条平坦宽阔的大道,两旁种满了高大的落叶乔木。创建燕子坞的慕容家族曾经把复兴大燕作为毕生理想。一千多年过去,国仇家恨已烟消云散,这个显赫家族的庄园也变成了中原各地的青年才俊们研习武学的地方。(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