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远略一迟疑,心里已经急了,脸上没表现出来,紧问了一句,“护士,我在产房门口听你说先出来的是女孩啊?”
女护士看了眼顾志远,回道,“是吗?可能是你听错了”。
“怎么可能”,顾志远反驳道,“男孩女孩我怎么会听错?”
女护士好像也急了,回了句,“要么我说错了,再说你家是龙凤胎,谁先出来有那么重要吗,真是的!”
说完,护士冷着脸匆匆离开了病房。
岳母打圆场,“小顾啊,可能是护士说错了,你就别争了,哥哥妹妹不是挺好的?”
母亲知道顾志远的心思,拉拉他的胳膊,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岳母低声说道,“小顾,你跟我出来一下,我还有事跟你说”。
顾志远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依言跟岳母走出病房。
在走廊尽头,岳母问顾志远,“你知道小影爷爷在生病吗?”
“当然知道”,顾志远点点头,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岳母继续说道,“老爷子身体不乐观,你就不要纠结两个孩子的事了,赶紧办出生证,迁户口,我们必须在老爷子清醒的时候把户口迁进杨家巷”。
说完,岳母拉着顾志远走进电梯,来到杨影爷爷的病房。
老爷子清醒了许多,正坐在床上跟杨影奶奶说话。
顾志远进去报喜,告诉二老,杨影生了一对龙凤胎。
岳母站在后面,笑个不停。
二老同时欢喜起来,老爷子不停说,不错不错!
岳母跟着说,“小影爷爷,是不是把小孩户口迁回去?这可是杨家的孙子啊!”
杨影奶奶回望了顾志远一眼,问道,“孙子姓杨?”
“是啊是啊”,岳母马上应和。
顾志远心里好没滋味,但嘴上不好说。
老爷子却说了句,“孩子姓什么还是小顾小影自己定吧,户口都可以迁回去!”
岳母忙不迭接话,“哪能啊,我们跟亲家说好的,第一个孩子姓杨,所以孙子就姓杨!”
顾志远杵在中间,就像自己是一个外人。
下午,顾志广和程英都来医院看杨影。
到了晚上,程英留下来帮忙陪护,顾志远跟着堂哥回到了租住屋。
顾志广炒了几个小菜,拿了一瓶白酒出来,“志远,来,我们庆祝一下”。
顾志远心里堵得慌,坐下来连喝了两杯。
顾志广拉着他的手,阻止他继续喝,问道,“你怎么了,大喜的日子愁眉苦脸?”
顾志远忍不住把今天产房的事情说了出来,大倒苦水,这岳母不厚道,肯定是她从中作梗,让护士改了口。
顾志广将女儿赶到房间里看动画片,然后苦口婆心地对顾志远说,“志远,哥哥今晚得好好跟你说说,就看你能不能听进去”。
顾志远心中憋屈,看着堂哥说,“哥,你说的话,我肯定能听进去”。
顾志广继续说,“你为什么这么在乎哪个孩子先出来?”
“是关系到孩子的姓什么”,顾志远直言不讳。
“好”,顾志广咪口酒,继续问道,“杨家想男孩子姓杨,我们顾家想男孩子姓顾,你们有没有替女孩想过,难道女孩是捡来的?”
顾志远心中隐隐不安,端着酒杯,没有言语。
顾志广又说,“你一直诉苦杨家重男轻女,跟你抢儿子,那你呢?一味纠结儿子是先从娘肚里出来,你难道不是重男轻女?难道你的女儿就不配姓顾?”
顾志远顿时汗流浃背,堂哥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瞬间明白,原来自己骨子里一直也是重男轻女,跟岳母有什么区别?
他放下酒杯,看着顾志广的双眼,激动地说,“哥,我错了,两个孩子都是我的宝,我不应该争来争去,我听你的,从今往后不再纠缠这个事”。
“听哥一句话”,顾志广拍拍他的肩膀,“男人当以事业为重,不要整天为了这些家庭琐事分心”。
顾志远深表赞同,敬了顾志广一杯酒,“听哥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说到工作,顾志远问堂哥现在在古月集团法务部怎么样。
顾志广摇头,“不好”。
顾志远不解地问,“你们法务部门有什么不好的?”
顾志广细细说来,到古月集团上班以来,都是跟职工打官司,虽说是输多赢少,但跟普通职工对簿公堂,他心里别扭,感觉自己是资本家的帮凶。
顾志远说了句,“哥,只要你是遵照法律来不就行了,没什么别扭的”。
顾志广苦笑,“话虽如此,但我每次都想站在职工的角度想问题,甚至想为他们多争取一点补偿,这样下去,四叔迟早开了我”。
“那你准备怎么办”,顾志远问道。
顾志广沉思片刻,“我初来乍到的,再过段时间吧,不行我就辞职”。
顾志远有些不舍,又不好出口相劝。
经过顾志广的谆谆教导,顾志远心中已释然,第二天开始着手办理出生证、报户口。
事情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他拿着两个孩子的出生证、杨影的户口本去报户口,被卡住了。
工作人员告诉他,因为入迁地涉及拆迁补偿,必须征得所在地一半以上的村民同意,然后是村一级的管理部门同意。
没辙,顾志远只能搬出岳父杨成兵。
杨成兵请了一天假,专门和顾志远跑户口的事,没曾想,他这个杨家巷的原住民也不好使,没几个村民买他的帐。
何止村民,连杨成兵的大哥、三弟都热情不高,不咸不淡地应付着。
杨成兵有些气馁,想打退堂鼓,打电话跟杨影妈妈一说,马上被骂了一顿。
杨影妈妈是个狠人,马上到老爷子病房,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仿佛受了莫大的委屈。
老爷子一听勃然大怒,马上打电话把大儿子、小儿子痛骂一顿,然后又分别给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村民打电话,好话歹话都说了。
等老爷子斡旋一番,杨成兵带着顾志远跑第二趟,几个爷爷辈的村民率先签了字,然后一批村民跟着签了字。
一番折腾,总算把两个孩子的户口迁进了杨家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