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阙老夫人之所以将阙府的库房钥匙和账簿交出来给卫嫦,实与卫嫦有关。
前日早膳前,卫嫦依着早就想好的思路,对主屋里的丫鬟婆子做了分工。
陪嫁来的丫鬟婆子好做安排,难的是阙老夫人拨下来的人。
梁嬷嬷不必说,因懂膳食调理,自是负责饮食这一块。
乔月和乔溪两个丫鬟,开朗直爽的乔月,被卫嫦留在了主屋,与沅墨一道在书房、厅堂等地伺候。内敛稳重的乔溪则被安排到了库房,协助沅娟打理出入库等事宜。
给丫鬟、婆子做了粗略的分工后,她坐着软轿去东园给阙老夫人敬早茶时,顺带提了这个事,并不卑不亢地阐述了之所以如此安排的缘由。
与其事后经旁人的嘴传达至老夫人的耳,倒不如她亲口说。
阙老夫人听后,欣慰不已。
关于婆媳之间的纷争,她虽未有幸经历,道听途说的也不少。特别是婆婆拨给媳妇的人,基于面子,或许会留她们在主屋,却多是在厅堂伺候,绝少会安排在书房、内室,更别说是在媳妇的嫁妆重地——库房当差了。
没想到她这个媳妇如此给面子,不仅听从她的建议——让懂膳食调理的梁嬷嬷负责饮食一块,还把她拨去的两个丫鬟,分别安排到了主屋书房和库房。虽说不是独立当差,可在她看来,也属不易。
是故,阙老夫人发话:今后,将军府的当家主母,不再是她了,而是新过门的媳妇季宁歌了。只是碍于媳妇有孕在身,除了库房钥匙和一干账本,一律送至西园由主母过目外,需做决策的大小琐事,在主母出月子之前依旧由各方管事向她这个老夫人汇报。
阙府的库房钥匙和账本,前日午膳前,就由阙老夫人跟前的大丫鬟珊瑚送来了。
卫嫦略略翻了几页叠成厚厚一摞的账簿,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阙府的人丁不多,产业倒不少。光看着账簿就头疼死了,哪还吃得消亲力亲为地打理啊。
她自己的陪嫁房产和田庄等产业,还都是丢给下面的主管负责的呢,只一年两次年中年底定期来向她做汇报就好了。其余时候,基本就是放羊吃草。产出多少、收入几何,她也只能依附帐面上的数据,实际是不是这样,目前的她,无暇管,也没那个精力管。
可不管怎么说,那些总归是陪嫁,房产、田庄里的管事,也都是便宜娘信得过的人,只要能养活得了庄子里的人,自己每年能得多少进项,实无所谓。除非哪一天,她被阙聿宸给休了,不得不靠这些产业谋生……
啊呸呸呸!真是个乌鸦嘴!
卫嫦暗骂了自己一句,拍了拍脸颊起身:“既如此,今儿就不出门了。”
“小姐想做什么消遣?”
沅玉以为主子会答看书、绘画,谁知,卫嫦偏着头想了想,眼前一亮:
“不如,动手做些有趣的糕点吧。好吃的话,给老夫人也送一些去。”
有趣的糕点?
沅玉和沅珠面面相觑,继而齐齐看向卫嫦。
卫嫦莞尔一笑:“忘了我出嫁前让人打造的那套模具了?”
“小姐是说……那套大小不一、形状不同、又雕刻着各种花草鱼虫的木盒子?”
“嗯。”
卫嫦点点头,笑眯眯地说:“可别小瞧了它们哦!我保证,你们会爱上它们的!”
这可是甜点良器哪。
她琢磨了好久,才设计出的这么一套糕饼甜点趣味模具。
把和好的米面粉团,塞好馅儿后,填入模具里,一压,出来的就是各种形状、各种大小、上头还刻印着各种图案的糕饼果子了。
若是米面粉团和上颜色,譬如绿色的蔬菜汁、橘色的胡萝卜汁,抑或其他颜色的水果汁,就更好看了。
卫嫦想到就做。
至于账簿什么的,就放午觉后拿来打发时间吧。实在不想一大清早,就逼着一干脑细胞投入到无尽的数字海洋里去。
于是,她让沅珠去厨房通知梁嬷嬷,说待会儿要做各色米糕,让她先将所需的材料准备起来。自己则带着沅玉去库房拿模具了。
嫁来后,还没正儿八经地参观过安置着她嫁妆的库房呢。
西园的库房钥匙,共有两把,卫嫦手里有一把,另一把由沅娟保管。
自己手上的这把,她与一干银票、贵重首饰等一起收在随身妆奁盒里,放在拔步床内侧的隐屉里。除非贴身丫鬟起异心,一般人是没机会碰到的。
除了这个小金库,还有西园的主院库房,收纳着她的嫁妆,也算是她的金库之一。
沅娟、乔溪两丫鬟前日开始接管库房,这两日一直在库房忙活,一则盘库,二则检查有无碰坏的或是缺漏的物品。
看到卫嫦出现在库房,俩丫鬟齐齐一愣,还道主子有什么紧要事,需要亲临库房。
“小姐?”
“夫人?”
卫嫦摆摆手,示意她们无需多礼,“你们忙你们的,我就来看看,顺道取件东西。”
听主子这么说,沅娟取出登记造册好的库房账本,呈给卫嫦,继续和乔溪在内库检查。
卫嫦在库房外室的茶桌旁坐下,一页一页认真翻看着,嘴里赞道:“看不出来,娟儿那丫头还真挺有本事的。”
“那是小姐教导的好!不然,奴婢们哪里知道用这个法子来登帐。”
沅玉替她斟了一杯茶,笑吟吟地接道。同时,拿出随身所带的团扇,轻轻慢慢地扇着风,免得库房里太过闷热。
卫嫦听沅玉这么说,唇角轻扬。
出入库并存于同一账簿里的记账方式,的确是她教给沅娟的。教的时候,不止沅娟、乔溪,其他得闲的丫鬟婆子也在场,都听得津津有味。
她知道,高门大户里的丫鬟、婆子,平时都分工有序,负责哪一块、精通哪一块,哪有机会触及旁的知识?
是以,教一个是教,教一群也是教。反正初来乍到的,也没那么多事,索性就让她们坐在下首一道听她讲解了。
这会儿看着自己辛苦半日教出来的成果,卫嫦不由得百感交集。
其他人她没把握,可手上这两本账簿的造册者——沅娟,她敢打包票,假若搁在现代,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学霸人选。
清爽的账面、清秀的字迹,将库房里的所有物品,通过文字、数字,详细有序地罗列于她眼前。
两本账簿,一本登载着她的嫁妆,另一本,目前还空着,准备用来登记卫嫦经手的阙府往来物件。
翻阅嫁妆账簿,每件入库嫁妆的后头,用小一号的数字标注着的,是放置该物件的陈列架或是箱笼柜屉的序列号。同样的,在陈列架和箱笼柜屉的显眼处,也能找到这个数字。
这一招,是参照现代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模式。既然图书能用这样的管理方式,没道理库房里的嫁妆不能。虽然因为形状、大小、贵贱等各方面的差异,难度要比图书大得多,可只要前期基础打好了,后期的管理也就方便快捷了。
于是,她将这一理念,融入了库房的记账方式,原本还想着沅娟他她们未必能理解,哪晓得,不仅理解了,还登记得非常准确详尽。
“奴婢曾听人讲过,说是娟儿的父亲原是个秀才,赶考途中不幸跌落山崖死了,家里穷得实在掀不开锅,就把娟儿卖给了牙婆子……不过娟儿性子内敛,鲜少与我们聊这些,也就没在意,如今想来,该是真的了。瞧她写的这些字儿,多秀气!比我和珠儿的好看不知多少倍。我俩写的那字,哪像字啊,活像毛虫乱爬似的……”
卫嫦听了沅玉这番说辞,感慨地点点头:“原来如此……这就难怪了!”
“小姐,物品全都规整过了,与账簿上罗列的序号一致,且无任何破损。”这时,沅娟与乔溪满头大汗地从内库房出来了。
卫嫦笑着点点头:“好。我这就进去看看。瞧你俩热的,先喝口水歇歇,可别中暑了。这几日辛苦你们了,如今账簿都已核对准确,日后只需出入库时进来看看就行了,要不然,内库房里四面无窗的,天热起来,像个火炕,很容易中暑。”
“小姐放心,奴婢两人都有数,真热得受不了了,会即刻出来的。”沅娟、乔溪相视一笑。
卫嫦就让她们俩先在外室喝茶休息,等身子凉下来了,再进内库房取她所需的模具。自己带着沅玉先进内库房参观起来。
库房内,经过沅娟、乔溪两人的规整,一应嫁妆放置得井然有序。
贴着东、北两面墙的,是一架架齐梁高的陈列柜。柜格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根据体积大小,里头一一放置着古董瓷器、珍贵摆件,以及秦雍从东渡国带来送嫁的新奇玩意儿。和抬来时一样,都被完好无损地收在相应的礼盒、木箱里。
贴着南墙,是一摞叠放齐整的箱笼柜屉。将外头标识的数字,与手里的账簿对照,得知里头收着的,是卷轴书画、笔墨砚台、香炉焚鼎等一应书房里的摆件物品。
沿着西墙安放的,是一箱箱的珠宝首饰。大箱子里头,还套着分门别类的小箱子,小箱子里还有套件式的首饰盒。标识数字深入到最小单位的首饰盒,与账簿上登记的物品一一对应。
卫嫦随手抽了几个最小单位的首饰盒,打开后,与账簿上登记的首饰加以对照,两相核对,毫无差错,不禁对沅娟暗赞有加。
库房居中,是一座四面均可罗列、查看的陈列架。
架旁放着一架梯子,高处的物品,可通过梯子上下取放。
沅玉爬上去,挑了最高处的某个匣子,取下来给卫嫦看。
卫嫦与账簿做了比对,确认无差,满意地点点头。
“药材一类的可是存放在地窖?”
阙老夫人将阙府的库房钥匙和账簿交予她时,与她提过,说是阙府东西两园的主院库房,各附一座小型地窖。一侧归于库房,用于存放珍贵药材;另一侧归厨房使用,平时用来存放昂贵的食材,冬季来临前,也用来屯库,免得风雪封道时,无法采办米粮菜蔬。
“是。奴婢这就领夫人下去。”
沅娟与乔溪在外头休息了片刻,这会儿也已进来了。听卫嫦这么问,忙应道。
同时,开启了通往地窖的入口。
卫嫦这才惊讶地发现:地窖的入口,原来就是居中这座陈列架的底座。
陈列架东面向的下方柜门,就是地窖的入口门。
柜门打开后,一道石砌的台阶出现在众人跟前。
“小姐小心!下方有些暗,石阶又有些不平整。”
沅娟走在前,举高了手里提着的烛灯。
沅玉紧随卫嫦走在其后,不时扶她几下,生怕她被凹凸不平的石阶表面绊倒。
乔溪走在最后,手里也高举着一盏烛灯。
可饶是如此,沿阶而下的这一路上,还是挺幽暗的。
卫嫦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走眼踏错了台阶。越是往下,越是凉快,整个人比在上头内库时舒坦多了。
“小姐,下头凉,奴婢带了披肩下来,还是罩上吧。免得受凉。”
身后的乔溪,一手提着烛灯,一手拿着件春秋薄披风。
卫嫦赞了她一句“有心”,便让沅玉给她披上了。现下不觉得冷,甚至还觉得凉快舒坦,可待久了也怕真受凉。五六月的天气本就闷燥,又怀着孩子,若真患上了感冒,也够呛。
卫嫦数了数,石阶只有十六级,可见地窖并不深。
下到地窖后,沅娟和乔溪将烛灯分别挂上相对两面墙上的烛灯架上。
卫嫦也能适应地窖里幽暗的光线了。
约莫五六十方大的地窖内,贴墙摆放着一圈共二十四只大木箱子,每只箱子盖上都贴着一张信笺,信笺上罗列着该箱里收着的药材名称和数量。
卫嫦抽看了其中两只箱子,并与账簿里的一一做了对应,核对无误。数量上也分毫不差。
“你俩做的很好!”卫嫦毫不吝啬地加以称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