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警报解除……各舰一定要密切注意雷达的动向,海盗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杨希恩的声音在舰队各战舰的舰桥上回荡。
“这就是贵州星系啊,真是块儿兔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地方,这种地方起名的时候怎么会和‘贵’字沾边的?”负担引导舰队任务的海因斯观察着各种高科技仪器给自己描绘出的附近影像,实在是让人很难生出好感。
战舰四周放眼望去都是灰蒙蒙的,覆盖了整个星系外围的烟气星云用无穷无尽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连极其微弱的背景光线也在烟尘的折射下显得恐怖阴森起来。海因斯的座舰距离后继的商队引导舰距离不过近百公里,在普通星系里能够看破苍穹的强化光学望远镜现在却只能隐隐认出那条船的轮廓,更后面的则只好靠引力雷达来辨认了。
如果说阴冷、孤寂、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依然无法让你产生厌恶感的话,看看仪器还会让你发现更让人恼火的问题——所有使用电磁相关科技的仪器都处于失效状态,它们能接受到的就只有星系中心那颗中子星新贵阳每隔零点零几秒就有一次的脉冲杂讯,其他有用信号全被这股强大的背景杂音冲击得无影无踪。同时战舰外部还会不时传来隆隆的轻微爆炸声,那是弥散在航道内的少数游离氢气团撞击船体爆炸造成的。
这里就是恒星末日之后的世界,恒星的坟场。
“老大,提督的联络,问我们现在能看多远。”通讯员照着屏幕上破译的文字念道。不同于可以搭载大量信息的电磁波,激光信号传输想在这种满是烟尘的环境下保持精确就必须缩减信息量,所以常用的视频通信也变成了文字信息。
“雷达员,我们现在能看多远?”第一次进入这陌生的环境,海因斯完全没法凭借经验和所学评估雷达的效果。
“光雷达顶多能看几百公里,引力雷达能看到一光秒吧,但是干扰很大没法准确辨认范围内目标的物理特性。”雷达员无奈道,本来引力雷达的观测范围可以达到六十光秒,光雷达则更远。
“听到了?原模原样回复给提督。”海因斯耸耸肩膀,“现在大家都变成高度近视眼了,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此时后方的嘉瑞号舰桥也在测试雷达的效能,结果让人很失望。
“提督,海因斯管领的回复,引力雷达能看到一光秒外,但是没法准确辨认目标。”接到海因斯的回应,通讯员对杨希恩报告道。
“大家差不多,也就是说一旦遇袭反应时间只有几秒钟么……”杨希恩无奈地摇头,“没办法了,全舰队对商队保持密集包围阵型,各舰间距不要超过百公里,以四分之一光速直线前进。”
“少爷,队列密度太大了,万一碰上重力鱼雷之类的范围性武器不好躲闪啊。”柳伯言在旁提醒。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密集阵型还可以布成火网密集迎击,照常规阵型分散开的话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况且对手是海盗,他们的主要目标是货物,应该不会用重力鱼雷之类会损毁货物的武器吧?”杨希恩解释道。
“嗯,少爷您说的也有道理,但能不能加强一下商队中心的防护呢?我们的外围保护确实很坚固,万一有海盗的小型船突破防护窜到商队里面还是会搅乱整个阵型。”柳伯言还是不放心。
“鲶鱼效应吗?(注一)也好!就让战斗轰炸机队带上格斗导弹分布在商队中间警戒,柳伯你觉得如何?”摸着下巴想了想,杨希恩在全息投影上稍微对阵型做了少许改动。
“这样好多了,虽说不上绝对安全也是我们目前能做到的极限。”柳伯言点头赞许道。
于是杨希恩舰队护卫着近百条商用货船小心翼翼地上路了,按照他们目前的速度需要近十二小时才能抵达中子星引力圈外围,至于镇远府派出的工程舰和护卫队干脆被杨希恩留在安顺门边上建造前进空间站基地。在友军领地一侧星门边建造空间站几乎没什么战术价值但至少宣告了镇远府对贵州星系的主权,杨希恩也不必分兵去保护他们,万一遇袭直接抛开工地跑回巴州星系就可以了。
——出航约两小时后·嘉瑞号——
“提督,前方的海因斯管领报告,引力雷达发现大群高质量物体,数目上百,推测可能是小行星群。”进入未知星系的紧张劲刚刚过去,通讯员就给杨希恩打了一针兴奋剂。
“小行星群?在这种地方?”杨希恩顿时从放松状态中警醒,“全舰队停止移动,给我接商队的领航舰。”
“是。”
领航舰就在杨希恩的旗舰旁边几十公里外,激光通讯还勉强可以承受视讯传播,信号不算好。
“嗤……哗哗……提督大人,舰队为什么停下了?”杨希恩的屏幕上闪出了商人李清的形象,这家伙正因为舰队停航一脸紧张。
“前面发现了些高质量物体,我们怀疑是小行星群,以你的经验觉得在这种地方出现小行星群正常吗?”杨希恩谨慎地询问道。
“小行星群?在这里确实偶尔能遇到小行星没错……数量有多少?密度呢?”
“数量过百,既然能聚集成群密度应该也不低。”
“这么大规模的小行星群我倒是没见过但也不无可能,在这个鬼地方什么事都说不准。如果让小的提出建议的话提督大人您最好还是不要轻易靠近,先派些侦察部队去看看比较好。”
事关自己船队的安全,李清同样谨慎。
“……好吧。柳伯,派一个小队战斗机到行星群里搜查,一定要仔细,确认没有异常情况再行通过。”李清的提议很笨拙,杨希恩却没有其他好主意。
也不怪他们都对这个拦在前行道路上的诡异小行星群持近乎神经质的警惕态度,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小行星是最适合发动突袭的埋伏场所——只要用船锚将船身固定在小行星背面引力雷达就无法分辨出战舰的轮廓光雷达也没法作用,更有甚者会把小行星掏空将战舰或者自导鱼雷藏身于其中,待敌军队伍经过一半时忽然爆破小行星外壳冲出,若真是如此对于中央防备相对薄弱的混合船队来说可是灭顶之灾。
结果经过半小时的仔细搜查,战斗机小队没有发现任何伏兵藏秘的可能性,大家虚惊一场继续前行。
走了不到半小时的路程,又有一个和前面小行星群规模相当的新行星群严严实实地挡在舰队的航路上。
“先派出战斗机去查……柳伯,情况有点不对劲啊!感觉就好像有谁特意把行星群拉到航线上让我们通过似的。”杨希恩摸摸自己的下巴,对柳伯言奇怪道。
“少爷,真的有谁故意这么做那目的是什么?如此刻意的布置不是反倒会招人警惕么?”
柳伯言说得没错,按照李清的说法星云中小行星的密度肯定没有让舰队在短短半个小时内就能连续遭遇两群那么高,如果一支舰队事先得到这类情报的话肯定会对突兀出现的小行星群倍加防范,即便如此还坚持隐藏于小行星群内发动突袭不是在自讨苦吃吗?
“也许是连续不断地在航路上构建这种布置,想利用思维惯性让我们放松警惕?”杨希恩恼火地挠挠头,他目前只能想出这一种可能性,可直觉又隐隐告诉他这不是最终的答案。
“也许他们的目的就是像少爷您预想那样吧?总之不管前面出现多少个行星群我们只要在进入之前小心搜查就没问题了,他们也找不到可以利用的机会。”柳伯言平淡道。
“唉,也只好如此了。”杨希恩赞同地点点头。现在是敌人在暗自己在明,与其费尽心机琢磨敌人可能的手段不如将自己保护得滴水不漏,俗语不也说小心驶得万年船么。
果然,第二个行星群同样安宁得一片死寂,又过了半个小时左右遭遇到的第三个行星群也是如此,直到抵达第四个行星群时侦查的战机小队找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发现。
“提督!前方战机小队的报告,他们在行星群中发现数艘战舰遗骸,船体型号比对结果显示很可能是玄武军的现役驱护舰!”通讯员大声报告道。
“什么?!”精神保持高度紧张的杨希恩“噌”地一下子从座位上站起来,“其他舰只有没有报告敌人接近的迹象?”
“没有,”通讯员摇摇头,“战机的分析器显示遗骸附近没有交火痕迹。”
“……让舰队进入行星群内停泊,本舰靠近遗骸进行进一步分析,一定要搞明白这些船是怎么被击沉的。”听说没有敌人杨希恩心中居然微微感觉有些失望,死寂压抑的空气已经让他的神经绷得如同一根拉直的钢琴弦般随时会断掉。
已经可以确认了,这些奇怪的行星群就是海盗们自己布置的埋伏地点!
几分钟后,嘉瑞号泊在了战沉的玄武军驱护舰边,扫描仪发出的蓝紫色线条透过喷漆完好的装甲表层将里面的悲惨景象忠实地传达给嘉瑞号舰桥。这艘残骸正面看上去还有战舰的样子,战舰合金质地的外装甲也很好地完成了保护作用,里面却几乎变成一副空壳。扫描仪告诉杨希恩战舰内部只剩下一层只有几米薄、参杂了金属、放射物和有机物成分的高密度物质附着在战舰一边装甲上,其余地方都是一片空洞。
舰员们的死因简单而残酷,重力。
很明显附着了高密度物质那边有重力鱼雷在极近距离爆炸,瞬间提高到战舰内部构架无法忍受的重力把战舰装甲里面包裹的所有东西——内部构架、核反应堆、舰员们的日用品以及舰员们自己一起压成了几米厚的混合馅饼,这就是为何从重力鱼雷被发明应用之初到现在人道主义联合会不停在呼吁禁止使用的原因。近距离吃下重力鱼雷的战舰里不可能有活物存活下来而且保证死无全尸,想把尸体和战舰其他结构分开入土都非常费劲,很多常年在小型舰上服役的老兵都笑称自己是踩着棺材上阵,他们嘴里的“棺材”就是指脚下的战舰。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熔铸着百人躯体的合金棺材,杨希恩的脸色很难看。
“少爷,其他几艘残骸的分析也结束了。”见杨希恩在发愣,柳伯言连忙从旁小声提醒。
“啊?哦,结果如何?”杨希恩总算回神。
“全部都是被重力鱼雷近距离击沉,除了外壳之外其他部分全都被摧毁了,找不到航行日志之类的记录。”
“这样啊……舰队继续前进。通知所有人提高警戒等级,海盗很可能持有军用武器,尤其是在接近行星带的时候,有任何东西试图靠近舰队不必报告立即用最大火力击毁!”沉吟一会,杨希恩命令道。
“是!”
此时将注意力都放在遗骸上的舰队指挥层们却没有注意到,因为无人小行星群的耽搁他们的平均航速比预定慢了一半还多。
注一:鲶鱼效应
词语起源是远洋渔夫为了保持所捕捞沙丁鱼的活性在鱼槽中放置鲶鱼,食肉性的鲶鱼在鱼槽中游动会逼迫喜静的沙丁鱼加速游动,有效避免了沙丁鱼因为缺氧而死。
在商业中指通过一些手段措施刺激部分企业积极参与市场活动和竞争,从而带动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参与竞争,实质是一种负激励。
在星系航行中则指少数敌对攻击性船只冲入大型商船队列内部形成的恐慌,这种恐慌常常会导致个别商船船长下达错误命令打乱整体队列,造成商队灾难性的大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