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破案
“那么敢问阁下怎么确定刀就是屠夫的呢?也许是旁人把它放在那里的呢?”
“这——”老刘摸着头直冒冷汗,对燕玉蓁的问题一个也回答不上。
“还有,案发当日,高牛的儿子和邻居也可作证,高牛并没有外出,试问大人,一个在家的人如何杀人?”
燕玉蓁一个接一个问题脱口而出。从一开始这案子就十分乱,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一些时候官员为了不牵扯出更多,草草结案,甚至不惜严厉拷打,屈打成招不在少数。
“这、这个——许是高牛,杀人灭口后才将尸体丢大到街上的。”府尹张口结舌,胡乱搪塞道。
“张大人可能是忘了,那我就提醒你一下,仵作已经验过楼老爷的尸体,具体的死亡时间,你应该很清楚才对。”燕玉蓁一字一句道,目光如炬,紧盯住面前的人。
张大人汗如雨下,用袖口拭去额头豆大的汗珠。
众人都静默了,只能听见少年粗缓的呼吸声。
裴煦衡推开扇子,悠闲地坐在一旁,从始至终,不发一言。他想看看这丫头的实力,也想让京中人知道,燕玉蓁他们惹不得。
良久过后,燕玉蓁抬眼,打破寂静,“高牛是和楼老爷闹了不愉快,可是他生性胆小,又怎么可能杀人,凶手另有其人。”
燕玉蓁转身,颇为诡异地看向楼夫人,“不知你为何要杀害自己的相公?”
楼夫人立刻变了脸色,脸上横肉不停的抖动,不住摆手,“不!我没有,你胡说!我杀他干嘛——”
“那要问您自己了,楼夫人,您和楼老爷是此地出了名的恶霸,楼老爷死了,一般人见此状况定不敢去府上找您,一定会先报官。而这位看着胆怯的更夫,却直接去找您,不是很奇怪吗?”
燕玉蓁几步上前,楼夫人惊惶失措,不住地后退。
“因为这一切都是您安排的!您杀了楼老爷,运到了街上,为了掩饰自己,你偷了屠夫的刀,并威胁更夫,让他帮您作证。”
朝堂上哗然一片,唯有裴煦衡镇定自若。
“楼夫人,你还不打算认罪吗?”燕玉蓁步步紧逼,不给楼夫人一点喘息的时间。
人被逼退到墙角处,楼夫人无力地跪坐在地上。
“更夫,你来说吧,若是你肯说实话,我想张大人会宽恕你的。”
燕玉蓁俯瞰着跪在地上的更夫,更夫渐渐展开了紧握的拳头,看了一眼楼夫人,长舒了口气,将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复述出来。
众人唏嘘不已,万万没有想到楼夫人才是真正的凶手。
“没错,是我杀的。”楼夫人见大势已去,闭上双眼,任泪水肆意流下。
“因为他该死。”楼夫人扣着地面,双眼发红。
“我二八年华嫁于他,他是一穷二白的穷酸书生,父亲富甲一方,只有我一个女儿,全部家产尽付与他,本以为下嫁给他会一生安顺,谁知他像变了一个人,喜新厌旧,日日寻欢,不顾我的劝阻,还妄想娶那青楼女子,呵呵——他休想!我既能给他荣华富贵,也能收回。”
楼夫人自觉奉上双手,以泪掩面,不愿多言。衙役立刻上前锁上了枷锁,将它她拖了下去。
事情总算告一段落,少年扑倒了父亲怀里,激动的抱着父亲。
“燕大小姐果真聪慧过人,非我等平庸之辈可比拟,失敬失敬!”府尹见形式不好,立刻笑呵呵的拍起了马屁。
燕玉蓁嗤笑一声,眼里尽是不屑,并不打算回他。府尹尴尬的笑着,退到了身后。
“多谢大小姐,谢谢……”高牛喜极而泣,不停地磕头道谢。
燕玉蓁看他满身伤口,担心他的伤势,遂阻止了他。命人将父子二人送回去,少年扶着父亲走向门口,走的缓慢。
到了轿子前,少年放下了父亲的胳膊。
跑到了燕玉蓁面前,掀开衣袍,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皇天在上,日月为鉴,我高云南不才,但会尽毕生所能,追随燕小姐,终此一生。”
少年话毕拜了三次,转身扶着父亲上了轿。
燕玉蓁心里酸酸的,看着少年离开的方向,看的出神,直到风沙迷住了自己眼睛,才回了心神。
“回来了。”裴煦衡坐在朝堂上,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府尹和师爷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
“嗯。”燕玉蓁点点头。
“燕大小姐,小的知错了,您大人有大量,饶了我们吧。”两人异口同声的求救。
“呵。”燕玉蓁冷笑,做了这般伤天害理的事,还想保住这顶乌纱帽,倒真是痴心妄想。
“大小姐,我们一家老小,都指望着我的俸禄过活,您大人大量,我以后再也不敢了,以后一定秉公办理,绝不徇私枉法。”府尹哭嚎。
“您这话我可不敢当,如果我不放了你们,岂不是小人,小肚鸡肠了?”燕玉蓁玩味道,如果自己是以前的林姝意,一定会不忍心放了他。
“我给过你一次机会,你自己没有珍惜,半点怨不得他人。”
“大小姐,我,我......”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你早就该料到会有什么后果。”
燕玉蓁背过身,“三皇子,我们走吧。”
“好。”裴煦衡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甩着扇子屁颠屁颠跟上。
“好生等着吧。”
两人一前一后的走了出去。案堂上,只剩府尹和师爷在无声地哀嚎。
少年挑着帘子,直到再也看不清那人的影子。
“燕玉蓁。”少年默念。
袖子下的双手紧握,那方手帕还攥在手心,已经完全被鲜血浸成了红色。
少年小心翼翼地将手帕收到了怀中,方才的场景在脑海中不断浮现。那女子,站在光亮下,伸出了芊芊玉手,“我帮你。”
阳光刺痛了他的眼睛,长久活在黑暗中,是燕玉蓁带给了他温暖。
原本只是燕玉蓁的无心之举,却被京中人当成了茶余饭后的消遣。
京中的各处,上至高门权贵,下至市井之徒,每个人都在谈论燕玉蓁的事迹。有的孩童甚至编出了民谣,在大街小巷不停叫喊,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