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诸计难施,李素只好下令死攻。他针对铁丝网比较柔韧的特点,命令士兵们抬来一块块的大木板,冒着箭雨把这些木板压在铁丝网上,这才勉强开出几条道路来。
李志、苏文和冲达三人分了工,每人各带五千人。李志和苏文在城上防守,冲达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孙家堡内的一些孙氏子弟则轮流给城上的人运送食物、补充兵器。看到赵军在拿木板压铁丝网,李志连忙下令一阵猛射。赵军损失了数百人后,还是成功都铺出了通路。李志又命令士兵用火箭射木板,顿时有不少木板烧了起来。赵军很快又有了新办法,他们把木板泡湿了重新又铺上。李志无奈,看着赵军越来越接近城墙,他只有一边命令弓箭射击,一边加强戒备。
赵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损失了五百多人,总算把十几部攻城器械运到了城墙下面。这些楼车和云车不仅高大笨重,而且外面还包裹着铁皮,可以防箭、防火。这样赵军就有了依托和遮蔽,顿时士气大振,进攻也渐渐凌厉起来。赵军躲在楼车中向城头上不断射箭,同时一些赵军则开始登上云车,利用云梯开始攻城。楚军准备相当充分,各种木头、石块、箭支、火油无情地倾泄下来,赵军伤亡惨重。
战斗整整持续了四个时辰,双方都筋疲力尽。赵军损失了五千多人,可是仅有不足百人能够冲上城头。这些人根本就难以站稳脚跟,就被楚军疯狂地给砍杀殆尽,尸体从城头上高高地抛下来。
李素命令鸣金收兵,今天再打也分不出结果来。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休整,楚军也任由赵兵过了河收敛尸体。这方面大家都有默契,无论是谁都不会趁这个时候袭击对方的。安州方面同样也没传来好消息,这些都在李素的意料之中。他需要充分消耗楚军的士气和城防的设施后,才有可能一举破城。
孙家堡的顽强防御让他多少有些头痛,但是并非毫无办法。并不是只有一味死攻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方法。李素很快地调整了策略,他把一万骑兵和一万步兵编组,晚上轮番去骚扰孙家堡。李志、苏文和冲达三个被弄得疲惫不堪。虽然明知这是李素的扰敌之计,可是他们却丝毫不敢放松,惟恐李素虚中有实。这样过了三天,楚军日夜保持着紧张,将士们都要挣不住了。无奈之下,李志三个一合计,只好也采取轮番休息的方法。
第四天清晨,赵军又来进攻。此时城头上只有苏文带领着五千人守着。他看着赵军人数也就是三万左右,所以并不是很惊慌。
赵军刚开始的进攻和这几天来的一样,节奏缓慢。可是当苏文以为赵军又是扰敌之计时,赵军的攻势突然发生了变化。先是远处烟尘四起,无数的骑兵飞奔而至,他们迅速地抛下一个个沙袋,然后立即又调转马头返回。这些沙袋把楚军布的铁丝网给埋上,使步兵能够顺利地通过。然后就是步兵冒着箭雨也开始向城下堆沙袋。
苏文脸色巨变:赵军终于还是想起这招来。他立即命令亲兵向李志、冲达救援,同时紧张地布置着迎敌工作。
赵军近五万的步、骑兵堆起沙袋来,效率可比关西军当日高得多。尽管城上疯了一样地向城下射箭,赵军也因此伤亡了四千多人,可是堆起的台子越来越高,已经同城头相差不到一米的距离。
赵军潮水般退了回去,苏文的脸色却更加凝重。他知道这是赵军准备全力发动的前兆。果然,赵军阵中鼓声震天响起,赵军发起冲锋了。李志已经闻询赶了过来。他站在苏文旁边,看着冲来的赵军,脸上毫无惊慌之色,而是狠狠地问:“都准备好了?”苏文点点头,李志发出一阵狞笑:“哼哼,想拿这招来对付我们,让他们好好尝尝厉害吧。”
赵军顶着楚军射来的箭支、掷来的长矛,终于距离城头不足三百步远。此时只听城上的楚军发出一阵呐喊,一片片乌黑的东西从城头上抛了下来,顿时在城头和土台之间形成了一片大网。赵军已经快速冲锋起来,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他们也难以停下来。可事实上,前面虽然不是刀山,却也差不到哪儿去。城上楚军抛下的,是一面面的铁丝网。同城下铁丝网不同的是,这些是渔网状的,上面还立着无数的铁刺。
冲在前排的赵军看清楚之后,顿时魂飞魄散,这玩意虽然要不了命,可是也下不了脚呀。他们地想停下来,可是却被后面的人生生地给推到了铁丝网上。一时间无数的惨叫声响起,让人闻之毛骨悚然。后面的赵军踩着同伴的身体,终于可以避开铁丝网上的尖刺,却不料楚军重的打击又来了。
一桶桶的热油无情地泼来,然后紧跟着的是一支支的火箭无情地射在人堆里。无数的赵军士兵被烧着,浑身是火在地上哀嚎、滚动。后面的赵军既受困于铁丝网,又被火势所阻,进退失据。楚军利用这个机会,更是疯狂地向他们射箭。
三千多名赵军惨死在即将登上城头的地方。咫尺天涯,变成了黄泉路。李素面色苍白,终于还是下令退兵。李素有一种无力的感觉。
五万人围攻孙家堡,能用的方法几乎全用了,赵军损失了一万两千多人,孙家堡仍然屹立不倒。他采用佯攻,安州的楚军死守不出,他没有一点机会。他若转而强攻安州,根据楚军的防御措施,只怕比孙家堡更加难以攻下。绕过安州,直接攻下信城、昔化?李素立即就否了这个想法。且不说探子已经回报,关东三府现在已经加强了戒备,就算是出其不意拿下这三城,也只不过是让自己的兵力更加分散,对安州和庆州也产生不了什么威胁。
李素收兵回营后,和诸将商议了很长时间,除了继续强攻外,大家都没有好办法。这时,亲兵报告:上京遣使求见。李素忙请使者进来。使者乃是一名皇宫内侍,看到他身穿一身素,李素心里顿时涌起一种不妙的感觉。果然,使者一见到他,就立即拜倒在地,痛哭不已:“大将军,陛下他,去世了——”
李素一下跌坐在椅子上,久久无语,一丝清泪顺着他的眼角无声滑落。他想起赵显对他的重青与提拨,对他的关心与爱护,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使者痛哭了一阵后,把怀中的圣旨拿出,递给了李素:“大将军,这是陛下给你的遗旨。”李素站起身来,慢慢地接过,轻轻地展开圣旨:“爱卿收到此旨时,朕想必已经撒手西去。朕这一生文治武功虽不出众,却也不算太差,自问对得起赵国臣民。身后之名,交由后人评说吧。朕与爱卿,君臣相得,爱卿实乃赵国的柱石之臣。朕惟一之憾事,就是在家事上优柔寡断,以至有今日之危局。朕已无力回天,临终恳请爱卿助朕一臂之力……”
“这里还有一道圣旨,要大将军同楚军议和。”使者轻轻地说。
李素长叹一声,缓缓走出大帐,目光望向安州方向,含着无限的不甘与留恋。
“你说赵军退了?”我惊喜地跳起来,拉着前来报告的一个探子说。
“消息绝对可靠。”此时莫凡和李胜一起走进了我的大帐。莫凡也带着按捺不住的兴奋之情说道:“在下已经打探清楚,赵皇已于十日前驾崩,赵军昨日全部素缟,昨夜色前已经全部撤回了莱阳一线。据说赵皇有遗旨,召李素回上京了。在下这里有一封书信,乃是赵军的议和信,使者就在外面候着呢。”
我顿时觉得浑身一松,跌坐在椅子上,半天才吐出一口气说道:“太好了。立即进一步查明赵军动向,派人到庆州请郭林和涂安两位将军到安州议事。”
赵军的的确确是撤了。赵军撤到莱阳后,李素带着十万大军马不停蹄地返回了上京。余下的九万左右兵马,分别驻守莱阳、郭山和平都三府。我和郭林、涂安一起见过了赵国的使者之后,表示对于他提出的议和之事作不了主。不过,眼下楚赵双方都需要一个喘息的时间这倒是真的,所以我们很真诚的向他表达了对赵皇去世的哀悼,同时也保证,在两国议和没有结果前,楚军绝对不会主动挑衅。
由于该使者持有赵皇的全权委托书,所以我和郭、涂二人商议后,决定由他们两个亲自护送使者到鄞都,具体谈判有关议和事宜。其间,我私下里还找使者达成了一个协议,就是我要他保证把张辛和张果父子交给我处置。使者甚至都不知道这父子两个是什么人,我跟他解释过后,他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下来。张辛身为安州府守,却不思报国、贪生怕死,拿他来换取我诚意,使者认为是极合算的。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莫凡,我希望到时能给他一个惊喜。
我站在安州城头,凝视着落日的余晖,百感交集。我解下楚信交给我的项链,把那个玉坠拿在手里,看着它,我不禁潸然泪下。一个温柔的身躯轻轻地靠在我身边,用手揽着我的腰身。我抬头看去,正迎上孙蔓萝深情的目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