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干戚 第七章 军械之王者
想要攻城略地,便要制造器械,军队的制式武器怎么配置就摆在面前。
早在淳熙十二年底,在岚山冶炼钢铁的工艺问题得到解决后,欧阳等人就开始全心投入到武器研发的事务中。不然炼钢铁干嘛?玩过家家啊?
一开始的军士防护器械主要还是蒙了铁皮的木盾,和衬了丝帛的皮甲。得益于岚山猪皮的大量库存、积压,如今想装备出几千套皮甲还是能轻松办到。
军服主要布料就采用青灰色,充分利用了草木灰的本色。关于这个,其实还是吕祖安、欧阳的迷信思想作怪。在他俩看开,读遍史书,能够象前世那支穿着青灰色军服,佩戴五角红星的逆反天下的队伍,别无分店。哪怕汉光武刘秀都不行!如今模仿一下,或许就能得个个好兆头呢!
军装外罩棕褐色皮甲。竹藤条编制的帽子,内衬丝帛,有点类似前世工地的安全帽,不过就更结实些而已。或有人问,为何要在头盔正中缀个红色的五角星铁片?那就是怕你戴反方向了,而且脑门的防护很重要好不?吕祖安不负责任地瞎几巴解释道。虽说红色的油漆在这年代价值不菲,不过吕大官人喜唤,那也就随他了。
此外则是白色绑腿布,黑色军鞋。据张从正解释,白色绑腿不光利于长途行军保护腿部肌肉抽搐,作战时一旦负伤,还能临时作为裹伤的药带使用。
整体看,岚山初期的军伍装备在战场上想要应付敌方直面的弓弩射击、或刀砍斧剁还是不行的。但说要应付抛射的流箭、骑兵的滑刀劈砍,堪堪还能有些作用。
毕竟,真正战场上,想要瞄准哪个人去射击,或是对准某人的脑门来一招力劈华山,总是不多见的。最关键是装备成本低,眼下岚山有限的钢铁此时主要还是用于制造火器、刀枪、箭弩。
战刀的铸造不是难事,因为岚山钢铁的冶炼技术摆在那儿,想要做那种吹毛利刃的传家宝贝虽说不足,但一般军阵之间,质量却绰绰有余。所谓王对王,刀对刀,那一般都是宋金兵器被岚山战刀一削两断的下场。所以就直接仿制唐刀,只是刀脊略厚些。
欧阳选用了两种钢材三片包夹打造,即用两片弹性钢做刀身,包夹一片硬钢做刃。战刀的淬火方法也试过几种,什么水油混合淬火、黄泥浆淬火等等不一而足。欧阳甚至还复配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液体做淬火对比,最终还是选用黄泥浆的淬火工艺。
原因也简单,这个淬火工艺简单,制造流程容易拿捏。淬火后的刀身再使用黄泥包覆退火即可,因此刀身稍稍有些弯曲。全刀长三尺二寸,其中刃长二尺三寸尺,刃宽一寸,刃厚三分。又以枣木为刀柄、刀鞘,刀柄长九寸,全刀重三斤六两。吕祖安试过,挥舞、砍劈都相当称手。
至于吕轻侯、朱棣这几个天天乱嚷嚷,嫌弃战刀太轻的混球,干脆就不给他们配刀,弄几把铁锤给他们好了!只要能搜集到四个人,然后咱们来段八大锤锤镇海阳城?话说这段子不错。
长枪标长一丈四尺,其中刃长二尺,径宽一寸。三棱枪刃,枪头接近枪锋处先变宽,然后收窄至枪锋,穿透力强,又名透甲枪,端得歹毒无比,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姜无涯的设计。
枪柄采用“积竹木柲”工艺。以枳木为芯,外以胶粘贴上几层竹片,复以丝线或藤皮缠绕,最后外涂生漆制成。弯而不折、刚韧兼具。整枪总重四斤七两。
不过因为枪杆制造不易,所以乡兵使用的长枪就用一根白蜡杆做枪柄。“特么练练手而已,要那么好干嘛”?张从正冲着戚如圭咆哮道。
盾牌分为两种,一种是步兵小圆盾,径二尺一寸,重五斤六两。可以遮蔽一个人的大半身,三层木片纵横涂胶后钉成一片,烤热入模压制出凸面。外包铁皮,复以铁条箍边,而且边沿锋利。
真要面对敌方轻骑冲阵到近前时,一声令下,士兵一起面向骑兵抛出圆盾,遮天蔽日,动能十足,什么样的轻骑都要斩落马下。即便没落马的,不是还有人投掷手榴弹吗?那玩意更嚣张。
大盾则是用来布阵使用,重七十斤三两。底端有铁锥插地,作战时需要两个人架住。此外还参考后世戚家军的竹筅,长达两三丈,头上枝丫都故意削出尖刺。
军卒列阵则以伍为基本作战单位,无论对付骑兵还是步兵,一个用竹筅先扫过去,阻一阻敌军攻势、速度,两个刀手负责顶住大盾,两个长枪手从两旁伸出长枪刺杀敌军。弩手单独成伍,被集中使用。真到了短兵相接时,这些弩手同样可以持战刀、长枪上前助力伤敌。
到了两宋时代,火药已经开始被小规模使用于战场上。欧阳也只是把火药杀伤力提升些,效果却很难说开心。吕祖安很焦躁,不停地埋怨欧阳,你说步枪、大炮咱也暂时不去指望,但是手榴弹和火箭炮应该还是可以玩票的吧?欧阳凤眼一瞪,“你行你来”!
为了降低手榴弹成本,按吕祖安要求,先用陶土制成弹壳烧制成陶,然后挖出模范,将陶壳倒置范中,外表浇筑生铁水。弹片用料专选了碳、硫含量高的生铁,就为了爆炸后裂片更多些。
因为陶壳外表留了阳纹,所以弹壳内表就有阴文,便于碎裂成数片,而不至一碎两半,影响杀伤力。弹壳灌入七成火药,端口车削螺牙,旋紧木柄。木柄中间有钻过小孔,插入引线。用时点然引线丢出即可。
手榴弹用铁一斤,陶壳七两,木柄二两,弹药三两,总重一斤十二两。一般步兵经过训练,可以投远三十步左右,这个基本是战场的最后一波防御火力,和单兵盾牌一起投掷,组成死亡地段。
在此基础上,欧阳又继续开发出一款远程火器打击武器,也就是把这时代的竹筒火箭,改成锻打厚铁皮卷成的铁管。然后慢工细活地用带细刺的铁棒、石棒磨平内孔。至于外壁,却是使用了加热后的铁箍加固几圈,防止炸膛。
然而在欧阳捣鼓火箭弹的时候,却遇到技术性的麻烦:射程与准头完全不匹配。
最初的火箭筒长三尺三寸,粗三寸,其内七成装引火药,三成装炸药,弹重二十二斤八两,箭的尾杆长一丈五尺,发射架高达两丈多,射程一千一百四十余步。
开始的试射给岚山众人带来的震撼曾经无以言表。这火箭弹威力大,射程远,哪怕当世最远的床弩也达不到这个距离啊。但是吕祖安却显得气急败坏!
特么这么远的距离,还没半点准头,能打到谁啊?再说这玩意又大又笨,折腾半天拉到阵前放出一炮,还不知打到哪呢。然后?敌军的骑兵已经冲到跟前了!那还打个屁仗啊。
这下子欧阳明白了,官人要的是野战利器。所以后来又逐渐缩小体积,改成箭长八寸七分,径一寸四分五厘,射程四百七十步。射程倒是可以了,但准头依然不靠谱,而且还是太笨了。
干脆,吕祖安建议放弃对火箭弹的设计,直接上大菜研究迫击炮好了。既然没法在准头上找到结果,那就在便捷、快速、和威力上找感觉。
最初设计的迫击炮口径二寸六分,外径三寸二分,壁厚三分,炮筒长三尺,底部斜向开引药孔,装入引信。炮筒抵住炮架,可按需调高角度。
炮弹径粗二尺六分略小一毫,弹头以生铁铸造,形如水滴,弹体横弹带三条,内有阴文,使爆炸时增加碎片。弹头内装药五两。弹尾外有尾翼八片,弹尾与弹头螺纹旋入连接,有引线引出弹尾。
弹重四斤十两。发射时将一斤五两火药倒入炮筒,将炮弹滑入炮筒底部,点然引信,引燃炮筒火药后则炮弹发出,弹体引信引燃,待达于敌阵时,弹头爆裂伤敌。
初时试验效果不错,速度快些,临阵二三发可以做到。调整射击仰角45-60°,射程可覆盖大约三十到三百步的区域范围。其最大射程、射速等数据与神臂弓的射速差不多。因为弹头采用的是破裂炸弹,加上战场覆盖能力的变态,所以威力就不言而喻了。
但是吕祖安还是觉得不太满意,认为风险太大,发射速度也可以更便捷些。不说别的,就那刚发射完的炮筒,残余火星乱飞的,谁敢马上丢第二包火药进去?不要命了吗?
欧阳觉得有道理,那就继续琢磨改进。这次取消了炮筒的引信孔,改以燧石撞击引发火药的方式发射。具体就是在弹尾上下功夫。弹尾加粗一段圆孔,装引火药一钱许。
引信由燧石修形两片,夹表面细齿击针而成,平时不装引信,以木塞封引药。战时取出木塞,镶嵌入引信。弹尾的八片尾翼间装药包八个,各重一两五钱,皆与引线引药孔连接。
全弹长一尺,重六斤,共用药一斤八两。发射时,调整炮筒角度,将炮弹从炮筒口端滑入炮筒。炮弹引信撞击炮筒底部,击针剧烈摩擦燧石起火,发射炮弹。
这样发射速度就明显快了,临阵七八发炮弹算是正常。有些熟练的炮手,基本就是在往炮筒里丢炮弹,说他临阵十二三发都不为过。比神臂弓快了三四倍效率。加上炮弹的爆裂,可想而知,在这种密集炮火攻击下,还会有多少敌军能够攻击到岚山军阵前?
而在弹簧钢研发成功后,欧阳又继续改装,在炮架和炮身之间增加了弹簧减振系统,减少了炮身后座力。使迫击炮的射击更加便捷、准确。
迫击炮的炮管自重三十二斤,配套支架重二十八斤,整炮六十斤。这也是得名60迫击炮原因。因为整炮重量不大,各部件很容易拆卸组装,所以两名士兵各负担一组情况下,每人还可轻松携带六枚炮弹在战场上短途移动调配。甚至朱棣说他只要一个人作业,就足够应付一场战役的需要。
当然,吕祖安给出的行军的标配还是两人一组,共同负责一门迫击炮,配骡马一匹。可携带行军物资二石五斗,骡马驮物资一石五斗,两名士兵各携带五斗军械。
其中迫击炮一门六十斤,炮弹十八枚一百零八斤,其他炮弹另有辎重队伍携带。战刀两把合计八斤,两个行军睡袋六斤,七日口粮五十斤,烧酒六两。当然烧酒是防备伤口处理的,不过多数人还是悄悄拿去解了馋虫勾引。
与迫击炮的反复折腾比较,岚山钢臂弩研发相当顺利。作为军械发烧友的欧阳、吕轻侯都是全力以赴,开始的样品当然来自韩侂胄送的神臂弓。
钢臂弩尺寸完全仿制神臂弩,其弩身以柘木制成,手柄端粗两寸,至弩臂端渐粗。弩臂以弹簧钢片做反曲设计,嵌入弩身后以销簧销紧,出弩身后两端锻打渐薄而成。
弩臂全长四尺,其中反曲段长八寸,厚三分,宽八分。两端锻打成渐薄弹片,各长一尺二寸,弩臂有效长度三尺二寸。弩端各余角四寸,扭转90°后回折曲状,长二寸,于曲弯一寸二分外对称钻孔径四分,嵌入滑轮。滑轮轮表径二寸五分,内缩径二寸,穿入弩弦。
弩弦的轴距二尺六寸,弦距五寸八分,弦以蚕丝混合麻丝三七比绞丝制成。
欧阳记得后世关于蚕丝、麻绳的材料强度数据,大约蚕丝单位强度三十三石,麻丝单位强度五十石。因此设定两种丝混合编织,弦径二分,合八十三石拉力,理论上可用于十石硬弓。弦丝经绞丝后以桐油浸泡,晾干备用,弩弦的发射部位再缠上柔软的小羊皮保护。
弩箭端三棱曲线锐角,重三钱。箭木羽长八寸,粗二分半,箭羽总重八钱。
因为岚山在车床上的工艺成熟,使弩箭木羽尺寸、重量都得到最大化的统一。箭镞也是按照三棱槽120°角标准浇铸后打磨称量。因为箭镞、木羽的尺寸被严格限定和检测,使钢臂弩在射击准确度上得到大幅提高。
三棱倒钩箭镞的大量使用,对于敌人的士气打击简直是残酷的。除非不拔出箭头,否则三棱形的创口就会流血不止,最后一命呜呼。姜无涯主导的这种非常缺德的设计在早期战场上曾让敌人闻风丧胆,后来在抗蒙战场上也让蒙胡吃足了苦头。
等到蒙胡通过走私、缴获取得这种箭镞大量装备后,就轮到岚山士兵叫苦连天了。终于还是在抗蒙胜利的国联大会上,明王体恤天下苍生,宣布禁止使用这种三棱箭镞、枪头、子弹头做武器。
与神臂弓不同的是,在弩弦与弩臂的连接上使用了滑轮装置和撒放器,这使弩臂蓄能的释放过程更加均衡,弩箭的飞行也更加平稳准确,有效射程得到不小提高,而且不易伤手。
张弓环节则是在弩身上增加了齿轮装置,这样能大幅降低对上弦的力量要求。别小看这一点点的改良,在战场上与骑兵冲刺时,这可是整整多出一两轮的射速,临阵从三箭增加到四箭到五箭。而且弓力从四石六斗增加到五石一斗,打击力度提高三成,命中率提高五成。
钢臂弩重五斤八两,重量超过神臂弓不少。此外弓臂的储能也不如神臂弓。但是制程工艺被大幅简化,加上偏心滑轮增加了弓弦的储能释放,基本上射程、准确度方面都要强于神臂弓。
而且钢臂弩不像神臂弓那么娇气,使用不易受天气雨雪影响。因为一些稀缺物资的俭省带来成本下降,岚山钢臂弩的价格甚至不到神臂弓一半,只比普通军弓稍贵一点,使用寿命则远超神臂弓。
更胜在它能在短时间内工业化、流水线大生产,装备速度极快。
又因为弹簧钢的材质问题,以及岚山的黑化防锈技术,使这些钢臂弩根本就无法被宋金复制。吕祖安甚是满意,取名“05步兵弩”。
在05钢臂弩研制成功后,欧阳本想再开发一款体积小巧、射程类似三石的钢臂弩,被吕祖安拒绝了。吕祖安认为岚山真正的敌人将是蒙胡的骑兵队伍,太短的射程无助战争优势的确立。
而且,以后不是还要开发火枪吗?只是后来吕轻侯提出斥候队有时在情报收集过程中需要更加小巧钢臂弩时,才勉强同意少量装备一批一尺八寸的短弩。
因为在弩弦上增加了动滑轮和弹簧牵引弩弦,虽然弩身尺寸大幅降低一半多,但拉力也达到三石二斗,最大射程二百五十步,有效射程一百五十步,瞄准距离八十步,被编号为“03斥候弩”。
话说这个决定是绝对错误的。因为05钢臂弩的尺寸根本不适合骑兵使用,而03钢臂弩却是骑兵最爱。吕轻侯片面考虑了斥候的作战需求,却没长远考虑蒙胡骑兵的规模庞大!
自从这款03钢臂弩问世后,被金国边军及河东商贾大肆走私到蒙胡。由此迅速加快了铁木真统一草原,祸乱中原的步伐。这却非眼下的岚山众人所能知晓,仅仅存在于作者的小说构思中。
此时,金国骑兵角弓一石多,最大射程一百六十步。蒙古骑兵的复合反曲弓大约二石五斗,最大射程大约二百一十步。而且弓身比岚山03弩大了不少,运动战中没法瞄准,只能覆盖打击使用。
宋弓一般一石二斗左右,抛射最大射程一百八十步左右,有效射程一百步,瞄准距离约六十步。
神臂弓四石六斗,其抛射的最大射程三百四十步,有效射程二百四十步,入榆木半箭,瞄准距离能达到一百二十步左右,特殊的神射手瞄准距离能达到二百步。
岚山05步兵弩五石一斗。抛射最大射程三百七十步。有效射程二百八十步,瞄准距离一百五十步左右,堪称时代冷兵器的王者至尊。
岚山03斥候弩三石二斗,最大射程二百五十步,小巧精致,射击更加容易瞄准,在这个时代里算是独领风骚,自此成为蒙胡骑兵的走私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