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国城外有一条护城河,护城河的河水就来自于远处的那一条野马河,因为每年都会有大批的野马途径此地往北迁徙,故名野马河,而北莽和北凉的优良品种的马屁,也一直都是因为途经此地的迁徙野马得到改良,但是近年来,随之中原大陆的形式愈发不明朗,野马河每年迁徙到北方的野马已经越来越少了,据说,是因为大楚在野马迁徙的时候,截留了大批的马匹,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大规模骑兵。
如今,野马河风平浪静,但是也将很快发生另一场战争了。
司徒骁将决战的地点定在了两军之间一块宽口但同时也很狭长的一块草地之上,这是典型的壶口状的平地,外面看上去很宽阔,但是一旦大军涌了过去就会发现,他们已经处在了狭窄的壶口处。
冲锋距离短,这是最明显的地形短板。
怎么打好这一仗,叶陵心里拿不定主意,他对打仗并不擅长,所以必须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是很可惜的是,刀客们从来都是拼命的,而不是制定谋略的,唯一可以提供意见和建议的,也就只有武老大和以前的南城城防部路明然了。但是后者的身份因为太过敏感,所以选择了主动退让,免得激起在场刀客们的反感,尽管武老大一再坚持让他参加,但是后者坚定地拒绝了。
周佛海倒是看了不少的兵书,但是这个时候却也不想表现自己,他比谁都清楚,自己那点儿道行,甚至比不过一个普通刀客的长刀,不是说没用,而是的确用不上,他看的那些兵书,动辄都是十几万数十万的大军,而且阵型复杂变化莫测,别说是这几百的刀客了,就算是叶陵恐怕也未必能够听懂。
何必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众说纷纭之下,最终,战斗队形和策略都制定了下来。
壶口的位置就是左右两个坡度很小的山坡,这也是形成壶口的最主要的原因,左翼,三百朴刀手,右翼,沿着野马河埋伏,人数同样是三百人,而剩下的六百多人,则全部都是骑兵,但是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麻烦——马匹不够。
本来北城军一共有七百多马匹,结果上一场突袭的时候,损伤了一百多匹马,日夜行军八百里的时候,跑死了五十多匹,现在林林总总拼拼凑凑,也不过五百多匹马,这样,就剩下了一百人的步兵。
这个问题本来可以分到左右翼的,但是叶陵不同意,骑兵的人数太少了,正面形成的冲锋力度就太小了,很可能一个冲锋过去,就死伤了一半,这样一来,冲锋就完全失去了它的意义,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将兵力分布在左右翼两侧呢。
这个问题最终在路明然那里得到了解决,杀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匹马,而且都是良驹,他表示可以提供给刀客们充足的马匹。
如此一来,骑兵的问题就解决了。
但是在叶陵表达了自己想要亲自参战的意愿之后,立刻遭到了周佛海的强烈反对,虽然其他人都表示可以,但是周佛海恨不能撕破脸皮跟所有的人理论,最终,叶陵还是选择了同意军师的意见,战斗开始的时候,他不会选择冲锋,而是停在战场的后方进行只会调动,到时候,如果出现意外情况,他也可以进行临时的补救措施。而先前那一百多名没有马匹的刀客和众多的杀手,也就成为了增援的备用兵力。
这个常人没有注意但是绝对有必要的意见就是周佛海提出来的,这也是他熟读兵书唯一可以派上用场的地方了。
“这是千军万马的战争,不是江湖仇杀,更不是杀手暗杀,到时候没人跟你明枪明箭地捉对厮杀,很可能你大杀四方的时候,一支暗箭过来就要了你的命,”私下里,周佛海第一次对叶陵发火了,“城主,所以你必须要留下来,留在绝对的安全范围之内,只有这样,你才能掌控全局,一旦你出了事,就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事情了,那数千名士兵,还有那三千人的普通百姓,很可能都会被杀死。历史上这种屠城坑杀的事情还少吗?”
叶陵有些心虚。
周佛海说的是对的,而他也在心里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做出这么冲动的事情来,的确,一旦自己出了事,群龙无首的局面才是最可怕的,那些老百姓走到这里,除了家园被占领之外,其实也都是在指望着自己给他们找到另一个家园。
就这样,叶陵听从了周佛海的意见,然后开始着手准备战场后方的布置。
在战场后方的高地上,叶陵听从周佛海的建议,令人修建了一座主塔高楼,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而在这主塔高楼上面,还有那一面被鲜血染红最终变成了黑色的黑旗,在高楼下面,就是三百的刀客和杀手混合的队伍。
这面黑旗,以及这三百后备军,就是叶陵给自己留下的后手。
根据上次突袭的经验,正面冲锋的骑兵,依然分成了四个小队,然后依次排列,准备发动一拨接一拨的进攻,身处其中的时候,叶陵只会感觉到气势如虹的冲锋豪迈感觉,但是当他站在主塔高楼之上,才发现自己的队伍真的是太乱了,不消说跟对面阵容齐整的康国军队比了,就是他自己的也觉得看不下去了。
不过,好在自己的这方的预测差不多都是正确的,
对面的康国军队,以弓箭手开道,后面就是手持长矛的军队,而在野马河对岸则布置着一支数量很少的骑兵队伍。
不错,这些都在武老大和周佛海的预料之中。
对付骑兵的最好方法,没别的,就是长距离的弓箭,然后就是长矛刺,这些都是兵书上记载的无数兵家前辈的经验,由此看来,双方都是暂时地知根知底,没什么好保留和猜忌的,但是跟叶陵的想法不同,周佛海还是觉得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