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特战棋?我怎么没听说过!”威尔挤到最前排,好奇地问。
“这不是刚面世嘛!”格雷摆好了棋子。
“是格雷你发明的?”猴子惊问。
“对,是我这几天琢磨出来的。我希望今天你们都能学会这种游戏,然后,把它教给你们的同学,让这个以‘佩特’为名的游戏慢慢地流行开来。这叫文化渗透,是最好的能潜移默化提升我们佩特人影响力和形象的方式。”格雷侃侃而谈。
大家虽然都听不大懂格雷这充满了地球二十一世纪高明的国际博弈智慧的高论,但对眼前的游戏,无疑都充满了好奇。
在大家迫不及待的催促下,格雷开始了详细的讲解。
其实,他只不过是将中国象棋异界化了而已。
就像一部仙侠小说,把张三改名叫杰克,李四改名叫约翰,俨然就是一部奇幻小说了一个道理。
楚河汉界改成了地中海;横冲直撞的车改成了魔导战隼;斜着跳的马改成了龙头战船;隔山打牛的炮改成了魔能铁甲舰……
而双方的主帅,一方改成了国王,一方改成了盟主;护卫主帅的士改成了骑士;象则改成了魔法师……
作为初中时获过全国少年象棋大赛乙组第二名,最后获得二级棋士称号的格雷来说,三言两语就将所谓的佩特战棋的玩法讲清楚了。
“哎呀!太简单了,这好玩吗?”西蒙有些疑惑。
“玩玩看就知道了啊!”格雷示意西蒙与自己对弈一局。
一玩起来,西蒙马上收起了轻视之心,没想到,区区几种简单的玩法叠加,居然会有如此千变万化的演绎。
为了提高大家的兴趣,格雷自然是压着境界,故意延长了游戏时间,让西蒙数次死里逃生,玩出一头的大汗,眼睛却越来越亮。
看西蒙已经上钓,格雷心里微微一笑,三两步就将死了他。
“我还要玩一遍,明明我差点就赢了!”西蒙兀自还不甘心让座,却被早等得不耐烦的威尔像擒小鸡一样拎离了座位,并取而代之。
很快,大家都迷上了这个看似简单,实则魅力无穷的游戏,对发明者格雷的仰慕之情自然是如同滔滔河水了。
在一一进行的对弈示范中,格雷只输了一盘,输给娜西卡。
不知为什么,赢了棋的娜西卡却红着脸狠狠地瞪了一眼正一脸沮丧,连称“第一次玩就这么厉害,天才啊天才!”的格雷。
四周,一片嘘声。
年轻人嘛,就爱起个哄什么的。
见火候已到,格雷收起了棋盘,大声道:“大家都会玩了吧?别忘了把它教给你们的同学,一定要告诉他们,这叫‘佩特战棋’。”
然后,格雷掏出早就准备好的一盒盒佩特战棋,交给了一脸惊喜的伙伴们,人手一副。
“现在进行第二项任务!”格雷再次提高了声量,“我决定,要办一份报纸!”
“办报纸,就凭我们?”嘉西娅一脸的难以置信。
报纸在这个世界也并非新鲜事物,旭日城里有影响的大报就有《地中海评论》《今日巨浪》《旭日晚报》等好几种。
但那不是要一大群笔下生花的记者,博学多闻的编辑,还有许许多多的大人们一起,才能办得到的事吗?
我们一群十几岁的半大小子,半大姑娘,也能办报纸?
况且,大家从小都没经过正规的文化教育,能办得了报纸吗?
大家又困惑,又兴奋。
“报纸的意义,决不在其大,而在其新颖独特。”格雷信心满满,“只要遇到洪流激荡的大时代,少年办报,办到天下闻名的大有其人,当然,这也是我从书上看来的海外之国的事迹。别看我们的报小,但我们专以介绍和普及我们佩特人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为主,相信一定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不定期地刊登一些针贬时弊的评论文章,就算文笔稚嫩一点,只要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一样可以名声大噪。
“况且,我们又不是一开始就要公开大规模发行,我们可以先办蜡板刻字的油印小报,在学校的各处宣传栏张贴。这样做个几期,等积累了经验,再向校外发行。”
今天格雷所传递给大家的,都是少年们闻所未闻,甚至于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一个领导人,不怕他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就怕他墨守成规或者固步自封。
领导人越疯狂,追随者就越神魂颠倒,两者结合,就能干成超乎任何人想像的事情。
历史上最伟大或最可怕的事情,大都是这样干成的。
少年们心中充满了要干大事的激情,人人跃跃欲试,恨不得通过几件事情让那些鄙视或敌视佩特人的巨浪人刮目相看,让佩特人从此在巨浪再不受歧视。
“格雷,我们这份报纸,叫什么报?”莉莉娅难得地好奇。
据她姐姐嘉西娅爆料,莉莉娅很喜欢看书,平时还会写日记,甚至尝试过写诗。
文艺女青年什么的,最好玩了。
“报纸就叫《佩特之声》!我们要通过它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也要让所有对我们有成见的人都能真正了解佩特人,并最终能平等地接受佩特人,喜欢佩特人,甚至推崇佩特人。”格雷的目光炯炯有神。
“一份报纸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吗?”嘉西娅有些疑惑。
“永远不要小看舆论的作用。”来自二十一世纪,深知舆论力量的格雷郑重道。
众人不再有异议,格雷现在的威望已经是越来越高了。
三天后,在巨浪皇家军事大学的各处宣传栏里,悄然出现了一份小报,兀自还散发着油墨的清香,字体规整清秀。
一开始,可能是某个学员路过时无间中瞥到这份不起眼的小报;也可能是某位学员在这里等人时随意浏览以打发时间;但在不知不觉之中,在小报前聚集的人却越来越多。
与宣传栏里张贴的那些版面规整、铅字清晰、文笔老辣、高屋建瓴的大报、名报不同,这份小报的文笔是那么稚嫩,版面上还留着因为尚未熟练掌握油印技术留下的污迹。
但它却深深吸引了学员们的目光,让他们不由自主地读了下去,因为,正是那份稚嫩,让他们感觉到一种亲切,一种同龄人之间天然的亲切。
而且,这份叫《佩特之声》的小报,虽然各方面都那么稚嫩,但字里行间所洋溢出来的真诚和热诚,对佩特人历史、文化和风俗的原生态介绍,无不有着莫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