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和男人之间,往往有种自然生成的隔阂,说不清也道不明
厂科叹口气,你当朕不知道啊朝廷现在怎么可能养得起十万大军朕在完成京师的问题之后,然后是三边的问题,紧接着,朕要收缩关外的汉人,朕跟袁崇焕说了,让他将关宁锦的军队压缩在五万人,然后再将关外的汉人都内迁回来守不住就不要守,拳头收拢,等建奴再来,依托京师和天津,再有边军驻扎的那些堡垒,应该就不会像这次这般狼狈了。
孙承宗苦笑了一下,皇上,请恕老臣直言,您的想法,根本得不得落实的,关宁锦的那帮人不会理会您的,圣旨根本落实不到关外去,把关外的老百姓都内迁回来,我早就给先皇上过这样的谏言奏本。其实,您想过的,老臣都在十几年前就想过了,如果真的能够按照陛下的意思办的话,我大明可以节省出许多的军饷和粮草,也将会从被动的防御,变成主动的防御,现在关外的汉人,等于是在给建奴种地,到了收成的时候,他们就去抢掠一空,却也会给关宁锦的那帮人留下一点,他们两边都在吃大明的肉。
崇祯皇帝朱由检不高兴了,老师,这,朕就不得不说说您了,你早就知道这些情况,为什么不跟朕通气呢难道我们之间,还有什么需要吞吞吐吐的地方
孙承宗又苦笑一下,不瞒皇上,老奴这十多年里面。都没有去关心过关宁锦的防线了。那条防线。其实已经固若金汤关键问题在人,而不在防线。
朱由检没有去追根究底,他相信孙承宗,逼这个老头也没有意思,要是放在现代,七旬的老大人,早就应该在家抱孙子,颐养天年了老师。朕估计,明年皇太极一定还会卷土重来的咱就打个漂亮的,然后您就在京城养老,朕也好时常的跟你谈谈心里话。
孙承宗点点头,老臣也是这样想的,对了,皇上,光靠御林军不够的,您既然已经预料到明年皇太极会再来,到了夏天。记得要调川军拱卫京城,大明地方上。真的能够拉出来的,也就只有石柱总兵秦良玉的军队。
朱由检同意,是朕这次托大了,但咱的运气还不错,明年会提早做准备的,现在朕就希望内部能够先太平起来,只要各地的流民不是太猖獗,其实皇太极并不足为虑
这个话题引起了孙承宗的兴趣,皇上,老臣知道皇上的主张是坚决打击关内的流民造反和关外的皇太极,但是您跟老臣透个实底,老臣绝不乱传,您到底是将攘外放在首位,还是将安内放在首位
朱由检饶有兴致的看着孙承宗,朕也想听听您的看法。
孙承宗没有避讳,攘外必先安内,自古如是。
孙承宗现在是大明巨擘式的人物他的话,分量很重,也基本上代表着大部分人的想法,那为什么几十年了,皇太极也没有被打垮
孙承宗不知道该怎么跟皇帝争论,他也不想争论,没有将皇太极打垮,只能说历代皇帝安内没有安好加上皇太极和他爹的运气也不错,如果是在万历皇帝的手里,萨尔浒那一仗打好了的话,皇太极和他的祖宗早就不知道被打到哪里去了,还有没有皇太极都不好说了。
朱由检看见孙承宗不说话了,知道老头没有同意自己的观点,老师,攘外必先安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适当的安内,但必须将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攘外上面因为皇太极他不会给我们机会安内的有关宁锦这么一个一直给大明的财政大出血的地方,你永远都没有机会安内你说是不是
朱由检的话,说到了点子上了,孙承宗有些头脑转不过来,可是,不安内,怎么有办法集中国内的人力物力去剿灭皇太极没有他们五倍以上的人力和物力,是根本不可能打到关外去的,否则就是去送死啊。而且各地的反军如果越来越猖獗的话,朝廷总不能坐视不理吧这不是要变相的助长这帮人的气焰到时候大家都造反
孙承宗说完就赔罪,他一激动,说话过头了,这是犯上的话。
朱由检并没有在意,说了就咱俩,大家讨论讨论,朕不会怪你,也不会生气的,老师说的很好,造反是不可能不管的,但是朝廷已经无力管,必须分个轻重,朕认为,只要能够抓住几个富庶的省份,将皇权完全的控制住这些地方,三分之一的大明,就已经足以对抗整个天下在中原腹地也要这样,反民不去攻击朕树立的几个重要城市,咱就先不管他,敢去动,一下,就坚决的咬住他狠揍
孙承宗震惊了他怎么都没有料到皇帝是这样的想法这实在是太违背传统道德思想了皇上万里河山,寸土必争啊要是天下人知道皇上是这样的想法,岂不是要大乱
朱由检耸了耸肩,是你要朕将心里的想法告诉你的啊,朕相信老大人不可能会说出去的,中原五省,朕已经没有能力管了,能够将反民们控制在这个区域内,朕就觉得满足了,再依靠朕对京畿地区的建设,再辅助以几个将来被朕握在手中的富庶省份的支持朕有信心,一举灭掉建奴,永除后患除掉了这个后患,咱再回过头来对付中原的反民如果能够灭掉建奴,朕情愿跟皇太极现在的位置调换一下你想想看,中原打到关外,困难重重,而关外打进来,随时可以劫掠一番谁占据了北京也坐不稳这个皇位况且朕是大明天子只要朕不死,朕相信老百姓会支持朕的现在,朕就需要师傅彻底的支持朕
孙承宗差点没有从座位上栽倒他万万没有想到皇帝心中的发展大计会如此的匪夷所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