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兴唐

第三百一十七章 堪笑一叶飘零(一)

兴唐 午后方晴 3727 2024-11-16 00:49

  盾牌到了洛阳。

  君臣一起观看,谶物嘛。

  郝处俊忍不住说道:陛下,此乃宵小想要加害殿下,陷殿下于险地之举,陛下千万不可信哪。

  李治只是用手指触了触锈碛,不语。

  裴炎却说道:郝相公,此言错矣。作为人主者,不能让百姓妄兴符瑞图谶,以免有宵小huoluàn圣听。但不可不信,秦亡之前,有亡秦必楚也的谶言,

  光武兴汉,有刘秀当为天子者的谶言,我朝替隋,有桃李子,得天下的谶言。无一不得以实现。盾牌本以防御为主,又伸出九件凶兵,防中有攻,正暗合了青海局势。两位圣上贤明,天下平定,可是吐蕃方起,为害边陲,岂不是天狼星乎郝相公说是宵小陷害太子殿下,请问,此盾锈迹斑斑,不知何年制出。仪凤年号去年冬天始有,请问是何人,若干年前就知道了有仪凤年号出现

  郝处俊不能言。

  李威也没有作声,其实还能解释的,祖父李世民没有换年号,父亲却喜欢换年号,比如永徽六年,显庆五年,龙朔三年,麟德两年,乾封两年,总章两年,咸亨四年,上元两年。但去年chun夏秋还在继续使用上元的年号,是冬天陈州上书说有百姓看到宛丘上出现凤凰,才改的年号,称仪凤的。也就是说此事有可能是去年夏秋策划,这个盾牌至少在入冬后才制作的,至少字是入冬后才刻上。去年是仪凤元年,按照规律,今年最少还能保持仪凤年号一年。可关健是现在没有人重视考伪之学,没有证据证明这些锈迹是人工刻意布置的。

  李治转过头,看着李威,问:你是怎么看的

  裴炎是曲解,所有谶言都有由来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楚人对秦朝的暴不满的反抗宣言,正好与历史巧合,成了亡秦的谶言。刘秀当天子,是王莽新政使天下动luàn,这个刘秀非光武帝的那个刘秀,是王莽朝的国师,百姓思念汉朝,于是传出刘秀当天子,希望国师刘秀诛杀王莽。又成了巧合,当作了谶言。又经统治者神化,于是变得不可思议。

  但是不能驳,裴炎刻意说了桃李子,得天下,就是让李威以及郝处俊等人不能驳的。唐宗室说起来与隋炀帝是很亲的亲戚关系,篡朝改位,未必有些不好的影响,可有了这个谶言,就是上天的安排了。所以裴炎这个人让李威一直颇为忌惮,平时看起来象一个正人君子,关健时咬一口,比du蛇还要du。而且即使咬,也咬得道貌岸然。

  于是说道:儿臣不知,但儿臣要说一句话,大家都轻估了吐蕃,更低估了论钦陵。无论是李相公前去,或者儿臣前去,多半是凶多吉少。可父皇想儿臣领军,儿臣也会前去。国家也,儿臣岂吝啬一小小生命。

  说着站在一旁,肃然不语。

  很巧妙地施了一个小推手,盾谶不提,只说实际的,凶多吉少,吝啬生命云云,说明此去,十分危险。小小二字更颇耐人回味,他的生命是何等的重要,岂是小小二字

  李治皱了皱眉头道:那么你认为何人做统帅适合。

  儿臣不知。这更是事实,西北有李敬玄刘审礼这些大佬,无论是刘仁轨,或者裴行俭薛仁贵都没有办调动。或者让父亲将李敬玄调回来,因为种种原因,那是不可能的。那么数来数去,只有自己亲往才能适合。就是这样,也不可能让所有人真正臣服。这才是头痛的地方。

  但若说出来,懂这个道理的人未必有很多,甚至还认为,派出大臣级别越高,越能振作士气。若那样,不用打仗了,各方比派出官员档次即可。

  各位退吧。李治挥了一下手说道。

  大臣退了下去,郝处俊将李威拦住,说道:殿下,可是千金之躯,西南一行,已是过逾之举,怎么会答应去青海

  郝相公,此事去年就有人在谋划。

  去年

  是去年。郝相公在去年可听到坊间的议论声,说刘相公去了青海,做的还不如孤好

  知道,那又如何仅是坊间的议论声,如果当真,国家休想治理了。

  孤开始也是这样想的。直到上元节,遇到前年的状头郭震,他也大发议论,孤才觉得有些不对。郝相公,你可曾想过,刘相公去青海,只是防御,为大战做准备。然而因为与李相公不和,朝中没有提供足够的物资,甚至刘相公许多进谏数次驳回。

  郝处俊惭愧不能作声,刘李二人之争,连郝处俊在内,都抱着袖手旁观的态度,虽确实不大好劝好调解,可事态扩大,他们也有失职之处。

  孤虽然一战侥幸大捷,居中却多有薛仁贵与裴shi郎相助,才取得的大捷。但是刘相公呢久经沙场,百战百胜。当真孤的军事能力超过刘相公,当真百姓已经忘记了刘相公的战绩

  殿下,你为什么不说

  孤若说,试问证据何在当时没有几人知,若说出来,必然许多人知道。群臣纷争,有些大臣对孤虎视眈眈,若是他们知道,会不会推b助澜若只是孤的疑心,事情反而会不会成真

  可是

  是孤的担心是对的,什么盾谶,分明是有人刻意伪造。

  那么殿下为什么还要答应

  不答应不行啊,自盾谶出,坊间又有许多谣传,有的百姓不知大势真以为孤一出兵,吐蕃立平。当真那么好平的还有的百姓又将逃户风b翻出来,说孤文武双全。父皇病情一直没有痊愈,时好时坏,为了控权,又掀起了许多事情,使朝政败坏。为什么父皇还不退位让贤为什么会有这个传言出现父皇有没有听到孤去青海,或者还有一线生机,但在东宫,却更危险了。刚才说那些话,只是点醒大家认清事实,不要对孤此行抱多少希望。

  殿下,可不行,臣立即面见陛下去,要上疏

  郝相公,千万不可。现在的朝堂已经不是以前的朝堂,政事未失,正是各位相公依然如砥柱一般立于朝堂之上。若是使父皇动怒,一一或贬或流,朝堂有可能真正为一群宵小之辈把持。孤不想一年两年从青海回来后,朝堂面目皆非。此时各位相公要明哲保身,非是为各位自己,是为了孤,也是为了国家。

  可

  郝相公,不必担心,自孤察觉以后,放下所有经义书籍,专看青海以及吐蕃山川地形以及风土人俗,又向裴shi郎学习兵,就是为这一天准备的。

  殿下智慧过人,所思远阔,臣不及,郝处俊说着,忽然伏下来道:臣恳请殿下若真去青海,请以生命安全为重,青海一战胜负,不会使我朝立兴立废,但殿下才是真正关系到大唐的将来。

  说着泣不成声。不仅是仁爱,是智慧是才能,一个好的人君,对国家何其的重要

  快快请起,李威立即将他扶起来。

  太子会不会领军,无论朝廷或者民间,都在议论。有同意的,也有反对的。诏书还没有下达,议论声从洛阳已到了长安。

  魏元忠追悔莫急,对狄仁杰说道:当初我不该bi太子。

  是错了,魏御史,朝中那么多人,为什么你非要太子想办若太子不出面,声名不会更隆,皇上就不会顾忌,太子就会不出行青海,狄好说道。到了韦家,也在长安城中,狄好与狄蕙便时常来探望义父。

  反正岁数也大了,渐渐想得开,进不进入东宫无所谓,能得太子垂青,已是这一辈子最大的幸运。

  是,侄nv训得对。别的大臣不懂军事的,魏元忠对军事也略略有所长,不是很jg通,但懂一点。所以才能看出李威去青海的凶危。

  好儿,不得无礼,狄仁杰呵斥了一声,又对魏元忠说道:未必是坏事。魏御史,你想一想,殿下在朝堂上如何

  狄君指的是

  是文臣。

  可魏元忠毫不犹豫答道。李治推出二王之争,固然拢回更多皇权,可本来许多大臣都在观望,这一bi,象郝处俊等人,一下子真正bi到太子一方。别看李治又捧抬了一些大臣对太子党掣肘,可是朝中有重望的大臣,资历深的大臣,大多数站在太子一方。

  那么武将呢

  欠缺,太子虽西南一行,一些武将归心,终是少。

  这就是机会。去年我对你说过,布下一局,可也没有料到后来陛下倒行逆施。但不是没有好处,陛下如此,有的人总归不大满意太子等不及了就是没有这回事,拖而未决,有可能李治因为权利失控,脑袋一热之下,对儿子下手,为了皇位,儿子杀老子的人不多,但老子杀儿子的不要太多:大唐中兴,这两年之内将可决定

  但是狄君,是青海,是论钦陵。

  陛下不是还没有下诏书吗若下了后,我将写一封信给殿下,让他不能计成败,保重自己生命,才是关健。

  正在说着,外面仆人说道:有钦差前来下旨。

  两人茫然对视一眼,然后迎了出去,跪拜以后,太监宣旨。

  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后,宣道:着狄仁杰两位义nv为东宫承微,即刻起程,赴往东都。钦此。

  同时还有两道圣旨,没有去韦家,而是去了杨家与洛阳安顿的徐家,下达给徐俪母亲与杨敏母亲的,让杨母立即唤杨敏以良娣身份进入东宫,徐母唤徐俪以良媛身份进入东宫。

  不但四nv得以入东宫,而且升了,狄蕙二人从最低一品的奉仪变成了良媛,徐俪原来就没有议,无所谓升迁,杨敏却从良媛变成了尊贵的良娣

  这一次四nv进宫,一个大臣都没有弹劾了,却有许多人在叹息,有人在称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