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第一败家子

第三百四十章:发家致富奔小康(二更白天更)

大唐第一败家子 烟雨织轻愁 2790 2024-11-15 18:28

  李愔和沈威两人,还没走出院子,就听到后面开门的声音。

  两人回头,就看到卢照邻手持长剑,踉踉跄跄地走出书房,长剑上,还有滴滴鲜血滴落。

  李愔和沈威对视了一眼,微微点头。

  李愔走上前去,拍了拍卢照邻的肩膀。

  当啷!

  卢照邻手中的长剑,不觉中掉落到地上。

  李愔不由说道:“走,今天我陪你喝酒。”

  卢照邻点了点头,跟着李愔一道走了出去。

  当日,卢照邻喝得酩酊大醉,是被人抬回的房间。

  第二日一早,忽然有人来汇报:“启禀大都督,刺史林诀在狱中自杀身亡。”

  汇报完消息之后,这个官差深深低下头,不敢去看李愔的眼睛。

  在他们的看管之下,刺史林诀居然自杀,甚至是被人杀害,这是他们严重的渎职。

  如果大都督真的要追究的话,他们所有狱卒,都要获罪。

  甚至,会有被砍头的可能。

  可是,李愔沉默良久之后说道:“好了,本都督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大都督!”

  这个狱卒退下之后,不觉中感觉浑身一冷,身上已经被冷汗所浸透。

  这明明是件天大的事情,这个狱卒,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但是不知为何,大都督居然并没有追究他们的意思。

  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件意外之喜。

  ……

  对李愔来说,林诀会在狱中自杀,是可以预料的事情。

  当然了,李愔肯定不相信林诀是自杀。

  林诀的死,和他背后的势力,必然脱离不了关系。

  昨日就连他,都遭受到刺客刺杀,更何况是林诀?

  其实,李愔如果真的想要保下林诀的话,并非不能保的下来。

  只不过,保下林诀之后,同样要面临很多麻烦。

  现在和林诀背后的势力博弈,其实并不符合他目前的发展目标。

  既然如此的话,就让他们除掉林诀也好。

  事情到了林诀这里,戛然而止。

  接下来,就是大力发展益州。

  ……

  当日,李愔就命人找来王恒,将造纸的技术传授给他。

  当然了,其实李愔在长安的造纸技术,主要是因为机器的缘故。

  而这一次,李愔也兑换出来一台和在长安一样的机器,送给了王家。

  与此同时,还将活字印刷术的制造工艺,也一并传给了王家。

  得到这两样工艺之后,王恒如获珍宝,当即将这两项技术,秘密封锁起来。

  同时,派人将造纸机运送走。

  当日就建厂,收购造纸的原材料,准备造纸的准备。

  ……

  李愔和长史上官仪,正在商议益州今后的发展。

  上官仪给出的发展策略就是,重视水利,劝农桑课,刑罚分明,教化百姓。

  益州得都江堰之利,大多数良田都能被灌溉。

  但是,这些良田,基本上都集中在世家大族手中,真正掌握在百姓手中的良田,不过十之一二。

  并且,当时就连都江堰的使用,都没能真正的利用起来。

  上官仪给出的发展方法,在当时,的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在益州,如果只能做到这些的话,其实还是远远不够的。

  益州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土地问题。

  其实,何止是益州?

  此时,整个大唐,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大唐分给百姓的土地,分为永业田和口分田。

  在大唐,十八岁以上的男子,就会被授予田地八十亩和永业田二十亩。

  口分田,在人死之后,是要归还给朝廷的。

  但是,永业田是不需要还的。

  并且,当时的制度,对永业田和口分田的管理并不严格,可以私相授受。

  这给土地兼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唐初的时候,因为战争刚过,人口稀少,朝廷有大量的土地,足以支撑永业田的分发。

  但是,随着战争的平定,人口急剧增长,因为永业田只分不收的原则,土地不足以支撑。

  而随之而来的,是土地严重兼并的问题。

  而唐朝之所以灭亡,和土地制度的崩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的朝代灭亡,都和土地制度的崩坏,和生产力不足以养活当时的人口有关系。

  当然了,在唐初的时候,这种矛盾并没有显现出来。

  但很明显的,这就像是长在身上的一个毒瘤。

  如果不切除,迟早会爆发病变,会要了人命。

  而益州的问题就是,因为益州地处偏僻,所以,益州的土地兼并,比其他地方来的更早,和更加的猛烈。

  百姓没有足够的良田,生活就很难富足。

  所以,要首先解决田地的问题。

  而要想解决田地的问题,就只能向世家动手。

  益州的世家,最不听话的,也是做事最没有底线的世家,就是赵家。

  在之前的时候,赵家也多次和他作对。

  那么,这一次,李愔救决定向赵家开刀。

  到时候,从赵家手中夺取来的土地,就可以承包给百姓们耕种。

  还有另外一个制约益州发展的问题,就是道路问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因为道路艰难,就算是粮食丰收,他们也运送不出去。

  外面的货物,也不宜运送进来。

  交通问题,将会严重阻碍益州的发展。

  李愔想要的,可不仅仅是让益州百姓吃饱喝足。

  而是要让整个益州的百姓,都能过上小康生活。

  为了能让益州百姓发家致富奔小康,首先要解决路的问题。

  “要致富,先修路,必须要打通一条益州通往长安的道路。”

  对李愔提出的这个思路,上官仪显得难以理解和不以为然。

  不过这也不怪上官仪。

  这句在后世被奉为金科玉律的信条,在大唐,的确是没有太大的市场。

  上官仪不能理解,是很正常的事情。

  并且,想要打通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对目前的益州来说,也是一件并不现实的事情。

  上官仪不由说道:“殿下,益州通往长安的道路,就凭目前益州的经济条件和现状,起码要修五十年时间。”

  额,上官仪说的,好像没什么错。

  不过,李愔却是意味深长地说道:“很简单,既然我们很难修建出这条路来,那么干脆,就让五姓七望这些世家,帮我们修这条路好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