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唐朝那些事儿

第七十七章【悲剧】

唐朝那些事儿 朝月清风 4391 2024-11-16 01:09

  隋末的牛人实在太多,估计每一个王朝更替的时候都这样吧,因为这是一个权力财富重新洗牌的过程,给了牛人们更多重新选择露脸的机会。猛人当然容易吸引人了,尤其是有英雄情节的中国人。不过我比较喜欢张须陀。这人实在有点说道。

  这哥们民间形象是一青面獠牙跟着老板杨广同志专门残酷迫害义军的主。历史上完全不这样,此人我在作品中有着墨。史书上记载这哥们“性刚烈,有勇略”(《隋书.张须陀列传》)南下平云南羌族叛乱,北上平杨谅叛乱,败王薄、退裴长才、走郭方预、逆袭卢明月,威震东夏,为帝国立战功无数。

  尤其打裴长才这一仗,张猛哥在调兵不及且裴部已兵临历城(今济南)城下时,仅帅五名随从打马就出城迎战,这时候裴长才领了多少人?

  您站稳了!足足两万马步精锐!张须陀面对强敌毫无惧色,身处百重重围之下“帅五骑与战,贼竞赴之,围百余重,身中数创,勇气弥厉。”后来城中援军抵达后,叛军稍退,张须陀再督军奋战,大败裴部。

  如果您认为这哥们是一赳赳武夫,那可真错怪这位张爷了。说在大业六年须陀同志荣升山东省省长兼济南军区司令长官(齐郡丞),当时的局势比较紧张,经过多年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外加皇帝杨广的骄奢淫逸还有连年旱涝频仍,作为税源重负区的齐郡百姓可就吃不消了。“会兴辽东之役,百姓失业,又属岁饥,谷米踊贵“。

  作为地方军政长官,爱民如子的张须陀准备开仓放粮。平时被张须陀关心也爱戴张上峰的下属可就看不过了,他们不是稀罕这点粮食,而是为张长官的安危担忧。

  官属咸曰:“须待诏敕,不可擅与。”还是赶紧急电董事长杨广同志吧,否则如果领导怪罪下来,长官您轻则免官回家,重则脑袋搬家也不是没这可能。

  高熲这么牛的主就几句牢骚就被砍了头,您的脑袋难道比高大人硬?不过牛人张须陀并没有在意,他说了一段话。须陀曰:“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

  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皇帝远在中央,现在急电根本来不及,百姓的命等不及,如果来回这么一通程序走下来,估计全玩完,如果我因此获罪,我甘心情愿。

  张须陀没有学过雷锋焦裕禄和孔繁森,更没有入党,也没有接受先进性教育参加“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门培训,但他在危难时刻面临自我安危和职责所系能够挺身而出,真正践行了什么叫舍生取义和义薄云天。他的**还没来。

  自古英雄与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这么一个大英雄如果终老户牖之下,那一定没有美感,一定不会打动后人,命运一定要他以悲壮的结尾来收官,虽然我们不是在以虚构的形式写小说。

  他的终结者就是黑小子枭雄李密。像极了明末那位从未带过兵的书生袁崇焕在宁远城pk那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清太祖**哈赤。李密就是那袁书生,张须陀像极了清太祖。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大隋王朝已经风雨飘摇。这一年冬天,身为郑州军区司令员(荥阳通守)的张须陀领命率军围剿肆虐猖狂的瓦岗主力。具体战况细节我在作品中有介绍,这里不废话了。

  只说结果。大海寺一战,李密伏兵四出,张须陀主力被切割,虽然勇猛无敌但终究回天无力,自个领兵杀出重围本可以保命,但为营救兄弟们又杀入重围,如此数四。

  “须陀跃马入救之。来往数四,众皆败散”一次次的杀入杀出,但无法救出主力,大军早已被打散切割。张须陀长叹一声:“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下马继续杀敌,这就跟自杀差不多,很快便战死。得到主帅战死的消息,那其他将士们是失声痛哭,昼夜不息。

  “其所部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这个国之“柱石“一倒,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基本被瓦岗扫平,大隋很快玩完。一个生不逢时的英雄,一个被时代历史愚弄的牛人,如果他生活在治世是否依然会彪炳史册?

  如果他遇到老板不是杨广而是李世民,他会成就怎样的人生?但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他败后自杀式下马步战时内心是怎样的?无奈?悲痛?后悔?还是抱怨甚至仇恨?看官,您有没有遇到过张猛哥这种相似境遇?您周围有没有李须陀、王须陀?令我唏嘘!

  杨谅得知高璧失守是大为恐惧,亲率十万大军在蒿泽(汾阳县北)布阵抵抗。不料天降大雨,这杨家小王爷那受得了这般苦,以前领兵打仗那都是别人在冲,自己都在军帐中逍遥自在。

  雨?没听说过。这位爷立马打算撤退。这王頍一看就急了,不行啊,这还没打你主帅就要逃啊?赶紧劝谏杨谅说我们这边兵强马壮并且以逸待劳,杨素兵少将寡师疲力竭,一战可败对方。

  可杨谅说啥也不干了,打马就往回撤。他这一撤不要紧,这下面人跟着一窝蜂地往回撤,军心迅速瓦解,四散奔逃无复队伍。这杨素在后面那是屠刀高高举起,追着杀啊。

  杨谅又是一败涂地。杨谅退守清源(山西省清徐县)。战神杨素怎会给他一丁点喘息机会,继续发动猛烈攻击,杨谅出城迎战,复大败。这次埋单数史书上记载了:1.8万人。

  实在没辙,杨谅退保老巢并州城。杨素四面围城,杨谅一看大势已去,穷蹙而降。最终的结局跟他的弟弟杨秀一样被囚禁至江都被弑

  。文帝杨坚经常跟自己老婆秀恩爱,并以所生五子全部为独孤皇后所生而夸示于外。以前的帝王由于嫡庶争位而爆发人伦悲剧,经常遭到杨坚的鄙夷和不屑,自己五子同胞自然会杜绝了这一悲剧的发生。但历史的法则和事物的发展并不以某位历史人物的意愿而改变。

  即使你是皇帝,那也不行。恰恰是他这个看起来血缘关系最为紧密的同胞五子,上演了最为惨烈的夺嫡历史剧。五个儿子都死于非命。无情最是帝王家!这是一幕人伦悲剧!

  隋文帝杨坚当皇帝,有两个年号,一个是开皇,一个是仁寿。年号这玩意,起源于我们中国,后来越南、日本国、蒙古等等东亚国家也借鉴了去,目前仍然在使用皇帝年号的是日本。

  但这个年号的发明权是大汉王朝的英明神武皇帝汉武帝刘彻同志。年号是干什么用的?其实就是说明皇帝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的一个浓缩,代表皇权意愿或者一段时期执政愿景的一个东东。隋文帝杨坚篡周立隋,当皇帝后一共使用过两个年号。

  有点意思。第一个就是“开皇”,从公元581年到公元600年,共0年。开皇期间杨坚平叛、灭陈、降胡,征辽等等,搞得疆域辽阔,户口繁盛,政治上结束了华夏三百年的南北朝大分裂,创立了政治体制上的三省六部分权制,制定了开皇律,开创了科举制,实行均田制等等,文治武功举世无双啊,为民族进步国家富强做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

  怪不得西方人认为中国历史上两位皇帝最为伟大,一位为秦始皇,一位就是我们伟大的隋文帝杨坚同志。

  杨坚将开皇作为年号,那可就大有深意啦。那就是要像三皇五帝一样,开辟出中华民族新辉煌!气魄胆识何其大也!同时把隋文帝杨坚志向高远开疆拓土建立丰功伟业的英雄气概表露无遗。

  但是到开皇中后期,文帝明显感觉到了疲惫和无奈。一方面功成名就,自然有了松懈和享乐的思想。

  让杨素去营建仁寿宫,供他们两个老夫妻去休闲度假享受生活。另外朝廷内部的党派斗争纷然复杂令他疲惫和厌倦。虽然杨勇被废一事他处理得相当果断甚至表现得残酷无情,但我想他内心一定非常矛盾。有人会认为:正是文帝杨坚把帝位传给了这个荒淫无道的杨广直接导致了大隋帝国的覆亡。

  而如果杨坚英明,把帝位给了杨勇,那大隋就一定繁荣昌盛万世永存。是这样吗?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持这种想法的兄弟不少啊。呵呵,个人认为。

  这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今天中午在学院食堂吃米饭,有点急,结果一口下去,不小心咬上了一个小石子。一颗牙齿直接崩掉。由此得出结论:今天不该吃饭。理由是:如果不吃饭,牙齿就不会崩。同样,如果不换太子,大隋就不会完。

  读史者和后来者一定要站在历史当时的特定阶段背景和当事人的处境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得出结论。按照当时杨广杨勇两位皇子的性格、能力以及在朝廷里的声望等等方面的对比,换掉太子是正确的选择。我相信文帝杨坚同志内心一定是很矛盾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一边是祖宗的万里江山,一边是儿子的无能和骄纵。太子杨勇的不成器给了他强烈的危机感,他总害怕丢了江山赔了儿子的卿卿性命。

  但如果江山社稷给了能力超强,又温良恭俭让的老二杨广,一方面能够守得住祖宗社稷,保证万里江山不变色,另一方面也能够保全其他儿子的身家性命。所以他认准一个理的要废掉杨勇。

  正是因为老爹我爱你,才一门心思要废掉你。否则被人赶下去和老爹赶你下去,你的结局是不一样滴。这个心理跟唐太宗李世民废掉李承乾,不立李泰,改立李治的内心想法何其相似!我也是一个父亲,很理解这两位兄弟。杨坚没有理由不爱杨勇,都是自己亲儿子,没有多大仇恨。

  相反,他爱得太深。因为爱之深才责之切!他认为对儿子的爱不应该表现在外露的言辞上,而应该体现在内心和真正的行为上。

  他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过程,这是他多年政治斗争的经验积累。所以表面的冷酷掩盖了作为父亲的大爱。这也和他不喜奢侈,勤政简朴,注重实效的日常习惯表现是一致的。

  只是没人理解而已,包括儿子和朝廷的大臣们。作为开国皇帝,杨坚的内心是不安的,像极了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朱皇帝虽然经常骂自己的大头儿子朱标,但实际跟天下所有当爹的一样,对儿子的爱是深深隐藏在表面的严厉之下的。

  有一次由于朱标不听话,反对自己残酷对待跟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们,这位乞丐皇帝一时兴起,抡起屁股下的椅子就朝朱标扔了过去,朱标虽然没被砸中,但也被吓得够呛,回去后就一病不起,最后早老爹而去。

  我相信朱元璋是爱朱标的。对大头儿子朱标的早逝,乞丐皇帝朱元璋那是相当地悲痛。以至于把皇位直接传给了朱标的嫡子建文帝朱允文。

  有一次朱元璋命令儿子将地上的一束荆棘捡起来,朱标回答说上面都是刺,没法捡。朱元璋就告诉儿子,那我给你把这些刺都拔掉,你就可以捡了吧。

  他想间接告诉儿子自己剪掉功臣的良苦用心。杨坚和朱元璋一样,都是爱自己的儿子的,但只是在表达爱的表现方面,局外人一般不能真正理解而已。加之在封建等级社会,父子本来就表现得很有高低等级,“严是爱,溺是害”是挂在嘴边的教子圣训。

  严厉是做好父亲职责所在。严父是中国父亲的标准称谓。但爱要说出口。杨坚也想说出口,但没机会没环境更没可能。我们都误读了作为父亲的杨坚。可怜天下父母心。知道真相,令我唏嘘。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