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今天状态不太好,只有两章,明天再继续补更新,请大家见谅。
***************
五月二十二日凌晨,火红的朝阳跃出地平线,将金色的光辉投向大地。
阿耶伊城东郊,二十八号公路自东向西穿过城市。
公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耕地和草地,大片的绿色中,无数花朵点缀其中。
一处微微隆起的土坡上,一个白色的花骨朵冲出野草的包围,沐浴着朝阳的洗礼,羞羞答答含苞待放,准备向世人展露她绝世的容颜。
吱吱扭扭地噪音打破清晨的宁静,狰狞的履带毫不留情碾过花骨朵脆弱的身躯,只留下一个斑驳的履带印痕和零落的花瓣。
奔驰的战车上,米歇尔.托马斯中尉(书友牛天宇扮演)半个身子露出突击炮,全神贯注地盯着东方天空中的那架侦察机,不知道自己刚刚上演一幕辣手摧花的好戏。
作为686突击炮营一连一排排长,托马斯中尉此时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完成连长交给他的任务,然后带着手下的兄弟胜利撤军。
自五月二十日开战日开始,十一集团军的撤军已经持续了两个夜晚。
五十四步兵军的两个步兵师,夜间行军,白天防御,交替掩护着跟随集团军向西部的喀尔巴阡山撤军。
两夜的时间,五十四步兵军顺利撤离到雅西城西部二十二公里的阿耶伊城。
配属于五十四步兵军的686突击炮营充当撤军中的救火队,哪里出现险情,哪里就有三号突击炮矮小却令人生畏的身影。
托马斯中尉看到前方出现步兵阵地,这道阵地以双人的散兵坑为主,后面配属着反坦克和高射炮阵地。
停车,这里就是我们的阵地。
托马斯中尉听到耳麦中传来连长的命令,急忙对驾驶员喊道。
三号突击炮急停在阵地后方,惯性的作用下,托马斯的身子微微晃动,随后又稳住。
看向东面天空中的那架FI-156侦察机,托马斯中尉看到那架飞机左右两翼上下摇动,似乎是驾驶员酒后驾机,掌控不住平衡一般。
看到这个约定好的动作,托马斯知道,有敌人正在接近。
回头看看大约三十米后的那道土坡,托马斯中尉对耳麦喊道:“听我命令,全体倒车。”
托马斯排的四辆三号突击炮缓缓向后倒车,很快便全部退过那道土坡。
两天的战斗下来,托马斯和部下已经成功将菜鸟的帽子扔进黑海,成为经过战火考验的老鸟。
托马斯刚刚下令,其他三名车长就知道托马斯的想法,退过土坡后指挥驾驶员各自寻找合适的狙击位。
三号突击炮是三号坦克去掉炮塔后改装而成,车高仅有两米一,土坡遮住它们的底盘,自东面望去,四辆三号突击炮的炮管几乎是平贴在土坡的地面上。
望远镜中出现朦胧的黑烟,那是苏联坦克在告诉德军,“我们来了。”
黑烟是苏联坦克柴油机的杰作,和德国坦克汽油机喷出的白色烟雾可以说是两个极端。
两天的战斗下来,托马斯已经可以通过黑烟的面积判断苏军坦克的数量。
数量不多,只有四到六辆,难道是侦查部队?
“不要开火,让步兵干掉他们。”
托马斯再次听到连长的声音。
四辆托马斯不认识型号的坦克沿着公路一路疾驰,向阿耶伊城冲来。
直到冲到距离前面步兵阵地大约四百多米,托马斯才听到炮声。
PAK8反坦克炮打的很准,第一轮炮声响过,冲在前面的第一辆坦克苏军坦克又开出五六十米后缓缓停在路面,第二辆坦克没有防备下一头撞到第一辆坦克上面动弹不得。
第三辆坦克和第四辆坦克的好运有限,没有保佑它们躲过反坦克炮的第二轮炮弹,变成一堆废旧钢铁停在路上。
嘶嘶,前方阵地响起一阵撕裂油布的声音,四个逃出坦克的苏联坦克手先后抽搐着倒在地面上。
先头部队被干掉,苏联人的大部队肯定很快就到。
五六分钟后,托马斯上尉脸色一变,身子迅速缩回车舱,当地一声盖上舱盖。
东面的天空,四个黑点背对太阳飞向阿耶伊城。
四架刷着红星的战斗机中途发现那架FI-156侦察机,随即分出两架追杀火力孱弱的德军侦察机。
FI-156侦察机见势不妙掉头向西南方向逃去,两个追一个逃,三架飞机渐渐远去。
东方的天空,蔚蓝的天幕上,又有十六个黑点闪现。
不到半分钟的时间,托马斯中尉就听到车舱外响起咚咚的炮声。
十六架伊尔-不顾德军阵地的防空火力,一个急转弯,自南向北掠过德军阵地。
在几乎是树梢的高度上,十六架伊尔-横扫德军的步兵阵地。
机枪和机炮前面开路,枪炮弹嗤嗤地钻入地面,溅起无数泥土和翠绿的草叶。
50公斤炸弹紧随其后落在地面。
地动山摇的爆炸声中,托马斯感到耳膜被震得嗡嗡作响,透过官指挥塔的瞭望孔,他看到灰黑色的硝烟笼罩在阵地上空,烟雾随着晨风扭曲变形,宛若撒旦的面孔,想要择人而噬。
枪炮声、飞机的轰鸣声、爆炸声此起彼伏,混杂着冲进车舱,虽然看不清战场的全貌,托马斯还是能感受到战斗的激烈。
托马斯先是祈求自己的战车上插着的那些小草能够起到伪装作用,不要被天空中的敌机发现,随后又为外面的步兵兄弟担忧。
仿佛是听到托马斯中尉的祈祷,外面的战局很快发生逆转。
一架伊尔-嚣张地扫荡过地面的德军阵地后,机头刚刚挑起,想要拉起高度,侧后方忽然飞来一串0毫米炮弹,炮弹凿穿伊尔-的驾驶舱盖钻入机舱,飞行员的脑袋碰地爆裂,红白色的液体四处飞溅,沾满舱盖玻璃。
失去控制的飞机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一头撞到地面,化为一堆残骸。
干掉那架伊尔-,HE-100D1型战斗机掉转机头,又去追赶其他敌机。
十二架HE-100D1战斗机的出现,瞬间扭转伊尔-在战场上的角色,让他们从掠食者变为猎物。
在追杀与被追杀中,十六架伊尔-数量锐减为七架,侥幸活命的七架也急忙掉头逃窜。
看着外面的战机追逐着离开战场,战场上趋于平静,托马斯中尉打开舱盖,钻出车舱,想要透透气。
脑袋刚一露出车舱,托马斯中尉就听到一阵狂风从天而降。
托马斯脸色剧变,噌地缩回脑袋。
隆隆地爆炸声覆盖一切,刺鼻地硝烟味道钻进车舱,近在咫尺的爆炸,无论是密度还是烈度远超之前的空袭。
是炮击,苏联人的陆军主力到了。
顾不得车舱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托马斯中尉透过瞭望孔向外望去,果然看到东方的地面上出现数十个大家伙。
“苏联人的坦克到了,准备战斗。”
耳麦里适时地传来连长的声音。
趁德军步兵被炮火压制的空挡,二十多辆KV冲在最前方,T-4跟随在后面,步兵最后,苏军坦克集群浩浩荡荡地冲向德军阵地,大有一鼓作气将德军阵地碾平的架势。
“十一点钟方向,六百米,KV-1,开火。”托马斯对炮手喊道。
“轰......”熟悉的开火声响起,三号突击炮的炮口喷出硝烟。
远处的KV-1仍旧在开动,炮弹被弹飞了。
第二颗炮弹旋即飞出,没有让托马斯失望,打瘫了那辆KV-1。
躲在土坡后面,托马斯排的四辆三号突击炮不停地向苏联坦克倾泻炮弹。
步兵阵地上的反坦克炮也先后开火,苏联人开始回击。
躲在土坡后面,干掉一辆KV-1和两辆T-4后,托马斯听到突击炮车身咚地一声闷响,自己的心脏也猛跳几下。
“我们中弹了。”驾驶员喊道。
“不要怕,能干掉我们的炮弹还没生产出来呢。”托马斯喊道。
托马斯喊完,随即命令驾驶员向后倒车,借着土坡的掩护转移到右侧新的隐蔽点继续猎杀。
虽然遭到突击炮和反坦克炮的联手打击,苏军的步坦集群仍旧执着地向德军阵地冲来。
他们的队形早已散乱,有三四辆T-4凭借速度的优势超过迟钝的KV-1,直逼到德军步兵阵地不到二百米的地点。
刚刚开火干掉一辆T-4,托马斯看到那辆T-4左后方的KV-1调转炮塔,炮口指向自己所在的方向。
不到三百米的距离,对坦克炮来说相当于拼刺刀的距离。
KV-1率先开炮,当地一声被前装甲弹开。
托马斯的突击炮随后开火,那辆KV-1也安然无恙。
考验炮手和装填手的时刻到了,谁先开出第二炮,谁就有可能成为战斗的幸存者。
STUK40型75毫米火炮发出一声怒吼,托马斯看到对面的KV冒出一阵黑烟,迟迟没有开出第二炮。
虽然抢先干掉那辆KV,托马斯还是惊出一身冷汗。
放眼观察一圈战场的动静,托马斯喊道:“换高爆弹。”
一分多钟后,高爆弹飞出炮口,落在一个苏联迫击炮组身边。
硝烟散去后,托马斯见那个迫击炮组消失在潜望镜中。
战场上,能动的苏军坦克越来越少,冲锋中的苏联步兵成片倒下,德军的机枪子弹在无情地收割他们的生命。
眼见又一次进攻失败,不等军官们下达撤退命令,苏联步兵们潮水般向东退去。
战场上重新趋于平静,托马斯确认没有危险后,探出身子查看战场。
战场上散布着六七十辆苏联坦克的残骸,残骸间遍布残缺不全的尸体。
德军阵地则多是弹坑,大多是苏军炮兵和航空兵的杰作。
远方的天空,二十多架战机不停盘旋,时而俯冲轰炸,就是这些来自海军航空兵第一航空师的斯图卡让敌军炮兵“闭嘴”的,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
看到有步兵三三两两的摸到苏军坦克残骸边,搜寻里面是否有隐藏的幸存者,托马斯好奇心大起,从车舱里摸出一支MP40冲锋枪,也跑到距离他最近的一辆T-4坦克残骸边查看。
一连搜索过三四辆坦克,托马斯终于找到一辆带有无线电的KV-1残骸。
他得到的情报是,苏军坦克只有连级和连级军官以上的坐车才有无线电,这辆KV-1有无线电,说明是辆军官用车。
忍受着车舱内尸体散发的血腥味,托马斯翻检一番,终于找到一个军用帆布挎包,翻出里面地图看了几眼,托马斯兴奋地拎着挎包跑回坐车。
托马斯缴获的地图,和从俘虏中审问出的情报大致相同,正面追击五十四军的苏军是第九机械化军的部队。
三天,三次交手,托马斯和战友早已摸清苏军的套路。
无线电只普及到连长,进攻之初还能否保持队型,开战后就是一片混乱。
步坦协同做的也不好,步兵数量不足,而且跟不上坦克前进的速度,总是让坦克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冲上德军步兵阵地,随后被德军步兵用铁拳或是坦克杀手等武器击毁。
直到天黑,苏军都没有再发动第二次进攻,有的只是双方空军你来我往的战斗。
夜幕降临后,步兵们悄悄分批离开战壕,向西方撤退。
随后两天,托马斯率领部下又和追击的苏军交战一次,顺利击退苏军。
这次交战,托马斯明显感到苏军的进攻势头更加衰弱,仅仅出动三十多辆坦克,完全可以用自杀式行为来形容。
又一天后,五月二十五日,托马斯已然撤退到距离喀尔巴阡山只有四十公里左右的帕什卡尼城。
到达帕什卡尼城的第二天早上,托马斯起床不久,就接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新司令官曼施坦因将军下令,部队禁止再撤退,就地构筑永久性防御工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