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神级复兴系统

第一百二十章 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神级复兴系统 一撇日不尽 3483 2024-11-16 01:38

  第一百二十章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刚刚建国的时候,梨园行因为积极参加抗倭战争,为志愿军应援,为百姓鼓舞收获了不少好评,京剧的国粹就是那时打下的基础。

  但是当年昆曲因为文人雅戏太多,老百姓听不太懂,失去了以前的文人受众群,而渐渐没落。

  昆曲是南戏四大声腔的直系曲种,因为深受文人集团和宫廷的喜爱,而发展迅猛,几十年间就发展出一套完整完善的戏曲体系,影响深远,也算是百戏之师,各个地方戏大多是直接借用了昆曲的体系,包括京剧对于昆曲的借鉴是最多的。

  只要唱京剧的,学员时期的小段基本还在联系昆曲,因为昆曲对于身段的训练有着很完善的体系,梅兰芳先生的《贵妃醉酒》就是根据昆曲的身段作为蓝本。

  但是由于受众少了,不接地气,观众虽然对昆曲有好感,因为昆曲过去就是高雅的代名词,但是实在听不懂,也就渐渐有些没落,这时恰逢京剧,评剧越剧的实力兴起,昆曲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了。

  这时昆曲的老艺术家们为昆曲的发展十分担忧,想起清代尤为剧作家朱素臣写过一部传奇本子名叫《双熊记》,以这个为本子创作了一部《十五贯》。

  主题就是揭露批判了主观臆断和循规蹈矩的官僚作风,歌颂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很符合当时的政治风向,而且剧情也接地气,是四对主角都是老百姓,而不再是昆曲一贯的大家闺秀和才子佳人的风月背景。

  《十五贯》当时的创作团队,就是孔萍的江浙昆曲团,表演者是孔萍的师父那辈的老艺术家们。

  《十五贯》戏一出,就反响强烈伸手百姓喜爱,周总理听闻后还特意邀请江浙昆曲团到京城表演,总理看完表示“你们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

  借着主席大人也亲自观看过这出戏,看完后下达了三条指示,第一,祝贺《十五贯》的改变和演出成功。第二,要推广这部戏,凡是适合演出的,都可以根据各个剧种的特点进行改变,第三,是对剧团的奖励。

  《十五贯》的风潮在当时无人能及,江浙昆曲团在京城一个半月,演出47场,观众达到7万人次,紧接着京剧,评剧,豫剧等等主流剧种都开始进行改变。

  国歌之父田汉大师亲自提笔为《十五贯》写了一篇专访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题目就是‘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这出戏的成功在于,改变的好,将雅俗共赏这个命题发挥的淋漓尽致。

  从传统剧目上的改变符合历史和昆曲的文化性,改变的内容符合当时国家的环境,虽然是往亲民上改的,但是不落俗,在文化和教育意义上特点明显。

  而且《十五贯》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让原本对昆曲有些敬而远之的大众百姓知道了这个戏种的魅力,让老百姓不再有一些客观看法。

  最后就是《十五贯》符合了当时推广文化主题‘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政治正确,昆曲作为成精雅戏代表,走下舞台来到民间,真正的回归到大众里,树立了了良好的榜样。

  最后就是《十五贯》的中心表达,思想内核,反对主观主义,也反对官僚主义。

  封建时代的官僚主义是很坏的,主观主义也草菅人命。今天干部的主观主义也很误事,性质是一样的,思想方法差不多。

  主观主义需要官僚主义的庇护,如没有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不能这么厉害。巡抚是个官僚主义者,代表了朝廷。戏通过两相对照,称赞了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作风,正义的作风。提倡实事求是,是戏的一条主线。这个戏还批判了旧社会的五毒(赌、嫖、偷、杀、骗)恶习。

  娄阿鼠这种狠毒的角色,不问出身,但是能让所有的老百姓都感同身受,听到或者见过这种坏人。

  《十五贯》救活了昆曲,同时也带起了庞大的戏曲热,当时那几年,正是梨园行嘴蓬勃发展的时期,甚至比明清时期发展的还有辉煌。

  但是终究还是止步在那十年。

  这些属于昆曲之殇,或者戏曲之殇的历史,孔萍未曾经历,却感同身受,因为他们现在正处在跟当年一样的环境下,而且,更加恶劣。

  昆曲现在能登台演出的人,全国算上好说有‘昆曲800壮士’但是实际上,只有两三百人,这对于曾经在龙国有近万从业者的昆曲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悲剧。

  原本孔萍对于王耀能创作剧本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太大的惊讶,因为他的师父徐峰就是一个戏曲研究学家,有着徐峰的帮助,王耀做出点什么成绩,也不让人惊讶。

  但是亲眼看了《武训传》之后,孔萍激动的热泪盈眶,《武训传》这种脱离了传统越剧表演的形式,加了很多新的东西,肯定不会是徐峰的功劳,那就一定是王耀的天赋了。

  看到这出戏,孔萍真的看到了戏曲的出路,就像是第一次首演是,徐玉兰大师们那样的激动。

  虽然台上的表演并不算完美。

  经过王耀的讲解,项霖恺很快就开窍了,慢慢的跟配角们融在了一起,剧情也变得生动起来,不再零散,虽然还有些瑕疵,但是只要慢慢磨合,这出戏,就算是成了。

  “师姐,你觉得,你怎么哭了?”王耀看着剧差不多了,转头想问问孔萍的意见,却看见她捂着小嘴,晶莹的泪珠顺着晶亮的大眼睛往手背滚。

  贺赛飞也回过头看了眼,轻笑道“可能是被蠢哭了。”

  孔萍擦了擦眼泪,白了贺赛飞一眼,泪光闪闪的看着王耀。

  王耀被看的心里发毛,递上纸巾“眼睛进沙子了?”

  “我不管,这戏,你得给我们昆曲改一出,咱们俩唱。”孔萍接过纸巾擤了把鼻涕。

  王耀嘴角抽搐了一下“改是没问题,不过也得等公演成功的,要是不行,我还得写别的。”

  “这戏,能成。”杨凡导演突然说道。

  王耀一怔,笑了笑“谢您吉言了。”

  “我见证过《十五贯》的出现,虽然当时我还小。”杨凡导演看着王耀说道“当年昆曲和粤剧,解放后都曾经被批评过,这也是萎靡不振的原因,但是昆曲毕竟是土生土长,六百多年的根基,不会因为这点风吹雨打就动摇的,当年孔萍的师父他们,十几个人组了个小剧团,就在南方这一边考察演出,最后整理出了《十五贯》。”

  王耀微微挑眉“您觉得,我这戏,跟它很像?”

  “从大时代背景来看,很像,几乎一模一样,一样的困境,一样的创新。”杨凡导演点头说道“虽然我的电影票房不算太好,但是我对市场还是有些了解的,你这戏,年轻人能看懂,能看懂就能爱上,这就是华夏戏曲的魅力。”

  王耀呼吸一滞,露出笑容拱拱手“多谢杨导演的鼓励。”

  “我不是鼓励,我说过了,你是天才。”杨凡导演微微眯起眼“从头到脚。”

  “梨园行不存在天才,都是血汗供出来的。”徐峰突然开口说道。

  杨凡导演一怔,笑了笑“说的是,都是血汗供出来的天才。”

  “我先去给他们挑挑毛病,你们先坐一会儿。”王耀笑了笑起身跳上台。

  “徐老这戏成不成?”孔萍眨着还有些水汪汪的眸子看向徐峰。

  “成。”徐峰点点头“但是不知道会不会有波澜。”

  “话撂在这里了,王耀,我得把他推出去。”孔萍看了眼台上的王耀,抿着唇恨声说道,还有些咬牙切齿。

  “太早了。”徐峰皱起眉,摇摇头“他还太小,浮躁,这个时候要是走歪了,那就毁了。”

  “但是他这么大的才,留在你们这里也是没有活路。”孔萍蹙着眉说道“我们昆曲是要孤注一掷了,老祖宗们把自己看家的东西都拿出来了,摆在我面前就两条路,带着这些祖宗留下了的宝贝进博物馆,二就是跟五十年前一样,再闹得全国风雨。”

  “你这孩子怎么越来越极端?”徐峰楞了一下,皱眉说道“昆曲的环境是困难,但是大家都在想办法,还不到孤注一掷的时候。”

  “等不了。”孔萍摇摇头“我身后有着几百老人呢。”

  徐峰沉默了一下,叹了口气“再说,再说。”

  “徐校长,这徒弟,你是怎么教出来的?”杨凡导演笑着岔开话题。

  “这种徒弟,不好教,都是自己作出来的。”徐峰摸着胡子,笑得满脸自豪。

  梨园行有句俗话,戏是死的,人是活的。

  一出戏都是台词和本子,虽然唱腔都是标明的,但是怎么唱还是根据演员自身的理解和悟性来的,一个角色,一百个人来演就是一百个角色,没有能完全复制的,这也是戏曲的特色之一,变幻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