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原文]
不上贤1,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3;不见可欲4,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5,实其腹,弱其志6,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7、弗为而已8,则无不治矣。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不会不太平了。
[注释]
1上贤: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贵:重视,珍贵。货:财物。
3盗:窃取财物。
4见(xian):通“现”,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的意思。
5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
6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
7敢:进取。
8弗为:同“无为”。
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引语]
在老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天下大乱,国与国之间互相征战、兼并,大国称霸,小国自保,统治者们为维持自己的统治,纷纷招揽贤才,用以治国安邦。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处处崇尚贤才,许多学派和学者都提出“尚贤”的主张,这原本是为国家之本着想。然而,在尚贤的旗号下,一些富有野心的人,竞相争权夺位。抢占钱财,给民间也带来恶劣影响。一时间,民心紊乱,盗贼四起,社会处于动荡、大变动的形势。针对社会上被人们所推崇的“尚贤”这一主张,老子在第三章里提出不尚贤的观点,同时也批评了由“尚贤”而引起的追求物质利益的*。
这一章里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他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然而,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定是都要不断地发展提高,所以老子的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是消极的。
老子看到了古代社会现实动乱不安、矛盾突出,这是出于差别的存在,老子想用减少差别,来减轻或避免社会矛盾,这也有他进步的一面。
第四章
[原文]
道冲1,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3!似万物之宗4。锉其兑5,解其纷6,和其光7,同其尘8。湛呵!似或存10。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11。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注释]
1冲:通盅(chong),器物虚空,比喻空虚。
有弗盈:有,通又。盈:满,引申为尽。
3渊:深远。呵(a):语助词,表示停顿。
4宗:祖宗,祖先。
5锉其兑:锉(cuo):消磨,折去。兑(**i):通锐,锐利、锋利。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锐气。
6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
7和其光:调和隐蔽它的光芒。
8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以上四个“其”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
湛(ha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湛”、“沉”古代读音相同。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不见形迹。
10似或存:似乎存在。连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无若存。参见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11象:似。
[引语]
在本章里,老子仍然在论述“道”的内涵。他认为,“道”是虚体的,无形无象,人们视而不见,触而不着,只能依赖于意识去感知它。虽然“道”是虚体的,但它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蕴含着物质世界的创造性因素。这种因素极为丰富,极其久远,存在于天帝产生之先。因而,创造宇宙天地万物自然界的是“道”,而不是天帝。这样,老子从物质方面再次解释了“道”的属性。
承接第一章内容“无形”,老子称颂“道”虽然虚不见形,但不是空无所有,从“横”的角度谈,“道”而是无限博大,用之不尽;再从“纵”的角度谈;“道”又是无限深远,无以追溯其来历,它好象是自然万物的祖宗,又好象是天帝(上帝)的祖先。从此说来,不是上帝(天帝)造物,而是“道”生上帝(天帝),继生万物。“道”的作用是宇宙至高无上的主宰。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1;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3,动而俞出4。多闻数穷5,不若守于中6。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对待万事万物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注释]
1刍(chu)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把它扔掉或烧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对万物,圣人对百姓都因不经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长自消,自生自灭。正如元代吴澄据说:“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犹橐龠(tuoyue):犹,比喻词,“如同”、“好象”的意思。橐龠: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风管,是古代的风箱。
3屈(gu):竭尽,穷尽。
4俞:通愈,更加的意思。
5多闻数穷:闻,见闻,知识。老子认为,见多识广,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烦苛,破坏了天道。数:通“速”,是加快的意思。穷:困穷,穷尽到头,无路可行。
6守中:中,通冲,指内心的虚静。守中:守住虚静。
[引语]
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老子再次表述了自己无神论的思想倾向,否定当时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观点。他认为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没有理性和感情,它的存在对自然界万事万物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因为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自身的自然规律变化发展,不受天、神、人的左右。二是老子又谈到“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是这对前四章内容的进一步发挥。他认为,作为圣人——理想的统治者,应当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无为之治,任凭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而不会采取干预的态度和措施。
本章也是承上章对“道冲”作进上步论述。此处由“天道”推论“人道,由“自然”推论“社会”,核心思想是阐述清静无为的好处。
本章用具体比喻说明如何认识自然和正确对待自然,论述天地本属自然,社会要顺乎自然,保持虚静,比喻鲜明生动。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1,是谓玄牝。玄牝之门3,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4!其若存5!用之不堇6。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注释]
1谷神:过去据高亨说:谷神者,道之别名也。谷读为毂,《尔雅·释言》:“毂,生也。”《广雅·释诂》:“毂,养也。”谷神者,生养之神。
另据严复在《老子道德经评点》中的说法,“谷神”不是偏正结构,是联合结构。谷,形容“道”虚空博大,象山谷;神,形容“道”变化无穷,很神奇。
玄牝(pin):玄,原义是深黑色,在《老子》书中是经常出现的重要概念。有深远、神秘、微妙难测的意思。牝:本义是是雌性的兽类动物,这里借喻具有无限造物能力的“道”。玄牝指玄妙的母性。这里指孕育和生养出天地万物的母体。
3门:指产门。这里用雌性生殖器的产门的具体义来比喻造化天地生育万物的根源。
4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
5若存:若,如此,这样。若存:据宋代苏辙解释,是实际存在却无法看到的意思。
6堇(jin):通勤。作“尽”讲。
[引语]
老子在这一章里继续说明“道”的特征。他所运用的方法仍是比喻、借代。他用“谷”象征“道”,说明“道”既是空虚的又是实在的;他用“神”比喻“道”,说明“道”生万物,绵延不断;他用“玄牝之门”比喻“道”是产生万事万物根源,等等。他想说明“道”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从时间而言,它历久不衰,天长地久。从空间而言,它无处不在、无穷无尽。它孕育着宇宙万物而生生不息。(83中文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