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我对第二帝国战略选择的思考

  我对第二帝国战略选择的思考

  自由有多远

  第二帝国自1871年建立,至1914年大战爆发,期间跨越40多年。WWW.tsxsw.COM在这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德国人取得了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工业成就。德国从1871年中欧最大农业国变为世界第二的工业大国,这一切是在资源并不充分的情况下达成的。

  帝国兴也勃焉,亡也忽焉,人们在事后谈起总是无尽的感慨。近年来学术界也在探讨第二帝国的得失,原因在于当前中国的崛起和昔日的德国的崛起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陆权文明对海权文明的挑战。只不过中国的体量比起德国要大得多,同时核武时代的战争已经大大不同以往。

  对于第二帝国在外交政策方面的得失,自认为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就朋友们最爱讨论的一些话题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德俄两国为何无法联合?

  很多朋友都知道,在威廉一世老皇帝临死的时候,把威廉二世叫道身旁,说:“切莫失去俄国的友谊。”应该说,无论站在王室友谊的角度,还是俄国在普法战争中对于德国的帮助——当时俄军在波兰进行了动员,陈兵30万于俄奥边境——德国应该感激俄国,同时为了波兰问题,也应该和俄国保持良好关系。

  但是,在提倡务实外交的1890年代,德国对于继续经营德俄友谊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

  俾斯麦的《再保险条约》是权宜之计,他自己也很清楚。俾斯麦辞职后,后继的德国政府拒绝续约,这令俄国很失望。可以说《再保险条约》是德俄关系的分水岭。

  那么《再保险条约》是否应该续约呢?关于这一问题,西方各国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赞成者认为只要维持条约,那么德国自身就一定是安全的,而巴尔干局势也绝不会失控;反对者认为,德俄关系的破裂是迟早的事情,因为俄法接近已经日趋明显,俄奥在巴尔干的对抗终将因俄国实力的不断增长而激化。

  通过对当时德国外交政策和军队人事调整的观察,我觉得瓦德西和卡普里维曾经有过一个宏大的计划,就是在1892年前后对俄国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当然,最终的结果可能因为皇帝或者其他人的阻止而未能发生。

  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就可以很好的解释德国在《赫尔格兰桑吉巴尔条约》中对英国的巨大让步,也可以解释德国在1892年突然调整波兰政策,并在当年拒绝向受灾的俄国“借粮”。当然,奥地利统帅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当年访问柏林,并被授予元帅军衔也算一个小小的注脚。

  个人认为,如果瓦德西的计划得以实现,那么一定得到了英国的某种默许,其最终的结果极有可能是把俄国彻底排斥出巴尔干地区,而波兰得以加入哈布斯堡联邦。这也是作者在书中所选择的道路。

  第二,俄德联手瓜分奥匈是否可行?

  很多了解欧洲政治的朋友都认为,大一统的德意志帝国将是不可战胜的。俄德两国瓜分奥匈,前者获得巴尔干斯拉夫人地区,后者得到波西米亚和奥地利等西部日耳曼省份。如此一来,德国人口增长三分之一,还获得了地中海的出海口,战略形势一片大好。

  这有是一个看似很好实则最差的结果。

  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俄国的野心也是永远无法满足的。

  当欧洲大陆只剩下德、法、俄三个大国,那么谁能保证地缘形势最好的俄国一定会和德国站在一边呢?

  何况和法国采取一致行动把德国彻底削弱符合俄国的长期利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个道理不仅仅只有中国人懂得。

  俄国要想笼络法国是极其容易的,阿尔萨斯和洛林问题暂且不提,只要俄国把莱茵河西部土地许给法国,那么法国一定十分乐于为沙皇效劳。

  在一场欧洲大陆的决战中,德国能够依靠一国之力击败法俄两国吗?答案是不能,或者可能性很小。

  要知道在普法和普奥战争中,普军是依靠动员速度的优势集结了比对手更多的兵力才取得胜利。当两线作战成为现实,而德军又失去了数量的优势,那么胜利从何谈起?

  七年战争和三十年战争的前车之鉴是深刻的,所以德国必须依靠民族纽带牢牢的拉住奥国,哪怕其作用不大,但至少可以使巴尔干的斯拉夫人不会成为沙皇的炮灰。

  第三,法德和解的前提?

  人们谈起法德世仇,往往会极大的夸大普法战争后,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对法国人感情的伤害,其实德国割取的土地除梅斯外,全部是德语地区,即便以民族自决原则,德国获得这些土地也属情理之中的,这和意大利取得伦巴第和威尼斯并无本质不同。

  普法战争摧毁了法国人长期以来的民族自豪感,使其从欧洲的超一流大国沦为普通大国,色当的失败才是长久刺激好斗的高卢人的最主要原因。因为此时距离拿破仑时代的伟**国也只有半个多世纪。

  俾斯麦其实并非不想修复法德关系,但他看到了法国政府的更迭使这种想法难以变为现实。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利用法国政府不稳定的特点,彻底孤立法国。

  有人总是拿俾斯麦不愿意法国成为君主国来反驳这种观点,其实这是不成立的。因为,法国是共和国还是君主国和俾斯麦无关,后者如果鼓吹法国复辟,反而会被法国的共和派加以利用,对政敌搞出一个“联共卖台”的罪名,更加不利于王朝统治的恢复。

  如果法国能够拥有一个稳定的政治中枢,那么法德和解就会变得可能。

  欧洲外交的逻辑有些时候并不太复杂,比如说,法德和解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法国,其次才是德国,当然最大的受害者自然只有英国。因为英国是既得利益者,德国是挑战者,法国则是双方都想要拉拢的对象。这一逻辑是如此明白,稍微受过逻辑训练的外交官都能想得通。

  当普法战争后,德国成为欧陆第一强国,那么他下一步必然会谋求和英国同等的地位,成为争雄世界的一极。

  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发展自身的同时,不断的削弱英国方能实现。

  历史上,俾斯麦从未真心的谋求和英国的同盟,他很清楚那是不靠谱的,之所以在1880年代后期主动提出和英国结盟,主要出于让皇太子和维多利亚太子妃难看而已。

  法德和解对于英国的打击是极其巨大的,当法德两国达成同盟,那么他们甚至可以取得在比利时的行动自由,当然这必然会冒着和英国开战的危险,但也并非遥不能及。至于在其他无关英国核心利益的地区,比如东欧和南欧,当法德奥达成一致,英国根本就没有勇气对整个欧洲的王朝宣战。

  小结:德国极其不利的地缘形势决定了其在崛起过程中必然充满矛盾和艰难,但是只要能把握主要矛盾,在次要矛盾上和竞争对手妥协,那么最终击败英国,以一个统一的欧洲和美国角逐世界霸权是现实和可能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