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加更以后后边章节的定时更新时间忘了改,,才发现这章设置到明天中午发了,抱歉。。)
这一届的格莱美在东海岸举办,罗杰和安妮都懒得飞来飞去,最终还是胖子自告奋勇接下了这个“任务”。
用胖子的话来说,哪怕不能得奖,姿态总是要做一下的,否则以后想得奖的难度也会增加。
正如罗杰所预料的那样,这一届格莱美的颁奖典礼结束之后,乐队仅仅只得到了一个最佳器乐编曲的安慰奖。
这个奖项甚至和摇滚没有半点关系,通常来说更容易给交响乐一类需要数十甚至上百位乐手合作的音乐,不过例外总是有的,比如这一届。
除了《尘归尘》的最佳器乐编曲之外,剩余的十座奖杯全部落空,代表乐队前去领奖的胖子几乎可以说是空手而归。
不过这本就是在预料之内的事情,格莱美喜欢粉蛋糕、搞平衡,这也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问题,而是从这个奖项创立之初就存在。
至少要再过一到两年,核心评委们才会觉得“时间已经够长了,可以给他们一些重要奖项了。”
事实上,不仅仅只是格莱美,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奖项,都是如此。
随着格莱美的结束,《阿瓦隆幻想曲》的后期制作也进入到了尾声。
至于宣传方面,由于参与的乐队和歌手人数很多,分摊到每支乐队身上的宣传任务和过去的专辑相比,要轻松得多。
罗杰甚至在考虑,是否要给乐队放一个短暂的假期,以便让众人充分地休息一段时间,拿出更好的状态来应付下一阶段的工作。
不过仔细衡量过得失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其它乐队都要为这张专辑做宣传,自己当然也不能例外,否则别人会怎么想?
尽管因为这种小事出现矛盾的可能性不大,却也没必要冒那个风险。
在混乱无比的娱乐圈里,能够拥有几个信得过,合得来的朋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事情,必须得要珍惜。
不过,即使参与到宣传工作当中去,要做的事其实也没有多少。
总的宣传预算就那么多,能够参与的节目、演出数量也是有限的,几支乐队分下来,实际上和度假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除了《阿瓦隆幻想曲》之外,之前三张专辑海外发行的首笔资金也已经到账。
考虑到近期没有太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三人简单地商量了一下,在乐队账户上留了不到一千万美元,剩下的全部分到了下去。
钱刚一到账,安妮直接就借走了三百万美元,用于购置房屋和装修。
安妮看上的那栋房子同样位于马里布地区,不过却不是在海边,而是在圣莫妮卡山上(就在马里布,不在圣莫妮卡地区),卡斯特罗峰的半山腰上。
距离倒是不远,也就十分钟左右的车程,不过面积却要小得多,介于别墅和庄园之间,只有三英亩出头,价格也同样便宜许多,包含按揭贷款的部分,总共只花了安妮3000多万美元。
同样是富人区,房价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在马里布地区,带有私人海滩的庄园,就是其中最贵的一类,比如说罗杰-克里斯蒂安庄园。
不过安妮对这栋房子的装修很不满意,在买下之后,请了一家装修公司进行彻底的翻修和改造,预计要到夏天才能搬进去住。
在那之前……
“在我的新家装修好之前,我就赖在你这了!”
某人理直气壮地对罗杰说道。
“你开心就好。”
罗杰耸耸肩,“反正你有这里的出入权限。”
区区蹭吃蹭喝这种小事,罗杰可不敢跟安妮对着干,否则要是惹得她不高兴了,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
这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少女,近两年来已经收敛了不少。
但要说乐队里哪个人最不能惹,所有人都不会有任何犹豫,一致会选择安妮。
至于原因嘛……
胖子有一次嗨大了之后,不小心说错话得罪了安妮,结果这家伙不知道跑去对杰西卡说了什么,让胖子的女友大发雷霆。
据说胖子为了哄好女友,甚至用上了太平洋对岸的搓衣板……
将乱七八糟的念头甩出脑海,罗杰好奇地朝抱着手机玩个不停的安妮问道:“你在看什么?”
在这个年代,能够上网的手机普及率已经很高了,虽然贵了点,也没有前世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智能手机”好用,但依然很受追捧。
除了罗杰之外,乐队里几乎人手一台。
至于罗杰,没买的原因不是觉得浪费钱,而是没兴趣。
想要让一个受过mate、肾机等智能手机洗礼的人,对这个年代的手机上网产生什么兴趣,那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不提手机本身性能和体验性的差异,单是3g的网速就让人非常难以忍受。
“uk排行榜的评论,我们的歌好像在英国很受欢迎。”
安妮扬了扬手机,问道:“你猜现在排第一的是哪首?”
uk排行榜和bbc的榜单,并列为英国两大流行歌曲排行榜。
前者由一家名为《新音乐快讯(n.m.e)》的杂志统计,和北美的《公告牌》两大榜单地位差不多,但排名计算规则略有出入。
uk排行榜仅仅只计算英国本土范围内数千家零售店的销量数据,而不考虑电台点播,也就是单纯只反映销量情况。
bbc排行榜则没有公开具体的排名规则,但大体来说,和uk排行榜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因而也没有受到过太大的质疑。
“已经发行了?这么快?”
罗杰随口猜测道:“《波西米亚狂想曲》?”
做出这个猜测也不是张口就来,《波西米亚狂想曲》在罗杰的前世,就有着英国第二国歌之称。
虽然有这个称呼的歌不下十首,但《波西米亚狂想曲》却是唯一一首流行、摇滚类的歌曲。
单以销量而论,这首歌在英国本土的认证销量排在历史第三位,在这片人口总数仅有四千万出头(70-80年代)的土地上,卖出了超过二百万张,相当于每二十个人,就有一个人购买了《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单曲唱片,足见英国人对这首歌的喜爱程度。
顺带一提,在罗杰的前世,网络上某一段时期曾传出过某张“神作”专辑在英国卖出了1.26亿张的销量,那位歌手和唱片公司在宣传专辑时也大量“引用”这一数据,吹捧自己的专辑。
而那个时候,英国的人口总数是6600万,若是只计算uk排行榜统计的范围,也就是大不列颠岛本土,这个数字还要再减去个几百万。
“你是不是看过了?”
安妮的表情很古怪,盯着罗杰看了半天,才继续说道:“《波西米亚狂想曲》在英国一周就卖出了超过一百万张,打破了英国唱片业的历史记录!”
一周一百万?
罗杰有些愣神。
哪怕是在北美,这个销量都很少出现,或者说几乎不太可能出现。
其它的歌手有没有做到过,罗杰不是很清楚,但自己乐队的作品,却从来没有过北美单周百万以上销量的记录。
但这个记录,却是在英国那片小市场上做到了?
英国的唱片市场其实并不小,只是和北美比起来,确实只能用“小”来形容,但至少排进全球前五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个年代,由于不可描述的原因,英国的市场容量甚至要远远超出那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度。
举个栗子,周董第一张专辑《jay》的内地【正版】销量不足二十万张,在全亚洲范围则是70万。
而盗版的销量,最起码也有几十倍以上。
并不是说盗版在英国就不存在,只是在上百年的打击之下,人们的版权意识普遍要强烈得多,使得盗版的生存空间很小。
尤其是英国人对摇滚音乐有一种特别的热情,质量不错的摇滚专辑,在英国卖得总不会太差。
但一周百万,这也太夸张了点。
楞了半天,罗杰语气中有些疑惑地问道:“你确定是一周百万?统计错了吧?”
“你看这个。”
安妮没有回答罗杰的话,而是在手机上操作一阵,将手机举到罗杰面前。
上边是uk排行榜的网站上,《波西米亚狂想曲》下被顶到第一位的评论。
“半年了,终于可以买到这张专辑了!!!感谢上帝,他们(指皇后乐队)没有忘记英国的粉丝!!”
在这条评论之下,有一大片“同感”、“我也等了半年”之类的回复。
看样子,这个恐怖的销量,是歌迷们日积月累之下的一次爆发。
这样想想……
tmd还是不正常好不好!
罗杰颇有些头痛地想了一阵,还是没搞明白具体的原因,干脆就不再多想。
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想不通就干脆不想,罗杰可没有大卫-劳伦斯那样的好奇心。
“bbc和《n.m.e》总共收录了一百三十多位英国乐评家的评论。”
安妮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拿回手机,一边浏览着网站,一边激动地说道:“好评率是百分之百,零差评!这简直太疯狂了!”
对于这一点,罗杰倒是没有那么的意外。
英国的乐评界似乎并不像北美的乐评家们这么挑剔,尤其是对待出色的作品时,总是要显得更加“宽容”,不会刻意去从鸡蛋里挑骨头。
零差评听起来很难,但就罗杰知道的,在英国做到这一点的,就有三首单曲。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埃尔顿-约翰为纪念戴安娜王妃所作的《风中之烛()》和披头士乐队的《yesterday》,同样做到了惊人的零差评。
《风中之烛》也是英国销量最高的单曲,不过那是因为戴安娜王妃在英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太高,这其中的纪念意义已经超出了歌曲本身,没有太大参考的价值。
《yesterday》则是一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堪称完美的作品。这首歌的伟大,就和《波西米亚狂想曲》一样,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摇滚音乐。
当然,罗杰对英国乐评界的了解,也就仅此而已了。
知道这些,还是因为看过一篇记录披头士乐队伟大成就的文章,里边提到了《波西米亚狂想曲》和《风中之烛》,以及这个“零差评记录”。
“你好像不怎么意外?”
安妮对罗杰的反应感到有些奇怪。
“毕竟我为了这首歌,专门去学了三个月的英式发音,那帮约翰牛会喜欢很正常吧?。”
罗杰调侃了一句依然以为自己处于世界中心的约翰牛,然后耸耸肩,问道:“《诗人与钟摆》的情况怎么样?”
《大卫-鲍伊》肯定不用问,在英国的销量不会太差,但和《波西米亚狂想曲》绝对没得比。
大卫-鲍伊在英国本土的受欢迎程度略微超出皇后乐队,但《波西米亚狂想曲》却是唯一的,也是绝对的例外。
虽然写出这首歌的龅牙叔不怎么喜欢它,反而更偏爱《爱人()》,但这并不妨碍英国人将《波西米亚狂想曲》奉为摇滚中的《圣经》,正如《摇滚圣经》系列的名字。
罗杰比较好奇的是,《诗人与钟摆》在英国的情况,是否会和北美一样。
毕竟,前世英国人到底对夜愿乐队的感官如何,罗杰也不怎么清楚,只知道英国本土没有特别火的同类型乐队。
“比《波西米亚狂想曲》和《大卫-鲍伊》差多了。”
安妮在手上操作了一阵,叫道:“找到了,专辑榜排名第四,上周卖了13万多点。”
听到这个数字,罗杰心里稍稍有些失望。
不过想到英国市场的容量,立刻就释然了。
毕竟,你不能指望每一张专辑都是爆出单周百万级别销量的怪物。
按照近年来的唱片业销售数据来看,单周卖出十几万张,最终销量过百万几乎是毫无悬念的。
在英国,能够卖到百万销量,已经可以称得上是超级大卖了。
罗杰隐约记得,好像前世达到这一销量的专辑,加起来也没有超过五十张,这还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数字。
英国的唱片市场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风向标。
作为中、西欧地区的核心国家之一,一张专辑在英国卖得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反馈出在整个欧洲的销量。
整个欧洲的市场,和北美已经是相差无几了,几乎可以代表全球三分之二。
罗杰对《诗人与钟摆》的期待值没有《波西米亚狂想曲》那么高,能够达到《摇滚圣经》系列的底线,全球销量两千万以上,就算是完成了任务。
嗯,一个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