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姑蔑国
杨子璐回到句无城,绫聘一脸谄媚的迎接杨子璐入城,杨子璐对绫聘点点头,说道:“辛苦大夫了!现在寡人封大夫为句无城邑宰,秩为中大夫。”
绫聘闻言,当即大喜过望,毕恭毕敬的跪下来道:“谢主上封赏!”
“这是你应得的,来!和寡人一车吧!”杨子璐想了想,对绫聘招招手说道。
绫聘当即大为激动,无论是那个朝代和君主同坐一车都是莫大的荣誉。登时生出对杨子璐效死的念头。
杨子璐可没有那么多想法,他仅仅是想问绫聘一些关于姑蔑国的问题。客套了几句,杨子璐问道:“绫大夫可知道姑蔑国?”
“姑蔑国?哦!那是越国的附属国,国主无爵,国境位于越国最西的城邑姑蔑南方,故又名南姑蔑。其实虽然称国,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半蛮夷的部落,丁口也不少,据说成丁者有四千,皆可为敢战之士,在蛮夷中也算是一方霸主。主上问这个有什么事情吗?”绫聘有些诧异的看着杨子璐,问道。
“哦!我还以为姑蔑的邑宰造反了!”杨子璐摸摸下巴,说道。
绫聘闻言,怔了怔,旋即明白过来了。感情是姑蔑国得知汉国战胜了越国的消息,认为他姑蔑国比起汉国也差不了多少,也想来占越国的便宜。而杨子璐却误会了此‘姑蔑’非彼姑蔑。两者虽然一样称姑蔑,但其实一个是姑蔑城,另外一个则是姑蔑国。
绫聘思索了半响,对杨子璐提议道:“主上,我们要不要派兵去帮助一下姑蔑国?”
杨子璐摸摸下巴,说道:“恐怕帮不了,刚刚和越国结盟却去帮助姑蔑国,在道义上说不过去,而且恐怕会在诸侯中得到‘不信’之名,这显然得不偿失!不过可以派人开辟和姑蔑国的商路,向姑蔑国出售一些武器,这也可以让勾践难受一些!”
绫聘补充道:“主上,臣认为主上可以在句无城加派重兵作出一副随时出兵的样子。可以牵制勾践不少兵力!”
杨子璐摸摸下巴,笑道:“这个计策不错!不过恐怕仅仅如此还不够!”
“哦?不知道主上又想出什么办法?”绫聘疑惑道。
“你很快就会知道了!”杨子璐笑而不答。
绫聘心中虽然很想问,但还是忍住好奇的冲动。
…………
在琛之盟告一段落后,杨子璐将这个冬天制作出来的草纸和黄糖等运到越国、吴国、齐国等地出售。草纸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好销售。特别是草纸在齐国、鲁国等地的更是让人咂舌的火爆。一张草纸的成本虽然不鬼,但也并不便宜,大概每五十张一尺见方的草纸就要一枚戈币的价格。
运到齐鲁价格更加昂贵,仅仅是越国的关税就已经让草纸的成本提升高四十张草纸一枚戈币的价格,这还因为关税减半的缘故。
运到齐国,成本已经达到十五张草纸一枚戈币的价格。按道理来到说,利润已经没有多少的了,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薄利多销。不过负责在齐国出售草纸的的于庙却不是这么做,他反而将价格提高到十张草纸一枚齐国刀币,这可是了不得的价格。一枚齐国刀币相当于三枚越国戈币的重量,当然在换取的时候就换不了三枚戈币。
但齐国是大国,物质丰富,自然也价格上比较廉价,刀币的购买力非常强。所以从某种程度而言,齐国的一枚刀币比越国的三枚戈币还要值钱。如此一定价,可是将利润翻了几翻,除去成本,利润达到百分之三百五十。
不过事实证明于庙的眼光非常的不错,虽然比起竹简,草纸的价格还要稍微昂贵一线。但别忘记草纸却是要比竹简轻便了很多,于庙这个眼光让草纸利润得到了保证,而于庙带过来的草纸更是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卖脱。
特别是齐国国君,本来就是娇生惯养外加年纪已经比较大的人,天天拿着好几斤重的竹简审阅,这还真不是一般折磨人的事儿。齐国国君在知道了草纸的好处后,更是一口气就购买了一百五十万张草纸。
本来在这样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应该要价格提得更高,好赚取最大利润。不过这些商人都是杨子璐从齐东来那里要过来的学徒和山越人中机灵的人组成,再经过杨子璐培训。虽然杨子璐的贸易知识堪称简陋。但这是相对后世而言,在这个时代少说也超前一千年。
于庙自然也接受过杨子璐的教导,他并没有昏了脑门,而是谨守杨子璐的教导和指点,价格规定死在十张草纸一枚刀币的价格上。甚至如果买得多了还附送鹅毛笔和降低少许价格,如此一来却是博得了不少士人的好感。
在这个时代而言,这已经是非常的了不起。须知这个时候商人的地位虽然不是非常低下,但也绝对不高,特别是一些大商人甚至可以称之为过街老鼠。
其实大商人之所以被人当成过街老鼠,主要是大环境造成。这个时代的交通并不好,关卡多入牛买,导致运输费用高不说,成本也搞。如果粮食、普通布匹之类,很难赚到大钱。所以大都是以出售奢侈品为主,但一旦某个地方出现什么灾荒战争的,这些大商人就仿佛嗅到腐肉的秃鹰,立刻出现在这个地方,大肆囤积粮食、武器,到时候再狠狠的赚取一笔。这也因为如此导致商人在民间的声望非常的不好,就算是在士大夫那里也一般般。所以这个好名声,倒是杨子璐和于庙预料不到的,而且也让于庙得到不少的好处。
有了不错的名声,在于庙购买奴隶的时候,齐国的士大夫都很给面子,奴隶的价格基本一千二百枚刀币左右。相当于三千六百枚戈币就购买到一名奴隶。而这个价格不过是相当于一万二千张草纸罢了!让于庙在齐国足足购买了五百名奴隶,雇佣了五十名门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