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惠林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的真要,为了招揽真田昌幸,李晓还是对他还是作了一番研究。
武田家灭亡后,失去了主家的庇护,真田昌幸为了保全了真田家,半年之内先后降服北条,德川,上杉,丰臣。立于群雄之间,左右逢源,占尽好处。这需要能够审时度势,并有出色的外交手腕才可以办到的。这也是为什么太阁称呼他为表里比兴的缘故。
由此可见真田昌幸的政治眼光十分准确,能够预判形势的发展和走向,这才能在如此艰险的局势中生存下来。
并且真田昌幸也不是一味的示弱,在德川家康无理要求真田家让出上野国沼田城给北条家时,被真田昌幸断然拒绝。
德川家康因此大怒,派出大将大久保忠世、鸟居元忠、平岩亲吉率八千人进攻上田城。而真田家只有不到两千人兵力。
可就是这不到两千人,在真田昌幸的指挥下,运用示敌以弱,伏兵,火攻,水淹,夹攻等等策略,大破德川军。其过程像极了,老罗写的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火烧新野。
不过真田昌幸可不是写小说而已,他可是实实在在的做到了,面对四倍于己的兵力,取得完胜。此战德川军阵亡一千三百人,而真田军损失不过四十人。自此德川家康终不再把真田家只是当地方豪族看待,而是与可以他们一争长短的大名家来对待。
真田昌幸与真田家那六连钱家纹,也因而名扬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真田昌幸以上的表现足可以称得枭雄二字,李晓不否认对方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物,其一生致力于本家的发展和壮大。从真田昌幸侍奉过五任主家来看,他对第一任和最后一任主家武田家和丰臣家都没有失德的地方,很好的尽了一个家臣的本分。
对武田家的忠诚很好理解,在武田家大厦将倾的前一刻,他写信给武田胜赖,愿意将一口七十口的性命作人质为保证,让武田胜赖和武田信胜避居到他的岩拒城。
而真田家同时面临德川,北条两个大大名之间夹击危急存亡时刻,丰臣秀吉接纳了真田家。虽然这可以当作丰臣秀吉一贯拉拢人的手段,他更看重的是真田一族的善战,用他们可以留着日后恶心恶心心腹之患德川家康。
不过后来丰臣秀吉在名胡桃城事件中,力挺真田家一边,对各地大名下达了总******,一共召集了二十二万大军包围了小田原城,最后使北条家灭亡。
虽说名胡桃城事件只是个借口,太阁本人早就看北条家不爽已久了,但至此真田昌幸一直对丰臣家忠心耿耿,而在第二次上田原合战,拖住了德川家三万八千大军,使之没赶上关原合战。关原合战战败之后,真田昌幸被流放高野山,据说真田昌幸整日念叨,说再也无法报答太阁大人的大恩了。
有野心,有手腕,有魄力,有远见,并且还有一套自己道德准则和处事标准,并不是那种随便就反咬主人一口的白眼狼,这就是李晓个人对真田昌幸的看法。
此外李晓还知道,真田昌幸生平只对两个人十分敬佩,一位是武田信玄,而另一位则是武田信繁。对武田信繁的敬佩,可以从真田昌幸对次子取名为信繁(即日后的真田幸村)可以看出,目的就是期望次子将来能成长为武田信繁一样的人物。
李晓感觉似乎可以通过这武田信繁这一条线,将真田昌幸拉拢过来。
既然如此,武田胜赖城主大人,就让我使出浑身解数将真田昌幸,这小正太给诱拐过来吧。李晓如是想到。
接下来经过三天,高远城内不断地举办茶会,杀人游戏,狩猎,射箭等等活动,武田信丰,望月信永,真田昌幸他们三人作为宾客,与李晓,武田胜赖,保科兄弟俩他们都玩得十分尽兴。
真田昌幸也打破了矜持,不像以往那般一副与人格格不如,少年老成的模样,与大家熟络了起来,并渐渐有说有笑。
第四天终于到了该告辞的时候,李晓突然提议去想拜访一下武田信丰的父亲武田信繁。武田信丰听了一口答应,也没有理由拒绝,毕竟之前李晓与他们父子关系处的不错,望月信永自然也要同去。
然后李晓就观察到,真田昌幸果真一副渴望同去的样子,想来史料上说的没错,他对武田信繁真是崇拜已久。于是李晓提出邀请真田昌幸,真田昌幸欣然答应,既然李晓开口了,武田信丰也没有表示拒绝。而至于保科兄弟出来玩久了,就要保科家的领地去了,武田胜赖作为城主不能随意出高远城,同样也无法同去了,所以出行那天他一路将众人送到高远町外,算是尽到了地主之谊。
川中岛合战以后,武田信繁在甲州境内的惠林寺出家,并正式隐居。
说到惠林寺,就不得不提到寺庙的主持快川绍喜。此人原是美浓崇福寺住持,后又为武田信玄请为惠林寺住持。
来到甲斐后,他同时出任武田家与斋藤家之间的外交僧。
后武田信玄决定出家,正是快川绍喜授给了武田信玄‘法性院机山信玄’的法号。据说当初武田信玄旗印‘孙子四如真言之旗’,他亦有一份倡议之功。
由此可见快川绍喜与武田家的关系非同一般,同样对武田信玄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武田家灭亡那一年,织田信长命泷川一益召快川绍喜到安土城讲法,快川绍喜以信长“火焚比睿山,杀老幼弱者千人,不与佛同道”而拒绝前往,闭惠林寺门不出。信长大怒,令织田信忠率千余人围寺堆薪,欲焚火逼僧众出寺。
而快川绍喜宁死不屈,留下了著名的辞世句“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最后与惠林寺同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