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分路,忿怒(又是停电...马上就好哦)
奉天殿内几位决定天下亿兆生灵的大人物,无不被陕西事变、太原危急这个消息给震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皇明开创一个多甲子之后,竟然还有人敢造反?而且造反的人,并不是什么手握重兵的边关悍将、宗室藩王,而只不过是一个华阴县的土豪。尽管说而今朝廷遭受重创,可实力尚存,不过区区二十万人马,依照朝廷的庞大实力和数以千计的卫所,转眼间就能恢复过来。
这不是个好信号,这说明在那些野心家的眼里,朝廷已经不行了,已经压制不住地方上的豪强势力。现在冒头的是华山派,可要是朝廷不能剿灭,甚至不能及时剿灭这群逆贼。那么,之后天下间的反王将会如雨后春笋一般显现世间,甚至可能会有对朝廷不满的藩王、建文时代的遗老遗少。
不过这几位都是当今天下最顶尖的人物,能走到这个位置,养气功夫自然是极好的。几乎是转眼间,这几位就从之前的震惊之中恢复过来,脑筋急转,想着怎么从这里面,挖掘出对自己最有用处、最有利的东西。兵权,还是兵权。五代军阀安重荣的那一句:"天子者,兵强马壮为之。"虽然受到历代文人的抨击,但是谁都知道,这句话确为真理。谁在这次平叛过程中立功最大,谁就能在军政上获得更多的发言权。方不离要是再立下功劳,且不说他自己有没有那份野心,就是没有,也自然有人黄袍加身。而且容不得他拒绝。
退一万步讲,就算方不离有足够的手腕压制下去,也有足够的毅力和忠诚继续拥护太祖太宗的子孙坐在龙椅上。可到时候,朝廷上说话算话的,到底是皇明天子,还是中书丞相?倘若真的如此,那么他们这些旧党又是何等的下场?
于是乎,就率领大军西征平叛的人选,中书省和六部尚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方不离自然还是希望由薛剑领兵,甚至方不离都打算调两万才整训出来的新军襄助,因为只有新军和新党中人,在战场上表现出来足够压倒一切的战力,在战争中获得足够的功勋与威望。才能让他的军事改革顺利进行下去,才能让那些上上下下的官员、遍布全国的卫所兵丁闭上自己的嘴巴,
而六部尚书(或者说是五部,因为户部已经被方不离给主动拆分),自然不希望还是由薛剑领兵,薛剑的功劳已经够大了,位置也做到了右军都督府都督。要是再立下功劳,官位是没法子升了,难道提升其爵位为阳武公?或者陕国公?而且他们也容不得方不离的新党继续在军方扩大势力了。
旧党的人选,即在方不离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外。旧党推举出来的,竟然是原先与方不离走得极近的,卑躬屈膝不似武人,给方不离逢年过节,递的名剌上写着"门下沐恩小的"的左军都督府都督,石亨。
两派为了谁领兵,吵了个天昏地暗,好像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这是平叛而不是论功行赏。可能他们没有忘记,只是他们以为这华山派不过是区区草寇,能有几分斤两?天兵一到,这群乌合之众定是四散而逃。可他们不知道,而今的华山派已经不是普通的江湖门派,二十多年的改组积累,二十多年的卧薪尝胆,这已经是个不可忽视的庞然大物。而他们更不知道的是,华山派并非孤军奋战,在南方沿海各省,在南京城外,另有一只打着大明旗号的军队,在与南京勋贵的家族私丁奋力拼杀。
***
薛剑黑着一张面孔,从宫门中踱步而出。仆人见主人过来,解开了坐骑的缰绳,侍候着主人上马。就在薛剑要上马的时候,旁边跑过来一个五品服饰的官员跑过来:"薛都督,方相有事请薛都督前往中书省一叙。"
薛剑"哼"了一声,骑着马,自顾自往中书省的方向行去,压根就没有将这位文官放在眼里。中书省的位置,就是原来的户部衙门,营造司扩建了一下,户部衙门就成了中书省。
走进了方不离的值房,薛剑也不顾这里是中书丞相布政所在,径直说道:"姑父,别人不知,你还不晓得?华山派的实力庞大,遍布川、陕、晋、乌斯藏、朵甘。这些地方的卫所都被周不疑那老狐狸给渗透了个精光,哪里能与那些乌合之众的南蛮部落相比?还分路进击?那不是等着让人各个击破么?再说了,石亨这个背主逆贼,也配领兵平叛?"
方不离满不在意地一笑,"他们要石亨去,那就让石亨去嘛。只是你要做好守住太行八径的准备,这次平叛想要全功。难。"
薛剑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位名望权势镇压当今的中书省丞相,他很难相信,自己的姑父会为了党争不顾皇明基业。
方不离一眼就看出来薛剑想的什么,打了一下薛剑的头,"想什么呢?你别忘了,恒山派是掌握在谁的手上?三晋的豪强地主又是听命谁人?恐怕石亨还没有出大同,他的兵员情况,装甲几何,周不疑就已经一清二楚了。这次,摆明了是个输,索性就让石亨输的更漂亮点儿,让天下人看看旧军的成色。"
薛剑脸色这才恢复了正常,不过心里却在较劲,他不相信自己手下的军队会堕落到必败无疑的地步,他心里下了决心,一定要让自己姑父知道。不是只有新军才会打仗的。
看着薛剑的背影,方不离摇了摇头,他怎么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妻侄想的什么?不过摔打一下也好,薛剑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打过败仗,过刚易折,受写小挫折,对薛剑是极有好处的。方不离可不敢把日后的帝国军队,交给一个从没打过败仗的将军。
***
石亨虽然骄横,却也不敢孤军直入,与薛剑大军于飞狐口回合。石亨、薛剑还没进入山西境内,太原失守的消息已经传来。这时候军队按照原计划从最近距离赶到太原就已经失去了意义,而且华山派既然已经拿下了太原,想必早就建立了防线,等着官军上钩。
中军帐里,石亨、薛剑召集部将、幕僚、文书展开讨论,商量新的作战计划。
"我认为,我军应该做好侦查,对敌人的防线做好充分的了解,寻找突破口。"薛剑如此说道。
但是石亨等边关悍将却不以为然:"华山军并不是正规军,作战素质、战术素养和武器装备都无法与我们官军相提并论。依我看,如果不乘势攻下太原,华山军有了这个庞大的后勤基地,会加速的向四周扩张,这样,不仅山西,周边各省也会受到这帮流寇的袭扰?"
"流寇?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可是自幼习武的高手,各个都是五军营的水平。"
"但是,这些人毕竟是部分,不是全部,除非集中使用,否则不会对官军的行动有所阻碍。"
薛剑心知不能说服石亨等人,骄傲是将领最大的敌人。薛剑没办法,只能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将胜利的赌注,押在华山军将领的水平上:"既然如此,我们可以来一个折中的计划,从东面强攻,就算我军取胜,也会有所损失。如果带领军队调转南下,从太原南大门榆次北上,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石哼有些不耐烦,却也答应了。
明代的黄土高原荒漠化还不严重,但是山西这个山地道路依然相对崎岖。加上沿途莫名奇妙的重重路障。十万大军在太行山及其支脉上像蠕虫一样的艰难行军...
石亨不耐烦了,就在即将到达榆次的路上,路障越来越少,地形虽然崎岖,但是带着轻骑兵快速前进是没有问题的。于是石亨擅自下令,亲自带着五个营一共一万多轻骑兵快速北上。而薛剑等人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石亨已经走出了几里地了。
没多久,道路虽然不在崎岖,但是更加曲折,两边的山虽然不高,但是坡度不缓不急,加上一条弯弯拐拐的道路,让石亨心里不由自主的害怕起来——这里可是一个打埋伏的最佳地点!
果然,就在石亨迟疑之间,行军在前的第一阵受到了一窝蜂的攻击。一窝蜂是一种火箭武器,一次可以连发三十多只火箭。从声音上,石亨判断出:至少有三门一窝蜂同时发射。
石亨反应过来,华山军的将领可不是莽夫。"除殿后营外所有人下马,快快下马,以马为掩体!传我命令,殿后营注意!立即疏散!不要恋战,速度后撤!"
果然,伴随一声铳响,殿后营也遭到了火箭的袭击,好在石亨带的都是常年与瓦剌鞑靼作战的野战边军,效率不差,疏散的还比较及时。否则,前后都是火力网加堆积的人马尸体,中间的骑兵就是活靶子。
华山军的火力出奇的强,虽然只有弓弩,但是箭矢的力道非凡。石亨肠子都悔青了,华山军将领的指挥才能超乎他的预料——他们果然将高手集中使用后,组建了突击队。这些变态一样的鬼畜,每个人都能开八石以上的强弩。
几番齐射之后,山上的华山军开始发起冲击。官军组织了防御阵型,在不到五十米的距离上仰射,掩护主力保护着石亨向后撤离。毕竟殿后营没有被断掉,或许也是石亨的运气,或者是华山军的失策。
没想到,其实华山军有更大的包围圈,殿后营后撤不到半里路,发现后路早就被华山军给切断了。一个小小的险要道路上,几个沙袋就能堆积出一个万夫莫开的关卡。
石亨被困住了,官军在近身战中吃尽了苦头。
薛剑也不是等闲之辈,带着步兵以最快的速度向包围圈挺进。他明白,胜利已经没有希望,此时能够救出石亨,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他命令步兵全部散开,抛弃所有的辎重和随身装备,沿着各种不是道路的道路疯狂前进。为了保证速度,他甚至命令士兵抛弃火器和长矛,只带刀剑参战,连盔甲也只保留了胸甲。
时间就是胜利,在石亨最危险的时候,薛剑出现在了华山军的后方。散乱而不成阵型的步兵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唯一的战斗力就是人数。八万多步兵和包围圈内死的活的加一起的将近两万骑兵,几乎是在和华山军打着群架。没有阵型,更没有战术。同时,包围圈也被洪水一样的官军稀释了。
一直打到了下午,华山军开始撤离。明军终于松了一口气,开始打扫战场。此役,官军损失六万余人,剩下的步兵以最快的速度从飞狐道经紫荆关,薛剑忙着沿途布防,另一路的领兵大将石亨一路逃回了易州。而华山军,连一具尸体也没留下。
实际上,此战华山军只有五千余人参战,都是精心挑选的顶尖高手,简直就是一只特种部队。他们也仅仅只有不到百人阵亡,受伤的也不超过六百人。如果不是急于抢占官军的马匹和物资,石亨早就成了刀下之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