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把她带到门口就退下了,云重紫推门而入,就见杨志申急得在屋里乱转,见她来了,满脸激动,领着她边走边说:“三娘子,这次就劝靠你了!”
云重紫问得小心翼翼,“大人,不知发生什么事?”
杨志申深深地叹了口气,低声回答:“七郡王病了,很重。”
接着他又道:“其实这次七郡王微服前来,是奉了上谕带着太医署的一名院使和院判来治霍乱的,他到青州的时候,霍乱已经被三娘子控制住,因此郡王想结识你们姐弟,谁知道被我家那不争气的女儿捣乱了,还望三娘子不要见怪才是。”
“我怎会介意,大人过虑了。”云重紫随他的步子快速来到后堂,正看到两个御医正在灯下小声商量,随即明白于心。
“三娘子!”杨志申郑重其事地说道:“七郡王自幼丧母,深得皇上厚爱,所以他的性命不仅关乎国家社稷,还有本官前途都交到你的手上了,只要七郡王平安无事,三娘子此生也必定大富大贵。”
“是。我定会尽全力救七郡王,不辱大人对我的厚望。”
云重紫冲他福了福身后,走到两位御医面前又行礼,“小女子云重紫见过两位大人。”
大元王朝的圣祖皇帝当初南征北战时,曾被顾耀中的祖父顾元喜所救,圣祖皇帝开国后,封顾元喜为康乐侯掌管太医院,下设院使一人,秩正四品,左右院判各一人,秩从五品,院内九科。
顾元喜虽然执掌太医院,却只为皇帝诊脉,他的师父是名家大师,当初传给他一部(四部医典),包括饮膳正要、瘟疫病式、制药条辩和针灸图经,除了针灸图经外,那三部她都熟记于心。
康乐侯府里还有顾元喜记录的太医院的各科药方,一些都是绝密的药方她都倒背如流。
至于慕君睿的病……
云重紫垂首眯眼,心思稳重,面沉如水。
两名御医一个是院使钱大人,另一位是他的下属陈院判,杨志申的官阶还不如他们大,各自介绍完后,就站在一旁心事重重。
下午的时候,两名御医并不在场,钱院使见传闻中的三娘子年纪果然不大,他是爱才之人,虽有些脾气倒不至于欺负一名小丫头,说话也是客客气气的,“我想杨大人已经把事情简单地交代了吧,既然他举荐了你,三娘子又解决了霍乱,就请与本官一起替七郡王诊断吧,不过七郡王身份高贵,稍有差池我们大家都不会有好下场,明白吗?”
又是一记警告,云重紫也不含糊,点头道:“三娘明白。”
他们现在可是栓在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不可能向对方使绊子,到了这个时候,两名御医巴不得云重紫有什么神丹妙药让慕君睿好起来,不然等待他们的就是人头不保。
钱院使也不愿意给她那么大的震慑力,他刻不容缓地带着云重紫到慕君睿的床铺前,有侍卫替他掀开纱帘。
云重紫望去,只见床上之人面色苍白,似喘而非,呼吸有声,呀呷不已,慕君睿的意识尚还算清醒,但却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要一张嘴就干咳无力,整个人都缩成一团。
钱院使有意要试探云重紫,有些传闻未必可信,于是问道:“去替七郡王诊断吧。”
下午还风神俊秀的儿郎,再次见到已是另一番摸样,若是他不与顾耀中同时出现,也许他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吧。
也许是感受到她灼灼的目光,慕君睿拼劲全力撑起来,一旁的侍卫立即扶着他摇摇欲坠的身子。
慕君睿从来不是什么儒将,从他的目光中就说明了一切,虽然病着,他的目光却依旧如锋芒刀凌,尤其他的眼底布满了狰狞的血丝,更加阴冷可怖。
他现在笑不出来,也装不出惬意,只能褪去全部武装,露出真正的面部。
如果说之前他是一只笑面虎,现在的慕君睿就是受了伤的随时会发狂的邪兽,招惹他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云重紫抿了抿红唇,觉得嘴里有些涩涩的,说不出什么味道,低声说:“不用了。七郡王是哮病。”
不诊就看出病症,没有一定医龄根本达不到如此高的水平,就是钱院使也不敢说自己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得的什么病。
这下,他不由睁眼睁眼看了看面前的云重紫,荣辱不惊,沉稳老练,哪里有一点十几岁孩子的影子,尤其是小小年纪,医术竟达到了上乘!
他心中大骇,难道她是天才少女?
钱院使震惊的一时间无法说话,云重紫不敢大意,敛眉道:“莫非三娘说错了?”
“不,三娘子说的很对,对极了。”
钱院使回过神来,命人好好伺候七郡王,领着云重紫走到一旁,低声说:“哮病厚积而发,来得迅猛,也很是蹊跷。”
云重紫的眼皮几不可见地抖了抖,没有接话。
“你可有什么法子?”
“七郡王是风邪侵袭,流行于经络,有痰或作喘……”
钱院使急不可耐地打断她,“都现在这个时候了,还背什么医书,说法子!”
云重紫想了想,又道:“施针刺入天突、气海、璇玑穴。”
“试过了。”钱院使一声叹息,“早在你来之前,我就已经替郡王针灸了,就是无计可施才会把你找来,别看只是小小的哮病,但今夜如果熬不过去,我怕郡王他……”
云重紫沉默了半晌,有些欲言又止,钱院使见到,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礼节,急吼吼道:“你是不是有所隐瞒?”
“我只是想到有一个方子,也许有用。”
一直没有说话的陈院判冷不丁地出现,而且手里拿着笔和纸,“请三娘子赐教。”
云重紫好奇地看他一眼,此人面相普普通通,做事有条不理,她却觉得哪里说不出的怪异。
容不得多想,钱院使已经催促起来,“快快写来。”
云重紫只好做思索状,把前世记忆翻箱倒柜,在纸上下笔写道:厚朴五两、苇茎二升、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五味子、桂枝各三两、桃仁五十枚,金线莲一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