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回到中国的这段时间,他听到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在9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
这个事情呢!和李忠信记忆当中的通车时间几乎是一致的,他知道,通过这个沈大高速公路的建成,中国的高速公路进入了全新的纪元。
李忠信听王波以及杨华他们几个人汇报说,交通部部长参加了这次典礼。在这次隆重的通车典礼仪式上,他提出来,沈大高速公路建成以后,要在全国推广沈大公路的建设经验,推动全国的公路建设,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服务。
沈大高速的通车典礼,是在沈大公路321处的跨海大桥上举行的,当时有政治局委员、****以及辽省的高官为沈大公路剪彩,有三百多的外宾到那里参加了典礼,像王波和杨华他们则是作为特邀嘉宾到那里参加仪式。
这个呢!一是因为忠信公司在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大佬们的法眼,在辽省那边有了一定的根基,陈醒然在这个时候已经是辽省的高官,他希望王波和杨华他们参加这样的一个典礼。
另外一点就是,忠信公司和黑省那边也在建设高速公路,无非就是哈市到江城那边的高速公路还没有通车而已。
陈醒然对于这个事情有些遗憾,如果他没有从黑省调到辽省这边,那么,第一个通车的高速公路绝对会在黑省,是他和李忠信定下来的那条高速公路。
黑省哈市到江城的高速公路,是陈醒然和忠信公司共同发起并开始兴建的,陈醒然这次让王波和杨华他们这些人到沈大高速这边来参加典礼,也是希望王波他们回去以后,把这个盛况高速李忠信,让李忠信那边督促并抓紧时间把哈市到江城的高速公路建设起来。
这次沈大高速公路通车的庆典上,交通部长代表全国交通系统500万职工对沈大路的建设成功表示祝贺,并高度评价了沈大高速公路的建设经验。
他对王波以及在场的所有人说,辽省成功地建设沈大公路,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高速公路的路子,说沈大公路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希望今后中国的高速公路越来越多,让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
领导们把沈大高速公路誉为神州第一路,表示出来,这条公路的建设成功表明,中国有能力建设一流的高速公路,中国的公路建设已跨入高速公路时代。
李忠信记得,这条沈大高速公路始建于1984年6月,是我国大陆兴建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
沈大高速公路全长375公里,路基宽26米,分上下行4车道,中间有3米分隔带,全线封闭为汽车专用公路,设计时速为100-120公里,日通过能力为5万辆次。
从实现区段通车以来,许多国内外专家认为,这条路同国外的高速公路相比毫不逊色。
沈大公路纵贯辽东半岛,连接着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5个大中城市、3大港口和2个国际机场,缩短了它们之间的时间距离。
沈市过去到最近的海港营口鲅鱼圈港,乘汽车需要6个多小时,而现在只需3个小时左右。
这条由我们国家自主修建沈大公路,总计投资22亿元,其中80%是辽省自筹的。
尽管这条路耗资巨大,但是它所创造的社会效益却是不可估量的,每年仅省油、省时、减少车辆磨损等可以计算的经济效益就达4亿元,更为重要的是它为辽东半岛及整个东北筑起了一条振兴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黄金通道。
李忠信对于这个说法很是赞同,因为黑省这边很多物资都是从大连那边运输到黑省的,有了这样的一条高速公路,对于黑省的发展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只是他的心中多出了很多遗憾,黑省的从江城市一直到哈市的高速公路,要资金有资金,要什么有什么。
可是,就因为当时换届,影响了其中的一部分建设工作,其中有负责这个方面的领导被调离,黑省出资的资金不到位,建设负责的领导掌控能力差等诸多原因,还有当时忠信公司差点被收购,造成资金不到位的原因。
要不然的话,江城到黑省省会哈市的高速,在九零年年底的时候,也会建成通车。
不过呢!这个事情,李忠信在这个时候已经不在意了。
无论是沈大高速先建成通车,还是哈市到江城的高速先通车,对于忠信公司来讲,那都是十分好的事情,毕竟缩短了时间,缩短了距离,忠信公司的物流因为这个高速,会更快更好地进行周转运输。
李忠信更是想到,当黑省哈市到江城这边的高速路修建完毕以后,他要把江城市到黑河那边的高速公路修建起来,今后中苏,不,过了今年,苏联就解体了,应该说是中俄之间今后的贸易,到时候会轻松一些。
李忠信比任何人都清楚,高速公路对于中国的意义有多么重大,这其中呢!不光是高速公路,还有村村通公路等很多都对中国的发展启到了重要的意义。
当年提出来修江城到黑省的高速公路的时候,所拿出来的资金,和李忠信这次出去一次赚的钱相比,可以说是毛毛雨中的毛毛雨。
李忠信这次听说沈大高速通车以后,心中更有了还要建设一些高速路和各种公路的想法,毕竟忠信公司现在手中有钱不知道怎么去花。
改善民生什么的事情,有国家来做,忠信公司只是一个辅助,用不着出什么风头,能够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能够让一部分老百姓能够解决温饱,让那些人的孩子有衣服穿,有书读,能够更好的生活,那就已经达到李忠信的目标了。
忠信公司能够做到的是什么?李忠信觉得,忠信公司能够做到推动改革开放快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