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卖萌
纳兰胖德的疑问,也让他的一些粉丝产生了疑问。
“胖德,怎么老转这个人的微薄?”
“一个文青吧这是,抒发一下感慨。”
“其实这人文字不错啊。”
“这人是谁?感觉很有意思的文字啊。”
“文字挺不错,挺有力量。”
“感觉很发人深省。”
纳兰胖德看着这些毫无营养的评价,嗤之以鼻,这可是我们教主的文字,能不好么?
下滑,终于看到一个眼熟的人评论的很有价值。
池半转发评论:“胖德,感觉你可以跟着最近的新闻看看,似乎在对新闻发表的态度,如果真是这样,这文字,就太有力量了。”
纳兰胖德很熟悉池半,网络小说大神级作者,相当的知名,微薄粉丝比他还多得多,在江夏没有彻底成名的时候,在网络小说圈子里,跟池半有过接触,那时候还互动过。甚至江夏早期搞脱口秀的时候,池半还客串过几期的编剧。
对江夏履历相当清楚的纳兰胖德,自然也知道池半,甚至还看过很多池半的小说,现在都有追看。
现在池半这么一说,纳兰胖德也猛然发现,最近的新闻,以江夏的这两条微薄来评论,确实很合适。
也是此时,纳兰胖德才感受到江夏这两条微薄的力量。
他转发了一下池半的评论并说:“强!池半大神不愧是玩文字的,就是看的透彻,请根据近日新闻再看这两条微薄,这是其二,等会转其一。”
发完后,转发之前的一条微薄:“这是其一。”
有了池半的解读,江夏的这两条微薄顿时火了起来。
通篇没有任何违禁字眼,也没有敏感时政,所以没有被封禁,但转发者都带上了自己的态度,带上了之前的新闻。
江夏又一次登微薄的时候,看到999+的转发和评论,整个人都懵逼了一下,什么情况?难道自己又暴露了?
关注0,粉丝1,微薄16。
很简单的数据,但粉丝值涨了一倍,自己之前的两条微薄,被转发很多,转发量都上了两万多,对于他这样一个小微薄的博主来说,这简直是神话数据。
就是几百万粉丝的大v想要一条微薄转发上万,都得看运气,现在他能被转发上万,可见之前两条微薄深得人心。
江夏发了一条微薄:“一上微薄,吓了我一条,我这是突然火了?”
他此时私信里都满满当当的,好多人都给他私信,甚至有团队要买他这个账号,来做微薄推广。
大致看了看私信,他就没再理会。
他现在的私信,只回过纳兰胖德一个人的,其他人的私信,只是扫一眼。
纳兰胖德的回,那是他粉丝团团长,其他人是谁?怎么当得起他回复?
至于买账号的那批人,他缺这点钱?逗呢。
江夏没理会评论,只是随便上来看一眼而已。
纳兰胖德是属于惹了祸就幸灾乐祸的,他很想看看有谁能第一个发现“江信江疑”就是江夏的微薄账号。
现在这个秘密估计就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他之前查过这个账号粉丝,连尤芳菲、巩杉工作室之类的账号都没关注他,可见江夏这个账号谁也没告诉。
江夏在家里呆的第七天,看到新闻说,明天小学那边要拆迁,他决定去看看。
第二天一大早,江夏去小学那边,站在旁边看着机器把周围的房子推成断壁残垣,烟尘弥漫,让江夏颇为感慨。
国家就在这样的拆拆建建中崛起的,一步一步走到了世界经济第二的位置。
拍了几张照片,发在微薄上:“小学开始拆了。没见到它建立时的模样,但见到了它消亡时的样子,莫名的想起一句词,西墙补不来,可东墙面子上还得拆。拆拆建建中,城市越来越好看,也越来越千篇一律,这也是我之前还喜欢旅游,现在越发懒得出门的原因。”
纳兰胖德看到了江夏的这条微薄,第一时间转发,并问道:“歌词?什么歌曲的歌词?求问。”
然而,这句歌词是江夏上辈子的歌手许嵩的歌词,纳兰胖德问出来,根本没人回答的出来。
所以,纳兰胖德去问江夏。
纳兰胖德:西墙补不来,可东墙面子上还得拆。这句词是什么里面的?
江信江疑:你猜。
纳兰胖德想砸键盘,这真是江夏?确定不是某个逗比?
纳兰胖德:我往哪猜去,求告知。
江信江疑:我记错了,不是词,随随便便的一句感慨而已。
纳兰胖德:……你在逗我,我知道的。
江信江疑:没有,实话,看我真诚的眼神。
纳兰胖德:信你就闹鬼了,求给句实话。
江信江疑:就是实话啊,忙,闪人了。
纳兰胖德:……
他再次怀疑起来这个人是不是江夏,简直不敢信一位二线大明星在这跟他装傻卖萌,简直岂有此理,这么可爱的明星,简直要掰弯人呐……
江夏从外边回来后,在家用电脑合成了《拆东墙》的伴奏。
之前发微薄说的那句词,就是许嵩《拆东墙》的最后一句歌词。
江夏印象比较深的几首讽刺现实的歌曲,就是许嵩的几首歌,《拆东墙》是其中之一,是在讲强拆的。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但还是有一些,今天看见拆迁,就直接想到了这首歌,才发了那么一句词,回来想了想,就合成了伴奏。
巩杉工作室养着的乐队已经解散了,江夏也没想着去找乐队弄乐器版的,一共就三天的时间,找乐队也来不及,还不如就在电脑上合成一下乐曲。
经过几次合成,江夏对于合成乐曲也很熟悉,合成过很多次。
很快运用软件合成了《拆东墙》的伴奏带,对比真实的乐器,伴奏带的效果一般情况,并不是太好,凑合也能用。
伴奏整出来,江夏闲着也是闲着,就去录音室录歌。
录音室就在家里面。
尤芳菲有一次在这边住着无聊,看房子也不少,又想着江夏曾经在这边写过歌,录制起来不方便。于是,就找空房间,改了个小录音室出来,防止江夏以后突然想录歌,附近没录音棚。
之前一直认为是多余,没想到现在还真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