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在爆炸声响起的同时,我感觉有什么东西重重地砸在了自己的后脑,巨大的惯性带着我向前栽倒在交通壕里。正当我两眼发黑金星乱冒的同时,忽然又感觉有什么东西不断地洒落在我的身上。虽然动静不小,但没有什么痛感,根据我的经验,应该是被爆炸的气浪所掀起的泥土落了一身。
就在这时,我忽然听到了鼎沸的人声出来:“快来人啊,指挥员被埋住了!”
刚听到一阵由远及近的杂乱脚步声,随即我搭在地上的两只手就被人抓住,随即有一个巨大的力量带着我从地上立了起来。当我背靠着壕壁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拉我起来的人,是巴斯曼诺夫和另外一名战士。
我长出一口气,冲巴斯曼诺夫笑了笑,刚想对他说两句感谢的话,他已经抢先问道:“师长同志,您没事吧?”
我扭头看了看我刚才所待的地方,顿时被吓了一条,一块巨大的楼板横在交通壕上,楼板的边缘与地面已经平行。看到这种情形,把我吓得魂飞魄散,要是有人在下面,还不被这巨大的楼板砸成肉酱么?虽然此刻已有几名指战员在那里扒拉碎石,但我还是用手指着那里,用颤抖的声音对巴斯曼诺夫紧张地说:“快,快点去救人,司令员同志还在下面。”
巴斯曼诺夫冲后面一挥手,带着几名战士跑了过去。由于交通壕的空间狭窄,所以有不少的战士跳了出去,找来木棒,用棍撬手抬的办法,努力想将那块巨大的墙板移开。
这时,我听到拉司令部警卫营长格拉德舍夫少校的声音。只听他在大声地喊道:“大家小心,司令员同志还在下面,小心点儿。别伤着他了。”
在大家的努力下,那块墙板被缓缓地移到了一旁。接着我便听到一名战士在欢呼:“看到司令员了,我看到司令员了。”
听到他的喊声,格拉德舍夫连忙走过去问:“司令员同志在哪里?”
战士向变形的交通壕里一指,说:“少校同志,您快看,司令员同志在那里,他被泥土埋住了。”
格拉德舍夫蹲下身子看了片刻,随即站起身来大声地吩咐着左右的战士们:“你们还傻站在这里做什么?还不快点动手把司令员同志挖出来!”
“快点!快……小心点!把腿扒出来。”
“快把腿先弄出来!”
“小心,小心点儿……轻点,轻点,”
我站在旁边,由于视线的遮挡,我看不清那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只听到一连串由不同指战员发出的喊声,整个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崔可夫有什么不测,如果那样的话。接下来的仗可就没法打了。
不过我很快就看到背对着我的格拉德舍夫,朝那堆废墟弯下腰去,很快他就从废墟里拖出了一个人。接着又有两名战士上前。分别抬着那人的两只脚朝我们这边走过来。当他们从我身边经过时,我看清了他们所抬着的人,虽然满头满脸都是尘土,但还是一眼认出了正是崔可夫。我紧张地问格拉德舍夫:“少校,司令员同志怎么样了?”
格拉德舍夫望了我一眼,表情严肃地回答说:“司令员同志还活着。”说完,他停在原地调整了一下姿势,把双手从崔可夫的腋下穿过,在胸前十字交叉。接着和另外两名战士继续抬着崔可夫往司令部的方向走。
当格拉德舍夫他们远去后,巴斯曼诺夫再度来到了我的面前。关切地问:“师长同志,您真的没事吗?”
我摇了摇头。苦笑着说:“我没事,就是头有点晕。”说完,我冲他一摆头,“走吧,跟上格拉德舍夫少校,我们也回司令部去。”
我们跟在格拉德舍夫的后面,沿着交通壕来到司令部外,见崔可夫已被抬了进去,我便停住脚步对巴斯曼诺夫说:“上尉同志,你和警卫排的战士在附近找个地方隐蔽起来,有什么事情的话,我会叫你的。”等他点头表示明白后,我才钻进了半埋在地下的司令部。
回到指挥部时,我的尊容把古罗夫和克雷洛夫都吓了一跳。古罗夫连忙走过来拉住我的手,扭头看了看坐在桌边的崔可夫,试探地问道:“奥夏宁娜同志,你和司令员一样,都被倒塌的墙体埋住了?”
我点了点头,笑着回答说:“是的,军事委员同志。”说到这里,我歪着头瞅了一眼崔可夫,庆幸地说:“幸好我们都平安无事。”
这时,缓过劲来的崔可夫慢吞吞地问道:“参谋长同志,向我报告一下最新的情报。”
克雷洛夫拿着一张走到崔可夫的面前,低着头向他汇报说:“是这样的,司令员同志。敌人的3个步兵师、2个坦克师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在宽约六公里的正面上,对我集团军的防线发起了猛攻,我步兵地95师、第112师、第308师和近卫第37师的防御地带,是敌人的进攻重点。加上先前一些战斗中的损失,我各师部队,特别是步兵地95师和第112师的兵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目前敌人占据着战场的优势,在人员和火炮上比我超过0.7倍,坦克超出2.8倍,作战飞机超出4倍以上。
德军的步兵和坦克于清晨8时向我阵地发起进攻。第一次进攻被击退,阵地前沿燃烧着10辆坦克。敌人死伤不计其数。再一个多小时后,敌人以更多的兵力再度发起进攻。由于敌人在第一次的进攻中发现了我们的火力点,所以他们集中炮火进行重点射击射击,强大的火力压制着我们,使我们指战员在阵地上无法抬头。
上午10时,近卫第37师第109团被敌坦克和步兵击溃。该团战士钻进地下室和楼房,在包围中继续战斗。敌人使用了喷火器对付他们。我们的战士只得一边回击,与敌人进行白刃格斗,一边抓紧时间扑灭烈火。”
克雷洛夫正在报告的过程中。忽然格拉德舍夫带着一名提着小皮箱的军医走了进来,古罗夫连忙抬手打断了他,示意先让军医给崔可夫检查一下。军医的动作很熟练。没用几分钟就检查完毕。
当他收拾箱子打算离开时,古罗夫叫住了他。指着我对他说:“军医同志,奥夏宁娜同志和司令员一样,刚刚也被倒塌的房屋埋住了,您帮她检查一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军医点点头,走到了我的面前,让我坐在凳子上,翻起的我眼皮用手电筒照了照。随口问道:“将军同志,您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虽然说得很客套,他的语气中明显地透出了一股不耐烦。
我本来想立即打发他走,但想着自己的头还是晕沉沉的,便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军医同志,我的头部刚才被砖石砸了一下,现在有点晕乎乎的。”
听我这么说,原本心不在焉的军医也紧张了起来,连忙追问道:“被砸在哪个位置?”
我摘下钢盔,指着自己的后脑勺说:“在这里!”
军医连忙贴过来。伸手摸着我的头发,仔细地检查上面是否有伤口,过了一会儿。他口气轻松的说:“将军同志,您的头部没有流血,可能是轻微的脑震荡,休息两天就好了。”
虽然军医的检查过程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敷衍了事,但既然他说没事,我的心里也就踏实了。我连忙把钢盔拿在左手,伸出右手去和他握手,感激地说:“谢谢您。军医同志。”
“天啊,奥夏宁娜同志。”古罗夫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了我的身边。吃惊地盯着我手上的钢盔说道:“你的钢盔是怎么回事,怎么有那么大的有凹痕啊?”
听古罗夫这么说。我连忙把钢盔拿到眼前。不看则已,一看吓了一跳,钢盔的后半截不有个拳头大的凹痕,十之*是刚才落下的那个砖石砸的。幸好我命大,如果砸在没有钢盔遮挡的部位,我可能已经去见马克思了。
军医见到钢盔上的这么大的凹痕,也不再像刚才那么随意了,他从皮箱里拿出几样药,递给了我,正准备吩咐注意事项时,外面传来了巨大的轰隆声。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动静,军医忍不住嘀咕了一句:“该死的德国佬,又开始炮击了。”
我接过军医递给我的药,发现只是普通的阿司匹林,但还是努力在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向军医表示感谢。军医一边礼貌地回应着我,一边再次收拾起他的小皮箱。
就在这时,格拉德舍夫灰头土脸地从外面冲了进来,向着古罗夫大声地喊着:“司令员、军事委员同志,不好了!敌人的一颗炸弹落下来,炸塌了我们两个掩蔽部,将躲在里面的指战员全埋住了,我已经让警卫连的战士赶紧挖土抢救了。”
古罗夫听完后,冲着拎着小皮箱的军医说道:“军医同志,既然是这样,您就跟着少校去看看,尽量抢修那些受伤的指战员。”
等军医和格拉德舍夫离开后,克雷洛夫继续汇报说:“我在11时接到报告:步兵第112师左翼被突破,大约50辆德军的坦克碾过了该师的防御阵地。司令员同志,您也知道,该师曾历尽艰险,在顿河西岸、顿河、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等地,参加过许多战斗。到10月13日,全师只剩下以师长叶尔莫尔金上校为首的不足一千名战士了。目前他们组成零散小分队和守备部队,在各个独楼里,在拖拉机厂的车间里,在尼日内镇和伏尔加河的陡坡上,继续和敌人英勇地战斗着。
11时50分,敌人占领了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体育场。深深地楔入我防御阵地,离拖拉机厂不到一公里了。体育场南面是一片石头建筑物,有个叫做六面街区的地方已成为我军的支撑点。守卫它的是近卫步兵第109团的一个营,配备有火炮。这个街区已几经易手。团长奥梅利琴科亲自率领反冲击的小部队和敌人战斗。”
正说到这里,不远处的一个报务员忽然摘下头上的耳机,冲着克雷洛夫喊道:“参谋长同志,是近卫第13师的师长罗季姆采夫将军,他说有重要的情况要向您汇报。”
克雷洛夫没有马上到报务员那里去,而是冲我招招手。等我过去后,他将手里和桌上的电报纸一股脑地塞进了我的手里,只简单地说了一句:“奥夏宁娜同志,现在由你来给司令员念我们收到的战报。”说完转身去接电话去了。
我苦笑了一下,翻了翻电报,开始为崔可夫念了起来:“近卫步兵第37师报告:德国鬼子到处出动坦克进攻……我们的坦克在阿纳尼耶沃地段作战击伤它们4辆,而在特卡琴科附近,击伤2辆,第118团2营的近卫军人击毁2辆。第3营正坚守着冲沟一带的阵地,但坦克纵队已突进扬塔尔纳亚。
近卫第37师的炮兵报告:‘我们将炮口直接对着坦克射击,击毁5辆。’
近卫第37师师参谋长布鲁什科同志向集团军司令部报告:‘被敌坦克楔子分割开的普斯塔夫加罗夫的近卫军人们(近卫第114团),组成小分队,固守在楼房和废墟里,在敌合围中战斗。敌坦克潮水般冲击着坚守在阿纳尼耶沃的一个营。近卫军中尉伊万诺夫和指导员叶鲁希莫维奇指挥的该营6连的官兵全部战死,只有一些通信员幸免于难。’
12时,无线电传来近卫第117团的报告:‘团长安德烈耶夫牺牲,敌人包围了我们,我们宁死不降。’……”
“够了,别念了。”我刚念到这里时,崔可夫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大声地说:“近卫地117团的团长已经牺牲了,假如战士再被打光的话,那个团就不得不取消建制了。立即给近卫第37师的师部发电报,让他们立即派出援兵去增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