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八十二章 魔术师(中)
狄青押着阿侬等人返回京师,这是个伟大的女人。侬智高攻城夺寨,多用其策。侬智高立大南国后,自立号为太后。
颇类武则天,善谋立断,天资更为惨毒,喜吃小儿,多次杀小孩子,做成各种美味佳肴作为正餐。进入邕州城后,百姓家有婴儿者,闻侬军前来,全家色变,省怕婴儿被抢走,当成阿侬的食物。
侬智高兵败,阿侬继续在特磨道主持反「展翅冇水印」抗,若不是狄青前去,正是此氏的反「展翅冇水印」抗,让宋军在特磨道损兵折将。
对此,梁适不大关心的。
朝廷对阿侬以及侬智高的弟弟侬智光,以及侬智高的几个子女是杀是放,都无大碍,到了京师,这个老妇人还能跳出三尺高
郑朗在岭南画地图,建设美丽岭南,他也不怎么管。
画得越美丽越好,想要画得更美丽,两广两荆,以及夔峡四路,画完了,没有十几年也不可能。十几年后,天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眼下郑朗无论做出任何措施,对自己没有妨碍,相反,他更希望郑朗画得仔细点,画得久点。
对狄青,他未安好心,也未安歹心。他是个善长变通的大臣,不会象那些酸儒们那样,给狄青个枢密使,大宋的天就塌了。当真如此
狄青仅是他个最重要的棋子。
初冬岭南温暖如春,京师却开始寒气逼人。
在樊楼的四楼,梁适请来个人。内侍省押班石全斌,不算太恶,严格说是个比较优秀的太监。
就是他随军南下,作为监军的。
但他与王侁不同,没有指手划脚,强行干涉狄青的军事行动。也没那胆量,狄青的背后站着的是郑朗。而且是岭南之所,天高皇帝远,过于得罪狄青。狄青将他弄死了,都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死的。
他不干涉,狄青同样没必要得罪个皇上身边亲近太监。两人相处得算是比较愉快。
石全斌与狄青回来时,让梁适悄悄请到樊楼。
分别坐下后,梁适笑道:石内侍,此次南下很辛苦啊。
开始不大好讲正事,这套石全斌懂。也笑了笑,尖着嗓子说道:那是,还好哪,若不是行知在南方发明了药剂,将疟疾治好控制,我这次都有可能不得回来了。
不过虽苦。此次你与狄青却立下赫赫战功,自高梁河战后,我朝大军再也没有踏破过敌国的大城,包括郑行知,那次也不过击破西夏两座小城。兵到灵州,自己退回来。部阐府城哪,那么重要的座城池,居然让你们攻下,此次功绩可比唐朝的军功。
不敢,不敢。那多是狄将军的功劳,与咱家并没多少关系,石全斌居然让梁适夸得脸红了。
那能说没有关系呢,若没有你配合,狄汉臣怎能立下如此战功。你们相互配合得好啊。某不自量力,心中钦佩万分,刻意买来柄夏国剑,赠给石内侍。
那我就收下哪,石全斌说道。
夏国剑虽贵,也不是无价之宝,收下不会出现麻烦。
于是相谈甚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梁适说道:石内侍,你觉得当今庙堂之上可缺文臣乎
石全斌茫然不解,想了想说道:如今朝堂岂会缺文臣乎
反问了句。
自皇佑起,各个文臣在文学造诣上越来越深,可谓是星光璀璨,孔夫子是捧成圣人,否则孔夫子若来到此时的宋朝,文笔都不敢称为第。
有几个能征善战的武臣
石全斌呆了呆,然后摇头。
但是看我朝的周边,交趾大理西夏与契丹,个比个强大,个比个图谋诡。我担心哪。
唉,陛下是略有些过于重文轻武。石全斌叹息道。
其实不是,赵祯也在反思,包括将权利下放给地方,不再出图摆阵,对些立功将士重赏厚赐,不过面对疯狂的文人集团,赵祯只能次又次选择屈服。
能看出来这点的人不多,仅几人而已,偏偏梁适就是其中的个。
石内侍,若是让狄青担任枢密使呢不但有个精通军事的重臣坐镇庙堂,还能极大的刺激将士为国奋战的士气。
这个站在士大夫集团,这是个疯狂的想法,但石全斌仅是个太监,站在他角度,并不觉得有何不妥。仅是枢密使,国家二号宰相,有什么不对的
最重要的有点,他做为南下大军监军,与狄青相处得十分和睦,关系密切。狄青为首相,是朝廷高度承认南下的战功,他也会沾光。二是狄青与他的关系,他更会沾光。
犹豫了半天问:梁相公,何出此言
我只是为国家担扰,可我是东府副相,有的话也不大好话。
但我也不好说啊。
无妨,只要石内侍说了,我在东府必会配合。此非是为个人,乃是为国家也梁适正色说道。
似乎也是,梁适与狄青并无来往,更无交情,相反的,若按正常程序,庞籍若倒下,高若讷必为首相,那么梁适就能升为枢密使了。
石全斌便让梁适糊弄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尽兴而散。
回到宫中,石全斌将梁适那套理论在赵祯面前嘀咕。
赵祯这时也接到郑朗的奏折,郑朗说得十分含糊,不好直接说,你不能让狄青担任枢密使,太妖异了,狄青还没有动身呢,怎么知道赵祯会有意让他担任枢密使。
仅说了要好好保护狄青。
赵祯自己也在深思,如石全斌所说的。国家看似很好,若是郑朗成功将南方开发出来,国家会更好。但实际不然,即便没有郑朗,宋朝财政收入与财富也远胜于任何的朝代。
危险的不是国内,而是国外,契丹。二西夏。
石全斌再三地嘀咕,赵祯动了心,于是在都堂上问庞籍:朕想用狄青为枢密使。庞卿,你意下如何
庞籍机灵,何来此言
让狄青为枢密使。那是找死的,不是当枢密使的。
狄青曾在范雍范仲淹与郑朗做过手下,也担任过庞籍的部下,对狄青,庞籍向很喜爱。不想看到狄青有个凄惨的下场。
其次狄青为枢密使,自己怎么办
当然,不能直接问:陛下,狄青是西北体系的武将,臣也是西北体系的大臣。个郑迭赵,文武配。将郑朗在南方吓得魂飞魄散。那可是郑朗,臣还不如郑朗呢。臣为首相,狄青执掌枢密院,又同为西北体系大臣,上下级关系。你不怕外面又来句庞迭赵,文武配
急中生智,说道:昔太祖时,慕容延钊将兵,举拿下荆南湖南之地数千里,兵不血刃。不过迁官加爵邑,赐金帛,不用枢密使。曹彬平江南,擒李煜,只想求个使相,太祖不与,说,今西有汾晋,北有幽蓟,汝为使相,官至顶,岂肯复为朕死战乎仅赐钱二十万缗而已。祖宗重名器如山岳,轻金帛如粪壤,此乃陛下当佼之法也。青奉陛下威灵,殄戳凶丑,堪称圣心,当然可以褒奖。然而与慕容延钊曹彬之功相比,差得甚远也。遂然用青为枢密使同平章事,则青名位极矣。可边寇盗之警,不可前知,边患之敌,随时能发生,万他日青更立大功,欲何官赏之且枢密使高若讷又无过,又用何由罢之不如移镇加检校官,多赐金帛,亦足以酬青功矣。
不是臣不让狄青为枢密使,确实有这么多理由不能担任枢密使。
以前朝廷给了狄青护国节度使案宋史宰相表作护国节度检校太尉河中尹兼御史大夫,枢密副使依前宣徽南院使,那么多顶尖的使官职官兼官,臣可曾反对过若加上爵官,紫鱼袋,以及封邑食邑等等,狄青的官名都能缀到十七八个,这份荣誉就连郑朗都未曾有过。
庞籍所言,似乎也有道理,梁适忽然在边上开口,冷不丁地说道:谁说高若讷无过今年四月,高若讷出巡,仅因百姓围观,开道侍卫便将百姓活活打死,又举胡恢书石经,石恢狂险无行,这不算过乎
何来此事赵祯惊讶地问。
陛下,这是臣的过错,当时郑朗于循虔道作战,胜负难料,国家又多事之秋,御史谏官闻听高若讷之失,想要弹劾,臣以为国家大体为重,相位不易多加变动,以免耽搁政务,多方阻劝,将此事压了下去。
梁卿,你起来,与你有何干系,这是识大体的表现,赵祯根本就猜不出梁适的心意,最终猜了出来,不过那时生米早成了熟粥,赵祯不悦,最后梁适得偿心愿,可位子还没有坐热,就拉了下去,非是大臣弹劾梁适,而是赵祯反应过来的原故。
梁适又说道:籍说曹彬与慕容延钊例,臣以为不对,当时国家乃是开国之秋,建功立业机会甚多,现在国家乃是守成之秋。不好相比也。又,梁沔平南仅立下小功,立为枢密副使,狄青才是主功,又有特磨道与震大理之功,远远超过梁沔,如今却位于梁沔之班下,让国家有功将士如何作想
庞籍气得想要揍梁适,不好真动手,辨解道:梁适仅是文臣,国朝用文臣为宰相,出入无常,不会危害社稷安全。旦武臣为枢密使,非有大罪,不可罢也。且臣不欲使青为枢密使,非是为国家惜名器,亦乃保全青之功名尔。青起于行伍,骤升为枢密副使,中外皆以为国朝未有些例。今青立有大功,言者方息,若又赏之太过,是复召众言也。
语中的
在这方面,庞籍与郑朗是样的心思。不想狄青为枢密使,不是害狄青,而是保护狄青。
不懂大体,胡说八道,瞎扯八拉,造谣生非的士大夫太多了。
面对这个群体,连庞籍与郑朗都感到害怕。别忘记了,他们本身就是士大夫,况且说是不会说。写是不会写的狄青
赵祯忽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想了想,说道:散吧。
但回到宫中。石全斌又是另套说法,梁适不好公开说,可以借石全斌嘴里说出来,于是反复商议,弄得庞籍处理政务都没了心思。苦口婆心,似乎将赵祯说服,赵祯问道:朕若授狄青子官,如何
庞籍长松了口气,说道:昔卫青有功,四子皆封候。虽我朝不定非与前世相比,亦无伤大雅也。
赵祯回想到这几日的争执,顾庞籍笑道:卿前日商量除青官,深合事宜,可为深远矣。
臣不敢。
梁适看急了。将这几次对话,秘密派人告诉狄青,想让狄青这个当事人自辨。
狄青先是愕然,说不动心那是假的,拼死拼活的,为了什么。荣华富贵。东府的首相就别想了,但西府的首相,为什么就不能做然而他想到郑朗临行前再三的吩咐,又想到庞籍对自己的情义,别人不大好说,庞籍对自己不恶。于是默不作声。
梁适苦逼了,俺们为了你争枢密使的位子,绞尽脑汁,你倒好,什么话也不说。
于是使出第二招,再次与石全斌密会,对石全斌说道:庞醇之可恶也。
石全斌冷哼声。
这件事就是自己发起的,弄得自己在皇宫里很没面子。若没有庞籍,狄青岂不早做了枢密使,是可恶。
梁适又说道:论忠心,文臣中有几人有狄汉臣对国家忠心
百里无石全斌再次愤怒地说。看看那些文臣做的事,侬智高大军还未到,个个逃跑了。前面侬智高退,后面又开始搜刮民脂民膏,忠心,忠个鬼。
郑行知官爵可以再加封乎
石全斌摇了摇头,郑朗所有官爵几乎起到顶了,怎么加封,难道加封异姓王,那是不可能的。
为何郑行知依然在替朝廷卖命,经营南方,任劳任怨王德用功远不及狄青,担任多年枢密使,国家罢免,去地方任职,王德用可有怨声乎国家可有危害乎难道狄青不及王德用忠心
我明白了,庞醇之说的那些话全是狡辨之词。
是啊,庞醇之明是想保护狄青,实际不想看到武臣为相,然而味重文轻武,国家外患到来,当真文臣可以对付的看看陕西战役,缘边四臣,郑行知重用武将,行知胜,其他三臣皆无胜迹,庞醇之最差。无他,排斥武将也。国家啊,让这些人折腾下去,如何了得
我明白了,石全斌豁然开朗,草草吃了顿饭,立即回到皇宫再次前往赵祯面前吹风。
梁适又写了封密折给赵祯。
庞籍那是胡说八道,开国之初,名将如云,但是今天,能拿得出手的只有狄青员战将了,而且这不是祖宗时代,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面对西夏,面对契丹,胜少负多,国家形势更是里忧外患。重用了狄青,将士能奋发向上,宋朝还有中兴的希望。待狄青太薄,将士的心也冷落了。朝廷再多的钱又能做什么以前给契丹三十万,现在给契丹五十万,改贡为纳,难道十年后再给契丹百万,改纳为献国家危矣。
庞籍不作声,赵祯就不去思考庞籍的话。梁适这封奏折说得颇有几分道理,加上石全斌吹风,赵祯被迷惑了,庞籍作为首相,治理国家是不错的,但做为边臣,政策略过保守。难道真的忌妒部下,不想将曾经的部下担任枢密使,几欲与自己平起平坐
越想越怀疑,又派人查了查高若讷的事,胡恢的确狂放不羁,但不知道是谁推荐的。查查了出来,是高若讷推荐的。这个问题不大,谁敢说自己识人定很准,定是人才大才。关健是下面的案子,开个道便将百姓打死,那来的胆量。自己御驾出行,也不会让侍卫这么做的。些好的宰相,主动的前去田边垄亩,与百姓谈心,例如郑朗,例如韩琦。查问,确有些事,赵祯十分不悦,终于产生罢免高若讷的决定。
两府宰执进对,说了会儿政务,赵祯忽然对庞籍厉声说道:平南之功,前者赏之太薄,今天以狄青为枢密使,石全彬除授观察使,高若讷迁官,加上近学士,置之经筵,召张尧佐为宣徽院。诸位,不得再有任何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