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三百六十章 最强折家军(二)

  崔娴一行到达时,泾原路正在忙碌。

  先是练军。

  这个练军不是宋朝以前的练军,而是在老种的方法上再次演进。

  市易法实施,泾原路手中有了钱,郑朗开始实施。

  让军队以一都为单位,宋军正式编制也是从一都开始,百人为一都,五都为一营,五营为一军,十军为一厢,或隶殿前,或隶两侍卫司。但编制常不满。

  也要看个人的能力,不管事的,有时候一营只有两百来人,一百来人,这个空缺有时是明的,有时候是被诸将领吃了空饷。

  管事的,就能接近饱和。

  郑朗手中的军队同样不能真正达到这个数字,不过基本没有将领敢吃空饷。为了这件事,郑朗连续处理十六个中低层将领,将他们撵出西北,严重贪墨者,杀了七人。

  又借着整编老残裁员之机,再次整合。七万两千余军队,严格的分成一百五十营,七百五十都,理论上接近了编制的饱和。

  其他三路也在做整编。

  韩琦范仲淹与庞籍身上缺点不少,但优点也不少。三人皆是有魄力的人。

  正是这几人,为以后西军的强大打下了好底子

  然后郑朗一咬牙,下令三军平时训练,十天一比,拿出两万贯财物,没有现钱,但折成相关的布帛棉花制品,做为奖励。箭术弓箭兵在宋军中占主要地位,宋朝对弓箭尤为重视骑术与兵器击杀术前列者,皆有奖励,为了鼓励落后士兵,将每一次小比的排名记录下来,有进步的前十人又有分别奖赏。

  其实是额外的赏赐士兵,刺激士气。

  张亢等人也做过类似的事,出州库的钱帛赏赐给将士,以刺激将士士气。

  但这样做,就是天大的麻烦了,战后不打了,御史们开始找麻烦,宋禧等御史弹劾张亢擅出内库银钱,收买军心。没有功,有过遭贬

  当然,弹劾郑朗没有事。

  如崔娴所说,官人,稍微留一些缺吧,缺是褒义词,实际就是自污。不然功劳太大,会招人忌惮。郑朗不会主动泼污,可做了不少违背祖宗法度,朝廷制度的事,这也是在留缺。不在乎这一缺。

  与言官弹劾无关,这样做,主要是能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两万贯财物下去,一都将近三十贯财物。数量看似不大,但是十天一次,只要肯努力,一年三十六次,能得到三十次奖励,就会十分可观。至于军中有的勇士,甚至可能每次得到两次奖励,那么一年下来将会得到七十次。这不是可观了,会超过他们军饷的数倍。

  至于有的身体素质不行,又不求上进的士兵,这项训练制度会很悲催。

  但也无妨,郑朗还准备三次裁军,每次四到五千人,这些士兵就会是裁军的主要对象。

  甚至为了训练弓箭手,每月一次小比,两万弓箭手于各县小比,前者同样有一部分赏赐。连续在各都里获得三次第一者,还给一面小红旗子。

  消息传开,范仲淹韩琦与庞籍皆艳羡不己,但那来的钱,难道学习郑朗的市易法一起犹豫不决,于是观看朝廷这次如何处理郑朗的市易,若通过了,也来学习。

  其实这是一系列的计划,知道的人不多。

  包括裁军,三次裁军后,泾原路的正规军队只有六万人,但会有一万多名骑兵。朝廷负担不会比史上七万军队负担减轻多少,然而军队战斗力会变得更强。

  这是理论上的军队数量。

  一旦交战,或者定川砦之战拉开帷幕,会有大量将士牺牲。

  要做调整的。

  狄青与老种皆附此议。

  作为名将,他们更能知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的含义。

  若是军队整体战斗力跟上去,纵然少了一万人,防守力度下降,实际力度却跟了上来。

  而且有一支精兵在手,可攻可守。

  然后做了一件有争议的事,撤退。

  这个问题说来很复杂。

  首先是灵州,要从更早的时候说起,自东汉起,灵州成为羌胡的地盘,南北朝时,所有北方皆是一片胡音,更不用说。隋朝后,灵州一带仍然以胡人为主,到唐朝李世民手中,又安置大量的胡人羌人,包括吐谷浑铁勒回鹘党项。后来灵州丢失给吐蕃,使得这一地区民族构成更为复杂。

  宋朝因为其保守政策,对灵州仅抱以羁縻的心态,李继迁在契丹人支持下,入侵灵州,宋王朝为此引起一番很大的争议。得之似乎没有多大的用途,此地很难管理,每年不仅没有给朝廷收益,反而带来严重的负担。

  当然,失去灵州,有种种原因,心态仅是一部分。

  失去灵州,也很难说是宋朝丢失了灵州,至少当时灵州汉人占了很小的比倒,宋朝仅是羁縻,派了少数军队在此管理,实际管理能力很弱。

  但正是灵州的丢失,使西夏人终于壮大。

  不抛弃开疆拓土的想法,即便丢,那怕扶持两个政权,与李继迁相抗衡,对宋王朝也是有利的。

  后果没有人能想到,直到李继迁进入灵州,占据银川平原,攻破会州城,直接威胁到丝绸之路的安全,北宋才不得不对弃而不顾的地区进行重新审视与经营。于是主动将防区推进到清水河的上中游流域,于陇西东麓清水河谷一带。李继迁再攻会州熟仓部,熟仓部归顺北宋,会州成为北宋的羁糜州,又于游牧民族南下的传统战略要地萧关海原李旺北部署了兵力,防范李继迁南下骚忧。

  十四年后,至道三年,在清水河上游谷地正式设立镇戎军,军城位于萧关道的居中位置,也就是现在的镇戎寨。防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西倚陇山六盘山,北屏古长城,可以借着山势与古长城进行防御。另一个作用,是便于向灵州运送军粮。后来李继迁上表请臣,宋朝主动将防区退到镇戎寨东面四十几里的茹河北岸,创设东山寨,诏弃镇戎军不守。

  这种消极的方式,眼下依然在继续,和啊,马上给酒给肉,打,赶快想办法,从来没有想过主动寻找战机。事实从北宋开始改变政策以后,打得很屈很郁闷,但就在这种情况下,西夏一年不如一年。若不是女真人突然崛起,宋徽宗胡搞,北宋甚至可能在几十年内将西夏人彻底抹去。

  当然,上当。

  消极的政策终于使灵州失守。

  为了保卫河西走廊的安全,咸平元年,于镇戎寨东南设开远堡固原开城镇。咸平二年,又在开远堡与瓦亭寨之间设安边堡,与东山寨开远堡,六盘上的传统要寨堆沙堡遥相呼应。

  咸平六年,又在东山寨东三十里处设彭阳城彭阳白阳城,天禧元年,筑乾兴寨彭阳王洼镇南。又于乾兴寨辖区置飞井堡。

  天圣元年,筑天圣寨固原河川乡,于茹河上游河谷,以控兰肃州菜园川贼路。又于西置高平寨。

  天圣六年,元昊先后攻取甘州凉州,虽然二州一直不属于宋朝管辖,但河西走廊终于落入西夏手中,两国关系发生战略性转变。宋朝不得不进一步加强西北防务。于是八年,于陇山东麓置三川寨。防线也越过古长城。

  严格说,宋朝西北的羁縻地区缩小,实际控制区域在增加。

  又于镇戎军西南设狮子堡,三川寨附近设定川堡干沟堡干河堡赵福堡。

  去年元昊围攻三川寨,攻陷的正是三川寨以及附这四个寨堡。

  郑朗与狄青到来,重新将这几寨堡修葺,又设了高平寨固原头营镇定川寨固原中河乡,增扩刘璠堡固原市原州区北清水河畔。

  除这些大寨堡外,还有一些小的寨砦。这就是宋朝与西夏泾原路交界的主要防御寨砦。

  这些寨砦与环州的防区相连后,镇戎军防区范围大至为萧关以南,开城岭以北的清水河谷地区,泾河支流茹河红河安家川流域今海原县清水河谷地区原州区大部泾源东部彭阳全部同心东南。

  从地图上看宋境几乎伸到天都山下,离银川平原也不远。但实际控制能力有限,自乾兴堡与天圣寨往北的大片地区,影响力还不及西夏。包括清水河谷有大片的闲田,也多被西夏侵占。

  郑朗退的正是这片区域。

  将这一线以前的所有百姓强行迁移到南方。

  为了防止李士彬的惨倒发生,一直迁移到渭州城南一带。

  还有许多部族不愿意迁移。

  实际这一迁,形势十分明了,忠于宋朝的部族,元昊屡次南下,也饱受侵略,宋朝主动安置,求之不得。几乎全部主动离开。有的部族还千恩万谢,让西夏人抢怕了。

  不愿意迁移的,几乎全部是倒向西夏的部族。

  郑朗没有动,继续派小吏感化。

  不听的,依然不会动。

  这将是留作将来,给弓箭手与各羌人试兵的好场所。

  但现在没有说出来,一切为了下面的战役做安排。

  以后就不会客气了,直到将这片区域扫成真空地带,再徐徐派出军队北上,压缩在南方的部族随军前往。这样一来,所占领的地区百姓忠诚度能有所保证。

  否则现在的北方名义是宋朝的占领区,实际是元昊的跑马场。

  但他这一举措,让范仲淹大惊失色,宋军一撤,西夏人会填补这一直空地带,而且郑朗撤得比较狠,包括萧关的兵力也陆续撤了回来。留下的百姓也是诚服元昊的百姓,等于是丢疆失土。

  正好郑朗也要准备联系他,写信将原因说了,又提到一件事。

  原州区域与环州西南有明珠灭藏康奴三支强大的部族,十分强硬,经常暴恶防区百姓。王尧臣为此还刻意向朝廷提起此事。滕宗谅也刻意找到郑朗,说郑相公,你要想办法将这三部剿灭。

  这段历史郑朗知道的,此三部不是那么好剿灭,虽然朝廷有诏书准许各部自己武装力量,前去征讨,物资与战利品归各征讨部,然而谁敢去征讨去

  最后是范仲淹解决的。

  直到明年十月,范仲淹闻听朝廷诏书泾原出兵讨明珠与灭藏二部,上奏论明珠灭藏不可攻奏,说明珠灭藏二族道险不可攻,前日高继嵩已尝丧师。平时犹怀反侧,今讨之,必与贼相为表里,南入原州,西拢镇戎,东侵环州,边患未艾也。宜因元昊别路大入之际,即并且北取细腰葫芦泉为堡障,以断贼路,则二族自安,而环州镇戎径道通彻,可无忧矣。

  直到庆历四年,在范仲淹协调下,先是用计缓其西夏来援,然后让种世衡与蒋偕筑细腰城。三支羌人看到西夏外援被切断,又因范仲淹好言安抚,三族归顺朝廷,严重削弱了西夏人的实力。

  而且细腰城离环州定边寨仅三十七里,西至镇戎军干兴寨六十里,南至原州柳原镇七十里,又打通各州的通道,使环庆路与泾原在前线也能相互联系,遥相呼应,军事意义更为突出。

  郑朗无耻的将范仲淹的妙想剽窃。

  也没办法,等范仲淹想出来时,要到明年,实施时要到大后年,等不及。

  对范仲淹,郑朗也没有隐瞒,将泾原路的军事安排说了,现在要看,如果元昊亲征府麟,自己会有一场战役。进一步削弱西夏在南方的力量,乘势筑城。

  现在不能筑,元昊若在兴州城中,定会派兵前来支援,再加上三部配合,里外夹攻,纵然两部派出大军人马,有可能会落败。元昊若离开兴州城,前去府州,离陇山更远,仅一个消息传达,就需数天时间。不但可以从容打一个漂亮的反击战,还可以借势筑城。等到元昊军队回来,城早就筑好。

  细腰城与军事行动很隐秘,知道的人不多。

  朝廷也听闻此事,不过正当大臣议论纷纷时,大捷的消息也传到京城。

  只要胜利,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但明处郑朗的退缩,也是一种畏惧。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八月到来,陆续的派出士兵开荒,但为了顺利开荒,又开始对付一些人,强人

  泾原路缘边地因为多年未种植,所以地力肥沃,关中百姓称膏腴之地。有许多弓箭手家人与内地浮浪之人,求见城寨官员,先刺手背,等候有空闲之地摽占,谓之强人。

  能种植庄稼是好的,陕西现在缺的是什么,正是粮草

  有大量的粮草,那怕在百姓手中购买,也比从江南将粮草运过来,节省大批的运费与损耗。

  但这些强人与城寨官员勾结,不但不交任何租税,甚至鼓动城寨官员修建寨砦保护他们,又借官员的势力,强行夺得蕃部的土地耕种。西夏军队一来,立即举家逃之夭夭,事过之后,又来耕种。

  这些强人,成了韩琦攻击刘沪修水洛城的十三条罪状之一,说刘沪修水洛城,正是这些强人蛊惑修建的,言外之意,受了这些强人的贿赂。

  此言谬矣。

  但他们对泾原路不但没有做出贡献,相反,确实起了许多反作用。

  郑朗派人清查强人的田产,是弓箭手的,按照朝廷给予弓箭手的田地发放。不是弓箭手的,按照朝廷的开荒政策对待,免税的继续免税,超过免税年限的必须交税,同时承担相关徭役。

  优惠政府还在,但不得逃之夭夭,更不得强行占有蕃户土地,使蕃汉造成矛盾纠纷,更不准与将领相互勾结,向其进行贿赂,否则罚没耕地,依法严惩不怠。

  不怕你是强人,再强,也强不过那些私盐贩子

  崔娴正是在泾原路一片熙熙嚷嚷中到来。

  来得有些晚,郑朗的二娘娘生病了,于是留在郑州照料了一段时间,这才离开。

  但带来一个人,郑朗的好兄弟,魏家三郎魏天龙。

  看到郑朗,魏三郎欢喜的奔过来,想要拥抱郑朗,但胳膊肘儿伸出,又缩回去。

  如今两者地位相差太大,不敢再向以前那样肆无忌惮。

  郑朗呵呵一乐,主动伸出手,拥抱一下,说道:魏三哥子,几年未见了。

  是啊,好几年没有看到郑相公。

  别,继续称呼我朗哥子吧。

  打死魏三郎,魏三郎也不敢,垂着手不知道怎么说,用眼睛瞟着江杏儿。

  江杏儿走过来,说道:魏三哥想来西北从军。

  从军郑朗瞅了瞅魏天龙,块头有了,平时偶尔也通信,信中魏天龙说他平时也练习骑马射箭,不过郑朗担心地问:魏三哥子,你父亲同意你从军

  同意了。魏天龙挺着胸脯说道。

  是同意了,好说歹说了十几天,差一点将他老父亲活活气死。

  最后还是他母亲同意的,怎么办呢,喜欢武事,又有郑朗在西北照拂,虽有危险,说不定运气好,能博一个一官半职,尽管武将不值钱,比现在布衣身份要强。

  你想好了,如今留在西北军营做为将士,有很多危险。特别是泾原路,眼下虽然平静,未来战事将会持续不断。

  郑相公。

  朗哥子,算,喊我大郎得了。

  大郎,你身为宰相不怕危险,我怕什么危险

  我是留在西北,但不会上战场作战,你做士兵必须上战场作战,两者情况不同。

  怕什么,那个班什么来着,还投笔从军。

  是班超,投笔从戎。

  对,班超。

  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想从军是吧,我写一封信问你的家人,你父亲确实同意,我会批准你加入军中。暂且你留在渭州城,随军训练,若吃不了这个苦,也乘早回去。还有,未来有可能有一战,你随我观战,再做决定。

  好。

  让侍卫带魏天龙下去休息。

  这才与妻妾说话,问:二娘病好了吗

  好了,不过二娘娘身体不及从前。崔娴说道。

  郑朗叹了一口气,不知怎么说。

  几个娘娘很生气,责问你为什么去西北,不回家看一看。

  我去西北,她们能放心吗为了耳朵安静啊。

  江杏儿嘴角露出笑意,还有故事呢,听说儿子去西北,几个娘娘又担心又不满意,但终是西府副相,又有几份欢喜,于是准备杀猪宰羊,以示庆贺。甚至与老宋伯准备隆重的祭礼,祭拜郑家列祖列宗。

  但郑朗居然一刻不停,就离开郑州,几个娘娘气坏了。

  也是一种小市民心态,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其实最后一喜是不对的,应为荣归乡里。

  不是几个娘娘荣归乡里,是儿子荣归乡里,比她们自己荣归乡里,更让她们激动,但郑朗

  事后郑朗再三请罪,几个娘娘还是不乐。

  崔娴说道:官人,这一次西北事了,你做一个京官吧,不要做宰相,不然岁数年青,功又高,会被诸臣嫉妒,反而做得不长。那怕担任一个三司使,反而京城会时任更长。离郑州近,几个娘娘也能时常看一看,况且家中也不缺钱,不如在京城买一个宅子,接几个娘娘来住。娘娘老了,我父亲也老了,去年向朝廷提出致仕的要求,虽未批,也到了致仕的时候。还有四儿杏儿环儿她们的家人,也能时常聚一聚。

  好,就依你之见。

  说归说,西北还要呆很长时间,有可能两年,有可能会是三年。

  但京官郑朗不想当的,最好在附近一个州府担任知州知府,未来京城会更麻烦,甚至比元昊都麻烦。

  未说。

  抱过两个女儿,一边一个,亲了一个嘴儿,郑航吓得哇哇地哭,倒是郑苹高兴地喊道:爹爹,我想你。

  江杏儿生气地在郑航的小屁股上打了一巴掌。

  杏儿,孩子小,几月不见,不认识我很正常,不能打。

  但崔娴不大喜,郑家两个女儿,弄得崔娴呆在郑家都似乎抬不起做人。

  几个妻妾到来不久,李征元也到了渭州,同时带来大批武器,包括郑朗在京城要求订制的刀斧与钩镰枪,还有一批抛石机,与大量火药。

  抛石机陆续投放到各个寨砦,砍马刀与砍马斧泾原路抢在朝廷武器到来时,自己做了一批,交给士兵练习。陆续也投放下去,但火药没有发放。这是留作关健时候,当作秘密制胜武器使用的。

  对于火药的使用,朝堂也产生争执。

  用在开矿,无人置疑,提高开矿速度,增加效率。

  缺钱用,只要能赚钱,现在争议皆会少。

  但用在军事上,有些大臣担心。大城大寨没有火药也能守住,小寨小砦,有火药也守不住,除非守寨将士宁肯不做俘虏活着,将所有火药点燃,与敌人同归于尽。

  能做到这样不怕死的将士,终归很少。

  那么火药会落入敌寇手中。

  在宋军手中用途不大,敌寇可以分散进攻,减少火药的杀伤力。但放在敌寇手中,守城墙头是密集的宋兵,野战更是以步军为主,密集行军,杀伤力很大,敌寇得之如虎添翼。

  不要说莫明其妙,在文臣主掌全政,武将地位低下的年代,军事上什么妖蛾子都能产生。

  火药事小,重文黜武事小,甚至主动将无数战士换来的疆土与军事要寨,无偿送还给敌人。

  所以陕西四路,只向郑朗的泾原路发放,也许会发放,但要看郑朗在泾原路使用的情况,才能做决定。

  郑朗没有上书反对,正好用来保守秘密。

  派人将狄青与种师衡喊来,带着火药来到一处小山谷里,山谷两边派士兵全部封锁,然后让人试验它的威力。

  还是炸药包,在里面应郑朗请求,又放了一些铁钉,铁蒺藜,火药爆炸时产生的威力是第一次杀伤,飞出的铁钉与铁蒺藜是第二次杀伤。

  老种与狄青看到试验后,眉飞色舞。

  但与郑朗一样,十分发愁,如何才能用上它。不可能交战时,让士兵捆绑着火药包,将它点燃,往敌人军队里冲。也没有几个士兵心甘情愿做这个人肉炸弹。

  更不可能用手抛,每一个包想要威力大,最少得十斤以上,才能构成杀伤力,这么重,用手抛能抛多远。用抛石机,两军交战时可不可能从容的用抛石机抛射

  郑朗说道:慢慢来,群策群力,最终能想出办法的。

  只好这样。

  然后郑朗给赵祯写奏折。

  说了市易的事,不仅给泾原路带来一批收入,这部分收入用来训练军队了。但还会留下一部分,减少泾原路的军费,也是等于减少朝廷负担。

  然后写了市易法的详细经过,逐一说了它所产生的弊端。

  朝廷也有过市易,官府的和买科配不算,那是一种对商人的变相剥削,只买不卖。但有灾年时,朝廷偶尔出资强行买粮,或者出常平仓粮,平价向百姓出售,抑控粮价,这也是一种市易。

  但不常设,用意也是好的,不妨碍商业发展。害少利多。不但粮食,百姓的其他日常生活必须品,若有奸商囤积居奇,朝廷也可以通过类似市易法,抑控一下物价,给百姓更多的生路。

  可是一旦全国性的象泾原路现在这种玩法,那么后患无穷。

  之所以在泾原路设市易法,是因为泾原路的特殊情况。

  这里战火纷飞,百姓剽野,商业流通不发达,现在由朝廷军队组织起来,反而繁荣了落后的商业,给各族百姓带来所需。有弊端,但弊少利多,与中原情况是两样的。

  并且货物流通,能起到一些紧密各族的作用,至少瞎毡被彻底栓在宋朝的战车上。

  还有一个用意,往西

  郑朗未说。

  但陕西缘边四路情况又不一样,泾原路最好,背后有瞎毡等部族,纵深大。其次是秦凤路,虽然幅射范围更广,然在后方,有一部分商业流通存在,如果经营不当,就会产生争议纷岐。环庆路与延鄜路与西夏人断绝往来,纷岐少,这是老种在青涧实施市易成功所在。可是幅射范围很少,所获不及泾原路。

  这是郑朗建议,何去何从,让朝廷决策。

  但在泾原路实施市易,请陛下你不用担心,危害性很小。

  有后世的知识,王安石与王韶的成功失败之倒借鉴,郑朗在奏折中将道理解释得十分清楚。

  又说了第二件事。

  屯田。

  对屯田郑朗也不是很赞成,自己在,做了许多良性措施,租子少,每亩地仅租半斗粮食,严格的给蕃户留下足够放牧场所,弓箭手田也没有侵占,同时教导羌人与蕃人耕作。

  屯田收益郑朗看得很轻,相反的,他看重是的粮食。

  如果四千多顷耕地全部能收获,再加上三白渠开耕,至少泾原路粮食能做到自给自足。

  虽说用钱购买,但从当地购买,与从江南运输过来,成本会相差几何实际等于在盈利。

  但屯田早迟要交给蕃人耕种。

  怕朝廷不理解,郑朗再次说了原因。

  除了这些政策外,郑朗打算在此战过后,元昊返回之时,坐观他的动向,若战备战,不战则聘请一些书生,授蕃人知书识字。

  这就是文化上的同化。

  中国民族融合做得最好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拓跋宏,让大部分鲜卑人融入汉人里,减少了冲突。

  一个是朱元璋,下诏让蒙古色目人,听与中国人汉人为婚姻,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除了强制通婚外,禁止用胡服胡语胡姓。

  后世的砖家们为此哀叹不止,多少异族语言,风俗习惯就此消失,于是许多人怦击朱元璋的政策愚蠢。

  持这种说法的砖家可能占有八成以上。

  但后世汉人占有百分之九十几的比倒,国家平稳,有谁想过朱元璋这道命令的作用

  或者禁止各族通婚,必须保持本族语言,风俗习惯,还要呆在一起,本来他们以为自己是汉人,也要将历史根源找出来,说你们是某某族人,扩大种族,与异族族群数量人口,鼓励他们文化生活习惯产生差异,许多砖家也在为此努力,甚至蛊惑国家机器来配合。

  但后果呢

  郑朗写到这里,想了想,忽然笑了起来。宋朝有一些人蠢,是时代的局限性,为什么后来还有那么多蠢人

  不懂,已隔了一千年,后面的事不需去想。继续写下去。

  但文化同化起的效果未必很大,为什么汉人一直无法与游牧民族产生交融,正是生活方式的不同,一个是游牧,一个是耕作。

  所以先屯田,或用士兵自己耕作,或者租百姓耕种,也让蕃人与羌人熟悉耕种,再将屯田交给他们,轻徭薄敛,从生活方式上同化他们。文化与生活方式全部同化,矛盾冲突必然会下降。

  否则即便朝廷统治这里,以后还会有一些部族反叛动荡。只有百姓大部分同化,朝廷才能真正说统治了这片土地。

  最后才说到三白渠。

  朝廷缺少经费,再让三使司卖出五分平安监的契股,但要叶清臣务必得到八百万贯以上的收入,才能将五分契股卖出。

  平安监如今在朝廷占的地位十分重要。

  六月份除了因台风刮沉两艘船外,其他船只全部返航,收获巨大。不仅有金银铜铁,去南方的船只还带来各种美玉宝石珊瑚玳瑁香料。除去支出外,收入计达六百多万贯。朝廷只占据八十五分中的五十分,也分了近四百万贯。

  还有各州府关税,带动的产业,给朝廷带来的商税,这些皆计入各州府收入里面,算不出来。

  金银铜的补充,增加了货币,逐步推动商业繁荣,减少布帛交易的损耗,更是无法计算。

  实际有的官员开始后悔,不能卖那些契股。象这样发展下去,有可能每年让朝廷减少一千万贯收入。

  卖契股是眼前钱,再卖顶多替朝廷敛出四千万贯财富,往后四五年时间的损失,就会超过这一数字。

  郑朗不是这样想。

  如是在朝廷手中经营,仅因为贪墨不作为,不是损失一千万贯收益,朝廷四分之一五分之一都拿不到手,全部进了官吏口袋。因此一直要求五五开,相互掣肘,早迟也会暴露种种问题,但会延长平安监的寿命。

  契股必须卖的,可两次便卖,收益让他感到不理想。太少了。

  但想让朝廷不苟安求和,国库必须得杠住。

  有一个三白渠,不能轻少国库所有压力,但三白渠修葺成功后,陕西粮食能最大限度做到自给自足,仅是粮食一项,就无形中给朝廷国库减去许多压力。

  逐一将原因说出来,这才让侍卫打上火漆,用快马送到京城。

  没让李征元离开,让他再等几天,看看府麟的消息,有可能要开战了,让他监战,顺便将他亲眼看到的战事,向赵祯禀报。

  奏折刚送走,派向府州的探子骑着快马,送消息回来,元昊率领大军侵犯府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